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四家画集 全2册 2003彩图高清
¥6.00價格
明四家画集 全2册 2003彩图高清
明四家画集 全2册 2003彩图高清
《明四家画集》PDF电子书全2册,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明四家”是明代中叶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四人的合称,他们以新颖的绘画风貌和杰出的艺术成就称誉画坛,其画风曾左右一时。其中,沈周、文徵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山水画的传统;唐伯虎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以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他们各有所长,先后齐名。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最高、具有不同风格的大家,而并非一个画派之称。明四家画集共收录绘画精品之作400余幅,相当部分为首次与读者见面,弥足珍贵。《明四家画集》书目:明四家画集 上册明四家画集 下册《明四家画集》目录:上卷目录沈 周庐山高图 中国台北?使┪镌翰? 2魏园雅集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3崇山修竹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芝兰玉树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仿云林山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5荔柿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5虎丘送客图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6祝寿图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6临戴进谢安东山图 私人藏 7湖山佳趣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8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0西山雨观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2松下芙蓉图 美国密执安大学美术馆藏 12西山秋色图 吉林省博物馆藏 14京江送别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6牡丹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8仿大痴山水图 上海博物馆藏 19虎丘恋别图 无锡市博物馆藏 19花果图 上海博物馆藏 20草庵图 上海博物馆藏 24红杏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6松坡平远图 广州市美术馆藏 27溪山云霭图 上海博物馆藏 28匡山秋霁图 上海博物馆藏 30墨菜辛夷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1东园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2芝田园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2南山祝语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4沧州趣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6枇杷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8柳阴垂钓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8卧游图(之一~之八)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9人物山水图 首都博物馆藏 43桂花书屋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3吴中山水图(之一~之四)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4碧山吟社图 首都博物馆藏 46水墨山水图 首都博物馆藏 48设色山水图 首都博物馆藏 50飞来峰图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藏 52山水图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藏 53秋江图 徐悲鸿纪念馆藏 53仿倪云林山水图 首都博物馆藏 54青山红树图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56秋泛图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57青园图 旅顺博物馆藏 58盆菊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58兰石图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60雨中山图 上海市文物商店藏 60秋江垂钓图 上海博物馆藏 61耕读图 上海博物馆藏 