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全26册 2016彩图高清
¥55.00價格
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全26册 2016彩图高清
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全26册 2016彩图高清
《敦煌石窟艺术全集》PDF电子书全26册,由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大且盛故曰敦煌。敦煌被称之为“中世纪的百科全书”,它蕴藏并融汇了中世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层面,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六大宗教、十余个民族的文·化,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这套《敦煌石窟艺术全集》是以专题形式全面系统介绍敦煌石窟的大型图文著作,是由敦煌研究院主编。它是一套全面系统研究和介绍敦煌石窟的大型图集,共26卷,全集由多位敦煌学者合力撰写,内载有敦煌研究院第一手资料,共计130万字、8000张图片,配合富创意的表达方式,汇集了敦煌石窟研究的最新成果,完整展现敦煌文·化的精华,并藉此推动香港社会认识敦煌宝库。所有售书收入,扣除行政费和制作图书的成本费,将捐赠予敦煌石窟及文物的保护工程。《敦煌石窟艺术全集》书目: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1卷:再现敦煌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2卷:尊像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3卷:本生因缘故事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4卷:佛教故事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5卷:阿弥陀经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6卷:弥勒经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7卷:法华经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8卷:塑像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9卷:报恩经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10卷:密教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11卷:楞伽经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12卷:佛教东传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13卷:图案卷(上)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14卷:图案卷(下)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15卷:飞天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16卷:音乐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17卷:舞蹈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18卷:山水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19卷:动物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20卷:建筑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21卷:石窟建筑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22卷:科学技术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23卷:服饰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24卷:民俗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25卷:交通画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第26卷:藏经洞珍品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出版说明:敦煌石窟在中国,但它的声名传遍世界。因为它的辉煌过去再为人知,竟起于1900年一场传奇性劫难。此后引起世界瞩目,结果敦煌一个小石室的文物流散于多个国家,引发研究中古丝路几大文明和多种民族往来的巨大兴趣。待中国人惊魂甫定,再回头西顾,犹幸小石室的大母体—敦煌石窟本身,还留下大量有价值的艺术品,那是世界上连续营造时间最长、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石窟群。仅以敦煌地区五个石窟中最主要的莫高窟而言,自十六国时代开窟,营造历时逾千年,分南北两区,共建石窟735个,窟群南北长1680米,至今保存有彩塑两千余尊,壁画45000平方米,是世界性的艺术和文化宝库。敦煌石窟中古时誉满丝绸之路,广为往来者所知,白16世纪中叶明代政府封闭嘉峪关,沙州民众纷纷内迁,敦煌逐渐沦为游牧之地,不复往昔丝绸之路重镇的繁华,敦煌石窟的建窟、造像、绘画活动也戛然而止,这个千年佛教兴盛之地随而尘封于大漠。直至三百多年后,晚清道士王圆箓无意间发现了藏经洞,洞中为数近五万件包罗汉文、吐蕃文、于阗文、梵文、叙利亚文、希伯莱文等多种文字的历代文书,以及木版画、绢画、粉本、丝织品等作品,出现在世人面前,震惊了世界,列强的探险家、考古学者接踵东来,英国斯坦因、法国伯希和、俄国奧登堡、日本吉川小一郎等,用白银从王道土手中骗够了藏经洞的宝物,这些流散海外的宝物今天分别收藏于英、法、俄、日、美等十多个国家的三十多个博物馆和图书馆。藏经洞的发现和敦煌文物连遭劫难,惊醒了中国学者,但是中国刚免被瓜分之难,又因义和团事件而致巨额赔款,已是民穷财尽,风雨飘摇,清朝政府朝夕不保,中央政府对远在西北的藏经洞无暇一顾,初则提出原地封存,及到连遭盗劫,只好提出运送北京,中间被盗换又折损了不少。中国陷入长期战乱,学者、画家只能以力之所及,或个人出资,或艰难吁得政府拨款,千里远赴敦煌,研究劫余的母体,在当时的乱局和交通条件下,能够成行者自然是少数。像20世纪40年代初画家张大千带着弟子去摹画,雕塑家王子云率领教育部拨款的西北艺术考察团,以及史学家向达、夏鼐、劳干、石璋如、阎文儒等组成的西北史地考察团,乘坐马车,西行数千公里,来到劫后余生的敦煌调查、临摹、摄影、测绘、记录。中国学者的实地考察,不仅开创敦煌艺术和敦煌史地的研究,还高度关注残破的石窟。在有识之士保护敦煌石窟的呼声中,敦煌研究院的前身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战火还未平息的1944年成立,这标志着敦煌石窟任由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的历史结束。