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玉文化论丛 全3册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玉文化论丛 2009清晰

玉文化论丛 全3册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玉文化论丛 2009清晰

¥9.00價格

玉文化论丛 全3册/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玉文化论丛 2009清晰

  • 玉文化论丛 全3册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玉文化论丛 2009清晰

    《玉文化论丛》PDF电子书全3册,由文物出版社2009年出版。

    《玉文化论丛》专刊登出海峡两岸历史、考古、文物、地质、玉艺等业界方家的鸿文,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和阐发中华玉文化。学术研究离不开有关资料。众所周知,新资料的发现有时会给研究工作带来意料不到的突破,甚至可能因此而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玉文化论丛》书目:

    玉文化论丛  1
    玉文化论丛  2
    玉文化论丛  3

     

     

     

     

     

     

    《玉文化论丛》出版说明:

    近五十年,神州大地廣泛開展考古發掘,埋藏地下的古代玉雕接二連三地被發現。其中如新石器時代晩期的紅山文化、凌家灘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的玉雕,商代婦好墓玉雕,西周時期的山西晋侯墓和河南三門峽虢國墓玉雕,東周時期的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和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玉雕以及西漢時期的徐州楚王墓和廣州南越王墓玉雕,都是數量極多,器類繁雜,而且雕工也多屬上乘。大量前所未知的新資料的出土,引起人們對古玉的極大興趣,從而出現追求古玉知識的熱潮,同時也有力地推動和深化古玉研究。中國玉文化遂由以往屈指可數的幾位學人鑽研的偏僻冷門學科,成爲今日世人矚目的顒學。爲了弘揚先民在玉文化方面的光輝成就,筆者曾先後在香港和臺北講授中國歷代玉雕。課餘之暇,不時與受業諸君就古玉問題互相切磋;並利用暑期結伴前往大陸各文物大省參觀出土古玉,以加深認識。師生之間可說是亦師亦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受業諸君還熱心推廣古玉知識,致力於出土古玉圖籍的出版。而部分同學更在研習古玉資料的基礎上,將心得著爲文章或另辟蹊徑以實驗求證古玉疑難癥結並將結果公之於世。這些文字分别載於海峽兩岸的學術刊物或專著。他們雖然是古玉研究隊伍中的新丁,假以時日也許會有進一步的貢獻。本期〈玉文化論叢》爲創刊號,收録筆者及同學諸君近年撰寫的有關中國古玉的論文(包括未發表的新作)用以表達我們對博大深奥、豐富多彩的中國玉文化的一些粗淺認識,俾就正於方家,兼收以文會友之效。

    應當說明的是,〈玉文化論叢》並非小圈子“敝帚自珍”的同人刊物而是五湖四海玉文化愛好者及方家發揮卓識高見的論壇。本期的文章猶如中國傳統戲劇的開臺鑼鼓,只不過是爲引玉而抛出的磚塊。我們期望〈玉文化論叢》成爲各家争鳴的學術園地,讓大家都成爲這個園地的園丁,共同爲促進中國玉文化研究而努力!


    《玉文化论丛》部分目录:
    1.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墓的史前遗玉&林继来
    2.论春秋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玉器&林继来
    3.一件西周时期改制过的石家河文化玉器&李月媚
    4.从妇好墓玉人上的“?”刻符谈起&林继来
    5.商周有脚玉鱼之研究&陈仲中
    6.试析辉县琉璃阁甲墓异形玉珩的纹饰结构及族属——兼论甲乙墓年代&廖泱修
    7.楚式玉器的特点&杨建芳
    8.试析战国楚式“玉瓶形饰”摆置方向与正名——兼论“花朵形纹”的由来与演变&廖泱修
    9.从双凤纹至柿蒂纹&廖泱修
    10.济南千佛山战国墓玉器断代之我见&江荣宗
    11.中山国玉人初探——兼论平山中山国“成公”墓(M6)擎灯铜人族属&李月媚
    12.云贵高原古代玉饰的越文化因素——越族西徙探索之一&杨建芳
    13.豢养纹——一种纹饰的由来&江荣宗
    14.从康陵出土龙凤纹玉器看颈圈纹的演化&蔡胜雄
    15.从“江苏南京仙鹤观东晋墓”出土之心形佩论玉韘、韘形佩之正名与型制演变&江荣宗
    16.玉带板、玉炉顶、玉春水与玉秋山&黄聪弘
    17.试论天津艺术博物馆藏青玉道人铊尾&王长铭
    18.规律性认识与古玉辨伪——北京故宫鹰攫人首玉佩及上博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玉舞人的考察&杨建芳
    19.线性工具开料之初步实验——玉器雕琢工艺显微探索之一&张敬国 张敏 陈启贤
    20.管形工具钻孔之初步实验——玉器雕琢工艺显微探索之二&张敬国 陈启贤
    21.片状工具开料之初步实验——玉器雕琢工艺显微探索之三&张敬国 张敏 陈启贤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