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常任侠文集 全6册 2002清晰

常任侠文集 全6册 2002清晰

¥12.00價格

常任侠文集 全6册 2002清晰

  • 常任侠文集 全6册 2002清晰

    《常任侠文集》全6册,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常任侠(1904-1996),别名季青,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17世孙,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颖上县黄桥镇新庙村。著名艺术考古学家、东方艺术史研究专家、诗人,中国艺术史学会创办人之一。主要从事中国以及中亚、东亚、东南亚诸国美术史以及音乐、舞蹈史的研究,对中国与印度、日本的文艺交流史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常任侠家学渊源,幼习古诗文辞。1922年入南京美专,1927年加入北伐学生军。1928年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研究古典文学及印度、日本文学,193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35年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研究东方艺术史和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曾在上野帝国学士院作汉学报告,1936年底返国,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1938年春,到武汉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三厅郭沫若麾下从事抗日文化宣传工作,并应茅盾、廖沫沙之邀,为《抗战日报》编副刊,曾任周恩来联络秘书。1938年底随三厅转移重庆,任中英庚款董事会艺术考古员,兼任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教授。1942年转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编辑《学术杂志》。1943年转任昆明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教授(该校简称“国立东方语专”,三迁校址,由昆明而重庆,由重庆而南京,最后并入北大东方学系)。1945年应印度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授中国文化史。1949年应周恩来总理电召返国,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特级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佛学院(1956年创办)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图书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五十年代,多次受国务院委派,出访印度、尼泊尔等东南亚国家,完成文化外交使命。
     
     
     
        常任侠一生治学严谨,著作等身,著译文笔气势耗宕,词采华茂。著作有新体诗:《毋亡草》、《收获期》、《蒙古调》、《中国现代诗选》;他创作古体诗词1500余首,编为《红百合诗集》;《祝梁怨》《田横岛》《鼓盆歌》《妈勒传》等南北曲集;艺术史研究著作有《亚细亚之黎明》、《民俗艺术考古论集》、《西域乐舞百戏东渐史略》、《中国古典艺术》、《中印艺术因缘》、《汉画艺术研究》、《汉代绘画选集》、《阿旃陀石窟艺术》、《东方艺术丛谈》、《佛经文学故事选》、《中国舞蹈史话》、《常任侠艺术考古论文集》、《海上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印度与东南亚美术发展史》、《中国美术史讲义》、《美学与中国美术史》(与朱光潜、黄药眠合著)、《石刻画与砖刻画》、《中国美术全集第十八卷》等;译述有《印度的文明》、《中国的文明》、《近东与近东的文明》、《日本绘画史》、《中国服装史研究》等。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名字被《美国名人录》、《远东及澳洲名人录》、英国《国际名人录》、日本《日本现代美术家名人录》等收录。常氏后人尤要铭记的是,一九三六年,南京祖茔、祭田被占,常任侠邀怀远、颍上、寿县等地族人,联名上书呈请当时的国民政府给予保护,后经起诉,赢回了主权。
     
     
     
    常任侠生平年表:
     
    1904年1月31日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黄桥镇新庙村。
    1922年入南京美术专门学校学习。
    1928年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学习古典文学与宗教、民俗艺术史。
    1935年赴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研究东方艺术史。翌年回国。后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1936年底返国,在中央大学任教。
    1939-1941年,曾与郭沫若、卫聚贤、金静庵、胡小石、马衡等共同主持了重庆江北汉墓群的考古发掘;并在宗白华、商承祚、梁思成等组织的中国艺术史学会中,常任侠任常务理事。
    1942年任国立艺专国文教授。
    40年代中期赴印度圣蒂尼克坦国际大学讲学,研究印度佛教艺术史。
    1949年应周恩来电召回国。
    五十年代初期,常任侠向中央美术学院捐赠若干线装珍本图书,为丰富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的典藏,贡献巨大心力。
    1953年7月参加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组织的甘肃麦积山石窟考察团。
    1956年12月至1957年2月,常任侠受国务院委派,赴印度新德里,担任国际佛教艺术展览中国部顾问。并曾担任印度国际大学任中国文化史教授、加尔各答华侨中学任教务主任、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常委,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名誉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学术委员,瑞典音乐考古学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北京师大、中国佛学院兼职教授。
     
