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会校(附索引) 全20册 2011高清
¥78.00價格
太平广记会校(附索引) 全20册 2011高清
太平广记会校(附索引) 全20册 2011高清
《太平广记会校》PDF电子书全20册,由燕山出版社2011年出版。
《太平广记会校》全书共计20册,500卷。编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2005年退休)张国风先生,他以谈刻本《太平广记》为底本,参校孙潜校宋本、沈与文野竹斋钞本、陈鳣校宋本、韩国《太平广记详节》本、活字本、许自昌刻本、黄晟巾箱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并综合整理《搜神记》《法苑珠林》《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相关古籍资料,前后倾尽十年心血方成此会校本。该书是自古至今整理《太平广记》的最高成就,也是我国近年来古籍整理出版的一大辉煌成果。该书蕴含了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版本研究价值,是目前海内外*、最权威、最全的《太平广记》校对本。《太平广记会校》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前后费十年之功出版,鉴于该书在古籍整理方面取得的成就,我社特地申报其参评全国优秀古籍图书评奖会。期待多年的由张国风先生个人完成的《太平广记会校》终于由燕山出版社出版了。作为这部皇皇巨著耕耘多年的见证者和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除了喜悦激动之外,我还有义务向大家介绍这项工程的价值和意义。我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中谈到《太平广记》具有三方面的价值:其一是该书收入宋前小说近500种,堪称宋前小说的文献渊薮;其二是书中内容对中国叙事文学的形成发展影响巨大。罗烨《醉翁谈录》谈到宋代说书艺人的基本功就提到每个说书者都需要“幼习《太平广记》”。宋代以前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的优秀名篇,大多集中于此。其三是该书采用的广采群书、分类编纂的方式不仅方便读者使用,也是今人了解把握宋人小说文体观念的重要依据。《太平广记》虽然成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但由于书成后没有及时出版,原本样貌不清,给后人了解其原版全貌造成很大困难。相比之下,对于《太平广记》的版本研究力度与该书的实际价值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除了汪柖楹校注本之外,建国前邓嗣禹先生曾为燕京引得处编纂的《太平广记引得》写过序言(1933),陆曼炎《中国七大典籍考》(1938)、郭伯恭《宋四大书考》(1940)中也包括《太平广记》。建国后有关《太平广记》的著作好像只有程毅中先生为春风文艺出版社《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中所写的《太平广记》(1999)。但是对于《太平广记》版本问题下功夫最多,研究最为深入的还是要推张国风先生在做好这部“会校本”基础上写成的《太平广记版本考述》一书。也就是说,这部“会校本”是张国风先生对《太平广记》版本问题做过多年深入研究的结晶。浓重的学术含量为“会校本”的科学性提供了坚实的保证。作为“会校本”亮点的重要表现,是新版本材料的发现和使用。正因为这些材料的发现和使用,使得该书在《太平广记》的版本认识方面超出前人一大步,并为《太平广记》及唐人小说的校勘整理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目前学界通行的版本为汪绍楹先生校勘整理的中华书局排印本(1959年人民文学版,1961年中华书局据以重印)。该本以谈恺刻本为底本,用明代沈氏野竹斋抄本校勘,并参酌了明代许自昌刻本和清黄晟刻本。此本虽然校勘精良,并自出版以来即成为学界普遍认同的权威版本。但因为过于拘泥于谈刻本,对其他版本的有价值之处吸收较少,并出现一些遗漏。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汪校通行本的基础上对《广记》进行校补已经成为学界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声(参见程毅中《太平广记》)。