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敦煌学研究 全4册/民国期刊资料分类汇编 2009

敦煌学研究 全4册/民国期刊资料分类汇编 2009

¥12.00價格

敦煌学研究 全4册/民国期刊资料分类汇编 2009

  • 敦煌学研究 全4册/民国期刊资料分类汇编 2009

    《敦煌学研究》PDF电子书全4册,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出版,由于是影印出版,电子版清晰度不高。
     
    《敦煌学研究》收录民国期刊中所见的敦煌学著述,分编为综述、书目、语言文字、宗教、经史典籍、文学、艺术、社会经济、科技等类。共收录文章220余篇,涉及民国期刊70余种。基本揭示出民国时期敦煌学研究的面貌,并为学界提供方便。
     
    《敦煌学研究》书目:
     
    敦煌学研究  第1册
    敦煌学研究  第2册
    敦煌学研究  第3册
    敦煌学研究  第4册
     
     
     
     
     
     
     
     
     
     
     
     
    《敦煌学研究》总目录:
     
    莫高窟石室秘録羅振玉一
    敦煌石室真蹟録乙王仁俊二○
    敦煌掇瑣敍目刘复二六
    中亞細亞考古探險者斯坦因哲生三三
    敦煌劫餘録序陳寅恪三六
    敦煌取經記(英)斯坦因著賀昌羣譯三八
    敦煌叢抄向達五九
    戈壁大沙漠的秘密葮水八五
    流沙墜簡校補賀昌羣九○
    巴黎圖書館敦煌寫本書目序陸翔一○八
    不列顛博物院所藏中國寫本瞥記素癡一二○
    斯坦因探險敦煌石室始末(一)呂叔湘譯述一二五
    敦煌石室訪書記(法)伯希和著陸翔譯一三七
    斯坦因千佛洞取經始末記王竹書譯一六二
    金山國墜事零拾王重民一九四
    讀《敦煌石室訪書記》及《斯坦因千佛洞取經始末記》後
    伊陀二二二
    倫敦所見斯坦因採集之吾國西北文物傅振倫二二八
    斯坦因氏蒐集品中注明日期之漢文寫本
    (英)翟理斯著任直譯二三四
    兩漢通西域路線之變遷黄文弼二四三
    《敦煌石室寫經題記與敦煌雜録》介紹二四七
    《敦煌石室寫經題記彙編》序陳寅恪二四八
    瀛外訪古劫餘録(敦煌卷子目次敍録)姜亮夫二五二
    中國西域探險報告書(法)伯希和著陸翔譯二六○
    斯坦因西域考古記鄭學稼二六七
    大英博物館藏敦煌寫本卷子S五一二卷
    《歸三十字母例》跋姜亮夫二七一
    建議設立敦煌藝術學院于右任二七六
    三十年來中國之敦煌學傅芸子二七七
    敦煌莫高窟現存佛洞概况之調查何正璜二八七
    敦煌石室衛聚賢三一三
    敦煌紀年董作賓三三八
    敦煌經卷在中國學術文化上之價值姜亮夫三五六
    伯希和敦煌圖録解説勞貞一三六五
    敦煌千佛洞現狀概述史岩三七○
    玉門關陽關雜考方囘三七八
    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近況三八八
    敦煌紀遊徐克剛三八九
    敦煌縣南湖區(古陽關與古壽昌縣城所在地)
    之地理環境王鈞衡三九九
    敦煌祕藏運英記(英)史泰英著亞珞摘譯四○五
    校經圖序何遂四二一
    敦煌藝術研究所發現六朝殘經四二五
    西征小記•在此所見到之敦煌寫經向達四三四
    敦煌石室稽古録羅福頤四三五
    敦煌千佛洞近貌蘧四七六
