大学与现代中国丛书全8册南京出版社尺牍情愫三十春秋:胡适与南京大学的因缘
大学与现代中国丛书全8册南京出版社尺牍情愫三十春秋:胡适与南京大学的因缘
大学与现代中国丛书全8册南京出版社尺牍情愫三十春秋:胡适与南京大学的因缘
胡适之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教育家、思想家。胡适与世界知名大学是非常受关注的学术话题,有关胡适与北京大学及其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成果时有所见,而胡适与其他知名大学的研究近乎阙如。
胡适在南京大学的前身——南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或讲学,或座谈,或为学术出版说项,或关切同情学校之不幸,或为困境中的学人提供出处,其所挹注的情感折射出一位教育家对中国大学教育的默默牵挂与殷殷情怀。胡适与南大同道,互动往还,跨越三十年,这一世因缘,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鲜为人知,笔者不揣谫陋,试以几封胡适之先生未刊书信,缕之述之,以为母校百廿华诞庆。
致“南高师友人”
1916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谦通过胡适的朋友带信,拟聘胡适为南高师教授。尚未毕业的胡适,写了一封信回复万里之外的“南京友人”,婉言谢绝南高聘请的好意。这封信已不复见,但在他写给母亲的家书中还留有一丝痕迹:“昨日得南京友人来书,言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易园先生欲招儿往该校教授,儿已以不能即归辞之。”胡适所以辞却南京高师的聘请,是彼时为博士论文所苦。他在给好友许怡荪的信中说“本月中尚在读书,下月拟动手作文,能作完几许,则不可知耳。”并解释说“论文择题大难,颇不易为,若潦草塞责以得学位为前提,则又非所屑为,迟迟不归,正以此耳。”
胡适给母亲家书中的“南京友人” 应该就是南高师的郭秉文。郭秉文1915年担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后,积极推进南高师向现代大学转型,接连考察国内的北方教育和东邻日本教育,一方面,延揽留学美国的中国学人,一方面把国内的教师送到美国留学。经郭秉文的努力,南高师师资阵容迅速壮大。1918年10月,南高师47名教员中,25人有留学背景,其中21人留学过美国。胡适的背景非常符合郭秉文的选人用人取向,郭秉文致函胡适,代江谦校长表达聘请的意愿最有可能。
1916年胡适摄于哥伦比亚大学
胡适正式来到南高是在四年之后的1920年,此前一年,他在南京有过短暂停留。1920年,他在《许怡荪》诗的“自序”中说:
七月五日,我与子高过中正街,这是死友许怡荪的住处。傍晚与诸位朋友游秦淮河,船过金陵春,回想去年与怡荪在此吃夜饭,子高、肇南都在座,我们开着窗望着秦淮河,那是我第一次见此河;今天第二次见秦淮河,怡荪死了一年多了!夜十时,我回寓过中正街,凄然堕泪。人生能得几个好朋友?……今日无意中过此,追想去年一月之夜话,那可再得?
1919年1月,胡适在朋友的陪同下游览了秦淮河,这是胡适第一次见秦淮河,和南高教员张子高与河海工程学校校长许肇南、好友许怡荪一同在金陵春吃夜饭。胡适此次是治母丧经南京回北京途中。因是“路过南京”,并没有访问南高师的计划。陪同胡适夜游秦淮的都是他的挚友,是小范围的私人雅聚。
1920年夏,胡适来到南高讲课。这一年,南高师在全国率先开设暑期学校,这也是中国大学开设暑期学校之始。南高暑校引入学分制,选课制,招收女学员,举办行业博览会,招收17个省的学员1041名。吴贻芳、胡宗南、杭立武、张其昀都是南高首届暑期学校的成员。
南高邀请胡适南下,为暑校加持。那段时间,胡适的女儿即将出生,著述任务也很繁重,南下讲学有点勉为其难,南高邀请的另一位北大教授陶孟和最后就没有成行。但胡适最终克服困难,在南高待了三个多星期,不能说没有报答四年前南高聘请他情谊的考虑。胡适在南高讲课,选修者数以百人,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员”。
上课之余,胡适在六朝松下会老友,作新诗,创作了《我们三个朋友》等多首白话诗,为白话诗集《尝试集》再版作序,鸡鸣寺远眺,秦淮河宵夜,玄武湖漫游、赏荷、荡舟,还配合讲课,请亚东图书馆在南高校园售卖标点本古典小说《水浒传》。讲学、创作、著述、出版,会友,短暂的学术生活安排得紧致而又充满诗意。
1920年8月,胡适与任鸿隽、陈衡哲“我们三个朋友”在南高梅庵
这次南下授课,胡适与南高师也是有分歧的。讲授的两门课程原拟为专题型、研究型,陶行知认为“太于专门”,还是普通些好,虽然胡适最后让步了,但他坚持认为大学应该研究高等学问,做提高的事业。回到北京,在北大开学典礼上他有感而发,作了《提高与普及》的讲演,似乎意有所指。胡适秉持自己对大学教育的一贯看法,认为“提高”重于“普及”,似不赞同南高暑校的“推广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