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事史料长编 全10册/民国文献资料丛编 2008 清晰
(民国)大事史料长编 全10册/民国文献资料丛编 2008 清晰
(民国)大事史料长编 全10册/民国文献资料丛编 2008 清晰
《(民国)大事史料长编》PDF电子书全10册,由北京图书馆2008年出版。
北京圖書馆出版社决定影印《中國大事史料長編草稿(一九一九 - 一九二六)》(編者按:該書出版時更名為《(民國)大事史料長編》),這是令學術界欣慰的事,也是令編者非常高興的事。
這套塵封近五十年之久的用土紙油印的《長編草稿》,據長編組學者回憶,是奉毛澤東主席的秘書田家英同志之意而設立的專門項目,目的在於爲將來編纂大型中國革命史資料集做準備。編纂工作於一九五八年開始,歷時三年,一九六一年完成。中國科學院將此項任務的部分工作,交給上海歷史研究所學者承擔。上海歷史研究所成立於一九五六年,隸屬中國科學院,一九五八年秋與復旦大學歷史系合併,一九五九年七月所、系分開,上海歷史研究所劃歸上海社會科學院。因此,這部分《長編草稿》便與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復旦大學歷史系兩個單位都有關聯。
參與《長編草稿》編纂工作的,主要是劉仁澤、任建樹、傅道慧、吴乾兑、金曾琴、齊國華、王天成同志,均爲歷史研究所學者。復旦大學歷史系部分師生,參與了此書資料搜集工作。
這部分《長編草稿》始於一九一九年,迄於一九二六年,資料來源主要是《申報》、《東方雜誌》和《民國日報》。全書以月爲單位,每年十二册,内分政治、經濟、軍事、群運動、文化、外交、國際及其他,共八大類。每一條史料均註明出處。據參與編纂的學者介紹,長編的每一條史料,都是在參考架多史書的基礎上,經過篩選後而入圍的。這實際上是一套有關這一時期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群架運動、文化、外交、國際關係等方面史料的匯編長編草稿》與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南京史料整理處編寫的《五四運動史匯編》《中國現代政治史大事月表》(一九二八一一九四九),互爲補充,相得益彰,都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在當今出版學術資料書籍比較困難之際,北京圖書馆出版社以弘揚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爲己任,慧眼識珠,毅然决定出版這套《大事史料長編草稿》,其功在社會,功在學術我們深爲欽佩。作爲編者所在單位的學者,我們謹向當年付出辛勤勞動的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纂組同志,向爲此書資料搜集作出貢獻的復旦大學歷史系師生,向北京圖書馆出版社,也向爲此書出版進行不懈努力的殷夢霞編輯,表示衷心的謝意。
《民国文献资料丛编》出版说明:
民國時期,中國處在從近代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蜕變的一個重要階段。這個時期,政治風雲變幻,思想文化激蕩,內憂外患叠起。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新與舊、中與西、自由與專制、激進與保守、發展與停滯、侵略與反侵略,各種社會潮流在此期間匯聚碰撞,形成了變化萬千的特殊歷史景觀。僅從文化角度考察,一方面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整理繼承和批判揚棄,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又強烈地衝擊和影響着當時人們的思想與行爲。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翻譯介紹與傳播,不僅深刻地影響着人們的思想意識,而且直接導致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爆發以及由此带來的社會巨變。
當此之時,社會政洽雖然動蕩不已、經濟脆弱不堪,思想文化卻大放異彩。知識界思維活躍,視野開鬧,著述興盛,流派紛呈。加之出版業和新聞業的飛速發展,使民國的出版發行達到空前的規模。短短的數十年間,積累了包括圖書、期刊、報紙以及檔案、日記、手稿、票據、傳單、海報、圖片及聲像資料等等大量文獻。這些文獻作爲此一時期思想文化的特殊載體和社會巨變的原始記錄,不僅數量巨大,可稱海量,蘊涵其間的思想文化價值更不在歷來爲人們所珍視的善本古籍之下。
作爲一個剛剛過去的歷史時期,民國距今時間最近,與當前的現實關聯也最爲密切。因此,對民國歷史的研究向來爲各界所重視。經過近六十年的努力,特別是經過一九七八年以後的思想解放運動,中華民國史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有關民國史的研究著述和史料大量出版,學術研究隊伍迅速擴大,學術交流活動日漸頻繁。目前,民國史研究已經成爲中國歷史研究諸學科中建立較晩,卻發展較爲迅速、取得成就較爲顯著的學科,並有逐漸成爲國際“顯學”的趨勢。
