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全十三册)国图馆2012
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全十三册)国图馆2012
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全十三册)国图馆2012
内容简介 · · · · · ·
收录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约40种,包括:《崇雅堂书录》(甘鹏云)、《约园藏书志》(张寿镛)、《周氏师古堂书目提要》(周学熙)、《海盐朱氏癸丑七节迁京书目》(朱希祖)、《瞿安书目》(吴梅)、《梦坡室收藏琴谱提要》(周庆云)、《褐木庐藏剧目》(宋春舫)、《顾颉刚先生藏书目录》等。凡此前已影印出版过的书目,概不收录。这套书有较高的学术及实用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民國時期的藏書家及其書目(序)
李萬健
進入近代以來,由於清廷腐敗,西人入侵,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日益衰落,藏書文化也漸顯頹勢。至辛亥革命前後,作為中國傳統藏書業中堅力量的私人藏書家,其人數與藏書業興盛的清中期相比,已經明顯減少了。到民國中期稍後,全國收書在萬冊以上的私藏之家總共大約有一百八十多家,而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就只剩下百家左右了。應該說,民國時期已經到了傳統的私人藏書業之尾聲了。但是,這一時期的私人藏書家仍然為保存中國傳統文化和典籍,為近現代圖書館事業的誕生、發展,作出了可貴貢獻。研究民國時期的藏書家及其藏書目錄、藏書遞藏情況和圖書內容等,是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
(一)
民國時期的藏書家及其藏書業具有如下特點。
其一,藏書家、藏書業發生了根本改變,從而結束了傳統的藏書樓時代。
清以前的私人藏書家多為封建官僚、地主和封建學者。而到了民國時期,藏書家大多換成了軍閥、買辦官僚、富商和新文化學人。與清以前的藏家相比較,民國藏書家所收圖書內容、形式也從傳統經史轉為除此以外還大量收藏新文學、科學著作,從以收藏抄刻、線裝本為主轉為大量兼收鉛印、西裝圖書;對藏書的管理、利用也日益科學和開放,注重為民眾服務。這樣一來,民國的私人藏書業,從藏書家主體到收藏內容及形式,尤其是藏書目的(是封閉保藏還是開放服務)等根本性質上都發生了變化。
之所以發生上述變化,主要原因是社會性質的根本改變: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加以近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在社會生活中出現封建的與資本主義的、東方的與西方的、傳統的與新興的政治、思想、經濟、文化同時並存和發展的現象。反映在圖書生產和收藏上,一方面是如前所述,藏書家主體身份性質改變了;另一方面是收藏圖書的形式、內容與前大不相同了;三是隨著社會的逐漸開放,圖書收藏思想、管理方法日益科學、進步,藏書觀念越來越開放,書籍流通越來越廣泛,以致藏書要為廣大民眾所用成為時尚。這樣的變化,就從根本上動搖了以封閉保存藏書為宗旨的傳統藏書樓的命脈,使其逐漸走向消沉、消亡。
就藏家身份言,民國時期的私人藏書家主要是三種人,即:新興官僚、買辦;民族資產階級;新文化學者。民國知名藏書家約百分之七八十為官僚、富商。其中為官僚、買辦者如:天津徐世昌,僅其晚晴簃、書髓樓所藏就有萬餘種;南陵徐乃昌,其積學齋藏書富過大藏書家繆荃孫;潛江甘鵬雲,其崇雅堂藏書處將廬、息園貯存三十萬卷;貴州朱啟鈐,存素堂藏善本甚富,僅捐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者即兩千餘種;閩侯陳群,澤存書庫收藏四十萬冊,等等。