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清史论集 共21册 1997-2003高清 庄吉发 台版

清史论集 共21册 1997-2003高清 庄吉发 台版

¥35.00價格

清史论集 共21册 1997-2003高清 庄吉发 台版

  • 清史论集 共21册 1997-2003高清 庄吉发 台版

    《清史论集》PDF电子书共21册,由文史哲出版社1997至2003年出版。

     
     
    我國歷代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社會、經濟及文化等方面,雖然存在著多樣性及差異性的特徵,但各兄弟民族對我國歷史文化的締造,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貢獻。滿族以邊疆部族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一方面接受儒家傳統的政治理念,一方面又具有滿族特有的統治方式,在多民族統一國家發展過程中有其重要地位。在清朝長期的統治下,邊疆與內地逐漸打成一片,文治武功之盛,不僅堪與漢唐相比,同時在我國傳統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亦處於承先啓後的發展階段。蕭一山先生著《清代通史》敘例中已指出原書所述,爲清代社會的變遷,而非愛新一朝的興亡。換言之,所述爲清國史,亦即清代的中國史,而非清室史。同書導言分析清朝享國長久的原因時,歸納爲二方面:一方面是君主多賢明;一方面是政策獲成功。《清史稿》十二朝本紀論贊,尤多溢美之辭。
     
    清朝政權被推翻以後,政治上的禁忌,雖然已經解除,但是反滿的情緒,仍然十分高昂,應否爲清人修史,成爲爭論的焦點。清朝政府的功過及是非論斷,人言嘖嘖。然而一朝掌故,文獻足徵,可爲後世殷鑒,筆則筆,削則削,不可從闕,亦即孔子作《春秋》之意。孟森先生著《清代史》指出,「近日淺學之士,承革命時期之態度,對清或作仇敵之詞,既認爲仇敵,即無代爲修史之任務。若已認爲應代修史,即認爲現代所繼承之前代。尊重現代,必並不厭薄於所繼承之前代,而後覺承統之有。
     
    清一代武功文治、幅員人材,皆有可觀。明初代元,以胡俗爲厭,天下既定,即表章元世祖之治,惜其子孫不能遵守。後代於前代,評量政治之得失以爲法戒,乃所以爲史學。革命時之鼓煽種族以作敵愾之氣,乃軍旅之事,非學問之事也。故史學上之清史,自當占中國累朝史中較盛之一朝,不應故爲貶抑,自失學者態度。」錢穆先生著《國史大綱》亦稱,我國爲世界上歷史體裁最完備的國家,悠久、無間斷、詳密,就是我國歷史的三大特點。我國歷史所包地域最廣大,所含民族分子最複雜。因此,益形成其繁富。有清一代,能統一國土,能治理人民,能行使政權,能綿歷年歲,其文治武功,幅員人材,既有可觀,清代歷史確實有其地位,貶抑清代史,無異自形縮短中國歷史。《清史稿》的既修而復禁,反映清代史是非論定的紛歧。
     
     
     
    歷史學並非單純史料的堆砌,也不僅是史事的整理。文學研究者和檔案工作者,都應當儘可能重視理論研究,但不能以論代史,無視原始檔案資料的存在,不尊重客觀的歷史事實。治古史之難,難於在會通,主要原因就是由於文獻不足;治清史之難,難於在審辨,主要原因就是由於史料氾濫。有清一代,史料浩如烟海,私家收藏,固不待論,即官方歷史檔案,可謂汗牛充楝。近人討論纂修清代史,曾鑒於清史範圍既廣,其材料尤夥,若用紀、志、表、傳舊體裁,則卷帙必多,重見牴牾之病,勢必難免,而事蹟反不能備載,於是主張採%通史體裁,以期達到文省事增之目的。
     
    但是一方面由於海峽兩岸現藏清代滿漢文檔案資料,數量龐大,整理公佈,尙需時日;一方面由於清史專題研究,在質量上仍不夠深入。因此,纂修大型清代通史的條件,還不十分具備。近年以來,因出席國際學術研討會,所發表的論文,多涉及清代的歷史人物、文獻檔案、滿洲語文、宗教信仰、族群關係、人口流動、地方吏治等範圍,俱屬專題研究,特選其中十六篇,彙集成書,題爲《清史論集》,分爲兩集,雖然只是清史的片羽鱗爪,缺乏系統,不能成一家之言。然而每篇都充分利用原始資料,尊重客觀的歷史事實,認眞撰寫,不作空論。所愧的是學養不足,硏究仍不夠深入,錯謬疏漏,在所難免,尙讀者不吝教正。
     