    敦煌石室巡禮羅寄梅四七七
    敦煌莫高窟在東方文化上之地位王子雲四八○
    古敦煌郡沿革及其遺蹟陳希夷四八四
    敦煌莫高窟二日遊賈蘭坡四八六
    新獲之敦煌漢簡夏鼐四九一
    敦煌寫本雜鈔考周一良五二一
    從敦煌近事説到千佛洞的危機常書鴻五二九
    書目
    敦煌石室書目及發見之原始羅振玉五三四
    日本橘氏敦煌將來藏經目録羅振玉五三九
    倫敦博物館敦煌書目羅福萇五八五
    巴黎圖書館敦煌書目——伯希和氏《敦煌將來目録》
    羅福萇譯六一三
    巴黎圖書館敦煌寫本書目
    (法)伯希和編陸翔譯六八五
    敦煌寫本佛經草目(國立北平圖書館庋藏)七八八
    倫敦所藏敦煌卷子經眼目録向達七九四
    瀛外訪古劫餘録敦煌卷子目次敍録姜亮夫八一七
    《敦煌寫經守殘留影》序目周廷元八三五
    國立北平圖書館現藏海外敦煌遺籍照片總目
    袁同禮八四四
    唐代俗講考•附録二敦煌所出俗講文學作品目録八六○
    瀛涯敦煌韻輯總目敍録姜亮夫八六二
    語言文字
    唐寫本《切韻》殘卷跋丁山八六五
    跋唐寫本《切韻》殘卷董作賓八六八
    敦煌寫本《守溫韻學》殘卷跋羅常培八七四
    敦煌唐寫本《切韻》殘卷跋方國瑜八八五
    敦煌五代刻本唐《廣韻》殘葉跋方國瑜八九六
    唐宋兩系韻書體制之演變——敦煌石室存殘
    五代刻本韻書跋魏建功九一○
    陸法言《切韻》以前的幾種韻書魏建功九四八
    敦煌唐寫本王仁昫《刊謬補闕切韻》考厲鼎煃九八二
    讀故宮本王仁昫《刊謬補闕切韻》書後厲鼎煃九八六
    敦煌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跋蔣經邦九九一
    隋唐韻書的源流吳烈一○○三
    隋唐韻書與《廣韻》之關係彭學選一○○九
    《十韻彙編》敍例羅常培一○一四
    論《切韻》系的韻書——《十韻彙編》序魏建功一○三六
    敦煌舊抄《楚辭音》殘卷跋聞一多一一一六
    唐鈔本韻書及印本《切韻》之斷片
    (日)武内義雄著萬斯年譯一一一七
    評《十韻彙編》陳志良一一三三
    唐五代韻書跋陸志韋一一三六
    唐寫本韻書的聲類凌大珽一一八二
    論《文選音》殘卷之作者及其音反周祖謨一一九六
    騫公《楚辭音》之協韻說與楚音周祖謨一二○九
    王靜安先生録倫敦藏唐寫本《切韻》殘卷斠記
    姜亮夫一二一七
    大英博物院藏敦煌唐寫本陸法言《切韻》考
    姜亮夫一二三三
    敦煌唐寫本晉徐邈《毛詩音》考劉詩孫一二四一
    隋唐宋韻書體式變遷略說——瀛涯敦煌
    韻書輯論部第二十篇姜亮夫一二八四
    普魯士圖書館諸北宋刊本《切韻》跋姜寅清一二九四
    唐寫本郭璞注《爾雅》校記諫侯一二九六
    五代刻本《切韻》之韻目周祖謨一三○二
    跋唐寫本孫愐《唐韻》殘葉周祖謨一三○三
    宗教
    太玄真一本際經殘卷羅振玉一三○四
    无上祕要殘卷羅振玉一三二○
    摩尼教殘經陈垣一三三九
    童受《喻鬘論》梵文殘本跋陳寅恪一三五五
    大乘稻芉經隨聽疏跋陳寅恪一三六○
    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冥報傳跋陈寅恪一三六二
    摩尼之二宗三際論許地山一三**
    敦煌本十誦比丘尼波羅提木叉跋陳寅恪一三八四
    敦煌出土古經録未著録之比丘尼戒本繆一三八七
    敦煌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跋
