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全七册 阎国忠 商务印书馆2015
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 阎国忠 商务印书馆2015
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全七册 阎国忠 商务印书馆2015
《美学七卷》PDF电子书全7册,由商务印书馆2015年出版。
《美学七卷》书目:古希腊罗马美学
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
走出古典 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述评
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
美学建构中的尝试与问题
美是上帝的名字 中世纪神学美学
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美学 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比较
《美学七卷 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评介朱光潜美学思想的著作。在学界对朱光潜的批判尚未完全止息的情况下,本书率先正面介绍和肯定了朱光潜在美学上的贡献,并将他的美学生涯分作综合——批判——综合三个阶段,系统客观地评述了他从克罗齐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目录
第一章 朱光潜的美学历程
第二章 在《悲剧的诞生》中诞生
一 悲剧是美学上需要填补的空白
二 理论支点——心理距离说
三 对悲剧快感根源与本质的探讨
四 从黑格尔到尼采
五 论悲剧的衰亡
六 小结
第三章 一个综合性的美学构架
一 第一层综合:直觉与心理距离,审美心理与生理
二 第二层综合:美感与联想
三 第三层综合:文艺与道德
四 关于美及艺术的几点结论
五 小结
第四章 从克罗齐超脱出去
一 缘起:艺术传达与价值
二 症结:直觉论
三 背景:哲学、伦理学、历史学
四 伸发:《述评》之外
五 小结
第五章 马克思的启示
一 对几种美学模式的考察
二 什么是马克思美学的基本原则
三 对美学基本问题的重新探索和说明
四 小结
第六章 “实践者”的美学
一 对实践观点的表述
二 从实践观点看美学问题
三 对实践观点的评价
四 围绕实践观点的一些分歧
五 与实践观点对立的最后防线
六 对西方美学的重新认识
七 小结
第七章 高层次上的综合
一 人——打开美学秘密的钥匙
二 人,作为一个整体
三 从共同人性到共同美感
四 审美活动中的心理与生理
五 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
六 要现实主义,也要浪漫主义
七 从典型环境中诞生的典型性格
八 悲与喜:文艺应捕捉的两面
九 机缘——艺术的必然与偶然
十 小结
附录一 朱光潜小传
附录二 朱光潜年谱简编
附录三 朱光潜主要著译简介
附录四 朱光潜美学导读三篇
释《谈美》
天山·体验·朱光潜
美学——文艺心理学
附录五 谁在接着朱光潜讲?——“主客观统一”说的逻辑展开
后记《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精)》分渊源、框架、转型、反思、重构五个章节,着眼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散见于朱先生各种著作中的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并有逻辑地将其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是对朱先生所持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前后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比较和批评。
目录
第一编 渊源
第一章 中国古典文化
第一节 作为理想人格的陶渊明
第二节 儒·道·释
第三节 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
第二章 西方近代心理学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
第二节 行为主义与完形心理学
第三节 审美心理学
第四节 实验心理学
第三章 康德—克罗齐唯心主义哲学
第一节 康德
第二节 黑格尔
第三节 叔本华
第四节 尼采
第五节 克罗齐
第二编 框架
第四章 美感经验
第一节 艺术直觉
第二节 心理距离
第三节 移情作用
第四节 生理效应
第五节 思考与联想
第六节 美感与快感
第五章 审美范畴
第一节 美和丑
第二节 悲剧和喜剧
第三节 崇高与优美
第六章 艺术原理
第一节 艺术起源与游戏
第二节 艺术目的与道德
第三节 艺术创造与天才
第四节 艺术价值与传达
第五节 艺术实质与形式
第七章 审美教育
第一节 怡情养性
第二节 人生艺术化
第三节 人性的解放
第三编 转型
第八章 从直觉论到反映论
第一节 直觉论质疑
第二节 根据与方法
第三节 现实这个概念
第九章 从反映论到意识形态论
第一节 “反映论”质疑
第二节 意识形态论
第三节 意识形态性与客观实在
第十章 从意识形态论到实践观点
第一节 对世界的艺术掌握
第二节 美的规律
第三节 反映—实践
第四节 作为方法论
第四编 反思
第十一章 需确立的理论基点
第一节 关于“经济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节 关于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关系
第三节 关于纯思想线索问题
第十二章 康德形式主义派的再认识
第一节 康德:形式主义的始作俑者?