62两江名胜图(之一~之四) 上海博物馆藏 64九月桃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68折桂图 上海博物馆藏 69策杖行吟图 上海博物馆藏 70天平山听雨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70云际停舟图 上海博物馆藏 71夜游波静图 上海博物馆藏 72倚仗寻幽图 上海博物馆藏 74东庄图(之一~之四) 南京博物院藏 76三桧图 南京博物院藏 78为祝淇作山水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80园树复活图 无锡市博物馆藏 81花鸟图(之一~之二) 苏州博物馆藏 82桐阴乐志图 安徽省博物馆藏 86椿萱图 安徽省博物馆藏 87萱石灵芝图 湖北省博物馆藏 88复崦清溪图 广州市美术馆藏 89湖山佳胜图 广州市美术馆藏 90扁舟思诗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92芝鹤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93花下睡鹅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94云山图 广州市美术馆藏 95山水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95报德英华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96江村渔乐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96花果图 私人藏 98水村图 广州市美术馆藏 100松岩听泉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2山居读书图 南京博物院藏 102溪桥访友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3金粟晚香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4白头长春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5枇杷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6山谷云吞图 南京博物院藏 107百合花图 广州市美术馆藏 107山水图(之一~之二)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8文徵明雨余春树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10剑浦春云图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112黄花幽石图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114湘君湘夫人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16深翠轩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18惠山茶会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20高人名园图 四川省博物馆藏 124玉川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125猗兰室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26东园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28古木苍烟图 南京博物院藏 130雨晴纪事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31双柯竹石图 上海博物馆藏 132寒林晴雪图 上海博物馆藏 133松壑飞泉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34中庭步月图 南京博物院藏 135石湖清胜图 上海博物馆藏 136花坞春云图(之一~之二) 安徽省博物馆藏 138浒溪草堂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142木泾幽居图 安徽省博物馆藏 144兰亭修禊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46三友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50茂林清泉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52楼居图 美国乐艺斋藏 153兰竹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54沧溪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56仿赵伯*后赤壁赋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58真赏斋图 上海博物馆藏 160古木寒泉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62万壑争流图 南京博物院藏 163虎山桥图(之一~之六) 南京博物院藏 164松下观瀑图 烟台市博物馆藏 170设色山水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171万壑争流图 天一阁藏 