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汉画总录(全1-39 ) 全39册 2013高清

汉画总录(全1-39 ) 全39册 2013高清

¥78.00價格

汉画总录(全1-39 ) 全39册 2013高清

  • 汉画总录(全1-39 ) 全39册 2013高清

    “汉画”沿用习称。《汉画总录》关注的汉画包括画像石、画像砖、帛画、壁画、器物纹样和重要器物、雕刻、建筑(宗教世俗场所和陵墓)。所以,与《汉画总录》互为表里的国家图像数据库则称之为“汉代形像资料”,是为学术各称。

    《汉画总录》主要是通过编纂汉代图像,对中国图像志的基础部分展开工作,并对存世的汉画进行现代方法的重新著录和科学编号。经过近十年努力,由中国汉画学研究者通力合作,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和南阳汉画馆研究人员共同编辑的《汉画总录》南阳卷,近日由广西师大出版社正式出版。至此,《汉画总录》已经出版30卷,目前还有25卷正在编辑和排版阶段,其他各卷也在筹备中。《汉画总录》陕北卷和南阳卷的出版虽然只是该项目第一阶段的成果,但已经显示出国家对文化和软实力研究的重视,国家整体学术能力显示出重大进展。这是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近二十年来长期坚持、扎实工作的初步成果,也为国家的文化工程最基本的研究奠定了基石。已经出版的《汉画总录》只是工作中的一个部分,更重要的相关成果是汉画相关“古文献数据库”、“考古数据库”、“研究文献数据库”( 其中包括中文一万多种,西文含英、法、德、日、意、俄文600多种,并兼有日、韩文等文献)。这种利用网络时代和数据库系统进行的全新的研究方法,已经显示中国的古代艺术和图像研究正逐步进入新的阶段。

    《汉画总录(第11-30 南阳卷)》PDF电子书全20册,由广西师大出版社2013年出版。

    “汉画”沿用习称。《汉画总录》关注的汉画包括画像石、画像砖、帛画、壁画、器物纹样和重要器物、雕刻、建筑(宗教世俗场所和陵墓)。所以,与《汉画总录》互为表里的国家图像数据库则称之为“汉代形像资料”,是为学术各称。

     

    《汉画总录(第11-30 南阳卷)》书目:

    汉画总录   11  南阳
    汉画总录   12  南阳
    汉画总录   13  南阳
    汉画总录   14  南阳
    汉画总录   15  南阳
    汉画总录   16  南阳
    汉画总录   17  南阳
    汉画总录   18  南阳
    汉画总录   19  南阳
    汉画总录   20  南阳
    汉画总录   21  南阳
    汉画总录   22  南阳
    汉画总录   23  南阳
    汉画总录   24  南阳
    汉画总录   25  南阳
    汉画总录   26  南阳
    汉画总录   27  南阳
    汉画总录   28  南阳
    汉画总录   29  南阳
    汉画总录   30  南阳

    《汉画总录(第1-10卷)》书目:

    汉画总录   1  米脂
    汉画总录   2  米脂
    汉画总录   3  米脂
    汉画总录   4  绥德
    汉画总录   5  绥德
    汉画总录   6  绥德
    汉画总录   7  绥德
    汉画总录   8  绥德
    汉画总录   9  榆阳 清涧 子洲 吴堡 靖边 横山
    汉画总录   10  神木

    31——39…………

    《汉画总录》出版说明:

