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明词学文集 全8册 2010清晰
杨海明词学文集 全8册 2010清晰
杨海明词学文集 全8册 2010清晰
由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杨海明词学文集》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共八册,荟萃杨海明的十一部专著,并收录了数十篇未结集出版过的论文。杨海明30多年来辛勤耕耘,其在唐宋词领域的丰硕成果,为新时期词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天地。其文集的出版可谓是我国词界的一件盛事。
《杨海明词学文集》书目:杨海明词学文集 第1册 唐宋词风格论 张炎词研究
杨海明词学文集 第2册 唐宋词史
杨海明词学文集 第3册 唐宋词论稿
杨海明词学文集 第4册 唐宋词论稿(续编)
杨海明词学文集 第5册 唐宋词美学
杨海明词学文集 第6册 唐宋词纵横谈 宋词趣谈 李璟·李煜 东吴张帐屐痕-序跋选录
杨海明词学文集 第7册 唐宋词与人生
杨海明词学文集 第8册 宋词三百首新注
《杨海明词学文集》出版说明:自1978年秋师从唐圭璋先生攻治词学至今,忽忽已过30年矣。回首当年,自己本是一位普通的中学语文老师,不意在攻读唐师的硕士研究生、随后又转入髙校(苏州大学)工作之后,竟涂鸦出了一大堆评说唐宋词的文字,并在词学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至我的博士生们现今要为我策划出版这套词学文
集,不禁感慨良多。我深知自已既缺乏像夏承焘、唐圭璋等老辈学人那样深厚宽博的学养,也跟不上新时期所涌现出的青年学者那种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迅猛步伐,充其量只是一个衔接两代的过渡性人物,因此要出文集,不免有些汗颜。但转而一想,对我来说,这套文集所收的旧文好歹记录着自己在词学研究领域里跋涉过的一连串足迹,把它们整理出来总算做了一番“盘点清理”和“立此存照”的工作,未尝没有一点意义;而对不少读者,尤其是很多青年学子来说,像《唐宋词风格论》、《唐宋词论稿》、《唐宋词纵樻谈》、《唐宋词美学》等旧书,由于后来未曾再版过,故在书店难以寻获,因此这次“打包”再版,也可满足他们的迫切需求。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我同意了门生们的建议,由他们分工协作对旧稿作了定的校订,终于推出了这套词学文集。宋人陈与义曾有词云:“二十余年如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临江仙》)对我而言,若是改动其中一个字,变成“三十余年如一梦……”,便很能表达此时看到这套文集的内心感受:往事早如云烟,此身也已垂暮;这套文集所收的旧文其优劣、良莠就让读者和后人去评说吧。而我本人则要闲登小阁去享受那为时有限的余生了。本文集共八册、十二卷。下面,分别对各册内容作具体说明。
第一册由卷一、卷二组成:
卷一《唐宋词风格论》:此卷原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出版。后来发现,台湾木铎出版社1987年盗印过它,易名为《唐宋词的风格学》,且隐去了作者的姓名。韩国新雅社1994年将其译成韩文出版,翻译者为李钟振教授。
卷二《张炎词研究》:此卷原由齐鲁书社1989年出版第二册收录卷三《唐宋词史》。此卷原由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后由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再版。后者对前者略作修订,主要是改正了一些错字和删除了某些不必要加的引号,内容基本不变。此次再版,依照后一版本。台湾丽文文化事业公司1996年出版了它的繁体字版。韩国新雅社1995年将它译成韩文出版,翻译者为宋龙准、柳种睦先生。第三册收录卷四《唐宋词论稿》。此卷原由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其中选录了我自1981年至1986年间发表的论文32篇。
第四册收录卷五《唐宋词论稿(续编)》。此卷为这次所新编的论文集,共收录论文35篇,其时间跨度较大(1984年—2008年),主要是从《唐宋词论稿》岀版以后所陆续发表的论文中选辑而成。其中内容大致分成六类:一是对唐宋词的魅力来源,尤其是其人生意藴作出探寻;二是对唐宋词的心理内涵作些剖析,兼论“角色转换”对这些意蕴生成的重要作用;三是词论研究,以及我对于词学研究的若干思索;四是从传承和变异的角度来对唐宋词进行文化考察;五是读唐宋词的一些心得,它们所涉及的问题较多;六是其他方面的一些文章,其中既有两篇论宋人散文的文章,还有三篇论析夏承焘先生治学历程和回忆唐圭璋、段熙仲先生往事的文章,收录这后三篇主要想借此表达对先贤的缅怀之情。上述35篇文章,以前散见于各种报刊之上,此次结集出版,可省读者查检之劳,姑取名为《唐宋词论稿(续编)》。
第五册收录卷六《唐宋词美学》。此卷原由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第六册由卷七、卷八、卷九、卷一O组成卷七《唐宋词纵横谈》:此卷原由苏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台湾丽文文化事业公司1995年出版了它的繁体字版,易名为《唐宋词主题探索》。