172山水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74山水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74山水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75古柏竹石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75真赏斋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76临溪幽赏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78秋花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79墨竹图 吉林省博物馆藏 180冰姿倩影图 南京博物院藏 181石湖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82横塘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82积雨连村图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183绿阴清话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84千林曳杖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85青绿山水图 天津历史博物馆藏 186兰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88曲港归舟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90孝感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192葵阳图 重庆博物馆藏 192两溪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94山水图 首都博物馆藏 194溪桥策杖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96枯木*篁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97竹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98泊岸停舟图 扬州博物馆藏 200幽谷清泉图 常熟市博物馆藏 201芙蓉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202玉兰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203吴中胜概图 天津历史博物馆藏 204林榭煎茶图(之一~之二)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206*风图 上海博物馆藏 210云山图 上海博物馆藏 211落花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12山水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12下卷目录唐伯虎贞寿堂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14风木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14骑驴归思图 上海博物馆藏 216关山行旅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17沛台实景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18王鏊出山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20款鹤图 上海博物馆藏 222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224双鉴行窝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26雪山行旅图 上海博物馆藏 228高山奇树图 上海博物馆藏 229茅屋风清图 上海博物馆藏 230东篱赏菊图 上海博物馆藏 231雪林寻诗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232春游女几山图 上海博物馆藏 233山路松风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34葑田行犊图 上海博物馆藏 236落霞孤鹜图 上海博物馆藏 237陶潜赏菊图 上海博物馆藏 238步溪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39江山骤雨图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院藏 240古木幽篁图 南京博物院藏 241函关雪霁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42杏花茅屋图 上海博物馆藏 243虚亭听竹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244幽人燕坐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44竹亭高士图 广州市美术馆藏 