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精品大系 绘画卷 +书法卷全4册 2016彩图高清
¥15.00價格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精品大系 绘画卷 +书法卷全4册 2016彩图高清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精品大系 绘画卷 +书法卷全4册 2016彩图高清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精品大系 绘画卷》PDF电子书全2册,由万卷出版社2016年出版。本书是“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精品大系”系列图书之一,收录了沈阳故宫院藏绘画精品300余件,时期从宋元到民国,均为清朝历代帝王御览过的绘画精品。《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精品大系 绘画卷》书目: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精品大系 绘画卷 上册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精品大系 绘画卷 下册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精品大系 书法卷 上册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精品大系 书法卷 下册《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精品大系 绘画卷》出版说明:沈阳故宫是清王朝入关前营建的皇家宫殿,现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在这个宫殿旧址基础上成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以其珍藏的清初历史文物、明清艺术品文物和近现代名家书画而享誉中外。1625年,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首建沈阳故宫大衙门和十王亭,随后由凊太宗皇太极进一步扩建。1644年顺治帝福临迁都北京,这里成为大清的陪都宫殿,受到历代皇帝的重视。自康熙朝开始,由北京向盛京(沈阳)皇宫输运大量帝后御用器物、皇家艺术珍品,以充实龙兴之宫。经过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朝不断调拨,在此聚集了十余万件皇家珍宝,这其中即包括数万件唐、宋、元、明各朝传世书画以及清朝君臣创作的绘画书法、碑帖等作品,像著名的唐代阎立本《职贡图》卷、周昉《麻姑坛记并画图》轴、戴嵩《头牛图》轴;北宋·郭熙《观碑图》轴、李公麟《番王礼佛图》卷、李唐《炙艾图》轴;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轴;元代王蒙《太乙观泉图》轴、倪瓒《古木竹石图》轴、赵孟頫《松荫饲马图》卷《竹院鸣泉图》轴、钱选《文殊洗象图》卷等,都曾在沈阳故宫翔凤阁中庋藏。清朝覆亡后,1926年,在沈阳故宫旧址成立了“东三省博物馆”,从此开启作为博物馆为公众服务的历史。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文物部门鉴于沈阳故宫藏品已于民国初期多数调入北京,乃从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单位调拨许多文物,这其中即包括一批珍贵的清宫书画作品。此外,为提升沈阳故宫藏品数量和质量,沈阳市政府当时曾投入数十万巨资,派专业人员前往北京、上海等地,由文物市场和书画名家手中征集了大批书画佳作,它们包括明清字画和近现代名人书画,从而充实了沈阳故宫典藏,展现出明清至近现代画坛名家众多、流派纷呈、丹青繁荣的风貌。透过一幅幅发黄的纸绢绫帛,在无比绚烂、精彩的笔迹墨色之中,沈阳故宫所珍藏的这些书画瑰宝——它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人类思想,将永远值得我们传承与珍重!流派纷呈的明朝绘画。明朝绘画承袭宋元画风,特别是受到“元四家”绘画的影响,文人画创作自始至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明朝中期,画坛上开始出现具有领袖地位的绘画大师,形成几支具有重要影响的绘画流派,并深深影响到明晚期和有清一代的画坛。明朝早期绘画从洪武、永乐到宣德、成化、弘治时期,基本分为三个体系,一为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二是宫廷当中的院体绘画,三是活跃于江浙一带的浙派绘画,其中“宫廷绘画”与“浙派绘画”是明朝早期最具影响力的画种,对明清绘画艺术有重要的影响。明初的文人画以画家王履等人为代表,他们善写生,以“元四家”为基础,同时师法宋朝马远、夏珪笔法,形成独特风格。明朝宫廷绘画受到两宋“院体绘画”影响较深,从明初开始至宣德、成化、弘治几朝,达到其鼎盛时期;嘉靖、万历以后随着明王朝政治腐败,画院派趋于衰微,宫廷绘画也随之消失宫廷绘画的代表画家有赵原、周位、谢环、商喜、倪端、李在、石锐、周文靖等,尤其以林良、吕纪的花鸟画,吴伟、王谔的人物画,朱端的人物、山水、竹石画著名于世。明宣德到正统时期,宫廷画家中出现一位大师级人物戴进,他师承南宋刘松年、李唐、马远、夏珪的传统,兼融两宋各家之长,号称“院体第一手”。