     
    《清史论集》书目:
     
    清史论集 1-20册
     
    清史论集 第23册(21-22暂缺)
     
     
     
     
     
     
     
     
     
     
     
    《清史论集 庄吉发著》目录:
     
    清史論集(一、二)
    出版說明
    他山之石——清初君臣口述明史
    文獻足徵——《滿文原檔》與清史研究
    《清語老乞大》與漢語《老乞大》的比較研究
    薩滿信仰與滿族民間文學
    從薩滿信仰及秘密會黨的盛行分析清代關帝崇拜的普及
    清代政治與民間信仰
    朝鮮與清朝天人感應思想的比較
    清初諸帝的北巡及其政治活動
    清太祖太宗時期滿蒙聯姻的過程及其意義
    廓爾喀之役與藏傳佛教的改革
    清代海南治黎政策的調整
    清代閩粵地區的人口流動與臺灣的社會衝突
    謝遂《職貢圖》研究
    故宮檔案與清代地方行政研究——以幕友胥役 懤 
    中日甲午戰爭期間翰詹科道的反應
    整修清史芻議——以清史本紀 懤 
     
    清史論集(三)
    出版說明
    從朝鮮史籍的記載探討清初滿洲文書的翻譯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大藏經》滿文譯本研究
    薩滿信仰與滿族家譜研究
    清代紅幫源流考
    清世宗拘禁十四阿哥胤 _的經過
    清高宗禁燬錢謙益著述考
    清高宗乾隆時代的鄉試
    越南國王阮福映遣使入貢清廷考
    邵友濂與臺灣經營
    清代閩粵地區的人口流動與秘密會黨的發展
     
    清史論集(四)
    出版說明
    《清代全史》與清史研究
    清太宗嗣統與朝鮮丁卯之役
    清高宗 茸g《四書》的探討
    清代民間秘密宗教的寶卷與無生老母信仰
    清初閩粵人口壓迫與偷渡臺灣
    清代前
     
    清史論集(五)
    出版說明
    建州三衛的設置及其與朝鮮的關係
    清世宗與奏摺制度的發展
    清代廷寄制度沿革
    清世宗禁止偷渡臺灣的原因
    從故宮檔案看清代的淡水
    清代民間秘密宗教的源流及其社會功能
    清朝宗教政策的探討
    清代秘密社會的財源
    于式枚與德國憲政考察
    兩廣會黨與辛亥革命
     
    清史論集(六)
    出版說明
    南懷仁與清初曆法的改革
    從數目名字的演變看清代滿族的漢化
    從北亞草原族群薩滿信仰的演變看佛道思想的普及化
    清代乾隆年間的收元教及其支派
    王錫侯字貫案初探
    從清代封貢關係看中琉文物的交流
    興滅繼絕 6 1字小存亡——清高宗用兵於安南的政治理念
    清代滿文族譜的史料價值——以托雲保、李佳氏興墾達爾哈族譜為例
    清初人口流動與乾隆年間(1736-1795)禁止偷渡臺灣政策的探討
    清代臺灣自然災害及賑災措施
    從史學的觀點談研究中國邊疆的理論與方法
    滿洲族譜的整理概況及其史料價值
     
    清史論集(七)
    出版說明
    滿清通市考
    從奏折制度的沿革論清代前期中央與地方的關係
    清代前期西藏與尼泊爾的歷史關係
    薩滿與跳神驅祟
    清代的文化政策與薩滿信仰
    清代三陽教的起源及其思想信仰
    清季南北洋海防經費籌措
    盛清時期臺灣秘密會黨的起源及其性質
    故宮滿文檔案的史料價值
     
    清史論集(八)
    出版說明
    從得勝圖銅版畫的繪製看清初中西文化的交流
    清高宗禁教考
    清代義和拳源流考
    清代臺灣土地開發與族群衝突
    信仰與生活——從現藏檔案資料看清代臺灣的民間信仰
    同光年間的地方財政與自強經費的來源
    清代社會經濟變遷與秘密會黨的發展——臺灣、廣西、雲貴地區的比較研究
     
