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牟宗三文集 全22册 2015高清 心体与性体 哲学

牟宗三文集 全22册 2015高清 心体与性体 哲学

¥35.00價格
牟宗三文集 全22册 2015高清 心体与性体 哲学
  • 牟宗三文集 全22册 2015高清 心体与性体 哲学

    《牟宗三文集》PDF电子书全22册,由吉林出版社2015年出版。
     
    牟宗三先生是新儒学的代表,也是亚洲最著名的康德哲学专家之一,他一生研究东西方哲学,配合康德哲学消化中国哲学和文化,以康德哲学为桥梁融通中西哲学,在与西方大哲学家的对话中把中国哲学推向世界。
     
    牟宗三先生(19091995),被认为是当代新儒家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师承于熊十力先生,熊先生称之为北大哲学系“唯一可造之人”。牟先生与唐君毅先生、徐复观先生并肩而立,号称熊氏的三大弟子。
     
    牟宗三先生终生勤勉治学,致力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复兴和更新,为正在消逝的中国文化传承血脉之存亡续绝而奔走呼号。清季民初以来的人文复兴课题,使中国的知识界一直处于困扰和焦虑状态主流对于目迷五色的现代物质文明的追慕,催促中国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图腾崇拜时代,传统的中国文化被看做过时和不时髦的而被“打扫”,新儒家所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完全被淹没。延至当下,或者稍早些,中国突然发觉自己面对的是传统的破碎败坏和“洋泾浜”式的现代化,人文复兴走向了误区,诉诸和回归传统再次成为一个轮回的主话题。手是,中国知识界“发现”了新儒家,也“发现新儒家思考的价值。国内出版界也开始陆续出版牟宗三的作品,并一度形成了“牟宗三热”
     
    有趣的是,国人的饼究领域也如同时尚界,凡思想成为某种时髦的时候,也是它即将过时的时候。这造成了我们对大部分的有价值的思考略知皮毛而已。想牟宗三先生也难免此一规律,且因为种种原因,牟宗三作品的出版分散于多家出版社,当然也不完整。基于这些考量,吉林出版集团计划出版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牟宗三文集》。在此过程中,幸而获得台湾“学生书局”等出版界同人的支持,促使此一计划得以成行。
     
    这套《牟宗三文集》我们遴选了牟宗三先生最重要的著作,包括《中国哲学的特质》《道德的理想主义》《中国哲学十九讲》《佛性与般若》《从陆象山到刘蕺山》《名家与荀子》《历史哲学》《才性与玄理》《圆善论》《现象与物自身》《人文讲习录》《政道与治道》《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共计十三种,其中《圆善论》等五部作品为中国大陆首次出版。
     
    出于对牟宗三先生作品的尊重,我们在稿件编辑过程中,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由于牟宗三先生的政治观点与我们有一定差异,所以我们并不赞成牟宗三先生在某些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判断方面的表述,尽管如此,凡属学术讨论范畴领域的内容,我们除作了个别修改外,尽量均予以保留,以不伤害作品完整性为第一原则。希望读者在阅读中能够采取拿来主义观点,借鉴吸收其有益的建设性的部分。
     
    《牟宗三文集》书目:
     
    牟宗三文集    康德:判断力之批判  上册
    牟宗三文集    康德:判断力之批判  下册
    牟宗三文集    心体与性体  上册
    牟宗三文集    心体与性体  中册
    牟宗三文集    心体与性体  下册
    牟宗三文集    佛性与般若  上册
    牟宗三文集    佛性与般若  下册
    牟宗三文集    认识心之批判  上册
    牟宗三文集    认识心之批判  下册
    牟宗三文集    人文讲习录
    牟宗三文集    中国哲学的特质
    牟宗三文集    道德的理想主义
    牟宗三文集    才性与玄理
    牟宗三文集    中国哲学十九讲
    牟宗三文集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牟宗三文集    政道与治道
    牟宗三文集    现象与物自身
    牟宗三文集    圆善论
    牟宗三文集    名家与荀子
    牟宗三文集    历史哲学
    牟宗三文集    从陆象山到刘蕺山
    牟宗三文集    康德的道德哲学
     
     
     
     
     
     
     
     
     
     
     
     
     