    陳寅恪一三九二
    敦煌本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演義跋
    陳寅恪一三九四
    敦煌本維摩詰經問疾品演義書後陳寅恪一三九九
    老子化胡說考證王維誠一四○○
    敦煌石室寫經題記許國霖一五二二
    敦煌本心王投陀經及法句經跋尾陳寅恪一五五二
    跋隋開皇寫本禪數雜事殘卷周一良一五五三
    跋敦煌寫本法句經及法句譬喻經殘卷三種
    周一良一五五五
    跋老子化胡經玄歌逯欽立一五五八
    經史典籍
    謹案二十五等人圖(並序)羅振玉一五六○
    張義潮傳羅振玉一五七五
    瓜沙曹氏年表羅振玉一五九三
    唐寫本《尚書舜典釋文》箋吳承仕一六二一
    唐寫本《世說新書》跋尾劉盼遂一**○
    敦煌《左傳》殘卷校記越致一**四
    所謂修文殿御覽者洪業一**九
    寫本《經典釋文》殘卷書後胡玉縉一七○九
    巴黎敦煌殘卷敍録(毛詩音殘卷、周易王弼注、周易
    王弼注殘卷、春秋穀梁傳殘卷、禮記殘卷、論語殘
    卷、爾雅注、前漢書殘卷、沙州都督府圖經、閫外
    春秋、莊子殘卷、劉子新論殘卷)王重民一七一四
    巴黎敦煌殘卷叙録(二)( 春秋經傳集解殘卷、春秋
    後語、楚辭音、文選殘卷、鷰子賦、劉子新論、還冤
    記殘卷)王重民一七二七
    敦煌本《尚書》六跋王重民一七三六
    敦煌本《東臯子集》殘卷跋王重民一七四一
    唐寫殘本《尚書釋文》攷證龔道耕一七四五
    唐寫本隸古定《尚書》殘卷跋徐仁甫一八○六
    貞松堂藏西陲秘籍叢殘(羅振玉輯)容媛一八一○
    敦煌唐寫本《尚書釋文》殘卷跋潘重規一八一四
    唐寫本《經典釋文》殘卷四種跋羅常培一八四○
    敦煌寫本唐天寶官品令考釋金毓黻一八七七
    燉煌《老子》卷子之時代背景唐文播一八八八
    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寫本綜考唐文播一八九八
    敦煌新出寫本《毛詩》《孝經》合考蘇瑩輝一九二八
    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寫卷斠記唐文播一九三四
    跋唐寫本《世說新書》殘卷王利器一九六六
    巴黎所藏敦煌寫本《老子》二四一七卷考證
    唐文播一九七四
    敦煌《老子》寫卷《係師定河上真人章句》考
    唐文播一九八一
    倫敦所見敦煌羣書敍録:《禮記音》王重民一九九四
    倫敦所見敦煌殘卷敍録:《毛詩傳箋》殘卷
    王重民一九九五
    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寫卷叙録唐文播一九九六
    敦煌祕籍留真新編的研究許壽裳二○○○
    敦煌本《孝經義疏》跋王利器二○○五
    敦煌本《說苑》跋王利器二○○七
    敦煌本《二十五等人圖》跋王利器二○○九
    白衣天子試釋唐長孺二○一一
    文學
    敦煌發見唐朝之通俗詩及通俗詩及通俗小説
    靜庵二○二三
    韋莊的《秦婦吟》王國維二○二九
    唐寫本《文心雕龍》殘卷校記趙萬里二○三六
    有相夫人生天因緣曲跋陳寅恪二○五六
    韋莊《秦婦吟》嘉爾司寫定本
    Lionel Giles著明石鈔譯二○五七
    唐寫本《明妃傳》殘卷跋容肇祖二○六三
    對於敦煌發現佛曲的疑點徐嘉瑞二○七五
    須達起精舍因緣曲跋陳寅恪二○七八