因其为浙江人,故被称为“浙派”,受其影响的有吴伟、张路等人,一时追随者众,形成明朝中期一大流派。明朝中期以后,随着“院画”和“浙派”渐趋末流,代之而起的,是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当时,苏州地区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吸引了大批文人雅士聚集,从而直接推动和保证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吴门画派”以沈周为领袖,文徵明继之而起,同时生活在苏州地区的唐寅、仇英也并称于时,被后人称为“吴门四家”。他们绘画技法全面,所作从山水、花鸟到人物无所不能,题材广泛,笔墨精练,不仅将元代以来的山水画带入新境界,还把自己日常生活内容也画入作品当中,从而将文人绘画带入新的领域。此后,从学者众多,形成明朝中后期一大流派。明朝中晚期,画坛上出现一些独具个性的画家,其绘画风格也自具特点,如陈淳以工笔花鸟画名世,徐渭以泼墨写意花鸟著称,二人被后世誉为“白阳青藤”;孙克弘、周之冕花鸟画别具特色;丁云鹏、尤求、吴彬以佛像、人物著名;顾正谊和董其昌创立“华亭”一派,各自标榜门户,又相互影响;赵左、沈士充在就学宋旭门下后,又分别开创“苏松派”“云间派”蓝瑛以山水、花鸟并称于时,自创“武林画派”;项圣谟山水成就突出;陈洪绶、崔子忠创作的人物别具新意;肖像画以曾鲸最有成就,被称为“波臣派”,等等。明朝中后期较多绘画名家的涌现,改变了绘画领域的旧有格局。当时,许多文人学士因倾慕大师之名而投归其门下,或心摹手追,或长期相随,逐渐形成以不同地域命名的不同绘画流派。同一画派的参与者在艺术创作中有相同或比较接近的思想,在绘画创作中有比较的绘画语言和表现技法,在现实生活中或为挚友,或为亲眷,或为师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较为共同的、异于其他流派的艺术语言和观念,并由此吸引了更多同盟者的加入。这样,以不同地域形成的不同绘画流派开始分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走向了各家分道、派独立的新时代。沈阳故宫收藏明画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清朝中期乾隆年间,弘历即多次传旨向盛京皇宫送贮包括明画在内的历代名家书画。乾隆五十二年(1787)曾一次向盛京皇宫送藏了数百幅宋、元、明历朝名家画作和清宫画家作品。据道光二十七年(1847),盛京内务府《翔风阁恭贮器物清册》记载,当时沈阳故宫内曾收藏有明朝戴进、吕纪、周臣、商喜、陆治、陈淳、丁云鹏、袁尚统等名家的绘画作品;明朝中期著名的“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画作收藏丰富;明末书画艺术大师董其昌的作品亦多有庋藏,甚至还收藏有明宣宗朱瞻基、明宪宗朱见深等人御笔之作。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明朝绘画作品数量近200件,其中多数经国家鉴定委员会成员鉴定为真迹。沈阳故宫以院藏明朝绘画作品众多,涵盖明朝早、中、晚期各个流派的多位大家,而在全国博物馆界有收藏明画大馆之称。沈阳故宫内现藏明画大概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明初“浙派”领军人物戴进及其传人吴伟、张路的作品,明宫廷花鸟画家吕纪、林良的作品,明中期“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作品,“白阳青藤”(陈淳、徐渭)二位写意花鸟大师的作品,明中晩期“松江派”“华亭派”领袖宋旭、董其昌等人作品,晚明“武林画派”创史人蓝瑛和人物画大家陈洪绶所画作品等等。百花齐放的清朝文人画清朝绘画艺术受明朝影响很大,一方面是受到明朝绘画流派在思想上的影响,其运笔用墨与明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另方面是因明末清初时期,有不少画家因家国同破,而被迫转入清朝治下,因而也将明朝画风直接带入清季。由于明末清初时期改朝换代、江山易主的社会大变革,造成了人们意识形态的分野,也直接影响到当时画坛主流与“另类”并存的特殊格局。当时,从世而变、因清而起的画家继续遵循传统绘画之路;忠于亡明的画家则以孤傲的姿态、另类的画风独立于画坛之上,并由此开拓出崭新的绘画格局。同时,在明朝后期形成的诸多画派,到清初时期更是分支繁衍,派系林立。由于明末董其昌“南北宗论”绘画理论的影响,清朝画坛流派之多,竞争之烈,更是前所未有。所有这些,都促成了清初画坛上名流辈出、诸家齐聚的繁盛局面。当时,主流绘画艺术继续沿袭元、明以来的发展趋势,受到清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成为绘画领域的主导,王鉴、王时敏、王翚、王原祁相继成为画坛宗师。他们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源、巨然和元四家,讲究笔墨趣味,注重皴擦点染,绘画技巧严谨而精深,其山水画风格影响整个清朝。在“四王”之外,是以明末遗民画家弘仁、髡残、朱耷、石涛等构成的“四僧”画派。他们大多生活于江南地区,政治上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艺术上主张抒发个性,反对陈陈相因作品往往感情真挚、强烈,风格独特、新颖。“四僧”的思想和生活虽属于另类,其绘画艺术却得到众多欣赏者的追随,清中期的“扬州画派”及清末的“海上画派”均继承和发展了他们在艺术上的探索和追求之路。