第二节 席勒:向现实跨出一步
第三节 黑格尔:实践观点的萌芽
第四节 克罗齐:是总结也是倒退
第十三章 重新纳入视野的美学家
第一节 柏拉图:沉入谬误的背后
第二节 维科:从马克思向前推
第三节 狄德罗:注意到事物的两面
第四节 莱辛:从具体的现实出发
第五节 歌德:艺术是一个整体
第六节 别林斯基:从理念向现实的跳跃
第七节 车尔尼雪夫斯基:一个新视角
第十四章 历史对若干问题的回答
第一节 从美在物体形式到美是生活
第二节 形象思维:从认识角度到实践角度
第三节 典型学说发展的几个环节
第四节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历史检讨
第五编 重构
第十五章 论审美的人
第一节 人的理论的回顾
第二节 马克思眼中的人
第三节 人性与人道
第十六章 论美与美感
第一节 重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第二节 构成美与美感的诸矛盾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生理与心理
第十七章 论艺术与艺术创造
第一节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第二节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第三节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第四节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性与喜剧性
结论《美学七卷 古希腊罗马美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前苏格拉底的美学
第一节 美是和谐——毕达哥拉斯的美学思想
第二节 美产生于对立面斗争——赫拉克利特的美学思想
第三节 小宇宙的发现——德谟克利特的美学思想
第四节 美作为一个概念的考察——苏格拉底的美学思想
第三章 柏拉图的美学
第一节 理式——美的本质论
第二节 回忆——审美过程论
第三节 模仿——艺术特征论
第四节 灵感——创作泉源论
第四章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
第一节 论美的整一性
第二节 论理性与快感
第三节 论艺术的界限和本质
第四节 论悲剧与史诗
第五节 论音乐的社会功用
第五章 古罗马前期的美学
第一节 高贵性——一个新角度:西塞罗、狄奥尼索斯的美学思想
第二节 美与艺术的进化史——卢克莱修的美学思想
第三节 判断力是创作的开端和源泉——贺拉斯的美学思想
第六章 古罗马后期的美学
第一节 对审美情感的深入探讨——普鲁塔克、琉善的美学思想
第二节 想象是更灵巧的艺术家——斐罗斯屈拉特的美学思想
第三节 崇高——古罗马审美理想的最高体现:朗吉弩斯的美学思
想
第四节 美的升华与主体的解脱——普洛丁的美学思想《美学七卷 美是上帝的名字 中世纪神学美学》目录
原版前言
绪论
第一章 早期经典
文化氛围
(一)基督教的蓬勃崛起
(二)使徒彼得与保罗
(三)《圣经》:作为原始经典
(四)《圣经》:作为艺术品
(五)走向宗教的希腊哲学
(六)从米兰敕令到尼西亚会议
著述家
(一)爱任纽
(二)克利门特
(三)尼撒的格列高利
(四)奥利根
理论构架
(一)抹去希腊诸神头上的光环
(二)偶像是实在的,但只是偶像
(三)可诅咒的神秘仪式、狂欢节及体育竞技
(四)世上唯有一个神,即上帝
(五)与希腊诸神不同,上帝是全能的
(六)上帝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七)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
(八)人的原罪与上帝的救赎
(九)人必循着基督的路恢复自己的美善
(十)认识上帝需借助启示及哲学
简要评析
(一)生命情结与思维模式的转换
(二)艺术应为何而存在
(三)耶稣基督的意义
(四)上帝作为最高的善与美
第二章 系统神学
文化氛围
(一)人类进入了自我否定的时代
(二)基督教——人类的涤罪所
(三)教父们的诫命
(四)上帝是谁
(五)人的位置
(六)艺术的毁灭与重生
(七)新柏拉图派的启示
著述家
(一)圣奥古斯丁
(二)波伊修斯
(三)狄奥尼修斯(托名)
理论构架
(一)探索的起点:物质世界之外
(二)上帝是伟大与美的本体
(三)世界是上帝的伟大作品
(四)世界作为整体尤为美好
(五)恶与丑也有其存在的理由
(六)一切形式和美都应归之于数
(七)人在智慧、善与美上类似上帝
(八)上帝借有形体的美彰显自己
(九)有形体的美是虚幻的、暂时的
(十)关键在于快乐的趋向
(十一)艺术能成为人与上帝的中介吗?
(十二)另一种危险的诱惑——好奇心
(十三)认识机能的层次及其界限
(十四)回忆能使人通向上帝吗?