    文字记载,图画象形。人性之深奥、文化之丰富俱在文献形相之中;史实之印证、问题之追素无非依靠文字图形。叫汉画乃有汉一代形相与图画资料之总称。

    汉代之前,有各种物质文化遗迹与形相资料传世。但是同时代文献相对缺乏,虽可精观细察,恢复格局,重组现象,拾取位置、结构和图像信息,然而毕竟在紧要处,但凭推测,难于确证。汉代之后,也有各种物质文化遗迹与形相资料传世,但是汉代之前问题不先行获得解释,后代的讨论前提和基础就愈加含糊。尤其渊源不清,则学难究竟。汉代的文献传世较前代为多,近年汉代出土文献日增,虽不足以巨细问题尽然解决,但是与汉代之前相比,判若文献“可征”与“不可征”之别。所以,汉画作为中国形相资料的特殊阶段,据此观察可印之陈述,格局能佐之学理,现象会证之说明;位置靠史实印证,结构倚疏解诠释。因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的双重存在,将使汉画成为建立中国图像志,用形相学的方法透入历史、文化和人性的一个独特门类。此汉画作为中国文化研究关键理由两汉之世事人情、典章制度可以用文字表达者俱可在经史子集、竹帛简牍中钩沉索隐,而信仰气度、日常生活不能和不被文字记述者,当在形相资料中考察。形者,形体图像;相者,结构现象。事隔二千年形成古今感受之间的千仞高墙,得汉画其门似可以过入。而中国文明的基业,多始于汉代对前代的总结、集成而制定规范;即使所谓表率万世之儒术,亦为汉儒所解释而使之然。诸子学说亦由汉时学人抄传选择,隐显之功过多在汉人。而道德文章、制度文化之有形迹可以直接回溯者,更是在汉代确立圭旨,千秋传承,大同小异,直至中国现代化来临。往日的学术以文字文献为主,自从进入图像传播时代,摄影、电视造成了人类看待事物的新方法,养成了直接面对图像的解读能力。于是反观历史,对于形相资料的重视与日俱增。因此,由于汉代奠定汉族为主体的文明而重视汉代,由于读图观相的时代到来而重视图画,此汉画之为中国文化研究关键理由之二。

    “汉画”沿用习称。《汉画总录》关注的汉画包括画像石、画像砖、帛画、壁画、器物纹样和重要器物、雕刻、建筑(宗教世俗场所和陵墓)。所以,与《汉画总录》互为表里的国家图像数据库则称之为“汉代形像资料”,是为学术名称。

    汉画研究根基在资料整理。图像资料的整理要达到“齐全”方能成为汉画学的基础。所谓齐全,并非奢望汉代遗迹能够完整留存至今,而是将现存遗址残迹,首先确定编号,梳理集中,配上索引让任何一位学者或观众,有心则可由之而通览汉代的形相资料总体,了解究竟有多少汉代图形存世。能齐观整体概况,则为齐也。如果进一步追索文化、历史和人性的问题,则可利用这个系统,有条理、有次序地进入浩瀚的形相数据,横征纵析,采用计算机详细精密的记录手段和索引技术,获取现有的全部图像材料。与我们陆续提供给学界的“汉代古文献全文数据库”和“中文、西文、日文研究文献数据库”互为参究,就能协助任何课题,在一个整体学科层面上开展,减少重复,杜绝抄袭,推动硏究,解决间题。能把握学科动态则为全也。《汉画总录》是与国家图像数据库相辅相成的一个长期文化工程,是依赖全体汉画学者努力方能成就的共同事业。一事功成,全体受益。如果《汉画总录》及其索引系统建成完整、细致、方便的资料系统,汉画学的推进,可望会有飞跃。对其他学科亦不无帮助。

    汉画编目和《汉画总录》的編辑是繁琐而细致的工作。其平常在枯燥艰苦的境况中日以继夜。此事几无利益,少有名声,唯一可以告慰的是我们用耐心的劳动,正抹去时间的风尘,使中国文明之光的一段承载——汉画,进入现代学术的学理系统中,信息充溢,条理清楚,惠及学界。况且汉画虽是古代文化资料,毕竟养成和包蕴汉唐雄风;而将雄风之遗在当今呈现,是对中国文明的贡献,也是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更为深刻的互相理解和世界在现代化中的发展提示参照。人生有一事如此可为,夫复何求?


    《汉画总录》凡例:

    《汉画总录》包括编号、图片、图片说明、图像数据、文献目录、索引六部分内容。

    为了研究和整理的需要,将现有传世汉画材料统一编号。编号工作归属于一个国家项目协调
    (《中国汉代图像信息综合调查与数据库》为国家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方法是以省、区编号(如陕西SSX,山西Sx)加市、县,或地区编号(如米脂MZ)再加序列号(三位),同一汉画组合中的部件在序列号之后加横杠,再加序列号(两位)。比如米脂党家沟左门柱,标示为SSX-MZ005-01(说明:陕西—米脂—党家沟画像石墓一左门柱)。編号最终只有技术性排序,即首先根据地点”的拼音缩写的字母排列顺序,在同一地点根据工作序列号的顺序。地点是以出土地为第一选择,不在原地但仍然有确切信息断定其出土地的,归到出土地编号,并在图片说明中标示其收藏地和版权所有者。如果只能断定其出土地大区(省、区),则在小区(市、县、地区)部分用“××”表示。比如美国密西根大学博物馆藏的出自山东某地,标示为SD×-(01。如果完全不能断定其出土地点,则以收藏地点缩写编号。编号完成之后,索引、通检和引证将大为方便。论及某一个形象或画面,只要标注某编号,不仅简明统一,而且可以在《汉画总录》和与此相表里的国家图像数据库(国家文化部将《中国汉代图像信息综合调査与数据库》项目纳入“国家数据库专项”系统)中根据检索方法立即找到其照片、拓片、线图、相关图像和墓葬的全部信息,以及关于这个对象尽可能全面的全部研究成果甚至将来还可以检索到古文献和出土文献的相关信息,以及同一类型图像或近似图像的公布、保存和研究情况。

