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署奏底汇订 全3册 国家图书馆藏历史档案文献丛刊2003
总署奏底汇订 全3册 国家图书馆藏历史档案文献丛刊2003
总署奏底汇订 全3册 国家图书馆藏历史档案文献丛刊2003
《总署奏底汇订》PDF电子书全3册,为《国家图书馆藏历史档案文献丛刊》丛书之一。
《总署奏底汇订》是一部极为珍贵的清末奏折底本集。
《总署奏底汇订》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档房供事据奏折缮写而成。始于清同治5年(1866),迄于清光绪10年(1884),总数约有七百余件,涉及清同光间政治、经济、军事、邦交诸方面,以邦交事居多。原书折本,或行书、或草书、或楷书,内容繁多,翻检不便。民国28年(1939),侯植忠先生按折本所记内容分门别类,以积年办理洋务折单为总纲,下分和会、考工、榷算、庶务四门,每门系年缀月排比,重新装订,厘为40册。和会门凡二十三册,收使臣派遣、外使觐见、交涉、颁赏、出使随员等折。考工门凡四册,收派员出洋研习科学、船政及奖励船厂洋员等折。榷算门凡五册,收使臣经费、商务税约、筹借洋款等折。庶务门凡七册,收海防、界务、保护中外船只、洋人游历给照等折。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俗称总署,亦曰总署衙门,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七设立于京师,庚子乱后(1901年),更名外务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为清政府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据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上。
中国晚清主管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的中央机构。初称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总署或译署。咸丰十年(1860)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后,对外交涉事务增多。次年1月,恭亲王奕欣、 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奏请在京师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接管以往礼部和理藩院所执掌的对外事务。经咸丰帝批准,于同治元年二月(1862年3月)成立。
总理衙门由王大臣或军机大臣兼领,并仿军机处体例,设大臣、章京两级职官。有总理大臣、总理大臣上行走、总理大臣上学习行走、办事大臣。初设时,奕欣、桂良、文祥3人为大臣,此后人数略有增加,从七八人至十多人不等,其中奕任职时间长达28年之久。大臣下设总办章京(满汉各两人)、帮办章京(满汉各一人)、章京(满汉各10人)、额外章京(满汉各8人)。
其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堂子胡同49号,原为清大学士赛尚阿的宅邸,于设立的同年改建。总理衙门的东半部为中国最早的外语教学机构京师同文馆(今北京大学外语学院前身),西半部为各部院大臣与各国使节进行外交活动的场所。1901年清政府实施宪政改革,改总理衙门为外交部,这也是东堂子胡同南侧外交部街得名的原因。
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举凡外交及与外国有关的财政、军事、教育、矿务、交通等,无不归该衙门管辖,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相继签订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他们为控制清政府,不愿意以“蛮夷”的身份同带有封建社会衙门习气的清政府的外交机构“理藩院”打交道,同时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
1860年11月,英法联军依约从北京撤走,使恭亲王奕欣大喜过望,在奏折中说:“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劝咸丰帝“尽可放心”回銮。1861年1月,奕再上《统筹洋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有效地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奏折指出:“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1861年1月20日得到咸丰帝批准。
它主要负责外交事务的执行而非决策,决策的权力主要掌握于皇帝(实际上是慈禧太后)以及军机大臣决定,但因为早期负责的恭亲王和文祥都具影响力的军机大臣,因此其提案大多能获通过。
在1860年代在恭亲王领导下,总理衙门在外交事务的处理上有较多的发挥,包括处理《北京条约》之后的善后事宜,1866年接见西方的斌桩、蒲安臣等使团,1868年的《天津条约》修约相关问题,以及海关事务的处理等。
但1870年代以后,恭亲王的权力因慈禧的排挤而下降,加上1870年开始,李鸿章就任北洋通商大臣,许多外交事务逐渐由北京的总理衙门转往天津,此后到甲午战争前后,李鸿章在天津的衙门成为事实上的中国外交部,总理衙门在外交事务上的作用就减少了,1884年恭亲王不再掌理总理衙门使其重要性更下降。1901年,在清末新政中,正式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除了外交事务之外,总理衙门也是早期自强运动中各种洋务事业在北京中央的领导者,一方面它可用于听取包括外国使臣以及负责海关的赫德等西方人士的建议,来推行和提倡相关事业,一方面负责的恭亲王本身亦为相关业务的领导,因此总理衙门也实际上推动包括新式教育、交通、工业、经济(尤其海关)、军事等现代化建设,因此也被当时称作“洋务内阁”。