(十五)基督——神人合一的象征
(十六)爱是上帝的最高诫命
(十七)静观作为永远的安息和永恒的喜乐
简要评析
(一)几个基本环节
(二)三位一体与美的本体论
(三)创世纪论及美的创造
(四)道成肉身论与美的认知
(五)静观——永生与美的喜乐
第三章 黑暗时代
文化氛围
(一)历史并没有停滞不前
(二)拜占庭的存在是一个因素
(三)破坏偶像运动及其后果
(四)圣索菲亚大教堂
(五)格列高利教皇与圣本笃
(六)加洛林王朝的复兴
著述家
(一)约翰·司各脱·厄里根纳
(二)阿奎恩
(三)拉巴努斯·毛卢斯
理论构架
(一)自然的四种形态
(二)在存在与非存在之间
(三)人是缩小了的自然
(四)存在、善、美的同一
(五)上帝之光与美的观照
(六)艺术——观念的解释
(七)从宇宙音乐到俗世音乐
简要评析
(一)上帝与自然的一体化
(二)创造:分解与回归
(三)作为象征的世界
(四)人何以肖似上帝
(五)美永远是潜在的
(六)对艺术的呼唤
第四章 神秘主义
文化氛围
(一)如日中天的基督教
(二)十字军之后
(三)色彩与乐音的诱惑
(四)庄严的罗马式建筑
(五)从叙事的到抒情的
(六)信仰与理性:迷惘中的神学
著述家
(一)圣维克托的雨果
(二)圣维克托的理查
(三)圣伯尔纳
理论构架
(一)上帝为什么有三个位格
(二)爱的星火
(三)四种静观
(四)创造的观赏的三个层次
(五)作为看得见的美的艺术
(六)想象使可见的上升为不可见的
简要评析
(一)对神秘主义的一点注释
(二)爱的本体论
(三)爱作为心灵的动力
(四)对爱的心理描述
(五)赋予爱以形式
(六)爱的羽翼——想象
第五章 经院哲学
文化氛围
(一)城市兴起以后
(二)亚里士多德的身影
(三)经院哲学的使命
(四)托钵僧团
(五)《灵花》及灵修文学
(六)哥特式建筑
著述家
(一)圣托马斯·阿奎那
(二)圣波纳文土拉
理论构架
(一)上帝即它的存在
(二)上帝无非是它自己的理智
(三)上帝之子——基督的诞生
(四)圣灵具有与圣父子不同的位格
(五)圣灵出自圣父,同时出自圣子
(六)上帝的观念与宇宙秩序
(七)真理、现实与美
(八)上帝的爱与万物归趋
(九)善、目的与美
(十)理智是人的第一原理
(十一)信——望——爱
(十二)在道德序列中的艺术
(十三)上帝的恩典与强攫
(十四)得见上帝的心路历程
简要评析
(一)体系性思维与美学
(二)不成其为形象的上帝的形象
(三)创造的哲学含义
(四)寻找美自身的位置
(五)把属于人的归还给人
(六)艺术的目的在于人自身的完善
(七)充满乐观精神的结语
(八)补正:欣赏、静观及其他
第六章 隐秘教派
文化氛围
(一)踌躇满志的市民阶层
(二)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
(三)教廷权力的衰微
(四)作为一种文化运动的文艺复兴
(五)人文主义及其哲学
(六)走向神秘主义的神学
著述家
(一)约翰·艾克哈特
(二)库萨的尼古拉
(三)但丁
理论构架
(一)上帝是不可言说的
(二)寻觅上帝的路
(三)上帝在世界之中
(四)上帝的三位一体与世界的三位一体
(五)只有个体才是具体存在
(六)为上帝而告别上帝
(七)违背大自然即违背上帝
简要评析
(一)对经院哲学的消解
(二)隐秘神学中没有美学
(三)解读“灵魂中的小点”
(四)但丁:新的起点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美学逻辑纲要
附录一 圣奥古斯丁美学评传
附录二 圣托马斯·阿奎那美学评传
外国人名索引《美学七卷 美学建构中的尝试与问题》目录
导言
上编
第一章 王国维:以“境界”为核心概念的美学建构
概评
第一节 从“美”(及“美术”)到“境界”
第二节 “境界”代表了一种观念
第三节 “境界”的内在规定性
第四节 以“境界”为核心的诸范畴
第五节 “境界”的哲学美学渊源
附录一 宗白华:将“意境”概念归入文艺学
附录二 朱光潜:给“意境”以论理的解析
第二章 宗白华、吕澂、朱光潜、叶朗:以“美感经验”(“美感
态度”“移情”“直觉”“感兴”)为核心概念的美学建构
概评
第一节 宗白华:美感态度
第二节 吕澂:感情移入
第三节 朱光潜:直觉
第四节 叶朗:感兴
附录一 朱光潜对直觉及相关概念的反思
附录二 蔡仪:心理学不能解决美学问题
附录三 李泽厚:不能忽视直觉背后的社会生活内容
附录四 阎国忠:几个值得推敲的概念和论断
第三章 蔡仪:以“典型”为核心概念的理论建构
概评
第一节 “典型”概念的提出及其历史演化
第二节 “典型”与“美的规律”
第三节 美的客观存在是第一位的问题
第四节 以“美的观念”为中介的美感论
第五节 作为现实的典型化的艺术论
附录一 李泽厚:美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附录二 刘纲纪、陈望衡、朱狄:对“美的规律”的质疑
附录三 吕荧:“典型”不是抽象的客观的存在
附录四 朱光潜:美感的对象不是“物”本身
第四章 高尔泰:以“自由”为核心概念的美学建构
概评
第一节 自由是人的本质
第二节 “自由”作为美学的核心概念
第三节 从“美是自由的象征”出发的理论构架
第四节 美学是哲学之树上的一个分枝的人学
附录一 吕荧:美是人的观念
附录二 宗白华:美的客观存在是一个事实
附录三 阎国忠:高尔泰在根源处的偏失