     
     
     
     
     
     
     
     
    《牟宗三文集》出版说明:
     
    牟先生是世界级的大哲学家,当代新儒家大宗师。但我这里首先要指出的是,牟先生是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大哲学家,而这亦将透显出他的“学思”与“生命”的意义,透显出他的学思生命之发展是个无穷的奋斗。
     
    孔门以“博学以文”为训,又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当是牟先生“学思”生命的义涵。如同孔子吾十五有志于学云云,牟先生亦有个凸显“学思”对生命成长意义的生命发展观,以“学思”为分程杆竿将吾人生命划为“学思”前后两大程。他自述他的学思前生命是在混沌中成长的自然生命,其中虽无学问以及通过学问而凸显的形式真理,但却有性情,亦有光彩。而学是自然生命之一曲,学思生命是自然生命通过学之一曲的发展。从混沌的自然生命放射出来的一道一道的清光,每道都在曲折的间接发展中。牟先生说,那些清光之曲折的发展也决定他的学的生活所注意的领域与境界,以及其路线途径与形态。(《五十自述》,台北,鹅湖出版社,1989年1月,第18页)牟先生的学思生命发展观,还另有其深刻的哲学义蕴,兹不论,我要说的是,牟先生的自述亦在说明,学思前的自然生命对于学思生命非无意义。大约一些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的早年生活对其思想都有或多或少的构成性,都有早年意识元素。当代新儒家巨子如此,牟先生亦然。这可能已可认定为当代新儒家第三代的刘述先先生于1983年,将徐复观、唐君毅、牟宗三、梁漱溟“四大学问家的青少年时代”编为《生命的奋进》(《百姓》半月刊出版)的缘故。
     
    牟先生是一个农家子弟,逊清宣统元年己酉四月十五日(1909年6月12日)生于山东栖霞牟家疃。山东是孔孟圣贤之乡。栖霞则道家全真教邱处机大宗师的家乡,山川灵秀,村落疏朗,邱道长说过“走遍天下,不如我小小栖霞”。牟先生的《五十自述》留引了这句话。牟家疃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的乡村。从牟先生的记述中,可以了解到,当年的牟家瞳,村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扫墓、过节,演戏酬神,贴合着人情人性,不失人伦教化之正,顺适谐和而根深蒂固,民风淳厚朴质,“安其居,乐其俗”,日用而不知地保存着儒家礼俗中道。
     
    牟家是个“天天忙于生活的穷困家庭”,但也是世代耕读相续的传统家族。牟先生之父,名荫清,刚毅守正,有令誉于乡里。常读曾文正公家书,至晚又常讽诵古文,牟先生常旁听,“心中随之极为清净纯洁”。父亲以“典型的中国文化陶养者”、“有坚定的义理信念的人”儒家“义理教训之存在的见证者”,一直留在牟先生的记忆和生活中。父亲的写字“整齐不拘”后来也成为牟先生的一个终身良习。乡村的礼俗气氛,少年的牟先生感觉颇有情味,舒畅亲和,感觉与自己的生命有自然的契合,生命在其自己;祭礼中更感着生命通着祖宗、神明,有通着思古幽情的愉悦;自戏娱中,也有着独立自足的形构之兴趣,没有任何实用目的之内在情趣,又表现出强度的直觉力;与旷野相处,升起苍茫寥廓感、落寞而不落寞得浑然感。直到民国十六年(1927)考入北京大学,牟先生才结束了这样的村居生活。
     
    礼失而求诸野。清末民初的村野人伦礼俗文化,去古未远,正是社会学意义的中国文化的小传统,它不仅保存着中国文化的大传统,更是后者的源头活水。(余英时台北版《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之《汉代循吏与文化传播》,未收入南京版同名书,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士与中国文化》,1987年12月,第134页。)“安土敦乎仁。”牟先生与村野礼俗文化的契合,养成的喜欢最直接的生命与人格的生命格调和情味,他心中所亲切喜悦的是与土接近的农民,喜欢与苍茫寥廓接近的荒村野店的赶马者,这表明传统文化及其义理教训在牟先生的生命中是生了根的。至于通向祖宗、神明的思古幽情以及种种情趣能力、感觉,以及在《说还乡》一文所表达的强烈的存在感受,则都表示出哲学的天赋与哲学的潜质。那些混沌的感觉,是原始的哲学意境,经过反省、凝聚、提炼,就会贞定为对现实政治与现实世界的距离感、超越感与宇宙情怀,而铸造真实的学思生命和哲学风格。牟先生是个有什么就说什么即“最直接的人格”的真人,他自己就明确说过他少年时代对圣贤的“嘉言懿行”如陆象山的话头、朱子治家格言之很有兴趣,就表示他的兴趣是个“读哲学的头脑”(樊克伟整理《学思·译著——牟宗三先生访谈录》,台北,《鹅湖》,1992年12月)。
     