但当时西方人常认为它守旧而不够进步,而保守派则批评它出卖中国利益。与外交事务同样,总理衙门在1870年代以后在北方洋务事业的重要性也逐渐下降,其领导性地位渐由李鸿章在天津的通商大臣兼直隶总督的地位所取代。《国家图书馆藏历史档案文献丛刊》
中国国家图书馆辑 北京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2004-10
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钞本景印办理商约文牍 2006 - 北平地方法院刑事判决案卷 2005 - 北洋公牍类纂(正续编) 2004 - 北洋练兵案 2008 - 步军统领衙门文件汇编 2006 - 曹中丞抚黔奏稿 ; 曹中丞抚黔电稿 2004 - 朝鲜调查记 2004 FB.113:02.1 筹备第一次国会报告书 2004 - 大清万国红十字会档案 2009 - 狄道县禀稿汇编 2005 - 东陵公牍 2005 FB.113:02.2 督蜀电存 2004 - 方恪敏公奏议 2005 - 抚皖奏稿 2005 - 抚豫宣化录 四卷 ; 总制宣化录 四卷 2005 - 抚豫总制宣化录 2005 - 抚豫奏稿 2005 - 稿本乾隆机密文书暨奏稿 2010 - 姑射词人客陕西抚部笺牍 六卷 2005 - 光绪戊戌年收发抄电 2004 - 光绪中法战争奏稿函电 2010 - 国家图书馆藏民国税收税务档案史料汇编 2008 - 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孤本内阁六部档案 2003 - 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孤本内阁六部档案续编 2005 - 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孤本外交档案 2003 - 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孤本外交档案续编 2005 - 河东河道总督奏事折底 2005 - 户部奏稿 2004 - 纪事史实随笔 2005 - 剿平蔡牵奏稿 2004 - 京兆尹公署档案 2005 - 库伦奏议 2004 - 麟见亭奏稿 (清)麟庆撰 2004 FB.113:02.3-4 民国初期稀见文电辑录 2006 - 民国教育部文牍政令汇编 2004 - 民国南北议和会议卷宗集成 2004 - 民国外交部第一次世界大战档案汇编 2009 - 民国外交档案文献汇览 2005 - 民国中日交涉密档 2004 - 民政部奏折汇存 2004 - 明发档案 2003 FB.351.51-54 清代帝、后、妃陵寝营建修缮档案 2008 - 清代军事驻防档案 2008 - 清代六部文案手折 2005 - 清代未刊上谕奏疏公牍电文汇编 2005 - 清代新疆地区涉外档案汇编 2008 - 清代永定河工档案 2008 - 清恭王府折档汇编 2004 FB.113:02.5-7 清光绪筹办各省荒政档案 2008 - 清光绪经营新疆会议折奏 2010 - 清国史馆奏稿 2004 - 清会典馆奏议 2004 ON ORDER 清季北京内外城营建修缮档案 2008 FB.113:02.18-19 清季兵部武进司奏疏公牍 2005 - 清季抄电汇订 2003 - 清季华工档案 2008 - 清季未刊收发文本电文辑录 2006 - 清陆军部档案资料汇编 2004 FB.997.423-424 清末边境界务档案 2008 FB.113:02.20-22 清末民初涉外矿务档案汇编 2008 - 清末民初铁路档案汇编 2008 FB.113:02.23-25 清末民初未刊府州县清档 2006 - 清末日俄战争善后档案 2008 - 清末通商贸易档案汇编 2008 FB.113:02.26-28 清末奏底汇订 2004 - 清内阁政务处奏稿汇订 2004 - 清内务府档案文献汇编 2004 FB.164.558-566 清内务府档案文献续编 2008 FB.164.567-574 清臬署珍存档案 2004 - 清顺天府呈稿 2008 FB.113:02.29-31 清台湾奏稿三种 2010 - 清同治朝政务档案 2005 - 清外务部收发文依类存稿 2003 - 清宪政编查馆奏稿汇订 2004 FB.113:02.8 清刑部通行饬令汇存 2005 - 清邮传部珍存铁路文档汇编 2004 - 庆固奏稿 2004 - 琼选汇编 四卷 2005 FB.113:02.9 散木居奏稿 二十四卷 (清)瑞洵撰 2004 - 陕甘总督任内奏稿 2005 - 沈文肃船工奏稿 2005 - 盛京将军奏折档 2004 - 四川嘉定府文稿 2005 - 孙文靖公奏议 2005 - 太平仓稿簿 2004 - 外交文牍 2004 - 晚清民初西藏事务密档 2010 - 晚清外交会晤并外务密启档案汇编 2008 - 吾妻镜补 二十八卷 2005 - 西藏奏议、川藏奏底合编 2004 FB.113:02.10 稀见清咸丰军事外交谕令秘件 2005 FB.113:02.11-12 稀见清咸同光三朝档册 2005 - 稀见清知府文档 2004 - 稀见清知县上呈公文 2005 FB.353.584-591 稀见中英鸦片战争密奏 2010 - 镶白旗满洲公牍 2004 FB.113:02.13 镶黄旗满洲公牍 2004 - 新疆龙堆奏议 四卷 2005 - 新民通信社稿 2004 FB.113:02.14 宣统年交旨档 2004 - 盐务档案 2004 FB.113:02.15-16 杨(雍建)中丞奏疏汇编 2005 FB.353.592-593 洋事记册 2004 - 洋务档案 2004 - 伊犁将军马亮、广福奏稿 2005 - 伊犁文档汇钞 2004 - 游蜀疏稿 2005 - 圆明园档案史料丛编 2004 FB.164:03.1-10 云南屯田册 ; 办理营田节略 2006 - 云荫堂奏稿 2005 - 曾国荃剿匪疏牍折奏秘稿 2005 - 曾惠敏公电稿 2005 FB.113:02.17 张文襄公未刊电稿 2005 - 中国近代邮政史料 2005 ON ORDER 中日甲午战争奏稿 2010 - 驻外各使馆星期报告 2004 - 总署奏底汇订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