    清史論集(九)
    出版說明
    清初錢貴原因管窺
    故宮檔案與清代臺灣法制史研究
    《清代中琉關係檔案選編》的史料價值
    故宮檔案與清代民間宗教信仰研究
    天地會文件的發現及其史料價值
    臺灣小刀會源流考
    清高宗查禁羅教的經過
    清代青蓮教的發展
    京師大學堂開辦日期考
    清季上海機器織布局的沿革
    清季鐵路經費的籌措
    鄉土情 6 1義民心——清代臺灣義民的社會地位與作用
     
    清史論集(十)
    出版說明
    德治 6 1法治 6 1文治——從奏折制度的沿革論盛清諸帝的治術
    圖理琛著《異域錄》滿文本與漢文本的比較
    從《朝鮮王朝實錄》看朝鮮君臣心目中的中國帝王
    清代起居注冊與滿學研究
    戰爭與地理——以清朝嘉慶初年川陝楚白蓮教之役為例
    清代道光年間的民間秘密宗教
    清代漕運糧船幫與青幫的起源
    清宮檔案中口供史料之評估與運用
    清代檔案的典藏整理與軍事史研究
    清季出使經費的籌措
    清季釐金與新政經費的來源
     
    清史論集(十一)
    出版說明
    鄭成功與天地會的創立傳說
    清代哥老會源流考
    清代閩粵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與秘密會黨的發展
    英國現藏清代檔案資料簡介
    故宮檔案與清代社會史研究
    從故宮檔案看清初中琉關係
    從故宮檔案看清代台灣港口的滄桑
    篳路藍縷:從檔案資料看清代台灣粵籍客民的拓墾過程與社區發展
    從故宮檔案看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
    清季學堂經費的來源
    評介路遙著《山東民間秘密教門》
     
    清史論集(十二)
    出版說明
    saha 6 1知道了——奏摺硃批諭旨常見的詞彙
    清世宗入承大統與皇十四子更名考釋
    故宮檔案與清初天主教史研究
    從鄂爾泰已錄奏摺談《硃批諭旨》的刪改
    清高宗時代的中緬關係
    清代淡水海域的自然生態與經濟活動
    從現藏檔案資料看清代台灣的文教措施
    從檔案資料看清代台灣的客家移民與客家義民
    從故宮檔案看清代的連江縣及馬祖列島——以《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奏摺錄副 懤 
    庚子惠州革命運動始末
    評介蔡少卿著《中國近代會黨史研究》
     
    清史論集(十三)
    出版說明
    正統與異端:盛清時期活躍於民間的宗教信仰
    法古與仿古:從文獻資料看清初君臣對古代書畫器物的興趣
    運際郅隆:乾隆皇帝及其時代
    信仰與生活:薩滿信仰的社會功能
    傳統與創新:從現存史館檔看清史的纂修
    文獻足徵:故宮檔案與清朝法制史研究
    財政與邊政:清季東北邊防經費的籌措
    評介金澤著《中國民間信仰》
    評介赫治清著《天地會起源研究》
     
    清史論集(十四)
    出版說明
    四海之內皆兄弟:歷代的秘密社會
    輕徭薄賦:歷代的財政與稅務
    清高宗兩定準噶爾始末
    三教應劫:清代彌勒信仰與劫變思想的盛行
    清太宗漢文實錄初纂本與重修本的比較
    清代國史館的傳記資料及列傳的編纂
    清季改題為奏略考
    從故宮檔案看清代台灣行政區域的調整
    清代台灣基督教的教堂分佈及其活動
    評介秦寶琦著《中國地下社會》
     
    清史論集(十五)
    出版說明
    參漢酌金——從家譜的纂修論清代滿族文化的變遷與適應
    他山之石——朝鮮君臣論盛清諸帝
    新年大喜——清朝皇帝過新年
    文獻考察——薩滿文本與薩滿信仰研究
    官逼民反——臺灣天地會的發展與林爽文之役
    文獻足徵——國立故宮博物院現藏清代臺灣檔案舉隅
    鞏固屏障——清代臺灣築城檔案簡介
    世治聽人,世亂聽神——清代臺灣民變與民間信仰
    評介宋和平著《尼山薩滿研究》
    評介胡珠生著《清代洪門史》
     