藏家中為商賈者如:武進陶湘,涉園富積三十萬卷;吳興張鈞衡,適園曾收得朱氏結一廬、張氏小琅環福地、吳氏拜經樓、顧氏藝海樓、楊氏觀海堂、韓氏讀有用書齋等諸家舊藏,四方稱慕;杭州葉景葵,卷盦有藏三萬餘冊;吳興蔣汝藻,光是密韻樓所藏善本即有兩千六百餘種,僅中華書局所收其部分圖書就達五萬多冊;東莞莫伯驥,五十萬卷樓收藏五十萬卷,富甲天下;吳興劉承幹,嘉業堂藏書有二十萬冊、六十萬卷,等等。民國學人中以聚書著名者也很多。例如:鎮江陳慶年,傳經堂藏書近十萬卷;上虞羅振玉,大雲書庫收中外圖書十幾萬冊;江安傅增湘,雙鑒樓之藏達二十余萬卷;無錫丁福保,詁林精舍富藏十五萬卷;鄞縣張壽鏞,約園收書十六萬卷;涇縣胡朴安,樸學齋積書數十萬冊,等等。民國學者中,又有況周頤、林葆恒、葉恭綽、吳梅等人以研究和收藏詞學書而聞名;王體仁、張國淦、任鳳苞則以研究和收藏方志見長;宋春舫、齊如山、周明泰因收藏、研究戲曲資料著稱;而朱希祖、柳亞子廣集南明史料,馬廉、周越然兼收通俗小說等等,皆名著一時。
從收藏圖書的形式、內容看,進入民國以來,鉛印西裝書越來越多,抄刻線裝書逐漸減少。圖書內容除傳統國學外,天文、地理、算數、聲、光、電、化等西方現代科技和現代詩文、小說內容的圖書日益增多。這是民國藏書與清中期以前的很大不同。就收藏思想和收藏管理情況來講,民國時期主張藏書開放,積極利用藏書為民眾服務的觀念日益強烈,實踐日益廣泛,並開始採用西方國家分類編目等先進方法管理藏書。如此一來,民國時期私家藏書主體、藏書形態和內容,以及收藏思想觀念及管理方法都與清中期以前大不相同了,傳統意義上封閉的藏書樓時代實質上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到民國末期,成規模的私家藏書就很少了,少數藏書樓即便有幸保存下來,也停止了發展,藏書大多捐歸各類圖書館管理、使用。
其二,民國藏書家為建立、發展近現代圖書館事業作出了可貴貢獻。
清朝末年,受到西方圖書館的影響,中國也開始了近代新型圖書館的建設。有的私藏之家便效倣西方,利用自家藏書開辦起了私人圖書館。浙江紹興徐樹蘭建於一九○三年的古越藏書樓,就是由徐氏舉其家藏而建立的我國第一個近代新型公共圖書館。此後,私藏之家或自辦圖書館,或捐書而助官家開辦圖書館,加上國家投資辦館,到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三七年,形成了轟轟烈烈的新圖書館運動,在國內建立了一大批圖書館,成就了中國早期的圖書館事業。其間,藏書家們將大量家藏捐公,協同政府開辦圖書館,功莫大焉。據不完全統計,自辛亥革命到一九四九年,大約有六十多位著名民國藏書家,將其圖書捐獻給國家,分藏於各地各類圖書館。其中李鴻章之孫李國超,以及陳寶琛、梁啟超、丁福保等三十家見於資料記載的捐書,就有一百五十多萬冊。直到新中國建國之初,各地圖書館還接受了許多民國藏書家的珍貴典籍。北京圖書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大量接受了周叔弢、常熟瞿氏、朱希祖、傅增湘、柳亞子、顧頡剛、張壽鏞、鄭振鐸、馬蔭普等諸多著名藏家捐贈的數以萬計的珍善孤本、名家手稿,極大地豐富了國家圖書館的善本書藏。全國的許多省市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接受民國私家藏書之情狀亦然。也正因為此,有不少學者曾認為我國近現代的新型圖書館是由舊式藏書樓演變而來的。清末、民國藏書家對於近現代圖書館事業的誕生、發展來說,厥功至偉。
其三,民國時期藏書深受外來侵略、戰亂及災異之禍害,損毀慘重。
民國是個戰亂、災難頻仍的時期。先是軍閥混戰,繼而日寇入侵,復又解放戰爭,間以洪澇乾旱、盜匪出沒,可謂人人置身水深火熱,難以自救,何以保書?三十八年裏,藏書毀於戰火者、被侵略者掠奪去國者、為生計而割棄、損失者,無以計數!僅“一二八”淞滬一役,日軍炮火就燒毀了當時最大的私立圖書館東方圖書館的四十萬冊藏書,同時遭炮火焚燼的還有滬上藏書家易培基、周越然、曹聚仁、胡懷琛、陸澹安等人之全部或大部收藏。據不完全統計,僅日寇侵華戰爭期間,就有五十多位藏書家的藏書遭受損毀,其中半數之家藏書蕩然無存。另外,由於戰亂災禍,民不聊生,也有不少藏家售書以養。與此同時,西方發達國家趁機而來,除傳教士、外交官外,還有許多文化學人專事漢籍收購業務,致使大批珍貴典籍流向他國。日本在對華軍事、政治侵略的庇護下,更是大肆實施文化侵略、掠奪,其搶購而去的中國古籍最多。早在一九○七年,日人島田翰就將十五萬余卷的陸氏皕宋樓藏書購去日本,釀成震驚中外的皕宋樓事件。進入民國,日人掠購中國典籍的行為益狂。例如,陶湘藏書二萬七千余冊、徐則恂家藏四萬餘冊、澳人莫理循在華藏書二萬四千餘冊等,均悉數為日人所購,至今藏於日本。除日本之外,美、加、英、法、德、俄等國,都大量掠購中國典籍。民國時期藏書受侵略、戰亂、災害之損傷,慘重非常。