245毅庵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46悟阳子养生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246匡庐图 安徽省博物馆藏 248花溪渔隐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49江南春图 广州市美术馆藏 250桐山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50楸枰一局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252春山伴侣图 上海博物馆藏 253南游图(部分)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254事茗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56洞庭黄茅渚图 上海博物馆藏 256渡头帘影图 上海博物馆藏 258秋林独步图 无锡市博物馆藏 259春泉听风图 南京博物院藏 260钱塘景物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61湖山一览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62震泽烟树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63越来溪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64*行春桥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64虚阁晚凉图 上海博物馆藏 265守耕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66桐庵图 私人藏 266江南农事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68山水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69空山长啸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70墨竹图 上海博物馆藏 270西洲话旧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71灌木丛篁图 烟台市博物馆藏 272山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73溪山渔隐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74野亭霭瑞图 美国乐艺斋藏 280秋声图 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280琴士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82王蜀宫妓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84嫦娥执桂图 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藏 286牡丹仕女图 上海博物馆藏 288吹箫仕女图 南京博物院藏 289秋风纨扇图 上海博物馆藏 290李端端图 南京博物院藏 291桐阴清梦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92观杏图 上海博物馆藏 293琴士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94仿韩熙载夜宴图 重庆博物馆藏 296东方朔像 上海博物馆藏 304?踊ㄊ伺?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305烧药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06采莲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06梅花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08杂卉烂春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09风竹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10灌木丛筱图 苏州博物馆藏 311临水芙蓉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12菊花图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313临流倚树图 上海博物馆藏 314雨竹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14山居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15后溪图 上海博物馆藏 315牡丹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16蜀葵图 上海博物馆藏 316仇 英沙汀鸳鸯图 上海博物馆藏 318玉洞仙源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19四季仕女图 日本大和文化馆藏 320赤壁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320临萧照瑞应图(之一~之四)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22人物故事图(之一~之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26文姬归汉图 