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石刻造像研究 全3册 2005高清
流失海外石刻造像研究 全3册 2005高清
流失海外石刻造像研究 全3册 2005高清
《流失海外石刻造像研究》PDF电子书全3册,由外文出版社2005年出版。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40公里处,主要洞窟21座,全部造像242尊,规模虽远逊云冈、龙门、敦煌等大型石窟,但天龙山魏齐隋唐历代石佛皆堪称同时代造像之白眉翘楚,艺术成就比之上述著名石窟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因为艺术魅力的高妙,20世纪20年代天龙山石窟遭遇了几乎整体搬迁式的大肆盗凿,将近200处造像被盗,流散后珍藏于海外各大公私文博机构。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探讨流失天龙山石窟造像的专著,一方面就天龙山石佛所受异域造像风格的影响以及“天龙山式样”的形成做了概貌式的讨论;另一方面尽可能的搜罗到海内外近百年来出版的相关图文文献,较为完备系统的梳理了流失异域的天龙山造像资料,其中包括石窟未遭破坏前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流散异邦后精美的实物图版,结合实地勘查及考古报告对流失天龙山石佛的窟室原位以及归属真伪做了进一步考订。
响堂山石窟,座落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由北响堂、南响堂及水浴寺(俗称小响堂)组成。由北齐帝室贵胄开凿的南北响堂,十七座石窟全部造像总计四千余尊更是代表了我国同时代宗教艺术的最高成就。早在二十世纪最初的十年中,响堂山石窟既巳遭到有计划的盜凿破坏,北齐时代的造像杰作多已支离破碎、体无完肤,南北响堂主要佛像头部保存完好者仅存两尊。更有甚者,南响堂阿弥陀、力士二洞造像竟已扫地俱尽,窟内已然徒具四壁、空空如也,至少百尊以上的响堂山造像精品已经流散异邦。本书系建国以来国内首部有关响堂山石窟的图文专著,同时作为国内外首部系统性探讨流失海外响堂山造像的著作,作者尽可能的搜集到海内外近百年来出版的相关图文文献较为完备系统的梳理了流失异域的响堂山石窟造像资料,给出日本学者早年所摄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造像流散异邦后精美的实物图版,结合实地勘查对流失响堂山石佛的窟室原位以及归属真伪作了进一步的考订。某些流失造像的原位认定在学界尚属首次。
巩县石窟坐落于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寺湾村东地,由五座主要洞窟、一座千佛龛以及三百二十八座历代造像小龛组成,全部造像总计七千七百四十三尊。作为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脉相承、年代蝉联的北魏皇家石窟,三者共同代表了北魏时期佛教造像艺术的最高成就。巩县石像那恬和静穆的面容、智蔼雍容的情态,不仅创造出我国宗教审美史上的不朽典范,独具地方特色的巩县造像样式是远播海宇,而且更深刻地影响了日本飞鸟时代的雕刻。巩县第1、3、4窟南壁现存的规模恢弘、气势撼人的“帝后礼佛图”浮雕,堪称宇内现存同类作品中的白眉翘楚。北朝造像图像学的两大难解之谜—噼电像与神王像,更是迷人地交相辉映于巩县石窟之中。所惜在20世纪上半叶盗卖寺窟造像的狂潮中,关系北朝佛教艺术史研究至巨的巩县石窟亦难逃浩劫,窟内数十尊北朝造像名宝早已流教异邦。本书系建国以来国内首部系统性地探讨流失海外巩县石窟造像的专著,作者尽可能地搜集海内外近百年来出版的相关图文文献,较为完备、系统地梳理整合了流失异域的巩县石窟造像。本书在刊布欧美和东洋学者早年所摄珍贵历史照片,以及造像渐次流散异邦后精美实物图版的同时,结合实地勘查,对流失巩县石佛的窟室原位和归属舆伪做出了进一步的考订。相关定位、辨伪研究并不墨守成规、因循旧说,而是将历史照片、流失造像以及窟龛残迹三者有机结合,旁敲侧击综合推断,其中部分流失雕刻的原位认定在学界尚属首次。
《流失海外石刻造像研究》书目:响堂山石窟 流失海外石刻造像研究
天龙山石窟 流失海外石刻造像研究
巩县石窟 流失海外石刻造像研究
《流失海外石刻造像研究》出版说明:与造像艺术结缘的98年夏,以普通旅游者的身份首度踏访了太原郊外的天龙山石窟,疮痍满眼、凿痕斑斑,石窟遭受盗毁的剧烈程度,远远出乎我的想象……尽管早就知道,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上高耸着直入青云的古埃及卢克索神庙方尖碑、伦敦大英博物馆里陈列着古希腊雅典卫城巴台农神殿的精美雕像,德国柏林博物馆中静静耸峙着古巴比伦城的伊什塔尔宫大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展出有印度桑奇大塔托梁处装饰的树神药叉女造像,但我一直都在自私而又近乎愚蠢的认为,现代文明对古老文明所开的那些数不清的不负道义的玩笑,似乎更多都集中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近东与中东。但当我的注意力真正集中到欧美日本的博物馆、美术馆时,心灵所遭受的震撼之强烈,又远非身处僻远的天龙山石窟中,所能比拟于万一。七千载一气呵成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先民手创恒河沙数般的文化财宝,竟如此系统、完整、精致的陈列于欧美东洋的璀璨华堂。捧读着东西洋学者早年出版那厚重精致的巨型石窟画册,遥想着他们当年置身于未遭浩劫美仑美奂的天龙山石窟之中是怎样的瞠目结舌、啧啧称叹,倾倒于我国古代造像艺术的高妙,心旌不禁为之一荡,我想那种审美感受的殊特奇妙应是不亚于菲诺罗沙、冈仓觉三发现奈良法隆寺梦殿观音时所体验到的吧。而今面对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天龙山石佛,这一切竟都已成渺杳的迷梦了…只要作为中国人,哪怕是仅有一丝一毫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尚存,又怎能泯灭良知熟视无睹,不倾尽全力、殚竭心智去搜集、整理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图文资料,即便短期内尚不能作追讨回国的打算,至少也应在精神层面作些复原定位、甄别良莠的前期工作吧。从最初的义愤填膺、怒发冲冠,到冷静后的岀出离愤怒、潸然泪下,直至最终的心气和平,镇定如常,六年来无论心路历程有着怎样的变幻,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流失异域中国文物的相关硏究,早已成为我心中笃定终生、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事业了…
本书去年8月杀青之时,尚未见到国内外出版的任何一种有关天龙山石窟的专著。所能参考最为详备实用的文献,尚为60年代美国学者的研究论文。惊诧于建国53年来竟无天龙山专书问世的同时,不揣浅陋,发心立志编纂一部图文并茂的小帙,力图再现复原天龙山石窟往昔的辉煌图景,并将石窟惨遭盜凿的史实公之于众。果如芝加哥大学的斯德本先生所言,“在此所完成的初步工作能为将来的研究者较为轻松的获得更多更充分的相关信息提供便利”的话,将是对我所作工作的最高褒奖。2003年科学出版社印行了李裕群、李钢二位先生洋洋四十万言的《天龙山石窟》大著,作为考古报告,其科学性、严肃性勿庸置疑,诚为佛教美术领域的一大学术贡献。但对于一般读者而言似乎过于专业,较难接受,而且书中仅将流失造像部分作为附录,限于篇幅未及展开,本书作为专门探讨天龙山流散造像较为通俗的读物,正可与《天龙山石窟》一书取长补短、相互参照。限于学力,疏漏在所难免,万望读者方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