(二)
民國藏書家編撰的藏書目錄大約有三百多種,至今大多有存。其中出版印行者約一百三四十種,餘者多僅有稿本、抄本而分散於各地、各家。這主要是因為民國時期戰亂、災異頻繁,許多藏家無暇、無力整理和印行書目。另外,有些小規模藏家的書目篇幅不大,於是只為一家方便,僅自留稿本、抄本,無意出版行世。因此,除一百多種印行的民國私家書目在不多的大型圖書館或許能查到外,其餘的兩百種左右,就只能到收藏該藏家圖書的圖書館或藏家後人那裏去尋找了。這顯然是件做起來很困難的事情。
民國私家藏書目錄主要有如下諸種。
第一,綜合性家藏書目。此類書目是私藏目錄中數量最多者。民國所留私藏綜合性書目中,藏家為名家、大家者眾。諸如:民國早期有羅振常《螺隱廬書目》六卷,徐乃昌《積學齋藏書目》(稿本)九冊,張元濟《海鹽張氏涉園藏書目錄》四卷,鄧邦述《群碧樓書目初編》九卷,《群碧樓善本書目》六卷,張鈞衡《適園藏書志》十卷,梁啟超《飲冰室藏書目錄初編》三十一卷,蔣抑卮《杭州蔣氏凡將草堂藏書目錄》六卷,張壽鏞《約園書志》五卷,劉聲木《萇楚齋書目》二十二卷,胡朴安《涇縣胡氏樸學齋書目》六卷,蔣汝藻《傳經堂藏書志》(稿本)九冊,莫伯驥《五十萬卷樓藏書目錄初編》,等等。民國中晚期有陳青乃《崇禮堂藏書目》三卷、劉承幹《嘉業堂藏書志》(稿本)二十三冊、葉恭綽《番禺葉氏遐庵藏書目錄》、馬廉《不登大雅文庫書目》(稿本)二冊、馬敘倫《天馬山房書目》六卷、顧頡剛《顧頡剛先生藏書目錄》五卷、馮雄《南通馮氏景岫樓藏書目》三卷、潘承弼《吳縣潘氏寶山樓藏書目錄》六卷,等等。
第二,專科專藏書目。由於近現代以來,新學不斷湧現,西方現代科技傳入我國,學科益繁,圖書內容的學科種類漸多。因而,民國時期便有許多藏書家和學者按學術門類聚藏圖書,於是編撰的專科專藏書目亦多。民國私家藏書目錄中的專科專藏書目品種、數量,為其前歷代之最,覆蓋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諸多學科。例如:文學藝術方面的私藏書目,有徐世昌《晚晴簃清人文集目錄》、《晚晴簃已選詩集目錄》、陳田《貴陽陳氏聽詩齋所藏明人集目》、高燮《吹萬樓所藏詩經目錄》、胡朴安《周秦諸子書目》等;戲曲藝術方面,有王國維《曲錄》、齊如山《齊氏百舍齋戲曲存目》、吳梅《霜厓曲跋》、宋春舫《褐木廬藏劇目》、馬廉《鄞縣馬氏不登大雅文庫戲曲目錄》、傅惜華《綴玉軒藏曲志》、鄭振鐸《西諦所藏善本戲曲目錄》等;音樂、書法字畫、錢幣及印譜收藏方面,有周慶雲《夢坡室收藏琴譜提要》、吳辟疆《有美草堂畫學書目》、張伯駒《叢碧書畫錄》、宗惟恭《癖泉書室藏泉幣書目》、張咀英《魯盦藏印譜簡目》,等等。自然科學專藏書目也不少,諸如丁福保藏編《算學書目提要》三卷、李儼《李儼所藏中國算學書目錄》、錢寶琮《若水齋古今算學書錄》、錢文選《錢氏所藏堪輿書提要》七卷、朱啟鈐《存素堂入藏圖書河渠之部目錄》、釋清華《清華醫室藏書類目》,等等。
第三,讀書題跋、題記。讀書題跋、題記,實質上是一種帶提要或評論的書目。它對於人們認識和理解圖書非常有益。這種書目自清中後期以來就很興盛,至民國而不衰,許多藏書家的讀書題跋或題記流傳下來。民國私家藏書的讀書題跋、題記中著名者很多,諸如:李希聖《雁影齋題跋》四卷,羅振玉《大雲書庫藏書題識》四卷、《雪堂校刊群書敘錄》二卷,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二十卷,莫伯驥《五十萬卷樓群書跋文》七册,朱希祖《酈亭藏書題跋記》四卷,等等。