“会校本”的重要学术价值就在于不仅广泛采用已知汪校本未能充分利用的重要版本,如清陈鳣校宋本、明野竹斋抄本等,而且还从海外广为搜寻,从海外找到若干前所未知的重要版本,如台湾大学所藏清孙潜校宋本、韩国各地所藏《<太平广记>详节》、《太平通载》诸本。这些资料的共同价值,就是间接地包含多处谈恺刻本遗留并悬而未决的宋本原貌。利用这些材料,“会校本”作者解决了一些重要的学术问题。《太平广记会校》序言:《太平廣記》是宋代四部大書之一,收入了許多五代以前的小説和雜史筆記,有很大的文献 價值。魯迅在《破〈唐人説薈〉》裏特别把它推萬給要讀唐代小説的人。浦江清師在《論小説》中 指出:「九七八年《太平廣記》的結集,可以作爲小説史上的分水嶺。」可見此書在中國小説史上 的地位。《太平廣記》成書以後,宋代不止有一個刻本,但久已失蹤。現存最早的大體完備的是 明代嘉靖、隆慶年間談愷所刻的版本。談愷所根據的鈔本已有殘缺,他和合作的朋友們一再校 補,還是留下了不少遺憾。明清兩代據之翻刻、鈔寫的本子又有一些校補,但成縝不大,因爲校 補者能見到的版本有限,可參考的资料不多,加以校勘工作不够嚴謹,如《四庫全書》本就説不 清所據的版本爲何,書中校改的地方極少,平均也就一卷才有一條考證,還有一部分改錯的。直到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汪紹楹校點本,才用到了談刻的三種印本 和野竹齋鈔本、陳餹校宋本、許自昌刻本、黃晟刻本等做了 一次認真的校勘,改正了 一些明顯錯誤,成爲一個比較完整可信、使用方便的新版本。一九六一年,汪紹楹先生又稍加修訂,由中華 書局印出了新一版。此後通行了幾十年,是海内外學界最常用的版本。然而限於當時的條件,出版社爲避免「繁瑣校勘」的批評,只要求忠於底本,盡量作改動,不校異文,某些明顯的錯誤 可以徑改而不出校記。因此還留下了 一些遺憾。現在張國風先生又從頭開始,以談刻的第三次印本爲基礎,校以明清各本,幸而又見到了 臺湾大學所藏的孫潛校宋本和韓國所藏的《太平廣記詳節》等新资料,以個人的力量和「十年磨 一劍」的精神,進行仔細的校勘,做成了 一個更完善、更精確的《太平庚記會枝》。這是古籍整理 工作的I頂重大的新成就。首先,張國風先生在認真研究了現存各種版本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文歙资料,梳理了《太平 廣記》版本傳承的源流。從孫潛校本、陳鳍校本、沈與文野竹齋鈔本、《太平赓記詳節》本和《永 樂大典》所引佚文等考證了宋刻本的大致面貌。因而能追本溯源,探索到談刻本之前的某些變 異,也就是説他已經超越了談刻本所有的局限,部分恢復了宋本的原來面目。 其次,他對談本的校訂采取了十分嚴謹的態度,改字補字一律出校説明,必以已知的宋本 爲准。再次,對於他本的異文可以兩通的,也寫人校記而不改正文,凑文較多的則全文附在篇後。 輯録的佚文補人各卷,以便繼纗考證。埴就保證了原書的客觀可信,避免了校訂工作的主觀随 意性。我認爲,對於重要的、問題較多的古籍,校勘體例寧可稍繁而毋缺,遣是科大於弊的。應該説,這完全是恪守古籍整理規範的做法。《太平廣記》是一部經典性的大書,雖説它是 古代小説家的淵海,但並非I般的讚本。不僅是小説史的重要文献資料,書中遣有許多古代文 化史、政治史、宗教史乃至科技史的史料。加以傳本已有殘缺錯訛,情況複雜,在北宋的四大書 中問題最多,需要進行認真全面的研究。版本的考證、文字的校勘、佚文的輯集,是對古籍最基 礎的研究工作。因此,《太平廣記會校》的出版,是值得我們歡迎和感謝的。一九六一年,爲了中華書局重印汪校本《太平癀記》,我有播會查閲了北京圇書館藏的幾個 善本,曾和汪紹楹先生商討過重寫點校説明的問題,請他把版本情况再作一些交代。人民文學 出版社初版本的説明只説到談刻本有兩個印本,這次才提到了第三個印本的特貼。我從中得 到了不少敢發,也曾萌發過對《太平庚記》重校I次的想法。但限於自己根本不具備應有的條 件,只是記下了少量材料。直到|九八六年,才根據自己的幾頁筆記,寫出了《太平庚記的幾種 版本》|文,提交在日本召開的一次學術會議,希望引起使用此書的學者注意。拙稿後來發表 於《社會科學戰線》一九八八年第三期,居然引起了國風先生的興趣。他憑藉獨具的有利條件, 又有見到孫校本和《詳節》本的機遇,加上他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用了大約十年的工夫, 終於爲《太平廣記》校訂出了 一個全新的善本。當時缺少遠見的出版家都不敢接受此稿,白化 文先生和我竭力推薦給了北京燕山出版社,時任總编輯的趙珩兄毅然接受此稿。又經過了多多年的磨勘,终于即将见到全书的问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