    新文化运动后的民初中国社会,城市与乡村是脱了节的。那时北京的气氛,据牟先生所观感,是“绝对的粗犷的唯物论所促成的放纵恣肆”的“大浪漫精神”。牟先生因为“青年”,因为“混沌”,“也沾染了那泛滥浪漫的精神”,也为吴稚辉“漆黑一团的宇宙观”所吸引。但有根的生命终归要内转回归生命之在其自己的。唯其中国文化的义理教训在生命中生了根,所以牟先生在被沾染的同时即觉察“八字驳杂的国民党党人的唯物论观念和“纯是经济决定的”阶级意识,抹去了中国流行几千年的人品人格的观念,是“外在的非人观念来在农民身上妄生分别”,而迅速从左倾浪漫中撤退;继在父亲斥时代风气的棒喝下,思想和生命“顿时从漆黑一团的混沌中超拔”。从他父亲身上,他亲切地觉得这时代的浅薄知识分子妄逞聪明,全是无坚定的生根的义理信念,只是浮薄的投机取巧,来践踏斫丧民族的生命。认为这就是思想观念极端泛滥浪漫制造的“新式的人祸”。时代的风气,学术的风气,知识分子的劣性,家国天下的多难,历史文化的绝续,这切引发了牟先生的“客观的悲情”,激发他一生致力守本、疏本、立本—一返本开新的疏通中国文化生命的哲学创造。
     
    哲学的天赋、哲学的潜质和读哲学的头脑在学思生命中是一定会开发起用的。唯其如此,牟先生从时风士习中超拔,生命当下归其自己,即收摄精神,并能很快进入哲学工作,自力翻译怀悌海( Whitehead,1861-1947)的《自然知识之原则》与《自然之概念》(译稿留存家乡,1949年后毁);自学治《易》,至大学三年级完成《从周易方面研究中国之玄学及道德哲学》四百页大著(1988年台北重版更名《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涵义》)。其著虽为牟先生自视为不成熟的少作,但它却在中国历圣相承的“仁教”之外,彰显了另一羲和的“智学的传统”,显示了极高的哲学天分,而获李证刚、林宰平等师辈的赞许张东荪称“唯有牟君这样的研究古籍始足为‘哲学的’”。他更接上儒学在当代的学脉,为当代新儒家哲学开山大师熊十力所赏识。熊先生尝言“宗三出自北大,北大自有哲学系以来,唯此一人可造”。牟先生谓从熊先生对时风士习的狮子吼中,始见“能通华族慧命而不隔”的“真人”,“始嗅到了学问与生命的意味”,由是开出回到“存在的领域”而契悟关于生命(个人的与民族)的学问之向上一机。从此师生慧命相续几十年,使当代新儒家困顿履渐,发扬光大。
     
    至此,我可以指出,牟先生从乡村走出来的特殊意义。“安土敦乎仁”,是牟先生的生命底子,亦是他学思生命的本根。他是带着生命的本根,带着中国文化的本根和源头活水,带着哲学的天赋、哲学的潜质和读哲学的头脑走出来的,或者说,他是作为中国文化和儒学的种子走出来的。这将决定他一生坚持孔子的立场,走孔子的路线。他对他的学生们说:“我忠于我的所信,一直贯彻下去。我走的是孔子的路,我的立场是纯粹哲学的立场。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立场。我和唐(君毅)先生都是这个立场,就是孔子的立场。”(《先秦儒学大义(七)》,《鹅湖》2007年11月)牟先生是天造地就的哲学家,是天造地就的大儒。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