第四,知見書目。所謂知見書目,是指藏書家將藏書、讀書過程中見過、讀過或經手過但不一定收藏到的圖書編成的目錄。這種書目對於人們瞭解圖書內容、作者、版本,以及其流佈、傳承情況,藉以追尋佚書,意義非常。清末,獨山莫友芝、宜都楊守敬皆知見書目創作名家。莫氏有《宋元舊本書經眼錄》三卷、《附錄》二卷,楊氏有《日本訪書志》十六卷,皆知見書目力作,版本目錄明珠。入民國,知見書目大家當首推傅增湘、孫殿起二位。傅氏積三十年所見海內外善本四千五百餘種,分別記其版刻、流傳存佚、序跋題識、行款印章、見讀心得等,編撰成《藏園群書經眼錄》十九卷,百余萬言,堪稱漢籍珍善大觀。孫氏早年在琉璃廠經營古舊書收售業,幾十年經見古籍二三萬種、數百萬卷,記錄古籍資料無數,據以編成知見書目《販書偶記》二十卷、《續記》二十卷,計收經見書一萬五千餘種,被學界譽為《四庫全書總目》續補之作。孫殿起還編有知見書目《清代禁書知見錄》。民國時期其他私藏之家的知見書目,尚有吳昌綬《宋金元詞集見存書目》、羅振常《善本書所見錄》、孫楷第《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王獻唐《古籍書畫過眼錄》、王敦化《明版書經眼錄》、王文進《文祿堂訪書記》,等等。
第五,書影。目錄學中把書影視為書目之一種。書影發端於清末,係楊守敬東瀛訪書期間由日本學來。楊氏仿日人做法,將古抄本、宋元刻本,或影首篇,或取序跋,或錄牌記,摹印成冊,名《留真譜》,計有初、續兩編。書影可真切顯現典籍版本面目,於版本目錄學研究功效顯著。自楊氏《留真譜》後,古籍善本書影層出,尤以私藏善本書影為多。例如:瞿啟甲《鐵琴銅劍樓宋金元本書影》、劉承幹《嘉業堂善本書影》、陶湘《涉園所見宋版書影》、潘宗周《寶禮堂宋元本書影》、柳詒徵《盋山書影》、王文進《文祿堂書影》,等等。
如前所述,民國多難,圖書遭劫頻繁,書目編撰不易,其版印流佈更難。因而,如今想求讀一部民國書目,殊為困難。幾年前有出版家編輯出版的近現代書目匯刊中,只收有幾十種民國私家藏書書目,即使加上近些年零星印行的,距求其全者亦相差甚遠。鑒於此,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組織人力,利用幾家大圖書館館藏,去除近些年已出版者,又搜求到一百多種民國私家藏書目錄(包括部分稿、抄本),現先將已整理好的近四十種編成《民國時期私家藏書目錄叢刊》,精裝成十三冊,按原貌影印出版。餘者將繼續整理,陸續出版。如前所述,還有分佈於各地各家的二百種左右稿本、抄本民國私家藏書目錄,其收集、出版,尚待進一步努力。這是需要學者、藏書家後人、各圖書館和出版家齊心奮鬥,方可實現的。
希望這部《民國時期私家藏書目錄叢刊》能有益於教學和科學研究,受到讀者歡迎。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錯訛之處在所難免,敬祈方家指正。
二〇〇九年八月初稿,二〇一二年八月定稿,於國家圖書館
目录 · · · · · ·
《民國時期私家藏書目錄叢刊》收錄細目及其版本
(按藏書家出生年順序排列,三十四家,三十九種)
第一冊
顧家相(1853—1917)藏編 勴(*造字,左右結構,左边慮上面加“非”)堂讀書記十卷 民國十六年(1927)鉛印本
康有為(1858—1927)藏編 南海康氏書目 抄本
李盛鐸(1859—1937)藏編 木犀軒書目 民國抄本
李盛鐸藏編 李氏鑒藏敦煌寫本目錄 民國抄本
李盛鐸藏編 李木齋舊藏敦煌名跡目錄 民國抄本
第二冊
李盛鐸藏、北京大學圖書館編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李氏書目 北京大學圖書館195?年鉛印本
第三冊
甘鵬雲(1861—1940)藏編 崇雅堂書錄十五卷(卷一至十) 潛江甘氏息園民國二十四年(1935)鉛印本
第四冊
甘鵬雲(1861—1940)藏編 崇雅堂書錄十五卷(卷十一至十五) 潛江甘氏息園民國二十四年(1935)鉛印本
周慶雲(1864—1933)藏編 夢坡室收藏琴譜提要 民國刻本
周學熙(1865—1947)藏、俞壽滄編 周氏師古堂書目提要四卷 周氏師古堂民國二十五年(1936)刻本
孫峻(1869—1936)藏、浙江省立圖書館編 杭州孫氏壽松堂捐贈浙江圖書館書目 浙江省立圖書館民國二十五年(1936)鉛印本
范壽銘(1870—1921)藏編 循園藏書籍目錄 抄本,[抄年不詳]
第五冊
陶湘(1871—1940]藏、陶洙編 涉園藏殿版書目一卷 民國抄本
梁啟超(1873—1929)藏、梁廷燦、吳其昌編 飲冰室藏書目初編三十一卷(卷一至卷十七) 飲冰室民國抄本
