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字考释与研究 全1巨册 2005高清
疑难字考释与研究 全1巨册 2005高清
疑难字考释与研究 全1巨册 2005高清
《疑难字考释与研究》PDF电子书全1巨册,由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
《疑难字考释与研究》由上编《疑难字考释》、下编《疑难字研究》组成。上、下两编既有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
《疑难字考释与研究》以《汉语大字典》为主要线索,对中古以来字书贮存的疑难字进行考释(由于《中华字海》把《大字典》淘汰的字几乎全部收入,又由于《字海》对《大字典》所收的部分异体字、错讹字与正字作了沟通,所以在解决《大字典》问题时,对《字海》也不得不有所涉及)。在疑难字考释的基础上,揭示大型字书疑难字的来源、探讨疑难字形成的原因、归纳疑难字考辨的方法、总结汉字变易的一般规律、阐释疑难字考释的意义。
《疑难字考释与研究》目录:上编 疑难字考释
凡例
部首表
检字表
正文
下编 疑难字研究
绪论
第一章 字书源流概说
第一节 《说文》、顾氏《玉篇》
第二节 广益本《玉篇》《广韵》
第三节 《龙龛手镜》
第四节 《集韵》《类篇》
第五节 《篇海》《五音集韵》
第六节 《直音篇》《详校篇海》《篇海类编》
第七节 《古俗字略》
第八节 《字汇》《字汇补》《正字通》
第九节 《康熙字典》
第十节 《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
第二章 疑难字的来源
第一节 字形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字音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字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说明字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错误递增律
第三章 疑难字考释方法
第一节 以形考字
第二节 以音考字
第三节 以义考字
第四节 以序考字
第五节 以用考字
第四章 疑难字考释与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理论意义
第二节 实践意义
下编检字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疑难字考释与研究》出版说明:
杨宝忠《疑难字考释与研究》即将出版,这部书,特別是考释的部分,是相当厚重的。
我国的大型辞书,由于重收轻考、详纂略编,代代复收重收,造成一部分汉字形音义不全或彼此矛盾,形成了大量的废字、死字。宝忠梳理了辞书发展的脉络并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对1650个疑难字加以考证,为这些疑难字定音、补义与已释字认同,将这些疑难字激活,作了一件十分有意义又十分艰苦的工作辞书疑难字的考释与俗文献的俗字考释对象都是历史楷书,是相互关联又不同性质的工作。近代的俗文献中的用字,出现了很多与经典用字和历代正字差别很大、流通度很低的宇样、字形,需要考释。因为这些字还没有离开文献的语境,考释的条件应当比较具备。但是,有些字样由于只出现在极少的语境中,甚至完全是孤例,难以产生确证的考,常常需要参考字书。如果字书中已经收了这些字,问题的解决自然会变得比较简单;如果查不到,需要进行间接分析,只要考据逻辑正确,结论可信的是多数。一旦思路有所偏失,难免带有主观成分,并非都能确证。而大型辞书中的疑难字,并不都是从文献中直接搜集来的,很大一部分是在几部辞书转收、转释时产生分与合的错误而形成的,他们成为疑难字纯粹是汉字贮存领域产生的问题,很多是找不到文献用例来佐证的。因此,对这些字进行清理,其难度要大于文献用字的清理。
宝忠关注这个问题已有多年,进入博士论文的写作,是他这一工作的高峰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的最大提高是不再局限于单个字的考释,而首先去梳理中国辞书发展的脉络,对贮存领域的问题有了更多锐敏的发现,他边考释,边总结提出了以形考宇、以义考字、以音考字、以序考字与以用考字的诸多考释方法,这些方法不但増强了他考释的自觉性和准确程度,而且对辞书编纂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的确,从梳理楷书字典的源流中,可以发现现存辞书错误的传播途径,以及错误越演越烈的历史根源,可以看出,实际上,贮存领城也是关系汉字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对这一领域必须进行严格管理,以免从这一领域产生漏洞,造成中国文化发展的损失。因此,宝忠的工作不但为现存汉字的整理提供了直接的材料,而且提出了一个有关社会文化发展的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宝忠一贯重视积累,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里,他先是用笔写,后来用电脑打交出的考释成果足有一尺来厚。世纪之交,是我国经济新旧转型的关键时期,但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教育界与学术界的浮泛之风也在迅速滋生蔓廷;宝忠是甘于坐冷板凳的,尽管在不合理的评估制度下,他的那些丰厚的成果因为没有出版,还顶不上一篇短短的普及知识短文,但他丝毫不受外界虛浮之风的影响,仍然埋头苦干,继续保持严谨的学风,这是他能够完成这个课题的重要保证。
