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新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全四册 2012

新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全四册 2012

¥12.00價格

新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全四册 2012

  • 新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全四册 2012

    《新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由傅璇琮先生主编并由傅先生与陶敏、李一飞、吴在庆、贾晋华四位先生合作撰写,二百余万字,对唐五代的文学发展脉络予以了系统的揭示。

    经过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组初评、评审委员会会议终评,辽海出版社《新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一书入选。 《新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一书吸收《资治通鉴》《左传》等编年史书的写法,以年代为经,人物、事件为纬,纲目互见,把唐五代文学思潮、社会发展、作家生活经历和创作情况等按时间顺序,逐年甚至逐月编排,同时,每个年度的时代背景、重大社会事件等也得到恰当的显示,从最广阔的视野考察一代社会生活对文学的影响,真正形成了唐五代时期的文学全史。读者通过本书,可以看到文学上“立体交叉”的生动情景,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

    作者简介

      傅璇琮,1933年生,浙江宁波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助教。1958年调至商务印书馆,度过了几个月的悠闲清静的“就着斜阳余晖,手执一卷白天尚未看完的线装本《越缦堂日记》”(《〈学林漫录〉琐忆》)的读书生活。旋调中华书局任职,现任中华书局总编辑、编审,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曾参加《二十四史》的点校和编辑,担任《全宋诗》、《唐才子传校笺》主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4册,主编)获1999年国家图书奖,《唐才子传校笺》(4册,主编)获全国第一届古籍整理优秀著作二等奖。主要著作有《唐代诗人丛考》、《李德裕年谱》、《唐代科举与文学》、《唐诗论学丛稿》、《唐人选唐诗新编》,合著有《河岳英灵集研究》等。


    《新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书目

    新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五代卷.pdf

    新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初盛唐卷.pdf

    新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中盛唐卷.pdf

    新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晚唐卷.pdf


    由傅璇琮先生主编并和陶敏、李一飞、吴在庆、贾晋华四教授合作撰写的《新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是一部具有突破和开创意义的学术著作。众所周知,本世纪出现了许多种文学史著作,包括一些断代文学史,其共同特点是:多以作家或流派为单元进行叙述,类似作家评传和作品评论的合编,重在对作家、作品进行主观评价和理论探讨,对史的叙述则很少。如果要问某作家某年某月有哪些活动和作品,在以往的文学史中是很难找到答案的。而今在本书中,将唐五代重大的政治、历史、文化事件,众多作家的活动--包括生卒、仕历、漫游、创作、交往等等--逐年逐月地排列,类似于《资治通鉴》的体裁,重在客观地叙述各个作家的具体活动,生动地再现了唐五代文学活动的原貌和实景,这是对以往各种文学史模式的重大突破,具有创新意义。
        本书的首要特点是编年,将处于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作家活动置于同一时间环境之下,使读者一看便知该年该月的文坛、诗坛情景和各个作家的情况。如德宗贞元十六年二月下,有"中和节,德宗宴群臣于曲江亭,作诗,权德舆等和之";有"班肃及第归觐,柳宗元作序送之";有"白居易与诸同年宴集,有诗贺高邱耀太常卿";有"元滇应制举不第;与杨巨源等话及崔鸳鸳事、杨巨源感而赋《崔娘诗》,稹作《会真诗三十韵》"等等。在该年三月下,有"韩愈、孟郊在京从调选,愈将归洛阳,感慨于仕途艰险,有诗赠孟郊";"孟郊授溧阳尉,经洛阳赴任,韩愈作序送之,倡'物不得其平则鸣'之说,并赞誉孟郊、张籍、李翱";"孟郊迎母至溧阳,作《游子吟》";"李益、刘禹锡、张登等春日会饮于扬州水馆,有联句诗,禹锡有诗纪之";"张登由扬州赴漳州任,顾况以诗酬之"等等。这样,把当时主要文人的活动全部都写到了,叙述得非常明确、清晰。而在以往的文学史著作中,这样具体的作家活动往往是见不到的;即使提到如韩愈的"不平则鸣"说,元稹作《会真诗》等,也大都不交待写作年月。由此可见此书提供的知识真实而具体,使读者更容易接受。
        本书的显著特点是重视和广泛搜集第一手材料,每年每月下的每条文字都有大量的文献典籍和石刻资料等作为依据。如据日本藏唐写本《王勃集》中的《代霍王作祭徐王文》,在唐高宗咸亨二年九月下记叙"王勃归至长安,代霍王作祭徐王文"。再如在唐玄宗开元六年七月下记叙"赵冬曦以监察御史召,自岳州北归,会其妻牛氏道卒,遂停官",乃以新出土的《赵冬曦墓志铭》作为依据的。又如肃宗至德元载九月下记载:"储光蠢本年约五十一岁,自长安拔身南奔江汉,途中有诗;至襄州,有诗送徐浩等应召勤王。"即引用顾况《储光羲集序》、储光羲《登秦岭作》、《留别安庆(康)李太守》、《奉别长史庚公太守徐公应召》、《旧唐书·徐浩传》、《唐刺史考·荆州》等文献为依据。因此,每条文字都有很强的说服力。
        本书最大的学术价值是:本书作者用十年辛勤劳动,将唐五代数百个作家的仕历、行踪以及作品的写作年代考证辨析得清清楚楚。当然,其中有些是吸取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数都是本书作者长期研究的成果,这正是本书作者对学术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如薛元超,两《唐书》本传叙述其事迹很简略,本书除了从杨炯《薛振行状》中考出其生卒年,从《唐会要》、《唐诗纪事》等典籍中考出其一些行踪外,还从《乾陵稽古》所载《薛元超墓志》中考出其详细事迹。如考出其八岁即善属文,房玄龄、虞世南曾试其写《咏竹》诗,援毫立就;还考出其二十岁时为太子通事舍人,为学士,修晋史,唐太宗诏元超咏烛,赋《泛鷁金塘》等等,将这些考出的成果分别排列在各年月之下,既补史书之阙,又使读者一新耳目。再如刘长卿为鄂岳转运使判官的时间,前人都不知其详,以往文学史也含糊其辞。本书则通过对刘长卿《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待御侍御先曾滴居此地》诗、新出土的柳识《唐故朝议郎行监察御史上柱国郑府君(洵)墓志铭并序》进行缜密地考析,终于考定刘长卿大历三年秋在淮西鄂岳转运使院任判官,解决了一个历史之谜。又如李嘉祐的仕历,前人和时贤都据《嘉定赤城志》认为其于肃宗上元二年为台州刺史。本书则据李嘉桔《冬夜饶州使堂饯相公五叔赴歙州》,考明"相公五叔"为李揆,李揆上元二年冬由袁州长史迁歙州刺史,证知其年李嘉祐在都阳令任,不可能为台州刺史。又据李嘉祐诗作考明乾元二年秋贬鄱阳令,首尾四年,至宝应元年秋量移江阴令,常往来润州、苏州,永泰元年冬归朝,大历三年为司勋员外郎,大历五年十二月始出为袁州刺史,至大历七八年尚在袁州,约大历八年冬未罢袁州后屏居苏州。据皎然和刘长卿诗考知李嘉祐于大历十四年始起用为台州刺史,建中元年卒于台州任。这样,订正了前人和时贤研究中沿用《嘉定赤城志》的错误。类似这样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发明,在本书中比比皆是。
        综上所述,本书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学术著作,凝聚着五位作者多年研究的心血。辽海出版社出版此书,也是对学术界的一个贡献。