第六冊
梁啟超藏、梁廷燦、吳其昌編 飲冰室藏書目初編三十一卷(卷十八至二十八) 飲冰室民國抄本
第七冊
梁啟超藏、梁廷燦、吳其昌編 飲冰室藏書目初編三十一卷(卷三十一) 飲冰室民國抄本錢文選 (1874—1957)藏編 錢氏所藏堪輿書提要七卷 民國三十一年(1942)鉛印本
蒋抑卮(1874—1940)藏 合眾圖書館編 杭州蔣氏凡將草堂藏書目錄六卷 上海:合眾圖書館,民國三十七年(1948)油印本
第八冊
張壽鏞(1876—1945)藏編 約園藏書志 張氏約園民國抄本
李宣龔(1876—1953) 藏、合眾圖書館編 閩縣李氏碩果亭藏書目錄五卷 上海:合眾圖書館,民國油印本
陳融(1876—1955)藏、廣州市市立圖書博物館編 陳融私藏目錄 民國複寫本
第九册
劉聲木(1876—1959)藏編 萇楚齋書目二十二卷(卷一至十六) 廬江劉氏, 民國十八年(1929)鉛印本
第十册
劉聲木(1876—1959)藏編 萇楚齋書目二十二卷(卷十七至二十二) 廬江劉氏, 民國十八年(1929)鉛印本
鄧實(1877—1951)藏 風雨樓鄧氏書目 油印本,[年代不詳]
薩嘉榘(1877—1961)藏編 積積室抄本目 1952年抄本
高燮(1878—1958)藏編 吹萬樓所藏詩經目錄 民國稿本
胡樸安(1878—1947)藏、合眾圖書館編 涇縣胡氏樸學齋藏書目錄六卷 上海:合眾圖書館,民國油印本
第十一册
朱希祖(1879-1944)藏編 癸丑七節遷京書目 朱氏民國二年(1913)抄本
吳辟疆(1879—1950)藏編 有美草堂畫學書目 民國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劉承幹(1881—1963)藏編 嘉業藏書樓善本書目 民國抄本
吳梅(1884—1939)藏編 瞿安書目 民國稿本
第十二册
吳梅(1884—1939)撰 霜厓曲跋三卷 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二十九年(1940)铅印本
吳梅(1884—1939)藏編 奢摩他室曲叢 民国抄本
宋焜(1889—1955)藏編 靜思軒藏書記:甲編 民國石印本
宋春舫(1892—1938)藏編 褐木廬藏劇目 民國二十三年(1934)鉛印本
顧頡剛(1893—1980)藏、合眾圖書館編 顧頡剛先生藏書目錄五卷 上海:合眾圖書館,民國油印本
金子長(1894—1958)藏編 金氏面城樓書目四卷 文明書局民國七年鉛印本
周明泰(1896—1994)藏、合眾圖書館編 幾禮居藏戲曲文獻錄存 上海:合眾圖書館,民國油印本
第十三册
馮雄(1900—1968)藏、合眾圖書館編 南通馮氏景岫樓藏書目錄三卷 上海:合眾圖書館,民國油印本
潘景鄭(1907—2003)藏、合眾圖書館編 吳縣潘氏寶山樓藏書目錄六卷 上海:合眾圖書館,民國油印本
吳煥章(約1911—?)藏編 養浩軒書目初編 大興吳煥章民國二十六年(1937)打印本
陳青乃(生卒年不詳)藏編 崇禮堂藏書目三卷 民國抄本
葉於沆(生卒年不詳)藏、國立北平圖書館編 葉氏琴趣樓寄存本館圖書分類目錄 民國抄本
--------------
《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所收民国藏书家简介
1.顾家相(1853—1917),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史学家、金石学家。清末,在江苏、河南、江西做过官,官至知县、知府。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时任萍乡县令的顾家相主持修建了江西省第一条铁路——萍(乡)安(源)铁路。任萍乡县令期间,亦积极倡办新式学校。辛亥革命后,自认为满清遗老。
2.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今佛山市南海区)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我国近代改良派领袖。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积累了大量藏书,前后不下数十万卷,仅宋元明善本古籍就有六千余册,至今尚有不少为其后人珍藏或有踪迹可考。