考释的普遍情况是:只要忠于原始材料,方法正确,考释得越多,材料越丰富,渐渐作到系统而全面,经验也就随之丰富,前面即使有些失误,也会得到及时的纠正。但是,如果缺乏理论的自觉性,对结论的检验缺乏理性的尺度,百分之百的正确是难以保证的。所以,考释需要不断调适方法,寻求规律,理论的创获应与具体考释冋步产生。如果在这里我还要说一说本书的不足之处的话,那就是作者的考证工作凭经验较多,书中对考据方法的总结多限于对具体思路的介绍,理性概括还有不足。其实,有了这样丰富的经验,是完全可以对汉字发展历史和汉字学的理论作出更多的理论探讨的,在这方面如能有所贡献,将会使本书更为出色。不过,一个人独自完成这样大量的考据,已属难得,以上只是从更高的要求出发的,相信宝忠今后在这方面会有新的突破
《疑难字考释与研究》凡例:
一、《疑难字考释与研究》以《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两部大型字书收录的疑难字为考释对象,《中华字海》晚出,凡《汉语大字典》收录的疑难字已为《中华字海》辨识者,本书不再收入;《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收录的疑难字已为张涌泉先生《汉语俗字丛考》做出完全考释者,本书亦不再收入。
二、《疑难字考释与研究》收入疑难字考释成果凡1650字,依《中华字海》次序排列;《汉语
大字典》归部与《中华字海》不尽相同者,据《中华字海》作适当调整。三、《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中华字海》收字85568个,所考疑难字见于两书者,首引《汉语大字典》相关说解,次列《中华字海》相关说解,两书说解大致相同者,则详列《汉语大字典》说解,《中华字海》说解从略;仅见一书者,径引该书相关说解
四、《汉语大字典》每页分作左右两栏(以A、B代替),《中华字海》分作左中右三栏(以A、B、C代替),为便于査检,本书所考疑难字,在援引两书说解后,标注疑难字所处页码和栏数
五、本书以简体汉字录入,酌用繁体。所用繁体包括国标6763字以外者,疑难字为繁体字形者,简体有歧义异读者。
六、《汉语大字典》所收汉字新旧字形混杂,《中华字海》使用新字形。本书所考疑难字,以《中华字海》字形为准;为说明字形演变关系,间出旧字形
七、本书所考疑难字,一般一字一条;或有两字相同、相关且同部者,间或并作一条
八、本书所考疑难字,多有一字所变者。凡一字所变疑难字,考释或详或略,其略者,注明“说详‘某’字条”;亦有不分详略而可互相证发者,则注明“参看某’字条”。
九、考释疑难字所用材料,有抄本文献和刻本文献,其中不乏俗字、讹字为减少造字,凡与考释无关者,俗字径改作规范字形,讹字径改作正字,必要时略作说明;凡与考字相关者,则不改。
十、引用文献存在省文、脱文、阙文,酌情补出,所补文字用“[]”标示;阙文一时难以补出,则以“口”号标示,一个“口”号表示阙一字。
十一、《篆隶万象名义》注文以“、”号代替“也”字,间或代替“字”字本书引用时,凡代替“也”字之“、”号,径改作“也”字;代替“字”字之“、”号,则略作说明。
十二、本书所用草字,摹自中国书店影印《草书大字典》;草字下括号中内容,乃原书所标注书家或书名。
十三、为简省篇幅,引用频繁之书籍,本书使用简称。全称与简称对应关系
如下:
《汉语大字典》—《大字典》
《中华字海》
《字海》
《说文解字》——《说文》
《篆隶万象名义》——《万象名义》
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伯2011)——敦煌本《王韵》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故宫本《王韵》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故宫本《裴韵》
《龙龛手镜》——《龙龛》
《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海》—《篇海》
《汉语俗字丛考》—《丛考》
本书是作者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所作的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是王宁教授。对论文写作的全过程,王老师都给予了悉心指导;论文的字里行间,都凝聚着老师的智慧和心血。2004年5月,教育部语用所李宇明教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董琨研究员、程荣硏究员、郭小武研究员、中华书局赵诚编审、北京师范大学秦永龙教授、李运富教授主持、参加了作者的博士论文答辩会。答辩会上,七位先生在对论文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指出了论文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
本书上编部分书稿曾请北京大学裘锡圭先生、南京大学鲁国尧先生审阅,作者有幸得到二位先生的关心、指教和鼓励,受益良多。浙江大学张涌泉先生在百忙之中审阅了全部书稿,对书稿中考释、校对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量的宝贵意见。在疑难字考释过程中,曾多次与学友陈剑先生彻夜讨论,多有启发。
作者1978年3月考入河北大学中文系,在谢质彬老师指导下完成了学士论文《论衡集解补正》(在此基础上,1998年写成《论衡校笺》),1982年3月留校任教;1984年考取本校汉语文字学硕士研究生,在黄绮老师指导下完成了硕士论文《文字变易与古书通假》(近10万字,未刊)。在本科生、研究生学习期间,系统学习了文字学、训诂学、语法学、音韵学、校勘学、辞书学知识,研读了大量的秦汉古书与清乾嘉小学书,为博士论文的写作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