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新中国出土墓志 共23册 2000~2015 高清

新中国出土墓志 共23册 2000~2015 高清

¥25.00價格
新中国出土墓志 共23册 2000~2015 高清
  • 新中国出土墓志 共23册 2000~2015 高清

    《新中国出土墓志》PDF电子书共23册,文物出版社2000~2015年出版。
     
    《新中國出土墓誌》是中國文物研究所與全國各省、市文博考古及古籍整理單位合作編集的一部大型叢書。本叢書的編集,一直在國家文物局的領導下進行,並得到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本叢書的出版,曾列入經國務院批准的一九八二至一九八六年全國古籍整理岀版規劃。但由於種種原因,工作一直未能順利展開。以致遲至今日,本叢書纔得以陸續與讀者見面。
     
    本叢書的編集,由中國文物研究所所屬文物古文獻研究部具體負責。文物古文獻研究部的前身,依次為:一九七四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成立的竹簡帛書整理組,一九七八年經國務院批准創建的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一九八三年經文化部批准改名的文化部占文獻研究空。在整理組階段,整理出版了《銀雀山漢墓竹簡》、《馬王堆漢墓帛片》、《睡虎地秦墓竹簡》等一系列重要岀土文獻專著。研究室創建後,除主編不定期學術刊物《出土文獻研究》外,又從事阜陽漢簡、居延漢簡、江陵漢簡、吐魯番文書、敦煌古文獻等一系列重要出土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其中,歷代墓誌的整理與研究,也是本單位的一個重要出土文獻項目。
     
    如所周知,墓誌是我國古代埋設在墓中用以記叙死者姓名、籍貫、生平及親屬世系的銘刻文獻。其形制起源於秦漢,變化於魏晉,定型於南北朝,興盛於隋唐,經宋元明清發展,至民國仍然行用。墓誌作為銘刻文物,藝術價值頗大。北魏的墓誌,隸楷合一,書法雄勁,在我國書法史上號稱「魏碑體」。定型後的墓誌,蓋石盡頂、四殺等處雕飾人物、四象、花草、雲氣等圖案,成為更加精美的藝術品。而墓誌作為原始文獻,學術價值則更大。在傳世文獻不足的情況下,利用墓誌這種原始文獻研究歷史,曾取得豐碩的成果。因此,墓誌一直深受學者的重視。墓誌的收集整理,早在北宋就開其風氣。清及民國,金石學方興未艾,其風愈扇。新中國成立後,隨着考古事業的不斷發展,墓誌的岀土更不斷增多。可惜材料都非常分散,研究者查檢; 分不便。本單位決定從事歷代墓誌的整理與研究,正是希望給研究者提供方便。根據最初的設想,歷代墓誌的整理與研究,分為二個系列:
    一個系列為傳世墓誌的整理與研究。這項工作動手較早。一九八二年春,本單位獲悉,周紹良先生家藏唐代墓誌拓片甚多,且大部分作了釋文,便決定與周紹良先生合作,進行增補,先整理《唐代墓誌匯編》。本單位特聘周紹良先生為主編,並斥資另聘北京圖書館退休專家王敏先生協助工作。本單位為此書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經過十年,此書纔終於出版。但其餘各朝墓誌匯編,却因此書的難産而拖了下來。現在,本單位仍準備將這個系列繼續進行下去。另一個系列即為新中國出土墓誌的整理與研究。這項工作動手也較早。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三日,國家文物局向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文化廳( 局、文物局) 下達專門文件( 八三文物字第六四三號) ,要求各地有關單位與本單位合作,編集《新中國出土墓誌》( 當時名為《建國以來全國出土墓誌合集》) 。當時考慮比較簡單,希望一九八五年開始交稿,五年内全部完成。但在本單位有關人員親赴全國各地進行調查之後,感到實際情況很複雜。首先,不少地方缺乏專門經費,需要本單位資助。其次,不少地方缺乏專門人員( 如有經驗的拓工及攝影師) ,需要本單位協助。而本單位的經費和人員都很有限,祇能資助或協助某些特別困難的地方。為此感到,需要調整節奏,分清輕重緩急。於是,擬先以新出墓誌最多的河南、陝西二省為試點,然後逐步展開。但由於人員少,事務多,進展仍很緩慢。其間又出現一稿二用等情況,使本單位蒙受重大損失。一九九二年,本單位加強了這項工作的領導,使其逐漸走上正軌。一九九九年,本項目在國家文物局領導班子的大力支持下,又得到財政部的專項資助,出版問題基本解決。當然,困難還很不少。但在國家文物局的領導下,在全國各省、市文博考古及古籍整理單位的支持下,相信一定能够克服困難,順利完成這部大型叢書的編集工作。
     
     
     
    《新中国出土墓志》书目:
     