與學術研究相適應,在既往的半個多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民國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與出版工作,也有很大的推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利用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民國各級政府檔案整理出版的《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和《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叢刊》,根據廈門大學圖書館藏“末次研究所情報資料”整理出版的《中華民國史史料外編: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報資料》,根據遼寧省檔案館所藏檔案整理岀版的《滿纖密檔》,利用上海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圖書整理岀版的《民國叢書》,以及湖北所編辛亥革命史料天津所編北洋軍閥史料,西南各省所編西南軍閥史料,廣東所編孫中山及南方政府史料,東北所編“九一八”和傌滿史料,上海所編汪侷史料及民族資本企業經濟史料,重慶所編國共關係史料,包括以《國民政府公報》爲代表的民國政府出版物,以《申報》、《大公報》、《益世報》爲代表的民國報紙,以《東方雜誌》、《良友雜誌》爲代表的民國雜誌等等的整理出版,都是這方面工作的重要成果。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臺灣地區也影印出版了以《革命文獻》、《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爲代表的大批民國文獻,爲人們瞭解民國社會與歷史,從事學術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資料。
然而,這些整理和出版工作,與民國史研究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社會各界對民國文獻資料巨大的使用需求相比,還存在着很大的反差。甚至可以說,目前民國文獻的傳藏與利用正面臨非常嚴峻的危機。相闌調査顯示,由於近代造紙、印刷、裝訂等工藝自身缺陷所造成的先天不足以及各收藏機構長期以來普遍存在的觀念滯後、認識不足、經費短缺、保管不善等原因所帶來的後天損害,使得國家圃書館、歷史較爲悠久的公共圖書館以及爲數聚多的高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檔案館、海外公私藏書機構收藏的民國文獻,幾乎無一例外地出現了嚴重的老化或損毀現象。以國家圖書館爲例,館藏約六十七萬冊民國時期文獻中,達到中度以上破損的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民國初年的文獻更是百分之百地破損。研究表明,民國文獻的保存壽命一般爲五十至二百年。也就是說,時光流轉到今天,相當一部分的民國文獻已處於行將消失的危急狀態!文獻本身面臨湮滅消亡,亟待搶救和保護,當然也就談不上服務社會,服務學術,滿足各界查閱使用的需求。
針對此等危機,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粲多專家學者多次發出呼籲,號召全社會都來關注民國文獻的¨生存現狀”,重視民國文獻的搶救保護與開發利用。以國家圖書館爲首的橐多公共圖書館、高校及科研機構圖書館、檔案館,更樻極從原生性保護和再生性保護兩個方面,採取了改善保存環境、強化修復手段和加速縮微複製等一系列切實有效的保護搶救措施,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與更大範圍的老化和損毁現象相比,與保護經費和專業修復人才嚴重短缺、修復手段相對滯後的尷尬、危急狀況相比,這些保護和搶救措施,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民國文獻保護傳藏與開發利用所面臨的諸多困難。從總體的形勢看,及時搶救保護數量宏富的民國文獻,避免我國悠久的文獻傳承歷史出現令人痛心的斷層,切實保障中華民族文化血脈的延續與光大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這泱非危言聳聽。
作爲國家總書庫處於文獻保存保護龍頭地位的中國國家圖書館備感形勢的嚴峻與責任的重大,經過反復考察論證,在吸收國內外圊書文獻保存保護先進經驗,並對館藏民國文獻進行全面調査摸底的基礎上,決定在繼續推進既有各項搶救保護措施的同時,率先成立“中國國家圖書館民國文獻資料編纂出版委員會”,依據館藏特色、資料類型、瀕危狀況、珍稀程度和社會需求等,進行分類整理,並以“民國文獻資料叢編”的形式,有計劃、有步驟、成規模地陸續編纂出版。泱心持續投λ大力,通過這種已爲成功實踐所證明的、切實有效的再生性保護手段,在及時搶救保護文獻的同時,也使之化身千百,爲社會和學界提供更爲便利的文化學術服務。相信這項工作的科學有序開展及這套叢書的陸續編纂出版,必將對文獻的保護、文化的傳承、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復興有較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