南京博物院藏 336江岸停琴图 上海博物馆藏 336松下眠琴图 上海博物馆藏 337明四家画集下卷目录松阁远眺图 上海博物馆藏 337琴书高隐图 上海博物馆藏 338采菱图 上海博物馆藏 338煮茶图 上海博物馆藏 339兰亭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39修竹仕女图 上海博物馆藏 340临溪水阁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41清明上河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342桃村草堂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52松溪横笛图 南京博物院藏 353莲溪渔隐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54停琴听阮图 广州市美术馆藏 355归汾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56桃源仙境图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360剑阁图 上海博物馆藏 362双勾兰花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64松溪论画图 吉林省博物馆藏 365桃李园图(部分) 日本知恩院藏 365秋江待渡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66梧竹书堂图 上海博物馆藏 367煮茶论画图 吉林省博物馆藏 368观泉图 上海博物馆藏 370临宋人画(之一~之一五) 上海博物馆藏 372职贡图(之一~之六)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88倪瓒像 上海博物馆藏 394竹梧消夏图 武汉市文物商店藏 396水仙腊梅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97临宋元六景图(之一~之六)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98仙山楼阁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10松亭试泉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11汉光武帝涉水图 加拿大渥太华国立博物馆藏 412鸳鸯仕女图 上海博物馆藏 413春游晚归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14桐阴清话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15林亭佳趣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15桐阴书静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16蕉阴结夏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17汉宫春晓图(之一~之六)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18东林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24园居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26群仙会祝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28远眺图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429海棠山鸟图 上海博物馆藏 430柳溪泛舟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30《明四家画集》出版说明:明四家(吴门四家)是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以新颖的绘画风貌和杰出的艺术成就而称誉画坛。其画风曾左右一时,成为当时画坛的中心力量与典型代表。四人中周、文徵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山水画的传统,唐伯虎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以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他们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徵明有师承关系外,唐伯虎、仇英各有内格。因此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具有不同风格的大家,而并非一个画派之称。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山水、人物、花卉、鱼禽皆超妙。早年刻苦追摹传统,对董源巨然、李成和元四家皆有心印。因此有人形容其画风是从“上下千载,纵横百辈”中而来沈周以山水画著称,兼擅花鸟。山水画题材主要分写实、抒情、仿古三类,其中以写实山水最富特色,也最称精美和最具意义。写实山水按内容又可分为访胜纪游、幽居庄园、雅集文会、寻访送别等几种类型,这些类型的生发和成熟,对文、唐、仇乃至“吴派”后期诸家,都有重要的启导作用。