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 全3册 2015 孙猛著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 全3册 2015 孙猛著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 全3册 2015 孙猛著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PDF电子书全3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出版。
《日本国见在书目》,由日本学者藤原佐世于宽平年间(889年—897年)奉敕编纂。此目成书于《隋志》和两《唐志》之间,共收唐及唐以前古籍1568部,计17209卷,模仿了《隋志》分类的结构和次序。本书对该书目所载汉籍的卷数、流传、存世等情况作了详细考订,并附录有关论著和文章的索引。是利用和参阅本书目最佳的工具书。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目录:
序
前言
凡例
本文篇
室生寺本本文(校訂本)兼《考證篇》目錄考證篇
一易家
二尚書家
三詩家
四禮家
五樂家
六春秋家
七孝經家
八論語家
九異說家
十小學家
十一正史家
十二古史家
十三雜史家
十四霸史家
十五起居注家
十六舊事家
十七職官家
十八儀注家
十九刑法家
廿雜傳家
廿一土地家
廿二譜系家
廿三簿錄家
廿四儒家
廿五道家
廿六法家
廿七名家
廿八墨家
廿九縱横家
卅雜家
卅一農家
卅二小說家
卅三兵家
卅四天文家
卅五曆數家
卅六五行家
卅七醫方家
卅八楚辭家
卅九别集家
冊總集家研究篇
藤原佐世生平事蹟考釋
漢籍東傳與《日本國見在書目錄》
《日本國見在書目錄》的成書年代及其背景
《見在目》的編撰及其性質
《見在目》與《弘決外典鈔·外典目》
《見在目》書名之檢討
《見在目》的流傳與嬗變
冷然院與冷泉院
室生寺本《日本國見在書目錄》傳鈔本之系統
室生寺本著錄圖書的部數與卷數
《日本國見在書目錄》的學術價值
《見在目》指瑕資料篇
室生寺本藏書題識
有關室生寺本流傳的資料及傳抄本、刊本序跋、題識
《日本國見在書目錄》通行本(鈔本、刊本、影印本)
研究《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藤原佐世的主要論著、論文目錄
本書引用的主要的日本文獻解題附錄
書名编著者索引
四角號碼檢字法
四角號碼《書名、編著者索引》
索引字頭拼音檢字
索引字頭日文音訓檢字
後記《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序言:
孫猛教授傾力二十多年的鉅著《日本國見在書目録詳考》(以下簡稱《詳考》)殺青即刊,嘱序於我。我之學力不足以盡知此書之成就,然彼此為幾十年的學術知交,乃欣然奉命。謹述孫猛教授之學行與我所能理解本書的學術追求,與學人分享先期讀到本書的感受。
孫猛教授出身上海殷實人家,他曾告我取名用英文日月之譯音。1962年,進人北京大學創辦不久的古典文獻專業學習,打下扎實的文獻基礎。世事變幻,畢業後在蘇北興化縣委工作過一段時間,其後進入江蘇人民出版社,方稍能發揮所學。1979年,考取復旦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献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徐鵬教授,與我為先後同學。那時文革甫平,百業待興.學術亦復如此,研究生雖經嚴格考試入學,但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相差很大。就我後來之觀察,首二届研究生人學之初學術上已經臻於成熟者為游汝杰、束景南、潘悟雲和孫猛。雖然其後各人發展道路和成就各異,但在當時,相對比較年輕的我,一直是仰首看他們的,也把縮小與他們的距離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
孫猛的學位論文是《〈郡齋讀書志〉衢袁二本的比較研究一一兼論〈郡齋讀書志〉的成書過程》(增訂後刊《文史》二十輯,又收為《郡齋讀書志校證》附録四〉,對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兩本作比較研究。其後方知道他作此研究的目的,是為全面系統地整理晁書。在1984年以前,他的晁書校證工作已經大端完成。我因為偶然的機緣,當時即曾全部閲讀過最初稿本.得以理解他的工作目標和學術理念。晁書成書在十二世紀後半期,是中國最早的具有解題的私家藏書志,幾乎II括了南宋以前所有最重要的典籍,而且所見是當時實録,所見書今日或存或散或亡,晁書為瞭解這近兩千種典籍宋時面貌,鑒别今本之真偽完殘,留下珍貴
