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通史 全4册 2005清晰
河南通史 全4册 2005清晰
河南通史 全4册 2005清晰
《河南通史》PDF电子书全4册,由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河南通史》,是河南省社会科学“八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参加编著的人员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学者为主,也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的史学家参与,可谓集中了河南省史学界才华之士共同完成的一部大著。河南,古九州之豫州,向有中州之称,文化源远流长,为之写史,很有意义。
中国是有写地方史志的传统的。《华阳国志》是现在存世的一部较早的地方史志了。宋元以下,地方志发展以至大盛。清代出现了修志的大家、大学者章学诚,他著有《湖北通志》、《亳州志》、《和州志》、《永清县志》等,体例周严,为后世所称道。他还总结了一套修志的理论,如修志要求其实用,“志乃史体”等。大学者修志,提高了志书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存清及其前的各级地方志,据说有6000多种,大部分是清朝修的。
地方志的修纂,多在历代盛世。改革开放以来,各省市、县地方志的续修、改修,一时大盛。而今似又发展到了修纂省的史志了。我已看到的有《山西历代纪事本末》(侯伍杰主编,199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现在又看到《河南通史》的行将出版。
《河南通史》稿有两点给予我深刻印象;一是史、志结合的写法,二是把河南融合到邻省和全国中(当然有主有次)去写。
《华阳国志》,特别是后来的地方志,都是以志为主,多写本地区的山川河流、地理沿革、物产、风俗、文化、教育等。这也难怪,地区小了史料缺乏,它的历史沿革就很难联成一线。还有个编撰者妁学力和条件问题,一般说“史”要比“志”更难写。但地域大到省,从古到今它的历史发展、演变,大体是可寻的。编著者等条件也比州县要好,是应该写史的。这样就可以看到这一地区史和志的全貌
《河南通史》稿在这方面的处理是比较好的。它写出了从远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几千年、几十万年的历史,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思想、教育、科技等方面。从纵的方面说,它是史;从横的方面说,它又是志
《河南通史》并不是把河南从全国整体中割裂出来,孤立地写河南,而是把河南放在全国整体中来把握,写全国整体中的河南,是和全国、邻省乳水合一中的河南。
河南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几十万年之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夏商东周,直到北宋,许多王朝建都于此,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孕育和集中了众多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上河南吸收了全国各地域、各民族包括边远少数民族的好东西,丰富和发展了自己;同时,河南也对全国产生了多方面深刻的影响。这样的一个省,有“志”无“史”,看不出发展脉络;脱离全国去写,看不出和外地的关系,在全国的地位,也失去了特点。那样,可以说是很难甚至是没法如实写出河南真面貌的。看得出来,参加编纂《河南通史》的领导和作者同志们,脑子里对这一点都是比较清醒的。我认为:从史、志合一的角度写河南,从全国体的角度写河南,这是抓住了写《河南通史》的根子。
当代的世界,经济上已走上全球化、一体化的道路。这种形势必然要对政治发生影响,世界政治也必然一步一趋地走向全球一体化,走向地球村”’,走向大同,世界一家。当然,这是就历史发展趋势说的,需要创造和具备很多条件,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才能逐步走到那一步,而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凭借愿望和强力,就可以把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带到“地球村”的。从这个角度说,看不到世界大势、狭隘的地方主义(大大小小的地方主义)是落后于今后的时代的。不适合世界潮流、狭隘民族主义也行将是落后于时代的。科索沃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阿、塞两族的老百姓,同住一条街、一个胡同,久已和谐相处,是彼此亲爱的好邻居。别有用心的政治家、野心家,却出来挑拨离间,制造矛盾;扩大矛盾,制造仇恨。这对老百姓毫无好处。但政治家、野心家却乐于创造出更多的总统、部长位置,供他们去享用。在世界走向家的道路上,这种“台独”式的地方主义,乃至民族主义,都是不符合世界潮流的,甚至是反动的。当然,这不是说各民族之间没有差异,没有矛盾,问题在于怎样认识和解决民族矛盾。民族差异、民族矛盾是历史形成的,必须以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和形式,在历史发展中妥善解决。不能利用矛盾,甚至故意制造矛盾,实现国家或民族私利,达到控制、压服别的民族的目的。
《河南通史》的写作道路,在国家、地方一体的精神之下写地方史是高明的、可取的。
《河南通史》书目:河南通史 第1卷
河南通史 第2卷
河南通史 第3卷
河南通史 第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