沈周的“访胜纪游图”,大多描写亲身游览过的山林胜境,以实景为客体,真实再现自然真趣,并倾注真切的主观感受,观之令人向往。如《吴中山水图》即是游览苏州胜地后绘制的一套集锦册,每页一景,取景极简略,却各具佳趣。沈周的有些纪游图则更强调主观情绪,同一景致往往因心绪的不同而呈现迥异意境。如同样描绘苏州洞庭西山景色的作品,《西山纪游图》较具体地展现了山川地势的丰富变化和秀美明丽的湖山之胜,抒写了畅神、适意的情趣。而《西山雨观图》则运用米氏云山画法,突出阴霾朦胧的雨中景观,情调较迷茫低沉。¨幽居庄园图”为数也不少,这类作品或表现苏州文人隐居的茅屋斗室,或描绘精致幽雅的山庄园林、无论简陋还是宏阔,都强调清宁的环境和闲适的情致,以寄托文人的理想和品格。所取景致,既基于对客观环境的提炼概括,又寓有一定象征意义,或传情达意,或比喻人品。如《东庄图》是描绘其师陈宽所筑的庄园,既生动再现了居游皆宜的优美环境,又倾注了作者的仰慕之情。《南山祝语图》是刻画韩世光所居的“云堂\为良相,本人为良医,均有泽于世。画面中心主人盘坐在云堂外的石台上,专心守护着丹灶即点出了韩氏的身份和居处。云堂并无云气缭绕,然阶下栖立仙鹤,周围环以松竹,也显示此堂是营建在山巅云端之间。这种境界有力地衬托出了主人公的品行。又如《芝田园图》通过对芝田及周围秀丽景色的着意描绘,表达出主人公董君施德于人、天赐灵芝的主题。这种将物象人格化的表现手法,为吴门诸家广泛运用。“雅集文会图”与一般详尽铺叙场面情节的雅集图有所不同,会晤场景占很小部位,主客也多为点景人物,主要借助寓意性的自然景色来抒发友情和传达意趣。如《魏园雅集图》记刘珏、沈周、陈述、祝颢、周鼎、沈侗轩等人,聚集魏昌家会饮唱酬的盛事,画面却以山水为主,惟下部岸畔置一凉亭,未见魏轩其他庭院屋宇等建筑,也未展现会饮唱酬情节,突出的是人迹罕至的峻峰深谷,僻静空旷。画家藉景色来传达隐逸山林的理想与悠游田园的自娱情调。“寻访送别图”也多采用上述手法。如《京江送别图》是为送别吴愈而作,作品在此較具体地展示了众人岸边揖别、主人乘舟远逝的送行情节,但景色同样注入了一定寓意。近处桃花盛开、长江壮阔,展现出家乡的旖旎风光远方峰峦连亘,水天一色,暗示着征途艰险。两相映照,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眷恋挽留之情这种以情取景、寄情于景的手法,对吴门文人画家也有很大影响。总之,沈周的写实山水所形成的多种类型和表现手法,在推进文人画抒写心灵、传情达意和情景交融方面,都起到了极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沈周的抒情山水,以表达主观意趣为主旨,自然景色作了理念化的加工,或寄托理想,或抒发情思,藉以自娱、遣兴、适意。如《卧游图》是想像为之的聊以自娱之作,将沈周老年时的心境、情绪披露无遗。又如《听泉图》绘春山碧水间,士人乘舟垂钓、踏堤赏景、坐听流泉,怡人景色与欢畅情绪融为一体,尽情抒写了所向往的生活境界。《古木寒泉图》则画疏木冷泉的深秋景色,浩渺江面,孤舟垂钓,气氛萧索冷寂。作者在表达自己安贫乐道志趣的同时,却无法掩饰受贫时的窘迫凄冷景况和心境,境界与上图大相迥异。沈周的仿古山水展现了他泛学诸家的师承以及探求精微的态度,观其作品,主要以元四家和董、巨、二米为宗,着重于笔情墨意,其间尤得黄公望神髓。《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为其仿古名作,这幅背临作品无论在布局构图、物象轮廓和笔墨形式上,颇接近原作。原作中已佚的首尾两段,仍可见一斑,所保留的完整全貌更增添了此作的重要价值。从沈周的作品中,可大致领略其早、中、晚画风的变化。沈周40多岁以前为早期,主要继承家学,师事杜琼,宗法董巨和元四家,尤受王蒙影响。其早期画法精工,多盈尺小帽。从存世的30岁所作《山溪客话图》、38岁所作《幽居图》、40岁所作《采菱图》、41岁所作《庐山高图》、44岁所作《崇山修竹图》中可见一斑。《魏园雅集图》作于43岁,宗法黄公望,细劲用笔又兼取王蒙,反映了早期细笔山水的面貌。沈周40多岁至60岁称中期,此阶段广泛学习宋元诸家,尤倾心于黄公望,在此基础上集其大成,自成一家,画法由精工细密转向粗简雄浑。形成粗笔风貌。如作于47岁的《仿董巨山水图》浑厚的山峦及披麻皴法、浓密苔点,圆润用笔,均取自董、巨,然饱满的构图和繁复的景致仍留有王蒙遗意。同年所作《仿倪山水图》疏简的景色、方折的用笔、枯淡的墨色、横点的树叶,又与倪瓒相像,惟下笔稍见粗重。到57岁作《古木寒泉图》时,已显现较成熟的粗笔风貌,洗练的“两叠”式构图,简率的树石勾斫,粗健苍劲,自成一格。沈周θ0岁至83岁属晩期,他继续追踪元四家,尤“醉心梅道人”,汲取吴镇淋漓多变的墨法,使粗笔山水更趋于雄健苍劲、凝重浑厚,其画法熔南北于一炉,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创立了集大成的新典范,如68岁作的《仿大痴山水图》山石轮廓用粗细线条重复勾勒,皴法则披麻与荷叶并用,笔法是中锋、侧笔兼施,墨色又千湿浓淡相间,将黄公望的苍葬、王蒙的细润、吴镇的雄浑融为一体。70岁左右所作的《沧洲趣图》,由首至尾依次参法吴镇、黄公望、王蒙、倪瓒元四家,并兼取宋元诸家之长,笔墨随意而运,变化丰富。其集大成的画法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文徼明,名壁,号衡山,是“吴派”的中坚。诗书画皆超妙,其山水画初以郭熙、李唐、王蒙、赵孟頫为追摹对象,并参以沈周作风。除山水外,文徵明兼擅花卉、人物。常作意笔兰、竹、菊、水仙。画兰最著名,秀丽婉润,有“文兰”之誉。文徵明在题材处理方面既有继承沈周之处,又有自身独创。以山水画为例,题材也分写景、抒情、仿古三类。写景山水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包容了更广泛的生活内容,思想情感也更富文人的幽雅之情,细致入微地表达了吴中文人的思想情操和人生追求。