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禅说庄子 共15册 2013-2016高清 冯学成

禅说庄子 共15册 2013-2016高清 冯学成

¥28.00價格

禅说庄子 共15册 2013-2016高清 冯学成

  • 禅说庄子 共15册 2013-2016高清 冯学成

    《禅说庄子》PDF电子书共15册,由东方出版社2013至2016年出版。

    《禅说庄子》系列丛书,把庄子与禅宗一起讲,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为映照,十分有趣。

    解读庄子现在是很热的学问,但是解读是否恰当,则要依解读者个人的境界而定。冯学成居士以深厚的佛学功底与深透的人生领悟,还原了庄子精神原本的开阔和自由。

     

     


    《禅说庄子》书目:

    禅说庄子    在宥
    禅说庄子    则阳
    禅说庄子    达生
    禅说庄子    秋水
    禅说庄子    大宗师
    禅说庄子    知北游
    禅说庄子    刻意、缮性
    禅说庄子    骈拇、外物
    禅说庄子    天道、天运
    禅说庄子    天地、马蹄
    禅说庄子    寓言、山木
    禅说庄子    田子方、徐无鬼
    禅说庄子    逍遥游、德充符
    禅说庄子    庚桑楚、至乐
    禅说庄子    人间世、养生主、应帝王

     

     

     

     

    《禅说庄子》出版说明:

    提到庄子,往往会使人们兴奋起来,《庄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是一部触发人们灵感,可以使人进入深度思考,打开人生境界的奇书。首先庄子属于中国黄老学说中的老庄之道,在魏晋时期又成为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当时的文化贵族们反省乃至效仿。

    佛教传入中国,老庄之学,特别是庄子的思想,又是佛经翻译和对佛教理解消化的重要媒介。从南北朝到唐宋,那一代代高僧们,有几位不是饱读老庄而后出家为僧的。这些高僧们在消化吸收印度佛教,并使之中国化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孔孟老庄思想在里面所起到的作用。

    佛教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以信解行证”为体系的佛教,在“信解”上已达到极致,而在行证”上则需要突破,于是禅宗应运而生。达摩东来,称“东土有大乘气象”,指的应是中国的孔孟,特别是老庄这一文化土壤。三祖僧粲的《信心铭》,不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功夫上来讲,不难看出《庄子》在其中的影响和作用。六祖《坛经》直白而深刻,明眼人可以很方便地读出老庄乃至儒家的信息。为什么呢?

    佛教自传入中国,与儒道二家必然会发生碰撞、交流和融合。到了宋明时代,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开有批评禅宗的,说禅宗是庄学;有批评理学的,说理学是外儒内禅。而道教丹道派的成长,则更离不开对禅宗精神的吸取,使之成为“性命双修”中“性功”的指导方向。

    早在唐代,圭峰大师在其《华严原人论》中,就已经把儒释道三家进行了一番融通。到了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更盛佛日契嵩大师在其《辅教篇》、《中庸解》中,以佛禅来谈儒学,比当时欧阳修这一批杰出儒士都高明,并使之心悦诚服——欧阳修他们本来可是排佛的呀!而宋代禅宗内的重要文献《禅林宝训》,这部集众多北宋、南宋著名禅师书信、语录的文集,其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多用儒家和道家的语言来表达的,可以称之为“丛林论语”。

    苏东坡虽是儒士出身,但他出入佛老(庄),在精神上、文化上和佛老(庄)打成一片,他自己也说:“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他的《赤壁赋》是千古绝唱,有人说其中浸透了佛教思想,有人说浸透了老庄思想。说他有佛教思想,确实有佛教思想;说他有老庄思想,确实有老庄思想,在其中看不出明显的差别了。

    需要指出的是,在庄子的众多寓言里,特别是在《应帝王》中,通过壶子和季咸的故事,在《大宗师》中通过女偊和南伯子綦的对话,对道教丹道派形成的启迪作用无疑是巨大的。“黄帝问道于崆峒”,与广成子的那番对话,无论是对内丹还是禅修,都有独到的指导意义。再如啮缺问王倪、问被衣的故事,简直就是纯粹的禅宗内的机锋和公案,让人拍案叫绝。而孔子见老子的那些问答,至今仍可让人耳目一新,顶门开眼。

    我们来看北宋张伯端的《悟真篇》,这是与汉代《参同契》并驾的内丹秘典,里面秘语诗偈般的文字,如同禅宗内的《心王铭》、《宝镜三味》一样,分不清是在讲禅还是在讲丹道。再如张三丰真人的《无根树》歌诀,也可以看到丹禅不二的机趣。今天我们如果结合禅宗、宋明理学和唐代以来的道教内丹派的形成和发展来看,越是对禅宗熟悉,对禅宗公案熟悉,再去细品《庄子》,就会发出由衷的感叹。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在禅宗形成之前,居然还有《庄子》这么一部智慧之书,这可是有首创性的,拥有绝对独立的知识产权的思想宝藏啊!