    这是一套唐代文学方面的巨著
    以下文字是抄自网上:
    我们如果研究一下傅璇琮先生的学术历程,更可以看出《新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的价值与编写者的学术思想。傅先生有几部重要著作,如《唐代诗人丛考》、《李德裕年谱》、《唐代科举与文学》、《唐才子传校笺》等,都是代表唐代文学研究进程的重要成果。《唐代诗人丛考》考证了以大历时期为主的三十二位诗人的生平事迹,通过诗人生活经历的变化,考察其诗风的演变,通过诗人交游的描述,研究诗人群体的特点。这部书在“文革”刚结束时出版,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开了一个良好的风气。本世纪后二十年唐代文学研究的繁荣,与傅先生这部书的出版有着密切的关系。《李德裕年谱》是傅先生的又一部代表作。这部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年谱,而是凝聚着著者在学术上的可贵探索。因为本书以李德裕为中心,围绕着牛李党争展开了中晚唐历史与文学的画图。它牵涉到党争影响下各种人物的活动,对于文人的交游尤为致力。《唐代科举与文学》则是从唐代科举的角度切入,研究一般士人的出身与心态,揭示出影响唐代文学发展、繁荣与变化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因素。《唐才子传校笺》是傅先生组织全国唐代文学界研究力量而完成的、在高层次上总结已取得的作家事迹考证成果与著者独特探索的新成就。它的出版,使唐代文学研究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有这些成就作为基础,傅先生再主持编写《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当然也就水到渠成了。从《唐代诗人丛考》到《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反映出傅先生在唐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可贵的探索。