3. 李盛铎(1859—1934),江西德化人。字义樵,号木斋。近代中国藏书家、目录学家。
4. 甘鹏云(1861—1940),湖北潜江人。近代藏书家、学者。字药樵,号翼父,别号耐公、耐翁,晚号息园居士。晚年闭门著述,从事考据,在北京辟有“息园”藏书。
5.周庆云(1866—1934),浙江吴兴南浔人,字景星,号湘龄,别号梦坡,近代著名资本家。平时爱好诗词、书画、文物、藏书。年五十学鼓琴,有《琴史》、《补琴史》、《琴书存目》、《乐书存目》、《琴操存目》等作。
6.周学熙(1865-1947),安徽至德(今东至)人。字缉之﹐别号止庵。担任过北洋政府财政总长,曾在天津等地主持北洋实业,周以兴办实业成绩卓著﹐与南方实业家张謇齐名﹐有“南张北周”之说。1927年周学熙以年高引退。1947年9月26日卒于北平寓所。
7. 孙峻(1869—1936),浙江杭州人。字极于,号康侯,清末贡生,官中书。曾助丁丙编《武林坊巷志》、《武林掌故丛书》、《善本书室藏书》,又与孙树礼同撰《文澜阁志》。清光绪十七年(1891)至清宣统三年(1911)管理文澜阁四库全书,任书阁董事(相当于今之馆长)。文澜阁四库全书移交浙江图书馆时,他是主持办理者。其先祖创设的寿松堂是杭州藏书名楼。寿松堂创办者孙宗濂,雍正乾隆间人,藏书数万卷,因家有乔松,遂名书楼为寿松堂。
8.范寿铭(1870—1921),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鼎卿,晚号循园,范文澜叔父。年十六,以第一名入绍兴府学。清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任河南安阳、内黄等县知县,先后7年。民国后,曾任河北道道尹、江苏公署机要秘书。一生酷爱金石,任安阳知县时,设立古迹保存所。在河北道尹任内,与顾燮光遍历太行山8年,访得自汉迄元各书未著录金石700种,成《河朔古迹志》80卷、《图象》1卷。所著尚有《安阳金石目》1卷、《元氏志录》1卷、《循园金石文字跋尾》2卷、《循园古冢遗文跋尾》2卷,均由燮光为之刊行。又有文集及《钟山忆语》藏稿于家。
9. 陶湘(1871—1940) 江苏武进人。字兰泉,号涉园。清末官至道员。后进入实业界及金融界。30岁前开始收书,几十年得书30万卷。室名“涉园”、“百嘉室”、“喜咏轩”等。
10.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等。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他一生藏书丰富,其书斋称为“饮冰室”。饮冰室全部藏书刻本、抄本共3470种,41819册,此外尚有金石墨本及手稿、私人信札等。梁启超曾长期担任图书馆馆长,在他去世后,家人遵嘱将其藏书捐献国立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在他生前,曾让他的侄儿梁廷灿和学生吴其昌给他编过一部书目《饮冰室藏书目初编》三十一卷。在他去世后,北平图书馆接受梁氏捐书后,曾派人清点编定《梁氏飲冰室藏書目錄》四册[民國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这两部书目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梁启超在世时,让侄儿梁廷燦和门生吳其昌为其编的藏书目录,三十一卷16册,后者是梁启超去世后捐赠国立北平图书馆的书目,四册,二者在篇幅、分类(特别是对丛书的处理方式)和内容上均有不同。
11. 钱文选(1874—1957),安徽广德人。字士青,曾任驻美国旧金山领事、两浙运盐使等职。
12. 蒋抑卮(1874—1940),浙江杭州人。号鸿林,谱名玉林,字一枝,以字行。浙江兴业银行创办人之一。业余好聚深奥繁难之古籍,尤以清儒声音训诂之书为重。家有凡将草堂藏书,大部为钱塘汪氏万宜楼旧藏,约5万册。与叶景葵、张元济等为多年好友,合众图书馆筹建之初,即以藏书相馈赠,并捐助基金5万元。该馆为之编《杭州蒋氏凡将草堂藏书目录》一册,著录图书2584部。