    记录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图片采取拓片、照片和线图相比照的方式处理。传统著录汉画的方式是拓片,拓片的特点是原尺寸拓印。同时,拓片制作时存在对图像的取舍和捶拓手工轻重粗精之别,而成为独立于原石的艺术品。拓片不能完整记录墓葬中画像砖石的相互衔接和位置关系,以及墓葬内的建筑信息,无法记录画像石上的墨线和色彩,对于非平面的、凸凹起伏的浮雕类画像砖石,也不能有效地记录其立体造型。不同拓片制作者以及每次制得的拓片都会有差异。使用拓片一个有意无意的后果是拓片代替原石成为研究的起点,影响了对画像石的感受和认知。拓片便利了研究的同时也限制了研究。只是有些画像砖石原件已失,仅存拓片,或者原石残损严重,记录画像砖石的拓片则为一种必要的方法。

    照片对画像砖石的记录可以反映原件的质地和刻划方法、浮雕的凸凹起伏,能够记录砖石上的墨线和色彩,是高质量的图像记录中不可缺失的环节。线图可以着重、清晰地描绘物像的造型
    和轮廓,同时作为一种阐释的方法,可以展示考察、记录研究者对图像的辨识和推证。采取线图照片、拓片相结合的途径记录画像砖石,可相互取长补短,较为完备。帛画、壁画和器物纹样一般采用照片和线图。其他立体图像采用照片、三维计算机图形、平面图和各种推测性的复原图及局部线图。组合图与其他图表的使用,多部组合关系明确的情况,一般会给出组合图加以标明.用线描图呈现。如多部组合而关系不明确的情况下则或缺存疑。其他测绘图、剖面图、平面图以及相关列表等均根据需要,随著录列出,视为一种图解性质的“说明”。
    3.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关于图片的基本信息,归入“4.图像数据”中说明;其二是对于图像内容的描述。描述古代图像时,基于古今处在不同的观念体系中的这一个基本前提,采取不同方式判定图像。
    3.1尝试还原到当时的概念中给予解释国,在此方向下通常有两种途径。
    3.1.1检索古代文献中与图像对应的记载或描述,做出判定。但现存的问题,一是并非所有图像都能在文献中找到相应的记载或解释,即缺乏完备性;二是这种“对应”关系是人为赋予的,文献与图像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且不同研究者可能做出不同的判断;三是现存文献只是当时多种版本的一种,民间工匠制作画像石所依据的口述或文字版本未必与经过梳理的传世文献(多为正史、官方记录和知识分子的叙述)相符。
    3.1.2依据出土壁画上的题记、画像砖石上的榜题、器物上的铭文等出土文字材料,对相应图像做出判定,这种方式切近实况,能反映当时当地的用语,但是能找到对应题记的图像只占图像总体的一小部分
    3.2在缺失文献的情况下,重构一种图像描述的方式——尽量类型化并具有明晰的公认性。如大量出现的独角兽,在尚不确定称其为“兕”还是“獬豸”时,便暂描述为独角兽,尽管现存汉代文献中可能无“独角兽”一词。同时,图像描述采取结构性方式,即先不做局部意义指定,而
    是在形状一形象一图画一幅面一建筑结构一地下地上关系一墓葬与生宅的关系一存世遗迹和佚失部分(黑箱)之间的关系等关系结构中,判定图像的性质或意义。尽管没有文字信息,图像在画面和墓葬中的位置和形相关系提供了考察其意义和“功能”的线索。在实际图片说明中,上述两种方式往往并用。对图像的描述是在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情况下展开的、部分指谓和用语延承了以往的研究,部分使用了新词,但都不代表对图像涵义的最终判定,而只是一种描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