正当壮年而热爱艺术和研究的志士,像常书鸿段文杰等从法国,从战时首都重庆等趋赴敦煌,从此以石窟旁的陋室为家,揭开中国学者保护与研究敦煌石窟的序幕。研究所经历了艰苦创业时期,研究人员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开始调查、临摹石窟;50年代至70年代是研究所初步发展时期,对石窟作考古分期,研究壁画的宗教内容及文书;80年代进入深入研究、科学管理的时期,对敦煌学展开分科分类、宏观综合的研究,并开始做资讯建设。三个历史时期,六十个春秋,只在弹指挥间。数十年间,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大学生、研究人员远离繁华的都市,在荒漠戈壁中的敦煌石窟安家,生活是孤寂与清贫的,甚至可以说闭塞隔绝。他们住寺院,喝咸水,点油灯,严寒酷暑、大漠风沙伴随他们度过漫长岁月,仍无阻他们满腔青春热血。为了心中的事业,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敦煌人”默默地奉献青春、智慧、家庭,乃至人生。经过几代敦煌学者的调查、考证、研究,敦煌石窟天书般的内容得以揭示和解读。丰富的图像资讯涉及中古社会广泛层面,图解了中国历史、佛教经典、绘画雕塑艺术的发展轨迹,并揭示其文化内涵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逐步了解和认识敦煌石窟的历史、艺术科技的多元文化价值。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像敦煌石窟这样内容浩繁的历史遗存是罕见的。1987年莫高窟被公布为世界遗产,它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艺术成就和东方古老文化的辉煌,它向世界讲述历史留在敦煌的繁华和一个悠久的故事。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这是为敦煌带来辉煌与劫难的日子。住在敦煌莫高窟下寺的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石窟内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封闭800多年的密室,大批中世纪的稀世珍宝重见天日。这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使敦煌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藏经洞被打开时的情景,20世纪40年代初到敦煌的谢稚柳先生在《敦煌艺术叙录》中记载了这一时刻:“王道土夜半与杨某击破壁,则内有一门,高不足容一人,泥块封塞。更发泥块,则为一小洞,约丈余大。有白布包等无数,充塞其中。装置极整齐,每一白布包裹经十卷。复有佛帧、绣像等则平铺于白布之下。”藏经洞封存了4至11世纪初的文献、绢画、纸画、法器等各类文物,约计5万件,5千余种。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宗教文书,非宗教文书占百分之十。后者的内容包括官私文书、四部书、社会经济文书、星图、云图、文学作品、启蒙读物。文书除汉语写本外,还有古藏文、于阗文、梵文、回鹘文、粟特文、突厥文、龟兹文等写本。此外还有一批木版画、绢画、麻布画、粉本、丝织品、剪纸等作品。这些来自丝绸之路的中世纪珍宝,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等提供了数量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被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古代学术的海洋”。与殷墟甲骨文、汉简、明清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学术价值于此可见。藏经洞发现以来,从最初对敦煌出土文献硏究开始,逐渐扩展至对敦煌石窟、敦煌史地,甚至丝绸之路沿线的出土文物的硏究,从而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敦煌学。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说:“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自发见以来,二十余年间,东起日本,西迄法英,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咸有所贡献。”由于敦煌资料丰富的内容和价值,引起了中外大批学者的注意,并给予了充分的研究和探索,敦煌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显学。敦煌学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它对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有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有几个方面:首先,为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甚至填补了某些空白,如唐末敦煌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等情况,藏经洞就发现了一些唐代地理佚书,对研究中古史地有重要价值。第二,促进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发展,发现了一批新的文学史资料,新的文学体裁。通俗文学历来为中国文学史研究的薄弱环节,敦煌文献中的大批资料,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新的课题。第三,敦煌对于艺术史和考古学研究,更是意义非常。敦煌的绘画、雕塑、建筑、书法、音乐、舞蹈,从六朝一直到宋、元,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处古代遗存。从题材上看,有佛经故事,也有世俗内容,反映的人物、事物多种多样,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学科的研究者,都能从这里找到重要的资料。第四,敦煌石窟中保存了一些中国语言学、音韵学的古籍,对研究中国文字、语言发展和演变有重要作用。第五,敦煌是宗教研究的宝库,除了数量最多的佛教资料外,还有曾经一度流行但现在已绝迹的宗教如摩尼教、火袄教的典籍,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第六,对古代科技研究的价值,诸如造纸、装潢、印刷、天文历算、医学、交通运输等等。第七,敦煌正处东西文化交流的通道,留下了大量文化交融的痕迹,它是参与者,亦是见证者,做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敦煌是不可或缺的。敦煌作为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这世界四大文化的交汇点,研究、探索文化汇流现象和规律,条件比其他地区更为有利,藏经洞文物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长期以来,藏经洞文物散布世界各地,中外学者的研究,多为分散地进行,缺乏全面、系统地交流。相信随着更为广泛的学术交流,在中外学者不断深入的揭示和解读下,将逐步揭开藏经洞的全部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