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文集 共6册 2016高清
童庆炳文集 共6册 2016高清
童庆炳文集 共8册 2016高清
该套文集辑录了他从事文学理论研究57年来最为精华的文论作品。刘利在致辞中称这套厚重的十卷本《童庆炳文集》,是童庆炳一生学术成果的凝聚和学术成就的证明。
张江认为,《童庆炳文集》代表着童庆炳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钱中文认为,《童庆炳文集》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理论从反思、探索到走向创新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理论自觉性。
《童庆炳文集》书目:
童庆炳文集 第1卷 文学审美特征论集
童庆炳文集 第3卷 精神之鼎与诗意家园
童庆炳文集 第6卷 文学创作问题六章
童庆炳文集 第7卷 《文心雕龙》三十说
童庆炳文集 第8卷 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
童庆炳文集 第9卷 现代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系统
“敬、让、宽、福、提、战”,作为童庆炳早期的研究生,北京大学教授王一川用这六个字来形容自己的老师。南开大学教授王志耕追忆了1997年听童庆炳“文心雕龙”课程的情形,鲜活而富有诗意的课堂让他记忆犹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津表示,童庆炳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在童先生这里学习到了如何对待学术、对待学生”。
童庆炳自1958年留校任教至今,在教师岗位辛勤耕耘了近六十载,他曾自豪地宣称:“学生是他培养出来的最主要‘作品’,教书育人是他一生最感幸福和骄傲的事业。”时至今日,中国文艺理论界活跃着的大批知名学者,如罗钢、王一川、陶东风等人,以及当代文坛的不少当红作家,包括莫言、余华、毕淑敏在内,都堪称是童庆炳引以为豪的“杰作”。
童庆炳先生是中国文艺理论界的领军人物,生前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是文学院文艺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文艺学研究中心的创建者。他一生笔耕不辍、孜孜以求,对于学术始终保持着开拓进取、自我超越的精神,引领着文学理论研究的潮流,在学术领域享有崇高声望。他的文论思想自1980年代起,经历了审美诗学、心理诗学、文体诗学、比较诗学和文化诗学的系统建构,极大地推进了当代文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童庆炳文集》(10卷)由童先生生前亲自整理编定,是先生生前学术思想的系统总结,该套文集辑录了他从事文学理论研究57年来最为精华的文论作品。北京师范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刘利在致辞中称,这套厚重的十卷本《童庆炳文集》,是先生一生学术成果的凝聚和学术成就的证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认为,这十卷本的《童庆炳文集》,代表着童先生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体现了童先生最精华的学术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钱中文认为,《童庆炳文集》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理论从反思、探索到走向创新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理论自觉性。辽宁大学的王向峰教授在谈到童先生的治学之路时说,童先生的学养构成主要有三个支点: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指导、古代文论资源的保证、文学创作经验的融入,这在文集中都有非常具体的体现。
四有教师 桃李天下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北师大期间,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有”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童庆炳先生就是这样的“四有”老师,是育人有方、桃李天下的师者楷模。童先生自1958年留校任教至今,在教师岗位辛勤耕耘了近六十载,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生命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先生曾言,学生是他培养出来的最主要“作品”,教书育人是他一生最感幸福和骄傲的事业。时至今日,中国文艺理论界活跃着的大批知名学者,如罗钢、王一川、陶东风等人,以及当代文坛的不少当红作家,包括莫言、余华、毕淑敏在内,都堪称是童先生引以为豪的“杰作”。童先生曾把上课比作是“人生的节日”,对于上课始终保有着一种恭敬感和神圣感。也因为此,他才赢得了无数学生的爱戴。童先生早期弟子王一川,在发言中用了六个字来形容童先生的师者品格:敬、让、宽、扶、提、战,认为童先生是一位以德为先的师者。南开大学教授王志耕,详细追忆了1997年秋季上课的情景,并对当年的听课笔记《<文心雕龙>课笔记》作了再现回顾,并指出自己在三个方面受到童先生的教益:一是上课的态度,二是对待学生态度,三是引导学生平等地去论争等。北京师范大学孙津教授指出,童先生与每一个同学之间就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在童先生这里学习到了如何对待学术、对待学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唐晓敏重点谈到了童先生对于语文教育的关注,认为童先生在语文教育界的影响很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以德为先 仁者风范
童庆炳先生是宽厚平和、虚怀若谷的仁者。2014年,童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一篇题为《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的文章,认为做一个好老师的前提,是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并且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童先生不仅是一个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更是一个德行天下的仁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杜书瀛在座谈中说:看到许多学生写的悼念童先生的文章,很感动,学生们怀念他,需要他,他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人。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对童先生的品格风范有着这样的评价:童先生是一个诚挚的人、纯真的人,他热爱教学工作,为人谦虚、认真、执着,是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一个高尚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钱中文也认为,童先生是真正践行了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著名教育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曹卫东认为,童先生身上最为可贵的精神,体现于他的作为一个学者的自觉性,他自觉的作为一个有机的学者,始终和时代、社会以及文化传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一方面体现在童先生是以一个“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的身份来面对时代和社会,另一方面体现于他对于学者和同仁,始终保持着对话者的平等姿态。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认为,童先生在今天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有一种精神榜样的意义,他的光辉人格主要表现在:拒绝诱惑、甘于寂寞,保持一种心灵的自由;甘为人梯,对待学生极力扶持;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