    論唐代佛曲覺明二○八一
    敦煌的俗文學鄭振鐸二○九一
    韋莊《秦婦吟》箋郝立權二一一三
    韓憑故事錢南揚二一三○
    蓮花色尼出家因緣跋陳寅恪二一三七
    詞調的來歷與佛教經唱霍世休二一四四
    唐代俗講考向達二一四八
    敦煌本《捉季布傳文》王重民二一六二
    敦煌寫本《張義潮變文》跋孫楷第二二○七
    讀《秦婦吟》陈寅恪二二○九
    敦煌本《王陵變文》王重民校録二二二七
    敦煌卷季布罵陣詞文考釋吴世昌二二四三
    敦煌寫本《張淮深變文》跋孫楷第二二六八
    唐代俗講所給予近代戲曲之影響佟晶心二二八八
    敦煌本《董永變文》跋王重民二二九七
    評《秦婦吟》周千蕊二二九九
    《秦婦吟校箋》一卷(陳寅恪著)二三○五
    金荃玉屑——讀詞雜記趙叔雍二三○七
    唐寫文選五臣注本殘卷跋張壽林二三一二
    疚齋詞論•敦煌舞譜釋詞冒廣生二三二一
    唐代的民間佛教文學——詩歌梅若二三二四
    唐代的民間佛教文學——變文梅若二三二七
    五更調的演變——從敦煌的歎五更到明代
    的閙五更傅芸子二三二九
    敦煌俗文學之發見及其展開傅芸子二三三八
    關於破魔變文——倫敦足本之發見傅芸子二三四五
    醜女緣起與賢愚經金剛品傅芸子二三四九
    敦煌唐詞校釋唐圭璋二三五三
    《秦婦吟》本事徐嘉瑞二三六九
    俗講新考傅芸子二三七八
    敦煌石室所見董永董仲歌與紅河上游擺夷
    所傳借錢葬父故事邢慶蘭二三八一
    跋敦煌寫本《海中有神龜》周一良二三九○
    講唱文學的遠祖——《八相變文》及其他
    徐調孚二三九一
    唐太宗入冥故事的演變陳志良二三九七
    敦煌本《王陵變文》跋王重民二三九九
    《秦婦吟》校勘續記劉修業二四○一
    說五更轉王重民二四○七
    說十二月王重民二四○八
    討論誌公十二時的三封信周一良胡適二四○九
    説十二時王重民二四一○
    藝術
    敦煌佛教藝術的系統賀昌羣二四一一
    唐代式壁畫考略滕固二四三三
    敦煌的佛教美術震雷二四三七
    敦煌壁畫的作風——和我底一點感想關山月…二四三九
    敦煌莫高窟壁畫中所見到的佛教藝術之系統
    陳覺玄二四四六
    偉大的敦煌藝術——中國西域探險記片斷
    (法)伯希和二五三○
    敦煌藝術論略傅振倫二四五一
    敦煌藝術與今後中國文化建設常書鴻二四五五
    藏在國外的敦煌美術品蘧二四五八
    敦煌石室的狀況與其藝術勞貞一二四五九
    敦煌石室畫像題識(史岩著)容媛二四六一
    介紹敦煌石窟圖案漆藝呂斯百二四**
    略談敦煌藝術的意義與價值宗白華二四六六
    敦煌藝術白永二四六七
    《敦煌石室畫像題識》書評史岩二四六八
    社會經濟
    唐寫本公牘契約考孫毓修二四七五
    千五百年前之敦煌戶口冊與中國史籍上戶口
    數之比率(英)齊爾士著王庸譯二四八〇
    敦煌戶籍殘簡考(日)玉井是博著萬斯年譯二四八八
    隋唐之均田曾了若二五○二
    唐代管理水流的法令陶希聖二五一四
    唐戶籍簿叢輯陶希聖二五二一
    科技
    敦煌石室《算書》李儼二五六〇
    伯希和先生關於敦煌建築的一封信梁思成二五**
    敦煌石室算經一卷並序李儼二五七二
    敦煌石室古本草之考察朱中翰二五八〇
    敦煌本曆日之研究王重民二五八六
    敦煌石室立成算經李儼二五九四
    敦煌寫本唐大順元年殘曆考董作賓二六○五
    敦煌本大“曆序”跋嚴敦傑二六〇九
     