的記録。孫猛的工作,一是校訂文本,二是考按事實,三是記録存佚,四是對核存書,無論那一頂工作都非常艱難,而他當年已經遊刃有餘地完成了上述工作。雖然從今日看來,三十年前成書的《郡齋讀書志校證》所涉内容仍多可增訂糾補,但當時確達到古籍整理的最高水平。此後多次重版,已經成為中國學學人案頭的常備書之一。孫猛1984年到深圳大學任教,1987年應聘到日本工作,九十年代始,任教於早稻田大學法學研究院。在這三十年間,他發表論文内容大抵與《日本國見在書目録》(以下簡稱《見在目》〉有關。他早年曾設想仿朱彝尊《經義考》、謝啓昆《小學考》纂著《書目考》計劃,因為工作環境改變而中輟;曾有與我、張固也合作撰寫《唐人著述考》的計劃,已議成框架,可惜因故未能貫徹。就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達到的學術高度來説,他的學術格局似乎没有發生大的變化,其實衹有很小的朋友圈瞭解,他始終没有放棄學術追求,在孤獨地攀爬新的學術高峰。這部《詳考》就凝聚了他赴日後二十八年間的全部心力。
《詳考》分《本文篇》、《考證篇》、《研究篇》、《資料篇》四侗部分,我先睹為快,依次就《本文篇》、《考證篇》、《研究篇》談談感受。首先,從《本文篇》談起。
我特别注意到以下幾組數字。《見在目》一書,孫猛補正了室生寺本原文的誤脱,并改正了上下兩條斷接分合之錯誤,統計出其著録圖書數量為一千五百七十九部、一萬七千零六卷;他進而删除重見書和非中國人所撰圖書.把附注中提及的文本也列人計箅範圍.統計出室生寺本實際上著録圖書的數量是:一千五百五十四部、一萬六千三百零八卷。這兩組數字使人震驚:一部外國的敕编目録,其著録中國漢籍之數量.竟然近乎《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的二分之一,幾乎記録了中國九世紀以前一半的漢籍;而且其中竟然有三分之一弱的圖書不見於上述兩志和稍後的《新唐書“藝文志》;此三志是記録中古典籍最重要的史志目録。
上述數字足以説明《見在目》的價值。自光緒十年黎庶昌將室生寺本的一部傳抄本影印刊入《古逸叢書》後,在大陸、臺灣多次重印,此目并不難見到。文獻學名家姚振宗、余嘉錫、王利器、周祖謨等都曾發現其價值并加以使用。然而稍感奇怪的是,至今大部分國内學者對此書似乎還視而不見,置若罔聞。試舉一例。孫過庭《軎譜》是唐代書法史之經典著作,然其書不見陳子昂撰《墓誌》及《祭文》、寅蒙《述書賦》注,也不見兩《唐志》。此書最早見於《見在目》經部小學家。過庭序云兩卷,今本是否全書,見仁見智。《見在目》著録作三卷,與衆不同,無疑可資考證用。可惜至今研究《書譜》專著數部、論文數十,似乎無一利用《見在目》者!
現在通行的《見在目》是《古逸叢書》本及其翻印本。此本不是善本,日本文獻學家山田孝雄曾撰文批評。孫猛《詳考》的底本用了至今傳世所有抄本的祖本室生寺本的影印本,他還核對了重新裱裝過的原本,自然遠勝《古逸叢書》本。室生寺本是抄本,跟所有的抄本一樣,具有抄本的特點,不免魯魚亥豕,文字差互,多有舛謬,必須加以校訂整理。這項工作,日本學者小長谷惠吉《日本國見在書0録解説稿》(小宫山出版1976年7月)和矢島玄亮《日本國見在書目録集證與研究》(汲古書院1984年9月)作了不少努力,惜因對中國文献學的基礎史料缺乏了解,所以仍存在較多的缺憾。相比起來,孫猛教授的校訂整理工作更臻出色當行。他正確辨認判讀原文,努力恢復了室生寺本《見在目》原貌,甚至指出了藤原佐世原本的錯誤。室生寺本是今存《見在目》的最早的文本,其餘四十種傳抄本無一例外,均出此本。因其文本的獨性,古籍校勘最基本的“對校”在這裹意義不大,孫猛更多地運用了他校、本校和理校,慎審謹嚴,至精至微.略舉數例,以見一斑。
他校之例。如《唐開元禮》條,原“禮”誤“令”,據史籍改正;王融《歸信門頌》條,原脱“王”、“頌”二字,據相關文獻補正;《太公陰謀卅六用法》一卷,原文誤抄為兩條,作“太公謀世六甲法一”,據《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補正復原為一書。本校之例。如《春秋十二公謚議》條。“謚”字,《續羣書類從》本、小長谷、矢島皆認作“證”。孫猛認作“謚”,其根據是將此字右旁寫法跟本《李益集》之“益”字相比對.參照《聖證論》、《證俗音字略》“證”字的寫法,得出是“謚”而非“證”的結論。與此相關的《李益集》條.“益”字寫作俗體,《續羣書類從》本、小長谷、矢島認作“登”,孫猛據《春秋十二公謚議》條,李登《聲類》條之“登”、《聖證論》、《證俗音字略》之“證”字右旁寫法,證明不是“登”而是“益”。
理校之例。如《周易許氏扶抑》條,原“抑”誤作“柳”,改正。宋人治《易》,有“扶陽抑陰之説”,據此條可知其説淵源於唐。再如《孫卿子》條,抄本雙行小注的抄寫法,一般是先右後左,右左對齊.右行到底方始换行,殊不知抄手偶爾會在行文中間换行,此條即是一例,孫猛改正小注的行文次序。
整理、校訂工作值得一提的還有以下―點:其一,改正了室生寺本著録書條目之誤分、誤合及誤斷二十一條。其二,確認了今本重複著録書至少有十七組二十六條,同書異名因失考而重見者兩組四條,文本或卷数不同而重見者十八組四十條,疑為重見者八組十九條;總計四十五組九十九條。其二.辨别出至少誤收十二種非中國人(主要是日本人,遣有朝鮮半島人等)的著作。
室生寺本約一萬二千餘字,孫猛校勘補正二百三十餘處,加上上述三項糾誤、比對、辨認的整理工作,一部可以信賴的《見在目》新的校訂本儼然現於《本文篇》,使讀者開卷了然,頗裨益於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