如《惠山荼会图》描绘文徵明与蔡羽、王守、王宠等人游览无锡惠山名胜、煮茶品赏的情景,真实地再现了“天下第二泉”的秀美景色和文人聚会的髙雅情趣,在情节铺叙、环境描绘上较之沈周具体、细致得多。又如《兰亭修禊图》将东晋王羲之、谢安等人的曲水流觞之会,或置于秀丽的平远景色之中,或见于幽静的深山峡谷之间,或现于雄峻的高岭巨崖之下,景色或青绿,或浅绛,或水墨,意境遂有秀丽、幽静、雄峻之别。又如品荼题材,《茶具十咏图》抒发独居品茶的乐趣;《乔林煮茗图》、《品茶图》、《茶事图》等,又有赞友人高雅情操、记造访共茗佳话、叙茶事品试之要等不同内涵。在文徵明笔下,吴中文人盛行的荼会、品茗活动不仅得以详尽展现,而且寄托了雅趣、志向和友情等较深刻的思想。文徴眀的抒情山水,主要表现隐逸环境和高士情操,文雅意趣也较胜沈周。如《绿阴清话图》、《临溪幽赏图》、《曲港归舟图》等,画面景色都较秀丽清幽,人物情态也恬静优雅,可以说是画家本人的气质、性格、思想、人品的自我写照。文徵明仿古之作宗学面比较广泛,文人画和院体画、水墨和青绿、粗笔和细笔,均有所涉猎。有一幅《山水图》即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师承渊源,观其画面,所仿诸家并未拘泥于外表形似,而注重笔墨意韵,撷取优长。其他如兼学二米和高克恭的《仿米云山图》、近似赵伯驹、赵孟頫的《青绿山水图》等,也都深得诸家神韵。泛学诸家和兼收并蓄,使文徵明的艺术风貌多样化,其间受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影响最深,从而形成了粗笔和细笔两种主要画法。“粗文”山水受沈周薰染,并融入马、夏粗劲刚健的用笔,赵孟頫枯木竹石中以书法入画的运锋,以及吴镇淋漓酣畅的墨法,呈现粗简豪壮格调。《溪桥策杖图》、《雨晴纪事图》、《枯木疏篁图》、《双柯竹石图》,均反映了“粗文”的典型面貌。“细文”山水属本色画,又分水墨(包括浅绛)和青绿两类。水墨山水取王蒙的缜密、黄公望的虚灵和赵孟頲的秀雅,构成俊逸秀润的风格。如《绿阴清话图》中繁密布景和精细树枝原自王蒙;《垂虹送别图》中疏眀格局和松灵用线宗法黄公望;《石壁飞虹图》中简劲松秀之笔兼具黄、倪之长,《临溪幽赏图》中工整细秀的树姿和《石湖清胜图》中秀拙婉约的笔意均近似赵孟頫。这些作品在显现诸家之长的同时,又具本身特色,总体风范具有鲜明的文人书卷气。文徵明最擅长的还是青绿山水,这是基于对古法的追慕,画法主宗赵孟頫,兼取赵伯驹和赵伯骕,也融入元四家和二米笔墨,从而形成丰姿多采、行利相兼的小青绿山水风貌。如《惠山茶会图》和《兰亭修禊图》多受赵孟頫影响,《东园图》和《青绿山水图》则主宗二赵:《真赏斋图》又融入元人之法,山石在勾勒中有细皴密点,设色在青绿中配以赭石、花青、于工细见劲健,鲜丽中见淡雅,具鲜明的行利相兼特色。文徵明的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题材内容和艺术岁月,尤其是青绿山水,创立了极具文人画意趣的小青绿样式,予后世以深远影响。唐伯虎,名寅,号六如居士。自幼聪明绝殊,学习刻苦。弘治十一年(1498)乡试第一。次年因“鬻题受贿”案受牵连。从此,唐伯虎放浪形骸,遍游江南湖海之胜,宣泄失意的苦闷并且更寄情于书画,开始了他后半生的诗文书画创作活动。唐伯虎早年师法周臣,继承了李成、范宽和南宋四家的传统,对元代赵孟頫、黄公望、王蒙的画法皆有心印。唐伯虎的绘画作品取材广泛,形式技法充满变化。他不仅擅长山水人物,写意花鸟也颇具特色。更值得推崇的是唐伯虎在作品意境的创造上极富诗意。晚年的作品,不少表现社会生活,很有趣味。唐伯虎的作品对了解他的创作思想、风格递变乃至生平交往,都有重要参证价值。唐伯虎在题材处理方面更具思想性、较之沈、文,感情抒写更直露,个性色彩也更浓,运用比拟、寓意、讽喻、自况的手法也更多。这一特色在人物画中体现得最鲜明,如《桐阴清梦图》画一高士在梧桐树下闭目小憩,神态懶散,此图是自况写照,表露绝意功名又无所事事的烦闷心境。另幅作于33岁的《风木图》是描绘孝子黄志哀悼双亲亡故的情景,实际上也寄托了画家自身哀思,画面人物悲泣神态刻画得情真意切,入木三分。即使是取材于历史故事的人物画,唐伯虎也常常寓有深意。如《王蜀官妓图》刻画前蜀后主宫内四位乐伎形象,体猊雍容华丽,光采照人,然題诗却表明是在抨击蜀后主的荒淫糜烂生活,藉画警喻世人。唐伯虎30岁以前据记载曾师法沈周,主要承元四家传统,多文人画意韵。如《贞寿堂图》即是一件早期作品,作于17岁,为少年未成名之作,从布局、笔墨、境界看,都接近“吴派”。30至37岁为唐伯虎中年时期,师事周臣,“院体”影响较深,同时也兼学宋元诸家,形成有别于周臣的风貌,然线条细秀,景致扼要,墨色轻淡,雄健中兼具清润疏秀,又表现出自身追求。《沛台实景图》近景嶒嵯山石和小斧劈皴法,以及空勾夹叶树木,均源自南宋李唐,但远处轻描淡染的云雾山峦和粗笔点簇的树丛,又取法元代高克恭,呈现出兼融南宋和元人于一体的画风。38至54岁属唐伯虎晚年,画风逐渐脱离周臣,形成本色的细笔山水风格。其特点是:景色简约清朗近景突出,远景简略;用笔多细劲中锋,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刚柔相济:皴法变化丰富,短斫、长皴、顺笔、逆毫、方折、圆转交替使用,不辨皴法,却杂而不乱,穿插有序,墨色淋漓,又富变化,满布全輻却不显迫促,具秀润和空灵感。总体风格谨细绵密、平淡清远。《落霞孤鹫图》约作于47岁,已呈典型细笔面貌。画面着意于近景刻画,远景为极简略的一抹平川;树石勾线细劲工谨,山石则披麻、乱柴皴结合,又多干笔,呈苍秀之致;墨色既富浓淡变化,又具清雅的总体格调。《毅庵图》作于50多岁,透出更多的文人画秀雅风格。这种成熟的画风,正如盛大士所评:“伯虎参松雪之清华。其皴法虽似北宗,实得南宗之神髓也。”总之,唐伯虎在绘画方面,深化了文人画的题材内容,促进了山水、人物、仕女及花鸟等各科的全面发展,加强了文人画的自我表现意识,给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关于他的生平缺乏史料记载,据推测,大致生于弘治十一年(1498),卒于嘉靖壬子(1552),享年55岁左右。