清朝初期,在画坛上另外还形成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八家”和以安徽地域为中心的“新安画派”等。“金陵八家”由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8人组成,“新安派”以弘仁、查士标、梅清为代表;他们也多为明朝遗民画家,基本不为清朝正统所囿,长期遁迹山林,以诗画相唱和,其绘画风格虽不尽相同,但情感相似、艺术意趣相近,也创作出大量的山水画作。清朝中期,随着大清帝国政权巩固、疆域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出现了史称的“康乾盛世”。在当时的绘画领域,呈现出名流辈出、诸家齐聚的繁荣景象。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南巡时热衷文化艺事,以至江南文人画家纷纷进呈画作的积极影响,一时文风蔚起,艺事成趣,文化艺术活动随世事之变进入到鼎盛时代。当时,在画坛上有袁江、袁耀父子开创的“界画山水”,称雄于江南和京畿地区;在江西地区有以罗牧为代表的“江西画派”;在镇江地区有张崟、顾鹤庆、潘恭寿等为首的“丹徒画派”(镇江派“”“东江画派”);在清朝宫廷中,则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宫廷画家群和别具特点的爱新觉罗家族皇室画家,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绘画艺术珍品。清朝中期的画坛上,在传统的笔墨画法之外,曾涌现出个新兴的画种,即是以满族旗人画家高其佩为代表的“指头画”流派。高其佩以家荫任朝廷官吏,曾以绘画直接供职内廷。他多年从事艺术实践和创作,最终在“恨不能自成一家”抱负驱使下,舍弃画笔,以指墨直抒胸意,创造出独特的指画艺术画风。所作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所不精,为后世留下大量指画作品。在其身后,有朱伦瀚、李世倬、甘士调、傅雯等传人继续指画艺术,为清朝画坛增添了一抹特殊色彩。值得一提的是,清朝中期,在商业发达的扬州地区,在市场经济需要和刺激的前提下,另外掀起一股新的艺术潮流,这就是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扬州画派的代表画家约有十余人,其中尤以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鳝、汪士慎等8人最为著名,被后世称为“扬州八怪”。这批人多以售画卖字为终生职业,贴近社会、源于生活。他们极力推崇徐渭、石涛、八大山人“反正统”的旗帜,以革新面貌出现于画坛。这些人时常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入画,创作形式上不拘一格,多以泼墨大写意笔法作画;其画在构图取景上也有狂放之处,因而为世人视为离经叛道的怪异画家。清道光朝以后,国事渐衰,清朝的绘画艺术活动也受到很大影响,再未出现清初期、中期名师各领风骚、诸家流派纷呈的大好局面。中期以后比较出色的画家仅有花鸟、人物画家沈铨兼善金石学的黄易、奚冈、赵之琛,精于人物画的改琦、费丹旭等小名家,专攻山水的汤贻汾、戴熙、钱杜等名流。沈阳故宫院藏清朝绘画在国内古代绘画藏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公开出版的各类清朝绘画著作中,都少不了沈阳故宫的藏画。同样,沈阳故宫在绘画研究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除出版有多部包含绘画作品在内的文物藏品图册外,院内研究人员还出版过大量关于故宫绘画的专业论文与专著。如1989年出版的《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明清绘画选辑》、1996年出版的《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丛书·明清书画》、1997年出版的《爱新觉罗家族全书·书画卷》、2006年出版的《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绘画卷》等等,都对沈阳故宫所藏清朝绘画作以研究和介绍。沈阳故宫博物院现在所藏清朝绘画数量众多,其总数已逾千件;其中的清朝画家册页作品,其数量之多、版本之精可以说是国内首屈一指,而院藏清朝绘画中的国家一级品数量达到16件,成为本院各类藏品中质量最精的一个大项。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清朝绘画最重要的一项,即是清初“四王吴恽”的作品。据统计,仅院藏一二三级珍贵文物中,即有王鉴作品8件,王时敏作品3件,王翚作品13件,王原祁作品7件,吴历作品5件,恽寿平作品14件。本院现藏清初“四僧”作品也具有较高质量,现藏有弘仁作品3件,髡残作品2件,朱耷作品5件,石涛作品8件等等。作为满族的发祥地,沈阳故宫还特别收藏有一些满族画家的作品,如有汉军旗人高其佩,满人阿尔稗、瑛宝等人。其中沈阳故宫收藏有较多高其佩及其后学者高风翰、李世倬、傅雯等人的指画作品,仅仅高其佩本人的画作就收藏有27件之多,这为我们研究清朝特殊的指画艺术家提供了大量资料。除此而外,沈阳故宫院藏众多的“扬州八怪”、“金陵八家二袁”(袁江、袁耀)及清中晩期闵贞、潘恭寿、奚冈、张崟、改琦、费丹旭、戴熙等人的作品。这些画精品优的绘画作品,构成了沈阳故宫所藏清代绘画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