卷八《宋词趣谈》:此卷原由台湾业强出版社1997年出版。它的学术性不强,但趣味性和可读性尚可,因大陆读者不易读到,故在此再版,可供非专业的读者阅读消遣。在众多朋友中,沈周与吴宽的感情最深。吴宽(1435-1504),成化八年(1472)会试、廷试皆第一。官至礼部尚书。他与沈周之间的诗文唱酬很多,大都保存在《家藏集》和《石田诗选》中。沈周还精心地绘过东庄二十四处景象,配成一册送给吴宽,画中苍润稳健的笔墨,真实朴素地描绘了东庄的概貌,蕴含了他对老朋友深厚的友谊。
在学识方面,也有一位对沈周产生很大影响的老师。徐有贞(1407—1472),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初名珵,字元玉,号天全。宣德八年(1433)进士,初官编修,后来治理黄河有功,升为左副都御史。之后拥戴英宗复辟,又升为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封武功伯。又遭人陷害,入狱,摘金齿,被赦返乡。徐有贞可谓是全才,天文、地理、星象、兵法等无不通晓。并且在明代早期文人画坛,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由于他时常发起雅集酬唱、游山玩水,因此对当时苏州文人群体的形成,起到引导作用。其侄孙女嫁沈周的长子云鸿。罢官后,常与沈周同出游,诗酒往返,在沈周的画作上时常能见到徐有贞的身影。
与沈周交游的还有周鼎(1401—1487)、史鉴(14341496)、朱存理(144-1513)、杨循吉(1456-1548)等。这些文人在文学艺术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在社会上也具有一定的名望,卷九《李璟·李煜》:此卷原由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出版,为其“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中的一种。
卷一O《东吴绛帐展痕—序跋选录》:此卷收录了我为学生们的学术著作写的序跋。
第七册收录卷一一《唐宋词与人生》。此卷原由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八册由卷一二、附录组成
卷一二《宋词三百首新注》:此卷原由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合作者刘文华女士乃是我的妻子,不幸已于近时病逝。几十年来,她在生活和工作上助我良多。今日再版此卷,也作为对她的一种悼念。台湾丽文文化事业公司1995年据此重排,出版了它的繁体字版,易名为《宋词三百首鉴赏》。
《附录》四种:一是崔海正教授所写的《论唐宋词专家杨海明——当代词学家系列研究之一》。二是曹辛华博士所写的《杨海明与唐宋词研究的深化》。这两篇文章的撰写,其作者事前事后都未与我本人作过沟通,完全是他们个人意见的表述。照我看来,其中颇多溢美之词而缺少中肯的批评,实在愧不敢当。但它们却能从一定程度上揭示我的某些研究“特色”,可供我自己反省并供读者参考。而除此之外,很多师友(如曹济平先生、潘树广先生以及刘扬忠、肖瑞峰、王兆鹏、刘尊明等先生)和学生(如邓红梅、赵梅、闵定庆、钱锡生、王晓骊等博士以及浙江大学的张锦同学)也曾为我的一些论著写过书评,但因篇幅的关系,这里就不再收录,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歉意!三是王哓骊博士所记录
的《背靠遗产面向当代——杨海明教授词学访谈录》,它概述了我从事词学研究的历程以及研究唐宋词的若干心得体会,也可提供给读者阅读。四是张幼良博士所撰《瞬间三十年——杨海明先生学术年表》正如开头所说,我在这30年左右的时间内竟不意涂鸦出了一大堆评说唐宋词的文字,其间的甘苦辛甜,自然一言难尽;而文章的优劣良莠,也心知肚明。总的来说,由于我的写作往往率性而发,主要凭兴趣和“感悟”,而不耐作缚密细致的思考,因此文章中的疏漏和缺陷(甚至错误)自然难免,还望读者多多指教!
另外,由于我往往是先写成一篇篇单篇论文,以后又把这些论文中的观点和材料融汇在后来的专著中间;而在撰写单篇论文时,因每篇文章都要自成一个独立的“单元”,故而有一些观点和例证有可能会在全书中多次出现,或许会令人产生啰唆重复之感。这里谨表歉意。再者,由于这些文章写于不同时期,早期的文章并不像现今那样讲求“学术规范”,故而现在读来肯定不够“规范”,不够严谨。这点也请读者鉴谅!追昔抚今,如果说这套文集所收的一些旧文,在“文革”结束不久、新时期刚刚开始的阶段或许曾有某些“闪光点”使人眼目为之一亮的话,那么时至今日恐就早已平淡无奇,甚至黯然失色了。所以我十分清醒地将自已定位为新旧时期转型阶段的一位“过渡型”的研究者,而词学研究的崭新局面和崭新气象则期待着后来者们去努力开启和努力创造——这也是我作为一名曾经的词学研究者所殷切期望的。
最后,要对引导我走上研究道路并给我以提携指导的唐圭璋师、孙望师、段熙仲师、吴调公师表示深切的悼念与感谢;对大力促成本文集出版并付出辛勤劳动的我的博士生们(曹辛华、曹志平、孙虹、薛玉坤等)表示深深的谢意,拙著引文均由他们重新查核,并详为注出;特别应该提出的是,陈国安博士在本文集的出版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热情与认真令我十分感动,特在此也表示郑重的感谢;对大力资助本文集出版的江苏海门市教育局副局长许新海博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支持本文集出版并花费很多心血的江苏大学出版社的总编芮月英女史和图书编辑部主任顾正彤女史表示深深的敬谢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