     
     
    《敦煌学研究》出版说明:
     
    一九○○年發現藏經洞至今,已過去一個多世紀了。隨着藏經洞遺書的出土而産生的敦煌學,亦邁過了起步與發展階段。近年,學界對敦煌學的發展進行分期,以反映敦煌學發展的歷程以及不同時期的不同學者爲敦煌學所做出的貢獻。而民國時期的敦煌學則處於草創期,傾注了羅振玉、陳寅恪、王國維、蔣伯斧、李翊灼、陳垣、劉復、向達、王重民、姜亮夫等第一二代敦煌學者的心血,大師們的辛勤勞動,值得我們欽佩與追憶。
     
    羅振玉(一八六六-一九四○),可謂斯坦因、伯希和劫餘敦煌遺書的拯救者,又是敦煌學的奠基人。一九○九年,時任京師大學堂農科監督的羅振玉,在伯希和北京下榻處,目睹伯希和隨身携帶的敦煌寫卷,並得知藏經洞仍有數千卷文書,乃力促學部電令甘督查封石室,將所餘遺書悉數運送京師。此批寶藏於一九一○年秋運抵北京,最後人藏於京師圖書館冖國家圖書館前身一。從一九○九年至一九四○年逝世的三十一年間,羅振玉極盡個人財力物力,從事敦煌寫卷的整理考校、編輯影印。首先,迻録伯希和隨身携帶寫卷,並要求伯希和將運回巴黎的寫卷拍照寄贈;後相繼向日本友人狩野直喜、大谷光瑞、橘瑞超等人借録摹影所得寫卷。每得數種寫卷,即編輯校理刊行,以廣流傳。一九○九年他於《東方雜誌一上發表兩篇報導一敦煌石室書目及發現之原始》及《莫高窟石室秘録一,第一時問向國人介紹藏經洞寫卷,帶動國内敦煌學的起步。此後除《敦煌石室遺書一等十部專書外,又相繼發佈《周易王弼注一唐寫本殘卷校字記》、《沙州曹氏年表跋》、《補唐書張議潮傳》、《日本橘氏(瑞超)敦煌將來藏經目録》神龍删定散頒格殘卷敦煌石室寫本一等目録、跋和專題論述,開國内敦煌學研究之先河。
     
    陳寅恪(一八九○-一九六九),於一九一三至一九一四年間,留學巴黎大學,拜訪伯希和,並到倫敦遊學,爲第一個看到國外藏敦煌寫卷的中國學者,這一點是同期諸多中國敦煌學者所不能比擬的。當然,與衆多學者相同,先生亦重視敦煌寫卷的整理與研究工作。《大乘稻芉經隨聽疏跋》、《童受喻鬘論梵文殘本跋》等皆爲一九二七年所寫有關敦煌寫本精到的跋論。一九三○年先生在《敦煌劫餘録序》中認爲冖敦煌學者,今日世界學術之新潮流也。在國内首次提出乛敦煌學一一詞,確立敦煌學的同時,使學者認識到敦煌學不同於傳統的中國學術,而是具有世界學術價值的一門新的學術,是中國學術同世界學術接軌的契合點。又稱乛敦煌所出經典,涵括至廣,散佚至衆,迄無詳備之目録,不易檢校其内容,學者縱慾有所致力,而憑藉未由也。充分肯定敦煌寫卷編目整理的重要性。同序中再曰冖今後斯録既出,國人獲兹憑藉,宜益能取用材料以研求問題,勉作敦煌學之預流,庶幾内可以不負此歷劫僅存之國寶,外有以襄進世界之學術於將來,斯則寅恪受命綴詞所不勝大願者也一。以勉勵學者利用現有資料從事敦煌學研究,並根據所睹有限資料,從摩尼教、唐代史事、佛教教義、小説文學史、佛教故事、唐代詩歌佚文、學術考證等方面爲學者指明敦煌學研究方向。而以後的敦煌學,的確沿此軌道行駛發展。先生以世界學術視野來認識敦煌學,並爲學者開拓道路,這是至今都無人能够超越的。
     