    在《庄子》一书中的众多篇章中,可以说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前的“禅宗”,为什么这样说呢?禅宗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庄子和老子则是提倡“绝圣弃智”,“绝圣”类似于“教外别传”,“弃智”类似于“不立文字”。禅宗讲“顿悟”,庄子讲“朝彻”;禅宗讲“凡圣不二”,庄子讲“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禅宗讲顿悟,亦讲如来次第禅法,而庄子在《大宗师》里,通过“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至“入于不死不生”,与次第禅法丝丝入扣,可以称之为庄子的“大圆满”次第。《庄子》中的斋”、“坐忘”、“澡雪精神”、“呆若木鸡”等教法,都是可以纳入禅修实践的绝妙教法。

    在这里不需要对庄子作哲学、美学、文学、艺术方面的评论和发挥,在这方面所作的研究,前人已做得太多太多了,我这里只是把庄子和禅宗作内在的分析和比较。铃木大拙先生曾说过:“说庄子之启迪于禅宗,不如说禅宗之启迪于庄子。”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到庄禅内在的关系,而且可以通过《庄子》文中不断闪烁出学佛人所熟悉的那些词语,如“生死亦大矣”、行者”、“布施”、“无门”,什么“不将不迎”、“内不放出,外不放入”(即庄子《庚桑楚》篇中的“内楗”、“外”),乃至“不二”,真是可以令后世修禅的人大为惊讶的。

    在《至乐》篇中,“天下有至乐有无哉?”庄子对“苦”、“乐”详加剖析,如同佛教一样,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对“苦”、“乐”的种种感受,展开如同老禅师一样的批判,大破人们对“苦”、“乐”的种种浅薄的认识,最终归结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的境界。

    在《庄子》的三十三篇中,其精辟、深刻、独到的语言层出不穷,诸如“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相忘于江
    湖”这一类的思想、这一类的价值观念,对今天的养生、养心学来说,也是极为经典的,对人生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读《论语》时我们知道,先秦时期已经有很多隐士,包括楚狂接舆、荷丈人、长沮、桀溺等,甚至孔子自己也有隐士情怀。孔夫子在与其弟子的对话中,不是发出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吾与点也”这样的心声吗?《论语》中对颜渊的赞叹,其实也是对甘于贫贱的道者、隐士的赞叹。而这些情怀在《庄子》里得到了极大的舒张和释放,庄子笔下的那些道者、隐士,已成为中华文化中最为纯洁、高尚的人格魅力的象征。在两汉、魏晋南北朝,乃至唐宋明清,都有一大批优秀人士不贪恋红尘而隐居山林。而这一批隐居山林者,其精神支撑部分来自佛教,一部分来自庄子,而他们的生活形态则更多的是庄子的翻版。

    笔者从2004年起,就在成都和广州两地逐篇习讲《庄子》了,如今巳历8年,共讲了其中的二十五篇。而如《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这样的篇章更是多次习讲,正所谓教学相长,受益良多。承蒙东方出版社厚爱,愿将这些讲记一并出版发行,心中当然高兴,但仍有诚惶诚恐的感觉。我不是一个学者,对先秦圣贤们的这些经典缺乏文字训话的功底,只是老实地依据前人注疏的成果,结合习禅的一些体验,在与一些朋友们共同学习《庄子》时谈谈自己的感受而已。

    总而言之,《庄子》一书,是中华文化宝藏中的精品,在全球一体化加速的今天,不愿意看到这些宝藏长期埋没,为国人所淡忘。所以多年来与一些朋友共同学习、探讨这一经典,我希望有更多的有志者投入其中,品味庄子为我们开辟的智慧境界和独特的人生情趣。并以此提升和美化、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并投身于当今的文化思想的建设中。庄子的思想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我相信庄子的思想对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带来正面的、崇高的作用。这里奉诗一首,以表难尽之意:

    古人抱志坐岩穴,欲会阴阳无字书。
    目不见兮心不染,怀须畅也气须舒。
    四时代谢鸿蒙外,一念沉浮体象殊。
    黄老何干刍狗意,相吹鼓荡亦归虚。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