    清史論集(十六)
    出版說明
    文獻足徵——《滿文原檔》的由來及其史料價值
    清史館與清史稿——清史館未刊紀志表傳的纂修及其史料價值
    宵旰勤政——清世宗雍正皇帝的歷史地位
    他山之石——清代琉球貢使入京活動的歷史考察
    十全武功——清高宗兩定金川之役
    十全武功——清高宗降服廓爾喀之役
    從故宮現藏檔案談清代民間秘密宗教盛行的原因
    清代臺灣移墾社會的形成與秘密會黨的起源及發展
    隱語暗號——清代秘密社會通俗文化的特色
    評介孟慧英著《薩滿英雄之歌——伊瑪堪研究》
     
    清史論集(十七)
    出版說明
    傳承與創新——從民間宗教寶卷的流傳分析通俗文化的社會適應
    從現存史館檔看清史的纂修
    回顧與前瞻——清宮檔案的整理出版與檔案術語的規範
    臺灣的滿學研究
    清史研究的前景——新史料的發現與新清史研究
    激濁揚清為國得人——清朝的官箴制度
    源遠流長——通古斯民族的源流及其分布
    結盟拜會——從社會經濟變遷看清代臺灣秘密會黨的發展
    評介宋恩常著《雲南少數民族社會調查研究》
    評介烏丙安著《中國民間信仰》
     
    清史論集(十八)
    出版說明
    傳統與創新——清朝國史館暨民初清史館纂修列傳體例初探
    從故宮檔案看臺灣原住民圖像的繪製經過
    從故宮博物院現藏檔案看《歷代寶案》的史料價值
    清代專案檔的史料價值
    天象示警 6 1禳之以德——從朝鮮君臣談話分析天人感應的政治預言
    清高宗冊封安南國王阮光平始末
    清代清茶門教的傳佈及其思想信仰
    清史館未刊紀志表傳稿本敘錄
    評介于本源著《清王朝的宗教政策》
     
    清史論集(十九)
    出版說明
    天高皇帝遠——清朝西陲的邊臣疆吏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敘錄
    史料歷劫——從故宮舊檔看清實錄的竄改
    清初火耗歸公的探討
    雍正皇帝與清朝養廉制度的確立
    錐拱雕鏤 6 1賦物有象——唐英督陶文獻
    清代教案史料的蒐集與編纂
    清朝起居注 岬淖胄藜捌涫妨 價值
    清代秘密社會史的研究與出版
    清代江西人口流動與秘密會黨的發展
    從現藏故宮檔案看臺灣民間金蘭結義的活動
    從故宮檔案論劉銘傳在臺灣的建樹
    文獻足徵:陳捷先教授與故宮檔案的整理出版
    評介楊建新著《中國西北少數民族史》
     
    清史論集(廿)
    出版說明
    宗教與巫術——以北亞薩滿信仰的文化特質為中心
    明慎用刑——從故宮檔案論清朝政府的恤刑思想
    承先啟後——雍正皇帝及其時代
    清文國語——滿文史料與雍正朝的歷史研究
    奏摺錄副——清高宗乾隆朝《軍機處檔 6 1月摺包》的史料價值
    列事作傳——清朝歷史人物的點滴
    師巫邪術——清代術士的活動
    地闢於丑 6 1土牛迎春——牛圖騰崇拜的文化意義
    陳捷先教授著《雍正:勤政的皇帝 6 1傳奇的一生》導讀
    評介馬西沙 6 1韓秉方著《中國民間宗教》
     
    清史論集(廿一)暂缺
    出版說明
    臺北故宮博物院現藏檔案與清朝宮廷史研究
    中體西用——以盛清時期中西藝術交流為中心
    他山之石——朝鮮君臣對話中的大清盛世皇帝
    翠華南幸 6 1揚州寫真——盛清君臣眼中的揚州
    白山黑水——滿洲三仙女神話的歷史考察
    瑞兔呈祥迎辛卯——兔圖騰崇拜的文化意義
    純嘏天錫——康熙皇帝談養生之道
    政治與宗教——清代嘉慶年間民間秘密宗教的活動
    對症下藥——清代康熙年間京城八旗人員的疾病醫療
    在家如春——《滿漢諺語選集》導讀
    《清國時代官署印影集》導讀
    陳捷先教授著《慈禧寫真 6 1推薦人的話》——探賾索微 6 1發人深省
     
