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 全11册 2016高清
¥35.00價格
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 全11册 2016高清
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 全11册 2016高清
《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修订本)》PDF电子书全11册,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9年出版。为提高宋代音乐研究的学术水平,突显其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的价值,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发展,加强断代和专题史论研究及其教学,我们组织编辑了这套《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这是一部集近代至今关于宋代音乐研究之综的文论汇编,尽可能全面呈现百余年来宋代音乐研究取得的成果,以期把握宋代音乐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积淀与参考,亦为中国音乐史学的不断发展增添一份研究基础。《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的思路和编目架构主要基于我的《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与反思》,该文与之后发表的《“新史学”与宋代音乐研究的倡导与实践》[3《国际化视野下宋代音乐研究的新动向与新思考(2009一2013)》〔4),以及2013年“第二届宋代音乐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发言《宋代音乐研究近况分析与思考(20092013)》的内容为《文论集》的编辑提供了基础参考。(一)收录范畴与原则1.《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依照研究领域,划分为11卷,依次为:1《研究理论与述评》2《音乐思想与阐释》3《音乐机构与制度》4《音乐礼仪与世俗》5《音乐史料与考证》6《音乐人物与专著》7《琴学形式与内容》8《音乐载体与组合》9《音乐律制与乐调》10《音乐符号与表述》11《音乐叙事与演绎》2.《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主要编选上述各领域内近代至今〔6]的学术研究成果,聚焦于两宋音乐文化研究,有关辽、金、西夏的音乐研究不予收录。〔7此外,宋元明清的相关历史典籍不予收录,近代以来的史料汇编成果亦不予收录。3.需要说明的是,《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所收录的文论以直接论及宋代音乐内容和间接涉及与此相关的研究为列入对象。因此诸如王国维的重要论著《宋元戏曲考》等未在收录之内。《文论集》收录范畴仅限于大陆中文文献,因此部分国外宋代音乐研究的专著和论文,例如,赵如兰先生的英文著作Song Dynasty Musical Sources andTheir Interpretati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7.Re-edition published by TheChinese University Press,.2003),以及林萃青教授在国外发表的英文论文均未在收录范畴之中。各卷所收文论主要有三种:①单篇论文。发表于期刊、报纸或收录于《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的单篇文章。②硕博学位论文。③著作。包括单本专著,丛书中的分卷(册),也包括通史或断代史中的章(节)。4.成果形式:①整套《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共有11卷,分别由不同编者在“研究文献总目”的基础上,以文稿质量、学术价值以及聚焦于该卷研究主题等原则为依据,从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文论,以全文或节选的形式制定成“选录篇目”,汇编成卷。《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各卷内容包括:主编总序、分卷编者序、目录、选录篇目的正文,以及附录中的“研究文献总目”。②“研究文献总目”。各卷编者在各自领域收集的文论目录以“研究文献总目”的形式置于附录,此为所有能查找到的所属领域或专题的相关文论目录(非“选录篇目”),文献原则上按发表时间先后排序,其设计主旨在于尽可能广、全地为读者提供研究线索。5.《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各卷汇编原则。①每卷收录文论数量不超过50篇。②每卷收录文论,分为单篇论文、硕博学位论文、著作三个板块,每个板块内的文论,原则上按发表(出版)时间先后排序。③单篇论文一般全文收录,硕博学位论文和著作则节选收录。④所收录文论,均在文首注明作者,文末注明发表(出版)情况。6.《文论集》11卷的划分,可视为研究领域的参照系,当同一篇文论存在研究领域交叉时,总的处理原则如下:①如果出现某文论所属领域交叉或多重特点,在不同卷本的“研究文献总目”中重复收入同一篇文献,则各自予以保留,允许适量的重复情况。②在“选录篇目”正文中避免各卷重复,一篇文献只收录于一卷之中。若著作类文论,同时涉及不同分卷主题,则允许各卷依据自身侧重点,拆分各自不同的具体篇章。《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书目: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 1 研究理论与述评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 2 音乐思想与阐释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 3 音乐机构与制度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 4 音乐礼仪与世俗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 5 音乐史料与考证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 6 音乐人物与专著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 7 琴学形式与内容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 8 音乐载体与组合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 9 音乐律制与乐调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 10 音乐符号与表述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 11 音乐叙事与演绎《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出版说明:宋代音乐研究无疑不是学科,但作为中国音乐史学的一个令人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其研究价值和建构理念呈现出一些学科特征。