第五章 李泽厚、朱光潜、蒋孔阳:以“实践”为基础概念的美学
建构
概评
第一节 李泽厚:自然的人化
第二节 朱光潜:艺术生产
第三节 蒋孔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附录一 李泽厚:从“自然的人化”到“人活着”
附录二 蔡仪:“实践美学”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
附录三 阎国忠:“实践活动”不等于“审美活动”
附录四 刘晓波、潘知常、杨春时:“实践美学”的“理性主
义”倾向
第六章 周来祥:以“和谐”为核心概念的美学建构
概评
第一节 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 美是和谐
第三节 审美的历史形态:和谐与崇高
第四节 作为审美关系表现形式的艺术
附录 王一川:“审美关系”不是美学研究的对象
第七章 后实践美学:以“生命”(“生存”)为核心概念的美学
建构
概评
第一节 潘知常:自由生命活动的理想实现
第二节 杨春时:超越性的生存活动
附录一 阎国忠:后实践美学对审美活动的误释
附录二 朱立元:后实践美学的“本体论”之误
附录三 张玉能:“实践”而非“生存”是美学的逻辑起点
附录四 封孝伦:“生命”概念尚待精确界定
附录五 张立斌:“生存”作为逻辑起点之误
下编
第八章 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关于美学学科定位问题
第一节 在何种意义上美学是哲学的分支
第二节 能不能把美学归之于审美心理学或文艺心理学
第三节 美学与艺术哲学、艺术社会学的关系
第四节 美学作为人文科学如何可能
第九章 何谓审美活动?——关于美学的对象问题
第一节 对美学对象问题种种回答的回顾
第二节 对以“主体性”“对象性”界定审美活动的质疑
第三节 对以“超越性”界定审美活动的质疑
第四节 对审美活动的尝试性界定
第十章 人与自然的统一——关于美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节 自然美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直接见证
第三节 自然美的历史与逻辑层次
第四节人、自然及人与自然的统一
第十一章 思辨、反思、体验——关于美学方法论问题
第一节 从“自上”的到“自下”的
第二节 从心理学的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学的
第三节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社会学方法到哲学、社会学、心
理学各种方法的综合
第四节 思辨、反思、体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美学七卷 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美学 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比较》目录
绪论: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美学
第一编 构建科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第一章 唯物主义认识论框架内的美学
第二章 走向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
第三章 还原为审美现象的美学
第四章 实践美学的经典文本
第二编 强代意识形态功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第五章 表达总体性概念的美学
第六章 政治化的美学
第七章 寻求真理的批判美学
第八章 审美的乌托邦
第三编 几个侧面的比较与分析
第九章 从认识论到本体论
第十章 审美活动与政治诉求——中西马克思主义者对《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的演绎
第十一章 艺术、意识形态和真理
第十二章 艺术生产与实践
第十三章 自然美:社会存在与本体存在
附录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与美学《美学七卷 走出古典 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述评》目录
第一章 当代美学的重新发轫——关于“共同美”的讨论
第二章 首先追问的是人本身——关于“人性论”、人道主义的讨论
第三章 人的生产与美的创造——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
讨论
第四章 艺术不仅是反映——关于艺术本质的讨论
第五章 人作为艺术的主体与本体——关于“文学主体性”的讨论
第六章 寻找美的真正根基——关于实践美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