仇英在艺术上的创造性和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摹古仿古、创立精丽艳逸人物画风格、重振青绿山水画的雄风等方面。在传世作品中,《摹天籁阁宋人画》和《临萧照瑞应图》属刻意临古之本。前册可谓形神契合,几乎难辨真假。后图构图位置与原作基本相同,仅树石背景略有小异,山石皴法除袭用小斧劈皴外,夹入了细密的点子皴和牛毛皴,笔致较为灵秀婉和,可见他摹古时也参入自己的笔意。此外,《临宋元六景图》和《仿李唐山水图》则是仇英仿古人笔意的自运之作,显示出集古人诸家之长而混合天成的妙处。另外一件《清明上河图》是以北宋张择端原作为蓝本的“再创造之制。与原作相较,图中加进了时代约新内容,反映出明中期苏州繁华的商业、手工业和社会风俗景象,是一幅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社会风俗图。仇英徜徉于唐宋古画之间,于人物画有很深的功力根基,掌握了工笔重彩、白描和水墨粗简等多种技法,创作了不少人物画杰作,其成就超过了在他之前亦擅画人物的杜董和唐伯虎,成为一代人物画大师。仇英重视历史故事题材的表现,创作了《人物故事图》、《金谷园图》、《春夜宴桃李园图》、《赵孟頫写经换茶图》、《职贡图》等杰出作品。这些作品构思周密严谨,或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或结构紧凑,主题突出。如《职贡图》长达580厘米,图中职贡队伍共有11支,人物多达200多人,前后参差疏密安排,极有条理。异域外邦的人物,殊貌异相,略无违谬,彭年称赞“其心匠之妙,情妙丽密,备极意态”,不愧为大手笔之作。值得注意的是,仇英所画故事图的内容主题已大为淡化了宣扬道德观念的教化意义,而热衷于选择那些富有世态人情意味的题材,注重故事情节的生动有趣和符合生活现实的合理性,细节描绘细腻丰富,因而作品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在仇英的人物画中,仕女画是重要的一翼。如巨幅长卷《汉宫春晓图》,在宏伟华丽的皇家庭园殿宇环境中,展现嫔妃官女的生活,或伏案读书,或奏乐、闲谈、刺绣、绘像,嫔妃姿容娇秀,充满活泼快乐的朝气。此外,他还倾心于单体仕女画的创作,这类作品不以故事情节取胜,而着重刻画特定景域中女子的神态和心情,以达抒情托意的目的。如《鸳鸯」仕女图》、《修竹仕女图》、《捣衣图》等,主题大多表现闺阁女子怀春、怨秋、思夫等凄婉惆怅的情绪。他所塑造的仕女形象,既非唐代贵妇式的丰腴高贵,又异于宋人笔下的娟秀妩媚,而是细眉小口,瓜子脸庞,削肩纤身,表达出一种多愁善感的柔弱女子形态。此类形象多少反映了明代妇女所受的束缚愈来愈深,深闺女子精神受到压抑的心理状态,同时也隐含着画家对纤弱女子的怜爱情感。仇英创造的这类女子艺术形象样式,成为时代女子美的典型,这种典型一直沿袭到清代。仇英还有不少表现文人雅士悠闲生活的人物画,如《松阴琴阮图》《蕉阴结夏图》、《桐阴清话图》等,在这些作品里,画家运用造型准确的技巧,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身姿动作和神情气质,并具体而微妙地烘染环境氛围,较那些文人画家寥寥几笔的点景式人物,富有生趣,更具观赏性。仇英人物画的主要技法形式为工笔重彩法,其渊源远绍唐宋,近受杜堇和唐伯虎的影响。中年时线描偏于挺拔方峻,衣纹多用折芒描和钉头描,设色沉厚浓丽,风格严整艳逸。晩年行笔转向细劲流畅,色彩姸雅鲜丽。尤其绘仕女的脸部,运用“三白法”的开相技巧,表现女子脂玉般细润娇嫩的面容,再配置精致鲜艳的服饰,显示出雕金缕玉式的绮丽之美。他另有一种白描人物画法,别有高古清逸的意韵。如《松阴琴阮图》,人物衣纹用清圆飘逸的行云流水描,墨色轻淡,径入北宋李公麟的门庭。仇英的人物画历史故事画和仕女画,有浓重的古典主义倾向,但处在商业经济滋长和文人画兴盛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创作出现了走向通俗化和文人化的双向衍变,从而使他的作品中蕴含着多重美品味。仇英在山水画领域同样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他的山水画最初师从周臣,取自南宋院体山水画风,形体坚实,笔墨劲健酣放,以水墨淡彩和小青绿为主。如作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后赤壁赋图》,景物布置取边角之景,空疏平远,受马夏构图法的启示。山崖勾斫笔力坚劲,松树挺拔有力,笔法直承其师周臣而豪放雄劲有所不及。到晚年,他更多地吸收元明画家婉约蕴藉的笔墨长处,笔致转为含蓄简练,率意畅快,墨色的皴染融浑虛和,带有較多写意的成分。观其晩年的《蕉阴结夏图》、《桐阴清话图》和《右军书扇图》等,都体现出萧疏简远的艺术风格。仇英的《桃村草堂图》,可窥见他取习赵伯驹、伯骕的深厚功力。此外,《桃源仙境图》、《玉洞仙源图》为青绿设色鲜丽,深得二赵笔法的典型作品。仇英晚年的青绿山水又吸收了赵孟頫、文徵明的技法因素,笔墨趋向灵秀简逸,色彩渐为淡雅。如他的《云溪仙馆图》和《仙山楼阁图》,笔法精细,然已不同于宋人的端整和单一,山石兼施多种皴法,钉头皴、小斧劈皴、折带皴、直笔皴等交织互用,刚柔相间,笔调灵活多变。设色也较前期显得清雅,善用二青、二绿、花青和赭石等色,轻敷淡染,色不碍墨,产生爽利明洁的效果。他的青绿山水作品多以仙境为主题,减弱了景色的神秘虚幻色彩,注意烘染可游可居的环境氛围,将幻想与现实、仙境和人世加以调和与沟通,意境瑰丽而宁和。通观他晩年的青绿山水,继承了三赵又超越前人,融合宋元明各家之长,形成了工而不佻、妍而甜、精致秀雅的自家风格,从而建立起青绿山水的新典范。总之,仇英在不长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精美的作品,并在人物画、青绿山水画等领域,有超越前贤、开拓新格的独诣之处,他的名字和画艺在绘画史上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