     
    常任侠先生毕生勤奋钻研东方艺术,著作宏富,主要有《中国古典艺术》、《中印艺术因缘》、《汉画艺术研究》、《汉代绘画选集》、《阿旃陀石窟艺术》、《东方艺术丛谈》、《佛经文学故事选》、《中国舞蹈史话》、《中国美术史谈义》(日文版)、《美学与中国美术史》(与朱光潜、黄药眠合著)、《常任侠艺术考古论文集》、《海上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8·画像石画像砖》、《印度及东南亚美术发展史》等。译述有《印度的文明》、《中国的文明》、《日本绘画史》(以上三项与袁音合译)、《中国服装史研究》等。
    常任侠先生对古典文学与诗词均有很高的造诣,毕生以诗纪事抒怀,歌颂光明,鞭挞黑暗。其新体诗集有《毋忘草》、《收获期》、《蒙古调》等。所作南北曲集有《祝梁怨》、《田横岛》、《鼓盆歌》、《妈勒传》等;其中,《祝梁怨》于1935年9月由南京永祥印书馆出版。东京帝大文学部盐谷节山教授翻阅了《祝梁怨》之后,大加赞赏,称之为“可与关汉卿的作品相媲美”。其旧体诗以1994年9月学习出版社出版的《红百合诗集》为代表,此诗集分钟山集、樱花集、战云集、金帆集、邺中集、感旧集、燕市集等七卷,选录1922一1993年诗作1245首(内含词8首,曲4首),是留给世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常任侠先生于1996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先生终身以“勤能补拙,俭可养廉”为座右铭。在病榻上,他还不时地为满足来访者的恳求而题词赋诗。“愿身作茧永抽丝”是常老1991年3月5日在中日友好医院写下的诗句,也是他精神境界的写照。
     
    《常任侠文集》目录:
     
    常任侠文集 卷一
    自叙
    关于我国原始艺术的发展
    从认识古典美术谈发扬爱国主义
    中国艺术考古工作的新发展
    中国古代民俗与艺术
    论人性、民俗、宗教与文艺的关系
    中国美术中之外来因素
    美学与美术
    序张光福《中国美术史》
    重庆沙坪坝出土之石棺画像研究
    重庆附近发见之汉代崖墓与石阙研究
    整理重庆江北汉墓遗物纪略
    饕餮终葵神荼郁垒石敢当小考
    北温泉缙云山之石刻
    重庆附近之汉代三种墓葬
    西藏拉萨之唐蕃会盟碑
    敦煌石室写经序
    敦煌千佛洞之行
    云岗石刻艺术
    甘肃麦积山石窟艺术
    麦积山的佛教艺术
    甘肃麦积山考古记
    《中国古佛雕》序
    《中国古佛雕》礼赞
    从雕塑馆看中国雕塑的发展
    圆明园建筑艺术序言
    鲁迅对考古艺术的贡献
    鲁迅与艺术考古学
    说秦俑
    永念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
    中国绘画艺术
    汉画艺术研究
    汉代绘画简述
    汉画中的杂技艺术
    新疆吐鲁番出土唐墓壁画初探
    从汉唐壁画的发展看永泰公主墓壁画的成就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艺术的发展与成就
    河南省新出土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初探
    高昌画辑佚序言
    《韩熙载夜宴图》小记
    明宫所画民族英雄常遇春像
    殷周古磬小记
    古磬的发展与古舞的演进
    从故宫珍宝馆谈起
    故宫藏古乐器双忽雷
    故宫博物院的复制精品
    ……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