    新中国出土墓志   北京  1  上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北京  1  下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河北  1  上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河北  1  下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河南  1  上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河南  1  下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河南  2  上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河南  2  下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河南  3  千唐志斋  上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河南  3  千唐志斋  下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江苏  1  常熟  上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江苏  1  常熟  下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江苏  2  南京  上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江苏  2  南京  下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陕西  1  上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陕西  1  下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陕西  2  上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陕西  2  下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陕西  3  上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陕西  3  下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上海天津  上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上海天津  下册
    新中国出土墓志   重庆
     
     
     
     
     
     
     
     
     
     
     
     
     
     
     
     
     
     
     
     
    《新中国出土墓志》出版说明:
     
    墓誌是我國古代埋藏在墓中用以記叙死者姓名、籍貫、履歷、仕宦以及親屬世系等的銘刻( 或書寫) 文獻。其形制起源於秦漢,變化於魏晉,定型於南北朝,興盛於隋唐,經宋元明清發展,至民國甚至直到現在,也仍在一些地區行用。墓誌作為銘刻文物,藝術價值頗大。北魏的墓誌,隸楷合一,隸法雄勁,楷法新穎,在我國書法史上號稱「魏碑體」。定型後的墓誌,蓋石盡頂、四殺等處雕飾人物、四象、花草、雲氣等圖案,成為更加精美的藝術品。而墓誌作為銘刻文獻,學術價值更大。在傳世文獻不足的情況下,利用墓誌這種銘刻文獻研究歷史,曾經取得豐碩的成果。因此,墓誌的收集整理工作,一直深受學術界的重視。
     
    《新中國出土墓誌》全三十卷、60册,原是國家文物局領導并主持的大型叢書項目。該項目緣起一九八一年開始的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此次文物普查,國家文物局和局屬古文獻研究室經常收到各地文博考古單位的來信,介紹他們所在地方新出墓誌的情況。其中,有的來信特別提到,很多新岀墓誌被人拿去砌豬圈,壘井臺,修橋鋪路,築爐填河,如果再不及時搶救,就將面臨徹底毀壞的危險。這些來信,引起了國家文物局和古文獻研究室領導的重視。為了搶救保存這些墓誌材料,一九八三年底,國家文物局正式發文( 參閲:國家文物局一九八三文物字第六四三號文件) ,責成古文獻研究室與相關單位合作,整理出版《新中國出土墓誌》。
     
    然而,《新中國出土墓誌》項目啓動雖不容易,進行更不容易。原因之- 是因為工程過於浩大,經費和人力都很難一次性到位。一九九二年,重新制定計劃,決定分三期滾動進行,每期平均整理出版墓誌類圖書十卷、二十册。第一期工程仍由原古文獻研究室( 當時已併入中國文物研究所,該所現改名為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 主持,河南、陝西、河北、江蘇、北京、上海、重慶、天津等省、市文博考古及古籍整理單位參與合作,2009年六月完成,凡整理岀版墓誌類圖書十卷、十九册。2010年,第一期工程的圖書榮獲第二十五届( 2009年度) 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一等獎、第二届( 2010年) 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2013年八月,又獲得「首届向全國推薦優秀古籍整理圖書」殊榮。
     
    《新中國出土墓誌》第二期工程的工作從2005年就開始醞釀,但頗費周折。主要原因是2006年初,本叢書的主編和執行主編都由中國文物研究所調到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工作如何協調開展成為一個問題。直到2011年,經國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三方協商,一致同意將本叢書移交並委託故宫博物院主持( 參閲: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文研函〕2011・四號公函、國家文物局辦公室〔辦博函〕2011;八六。號公函) 。至此,工作才理順了關係。201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設立建議滾動資助重大項目,本叢書第二期工程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支持下,以「新中國出土墓誌整理與研究」為名,順利投標並獲批了該項目。至此,工作也走上了正軌。
     
    《新中國出土墓誌》第二期工程由故宫博物院主持,故宫研究院古文獻研究所具體執行,陝西、江蘇、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寧夏、北京等省、市、自治區文博考古、大專院校及古籍整理單位參與合作,預計在2022年前,整理出版墓誌類圖書十卷、二十册。故宫研究院古文獻研究所雖然只是一個新成立的研究單位,但其科研人員在古文獻領域已有多年的整理研究經驗。目前正在主持和推進的有《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最後四卷( 《竹簡》〔柒〕、〔捌〕、〔玖〕三卷及《竹木牘》一卷) 和《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等多卷本出土文獻整理出版工作。因此,相信《新中國出土墓誌》第二期工程,在陝西、江蘇、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寧夏、北京等省、市、自治區文博考古、大專院校及古籍整理單位的支持下,會比第一期工程做得更好。在此,謹向所有關心、支持本項目工作的同行,表示衷心感謝!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