13. 张寿镛(1876—1945),浙江鄞县人。字伯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举,任江苏淞沪捐厘总局提调。他好藏书,收罗近10万册,就其所藏刊刻《四明丛书》等已广为流传。在抗日战争中,与郑振铎、何炳松等接受政府委托,在上海秘密收购古籍,收到善本4860部、普通本1.1万余部,为保存祖国文献作出了贡献。
14. 李宣龚(1876—1953),福建闽县人,近代诗人,字拔可,号观槿,室名硕果亭,晚号墨巢。民国后供职上海商务印书馆多年,曾任商务印书馆经理,并兼发行所所长。喜收藏有清一代和清末民初同辈人诗文,以及时人书法、绘画精品。民国30年(1941年)任合众图书馆(即上海图书馆前身)董事。所藏经史子集各类图籍千余册及师友简札、书画、卷轴等一并捐入该馆。合众图书馆为之编《闽县李氏硕果亭藏书目录》一册。
15. 陈融(1876—1955),广东番禺人。字协之,号颙庵,别署松斋、颙园。早年留学日本,同盟会会员。民国时曾身居要职。1949年去澳门,1955年卒于澳门。工书,尤精草书。
16. 刘声木(1876—1959),安徽庐江人。字十枝,原名体信,字述之。光绪末,分省补用知府,历官山东、湖南学务。民国后居上海。富藏书。专意收集清人撰述,所得以各省志书及清人文集、书目、笔记、诗话词话居多,总计7690种,103520卷。编有《苌楚斋书目》22卷。室名“直介堂”、“苌楚斋”。
17. 邓实(1877—1951),广东顺德人。字秋枚,别署枚子、野残、鸡鸣,风雨楼主。从青年起,便崇拜顾炎武,“喜为经世通今之学”。关心时局,“凡阅国内外月报、旬报、时报至百余种,钞辑成书”,至数百卷之多。弟兄二人,寒夜读书,每及“当世之故”,常慷慨悲歌,饮酒起舞,期期以报国自许。
18. 萨嘉榘(1877—1961),福州人。字多氵柔,号逸樵,清国学生,历任陆军部主事、军资司行走、景陆工程处监修官,曾游学日本。其家族是福州有名的世家大族,以诗词世家、藏书世家、海军世家、科技文教世家闻名于世。萨嘉榘幼年随父宦游,授读经史时多用坊刻本,字多讹,书要抄校过才能读。因此萨嘉榘知抄本之不易,他“六十乡居,见人间孤本者录之,晨抄暝写,自忘腕脱,积数十册编其书目曰:《积积室抄本》。”他在《积积室书目序》中表达了他的藏书志向:“余珍惜文献,遇有闽人著述,则庋藏之而已。”
19. 高燮(1878—1958),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字时若、吹万,又号寒隐、葩叟、志攘、黄天等。室名吹万楼。与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又与南社台柱柳亚子交往深厚。富藏书、嗜古砚。新中国成立后,将所藏捐献给复旦大学图书馆。著有《诗经目录》、《感旧漫录》、《思治集》、《国学丛选》等,亦善书。
20. 胡朴安(1878—1947),安徽泾县人。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原名韫玉,字朴安,
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等。胡朴安从年轻时便爱好积书,每去旧书铺大有车载而归之概。
21. 朱希祖(1879—1944),浙江海盐人,字逷先,又作迪先、逖先,清道光状元朱昌颐族孙,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中山大学及中央大学等校教授,是解放前著名的史学家。
22.吴辟疆(1879—1950),安徽枞阳人,后移居北京。名闿生,又名启孙,号北江。1930年初曾与顾荣木等创立“东方美术会”。
23.刘承干(1881—1963),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近代著名藏书家,藏书楼名嘉业楼,亦名嘉业藏书楼、嘉业堂。
24.吴梅(1884—1939),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瞿安,号霜厓。近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历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学校教授。