    王重民(一九O三—一九七五),屬敦煌學的二代大師,涉足敦煌學領域爲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一九三四年,北平圖書館冖國家圖書館前身一派先生前往法國國家圖書館工作,考察和研究流失在國外的我國古文獻。從此,先生着重整理研究敦煌遺書,在法五年,並去德國、英國,整理研讀大批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獻,寫成叙録,拍成照片,向世人公佈,爲國内敦煌學者提供第一手資料,推動了敦煌學的進一步發展。先生到海外不久便發表《海外希見録》、《巴黎敦煌殘卷叙録》、《金山國墜事零拾》、《倫敦所藏敦煌群書叙録》等論文,向國人介紹法國、英國藏敦煌寫卷的情况,使國内學者時刻把握國外敦煌學研究動態。先生對敦煌學的貢獻不僅於此,在目録學方面所做的工作亦有劃時代之意義。先生根據前人的成果與自身多年的積累,彙編《敦煌古籍叙録》和《敦煌遺書總目索引》,後者含北京圖書館冖國家圖書館前身一藏敦煌遺書簡目、斯坦因劫經録、伯希和劫經録、敦煌遺書散録,基本總彙了「關於敦煌遺書的最好最重要的目録一,直至今日,仍爲學界所利用。先生在敦煌變文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使敦煌學逐漸轉人專題研究。正如白化文先生所言冖拙見以爲,在他們之中,有三先生應該是最爲博大精深的一位。:::總的看來,可以説是「有質有量,質量全優」,無論在國際或國內的敦煌遺書整理與研究方面,均稱斗,是貢獻最大一人。
     
    縱觀民國時期的敦煌學,在撰寫序、跋、提要的基礎上逐漸轉入專題研究,而正是這些論著爲現在的敦煌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搜集大師們留下的論文,爲今人的學術服務,是對他們工作的尊重,也是對後人的勉勵。近年,大師們的著彙編屢見不鮮,如羅振玉的《羅雪堂先生全集》、陳寅恪的《金明館叢稿初編》、《二編》以及《陳寅恪史學論文選集》,王重民的《敦煌遺書論文集》以及《冷廬文藪》、姜亮夫的《敦煌學論文集》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彙集出版的一敦煌學百年文庫一則分考古、石窟保護、歷史、地理、民族、宗教、文獻、科技、綜述等九卷,幾乎涵蓋敦煌學形成以來的所有著述。然而,因文字輸入或者排版等原因,仍存在不少問題。並且,因資料過於分散,很難集中看到早期敦煌學者的所有成果。
     
    爲此,我們選輯了一民國期刊資料分類彙編•敦煌學研究一,收録民國期刊中所見的敦煌學著述,分綜述、書目、語言文字、宗教、經史典籍、文學、藝術、社會經濟、科技等類,影印出版,以給學界提供方便。全編共收録文章二百二十餘,所涉及的期刊雜誌及報紙等七十餘種。各類下以文章發表時間爲序,類目見目録,正文全部順序排列,均分爲四册。由於民國時期的期刊搜求不易,編者雖盡力搜求,仍不免有遺珠之憾。其中需要説明的是,編中個别文章因分期發表,搜求未全,又不捨割愛,只好暫時登録部分,也是給讀者提供綫索。由於文章選輯於各種期刊,版式未盡一致,在編輯過程中作了一些調整。如此搜求資料並分類彙編影印出版,工作較爲複雜,對於我們也是一種嘗試。目前的彙編尚待完善,我們將繼續搜索,尚祈敦煌學界的專家學者不吝賜教。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