    唐代文学概论 本世纪的唐代文学概论性的著作主要出现在三十年代,专著主要有朱炳煦的《唐代文学概论》和胡朴安、胡怀琛的《唐代文学》。其中朱炳煦著简述了唐代文学发达的原因、特点流派、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价值,并重点讲述了唐文的演进、分类及唐诗的演进。胡怀琛等著也简述了唐代诗歌、小说、戏曲、抒情散文和杂文作品的创作情况,介绍了一些唐代文人轶事,以及唐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书后附有研究唐代文学的书目。
    同样,相关的专题文章也大多是唐代文学的简单介绍,缺少研究深度,如曦微的《唐代文学之鸟瞰》、张显丰的《唐代文学的研究》、张秀亚的《唐代文学一瞥》、黄江华的《唐代文学概说》等。但它们客观上起到了向当时普通读者介绍和普及唐代文学艺术的作用,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稍具深度的倒是从某一题材角度对唐代文学进行剖析的研究成果,如胡云翼的《唐代的战争文学》、孙俍工的《唐代的劳动文艺》、石笋的《唐代妇女文学之发展》等。这些成果的出现大多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新思潮的兴起具有密切的关系,如胡云翼著出版于二十年代国内军阀混战之中,具有较强的反战色彩。孙俍工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劳工至上的思想。石笋文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以后全社会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反映了妇女解放的呼声。
    唐代文学史的编撰 本世纪出版的严格意义上的“唐代文学史”并不多,在本世纪上半叶主要是陈子展的《唐代文学史》。该书共分唐代文学概说、初唐诗人、盛唐诗人、中唐诗人、晚唐诗人、古文运动、唐人小说、晚唐五代词人等八章,进行评述。议论简明扼要,初具“史”的规模。
    五十年出版的周祖撰的《隋唐五代文学史》,无论是在“文学史”的线索的梳理、规律的总结,还是在一些文学史主要环节、重大现象的研究方面,都较上述陈子展著前进了一大步。该书首先能把隋唐五代每一历史阶段的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比较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论述。这在前此的文学史研究中还是不多见的。其次,能够具体地提出作家的历史作用,评述其功过,而且其评价的标准也未完全受当时左的思潮的影响,比较注重文学艺术本身的标准,这也是难能可贵的。第三,在对一些文学史重要环节的研究中时有创见。如该书以杨炯的《王勃集序》为依据,最先指出龙朔年间曾有一场反上官体的斗争;在论及卢照邻的歌行体时,指出这种体裁的出现是诗的赋化的结果。总之,这部书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经过了二十五年的冷落之后,九十年代中前期又出现了两部新的“唐代文学史”,即罗宗强、郝世峰合编的《隋唐五代文学史》、乔象钟、陈铁民主编的《唐代文学史》。
    从罗宗强、郝世峰著已经出版的上册和中册来看,比较注重各个时期文学风尚的描述和诗人群体的研究,在对文学家创作成就评价时,已经抛弃了五六十年代出版的文学史中经常使用的现实主义和人民性的标准,较为看重艺术审美标准,另外,该书对一些重要的文学史问题的认识,也较前此的文学史著作更为深入,如他们对初唐宫廷诗歌的历史作用的评价,对盛唐诗歌艺术风貌的认识,都较有新意和深度。
    相对说来,乔象钟、陈铁民著则较为厚重、细密。他们在充分吸收了八十年代以后学界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文学史进行了更为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描述。这首先表现在该书章节的安排上,他们首次把“唐初宫廷诗人”、“吴中四士”等诗人分别列为专章进行论述,把“大历至兴元时期文学”、“咸通至天佑时期其他作家”分别都用两章的篇幅进行探讨,充分显示了他们对前人所谓的“文学史低谷”、“中小作家”的重视,体现了文学史研究已经从以前的思想艺术价值评判开始朝着“文学史”意义的评判标准转化了。其次,他们也很重视文学体式的形成和演变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他们将“律诗体制的完成”单列为一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八十年代以后唐代文学史研究观念的更新和转变。
    总的看来,这两部隋唐五代文学史在体例和写法上,基本上还是沿袭的以前的模式,即先分大的时段,然后再以作家作品的评述为主。并没有充分显示文学艺术流变的历史轨迹,深入总结隋唐五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宏观规律。
    值得注意是,世纪末出现了一部写法新颖、面貌不同的隋唐五代文学史著作,这就是由傅璇琮主编,傅璇琮、陶敏、李一飞、贾晋华、吴在庆等合著的《新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该书充分吸取了陆侃如的《中古文学系年》、刘德重的《中国文学编年录》、熊笃的《天宝文学编年》、吴文治的《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等文学史编年著作优点的基础上,分段对唐代进行文学的编年,把唐朝的文化政策,作家的活动(如生卒、历官、漫游等),重要作品的产生,作家间的交往,文学上重要问题的争论,以及与文学邻近的艺术样式如音乐、舞蹈、绘画以及印刷等门类的发展,扩而大之如宗教活动、社会风尚等等,择取有代表性的资料,一年一年编排,使读者看到文学上的“立体交叉”的生动情景。由于编著者本人在编写这部书的同时,已经对相关的文学时段的史实、作家的生平进行了大量的考证,所以这部书并不仅仅是把学界已有的文学史考证成果的汇总,其中更体现了编著者的最新学术成果。尽管编著者们认为,这部书还只是一种编年性的资料“长编”,但是这部书的出版已经使有心的读者能够利用本书较为丰富的资源,描绘出富有才情的唐代文学流程图景,已经开始引出一些原先意象不到的新的研究课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