25.宋焜(1889—1955),江苏淮安人。字文献。
26.宋春舫(1892—1938),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戏剧家,中国早期现代戏剧理论家、藏书家、中国海洋科学的先驱。王国维表弟。1931年,他建立了藏书室“褐木庐”,“褐木庐”即Cormora的音译,Cormora是宋春舫喜爱的三位戏剧家名字的缩写,Cor指高乃依Cormeille,Mo指莫里哀Moliere,Ra指拉辛Ra-cime。“褐木庐”的藏书达上千册,主要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购买的戏剧图书。
27.顾颉刚(1893—1980),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28.金子长(1894—1958),浙江长兴县雉城镇人。名涛,字子长,号广泳,又号榴徵。金家富有祖传藏书,子长幼年从读于杭州、绍兴三位塾师,好学不倦。青年时学法政。后弃法政,一意购藏书籍,悉心钻研图书目录学。1925年(民国14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1931年(民国20年)任浙江省立图书馆编纂股股员。1934年(民国23年)春至抗战前夕,任安徽省立图书馆编纂股股员。
29.周明泰(1896—1994),安徽至德县(今东至)人。字志辅,别号几礼居主人,近代著名实业家周学熙的长子。曾任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内务部参事。酷爱戏曲,专门从事中国戏曲史研究。他熟悉梨园掌故,广泛搜集戏曲史图籍。后移居上海、香港等地,闭门著述。著有《几礼居戏曲丛书》、《几礼居随笔》、《读曲类稿》、《枕流答问》等,后将所藏珍贵戏曲史料及唱片捐献国家。
30.冯雄(1900—1968),江苏南通人。字翰飞,号彊斋。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后在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十余年,编著水利、铁道、世界文化史及大学丛书达四十余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水利研究员。曾任郭沫若的秘书。冯氏雅好典籍,精于版本目录学,藏书万卷,中有《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唐经》等。其尤重收集南通地方文献及各省县方志,如所藏抄本《两淮通州金沙场志》,已成海内孤本。室名“景岫楼”。藏书印有“景岫楼”、“南通冯氏藏书印”、“扶海冯氏”、“ 冯雄”、“翰飞”等。
31.潘景郑(1907—2003)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原名承弼。藏书家,版本鉴定家。“宝山楼”藏书的拥有者之一。景郑专研国学,受业于章太炎、吴梅等大师,学文学词曲。其兄潘博山(1904—1943),原名承厚。兄弟俩继承了祖父潘祖同“竹山堂”全部藏书四万卷外,继续扩大收藏。1919年,“竹山堂”改名“宝山楼”,已藏书三十万卷。
32.吴焕章(约1911—?)大兴(今北京)人。此吴焕章非民国政要吴焕章(1901—1988,吉林人)。有藏书楼名养浩轩。
33.陈青乃(生平不详)。
34.叶于沆(生卒年不详),福州人。福建三山(今福州)叶氏家族是藏书世家。叶于沆是叶观国(1720——1792)的第7代孙,民国期间寓居北京,藏书颇多,1932年曾将所藏书寄存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这批藏书共计中文图书378种,3495册,法文图书67册。其藏书处为“琴趣楼”,北平图书馆于1935年为他编有《闽侯叶氏琴趣楼寄存书目》一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