作为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负责人,根据多年建设的经验,我的思考是,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建设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要素:L.该领域研究的学术性。学术性的高低是衡量任何研究领域的首要条件。所谓学术性就是其研究内容所呈现的意义及其价值,这不仅涉及历史的,而且也关注当代的,正如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例如,唐代音乐研究的意义不仅体现唐朝盛世之时的辉煌音乐风采,以此反映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强盛。如今“一带一路”的理念又将唐朝音乐研究注入了更多的现实价值。再如宋代音乐,其研究不仅是呈现宋代礼俗音乐文化盛行的两极:一方面理学思想渗入音乐行为加固了疆域动荡而急需的朝政稳固,同时士阶层在词乐琴曲上寄托国家兴亡之优患:另一方面城市化带来的音乐娱乐与商业促使宋代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市井音乐生活,随之戏曲歌舞绘制了南宋临安富足的人情风貌。看似一幅多彩绚丽的画卷,但实质上它却反馈了宋代政治生态的另一面。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艺术形态的发展并不总是与政治社会状态相一致的,如恩格斯关于18世纪德国政治与文学曾有过精彩论断,大致意思是,这个时代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是可耻的,但在文学上却是伟大的。宋代音乐常常被附带着“唐宋”概念所捆绑,尽管也有学者椎出了“转型说”(与此不同,我曾提出过“二次转型”),但事实上,除了宫廷乐制部分的继承唐代,之外的方方面面几乎与捆绑的“唐宋”没有多大关联。宋代音乐的本质是什么?其本质是近代中国音乐传统,乃至中国传统音乐“现代性”确立的根基所在。所谓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律调谱器”四大范畴,正是宋代音乐所莫基的。可见其深远的学术性价值远未得到挖掘,有待于我们的努力。2.该领域研究的可行性。具有较高学术性研究领域的建构,不仅取决于研究视角或方法,更基于该领域自身所具有的材料丰富,即我们所谓的“富矿”。宋代音乐史料的丰富程度是显而易见的,正因为此,才有了我们上述所具有的成果,即“单篇论文1334篇、硕博学位论文221篇、著作133部,合计1688种”。而且,宋代还具有一个其他任何朝代所没有的,即笔记中所载音乐的材料之丰厚令今人叹之。古琴亦然。宋以后的琴书常多为曲谱,而古琴文论之丰硕则首当宋代。近年来,我与王小盾先生一同组织和主编一套九卷的《中国历代乐论》正在结项和出版中,其中就有《宋代乐论》一卷,共收录文献557篇,涉及作者181位。等等如此,宋代音乐的“富矿”依然大大有待于深人挖掘。3.该领域研究的开拓性。一个研究领域所具有的价值,不仅需要上述两个最基本要素,同时还需要具备开拓性的品质。学术研究的价值绝非仅以成果数量体现,而是要看其对学术的贡献,即学科意义上的开拓性。开拓性既表现为材料的新发现,也更是反映在其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上。如前所述,我们倡导并正在实践的宋代音乐研究,在继承传统方式的同时,借鉴“新史学”的理念,将音乐研究融人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范畴,开拓了人们对于音乐功能及其意义在历史场域中的探索。4.该领域研究的持续性。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进程呈几何形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革命正在眼前,太多的事物仅为昙花一现。也因此,没有可持续性的学科或研究领域不可能具有发展前景,急功近利的方式无益于学术研究。这是研究的态度,同时,具有价值的研究领域本身,也必须具备可持续性的动力。研究领域的可持续性一方面取决于研究内容和材料,这已经在前文有所涉及;另一重要方面是研究领域具有可持续性所需要的动力。从内容上讲,我在《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与反思》中已经总结了宋代音乐研究的状态,即21世纪以来的近十年(与前60年比)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学位论文数量与质量大幅度攀升,史料整理与研究的成果突出,宫廷音乐制度研究成果令人关注,俗乐研究得到重视和加强,姜白石歌曲和词乐研究成果丰盛,以及对于辽、金和西夏内容的关注度提高。这些研究内容还将不断深入,新的视角也在不断开拓。更重要的是,宋代音乐研究领域可持续性的主要动力来自“学术群体和研究基地的形成”。学术的发展需要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推动,纵览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历程,可以显而易见地注意到,学科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来自有计划、有意识、有规模的学术群体及其研究基地的建设。学术群体的形成和学科规划建设所具备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前瞻性集中体现为三个层面组成的基础构架:1)学术理念:学术理念始终是核心,学术理念的建立和发展推动着学术群体的形成和学科建设的前进。2)人才团队:学术理念是一种思想的反映,而表达和产生思想的主体必然是人本身。一个有着共同的学术理念、相似的学术经验、共识的学术方法所组成的人才团队,将是实施学术理念、承担学科建设的重要动力。3)机构、规划与运行方案:以学术理念为核心、人才团队为动力,学术结构和学科建设的运行方案将是另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良好的运行方案和机制将是充分带动学科建设不断发展的根本保障。从目前或曾经已具一定规模的研究群体(包括王小盾先生带领的团队、赵为民教授指导的学生及其学位论文,以及上海音乐学院)而言,无论从研究的历史,还是成果的数量,以及学科意识的自觉程度上,学界公认上海音乐学院无疑是宋代音乐研究的重镇。例如参与此次《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的九位编者都是宋代音乐研究领域的年轻学者,其中,两位为陈应时教授的博士(于韵菲、吕畅),七位是洛秦教授的博士(王菲菲、康瑞军、曾美月、黄艺鸣、杨成秀、徐蕊,以及在读博士研究生章瑜),关于“上音宋人”团队下文将详述。5.该研究领域的建设经验具有可参照性。一个研究领域能对学界产生积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建设经验具有可参照性。并非所有研究领域的经验都能参照或复制,比如“敦煌学”,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别的学科或研究领域很难效仿其经验。音乐界的“曾侯乙墓音乐考古研究”也相仿。虽然对于该对象的研究具有音乐考古学的一般意义,但曾侯乙墓中发掘的音乐物品数量和质量皆堪称世上罕见,因此其研究经验也具有独特性。然而,相比之下,宋代音乐研究领域的建构及其发展具有很大程度的可参照性。从内容上说,无论从断代研究、传统专题研究,包括新视角的音乐城市化、商业化的音乐经济、理学思想的音乐实践等,还是借鉴“新史学”的多学科交融的方法论,都具有可参照价值。同时,如上所述的“学术理念”“人才团队”以及“机构、规划与运行方案”也皆有可参照性。正是基于上述的思考,宋代音乐研究所呈现的学术性、可行性、开拓性、持续性及建设经验具有可参照性,构建其成为一一个令学界关注的新兴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