    清史論集(廿二)暂缺
    出版說明
    互動與對話——從康熙年間的滿文史料探討中西文化交流
    康熙盛世——滿洲語文與中西文化交流
    他山之石——耶穌會士眼中的康熙皇帝
    普天同慶——康熙皇帝六十壽慶的文化意義
    起居注冊——皇帝言行的紀錄簿
    宵旰勤政——從起居注後記論康熙皇帝的歷史地位
    望聞問切——清代康熙年間宮中婦女的疾病醫療
    勤求治理——雍正皇帝其人其事
    象形會意——滿文與清代藝術史研究
    王言如絲——清代上諭檔的史料價值
    任賢擢材——咸豐皇帝其人其事
    百折不撓——故宮典藏辛亥革命檔案簡介
    祥龍獻瑞——龍圖騰崇拜的文化意義
    以古鑑今——評陳捷先教授著《不剃頭與兩國論》
    永不閉館的皇家書室——向斯先生著《書香故宮》導讀
     
    清史論集(廿三)
    出版說明
    《滿文原檔》 6 1《內閣藏本滿文老檔》與清朝前史的研究
    文獻足徵——以《大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滿文本 懼行牡 比較研究
    文獻足徵——以康熙朝滿文本《起居注冊》 懼行牡 比較研究
    manju hergen:manju gisun——滿洲語文在清朝歷史舞臺上所扮演的角色
    望聞問切——清代康熙年間太醫院御醫的疾病醫療活動
    左道邪術——以道士賈士芳入宮療病為中心
    乾隆皇帝
    轉經佩符——以《轉天圖經》子丑末劫思想 懼行 
    紅陽末劫——以丙午丁未末劫思想 懼行 
    洗冤別錄——以江蘇山陽縣亡魂附身案 懼行 
    扶鸞禱聖——以清代扶乩文化 懼行
     
    关于庄吉发:
     
     庄吉发,台湾清史、满学学者。1936年生于台湾苗栗县,台北师范学校毕业,以第一名成绩保送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前后分别任教于台北士东国小、士林初中。1965年,考入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1969年研究生毕业,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任职,历任编纂、研究员。在台北故宫任职期间,长期参与清代档案整理出版、清代通鉴长编纂修、清史稿校注等工作,并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曾于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淡江大学、东吴大学等校教授清史、故宫档案、满州语文等相关课程,并担任研究生论文指导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清史、满洲语文、中国边疆民族史、秘密社会史。着有《京师大学堂》、《清代奏折制度》、《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故宫档案述要》、《清史拾遗》、《清代秘密会党史研究》、《真空家乡:清代民间秘密宗教史研究》等专著,历年论文多收录于《清史论集》(迄今出版22集)。
     
    著作目录:
     
    1.《清史论集》(迄今出版22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2012。
     
    2.《京师大学堂》,台北,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1970年,201页。
     
    3.《清语老乞大》,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6年,293页。
     
    4.《尼山萨满传》,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年,188页。
     
    5.《孙文成奏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120页。
     
    6.《清代奏折制度》,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79年,112页。
     
    7.《清代档案述要(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238页。
     
    8.《清代档案述要(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218页。
     
    9.《清代天地会源流考》,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1,226页。
     
    10.《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2,646页。
     
    11.《故宫档案述要》,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3,546页。
     
    12.《清代准噶尔史料初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223页。
     
    13.《满汉异域录校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212页。
     
    14.《雍正朝满汉合壁奏折校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214页。
     
    15.《清世宗与赋役制度的改革》,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281页。
     
    16.《谢遂职贡图满文图说校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9年,642页。
     
    17.《清史拾遗》,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360页。
     
    18.《先正曾国藩文献汇编》(共八册),台北,故宫博物院,1993年。
     
    19.《满语故事译粹》,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255页。
     
    20.《清代秘密会党史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398页。
     
    21.《故宫台湾史料概述》,台北,故宫博物院,1995年,290页。
     
    22.《清史随笔》,台北,博扬文化公司,1996年,319页。
     
    23.《萨满信仰的历史考察》,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300页。
     
    24.《清代台湾会党史研究》,台北,南天书局,1999年,311页。
     
    25.《御门听政--满语对话选译》,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301页。
     
    26.《真空家乡:清代民间秘密宗教史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556页。
     
    27.《清史讲义》,台北,实学社,2002年,335页。
     
    28.《满语童话故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29.《清史论集(十五)》,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5年。
     
    30.《雍正事典》,台北,远流出版,2005年,208页。
     
    31.《尼山萨满传》(再版),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5年。
     
    32.《满语历史故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5年。
     
    33.《满语常用会话》,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5年。
     
    34.《满汉西游记会话》,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7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