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经义考新校 全10册 2010清晰 [清]朱彝尊

经义考新校 全10册 2010清晰 [清]朱彝尊

¥25.00價格
经义考新校 全10册 2010清晰 [清]朱彝尊
  • 经义考新校 全10册 2010清晰 [清]朱彝尊

    《经义考新校》PDF电子书全10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出版。

     
     
    《经义考》为清初朱彝尊所著,收集先秦至清初研究经学的著作,著其作者、书名、卷数、存佚,并引历代学者之考论,再附以朱氏之按语,为我国最有系统之经学总目录,被誉为经学目录的集大成之作。现今《经义考》已经研究经学或传统学术所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惜一直未有整理本。目前学界使用的主要为中华书局根据1936年版《四部备要》本缩印而成的,但由于其卷帙庞大,缩印后字非常小,且未加新式标点,学者使用颇感不便。为此台湾著名经学研究大家林庆彰教授,组织各方力量,费时十几年而成《经义考新校》。《经义考新校》以卢见曾刊本为底本,参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详加校勘,并加新式标点。该书的*亮点是吸收了后人的研究成果,如把翁方纲所作《经义考补正》、罗振玉《经义考校记》和《四库全书总目》中涉及《经义考》之资料,一并附于相关各条目下,以资参证。 全书总字数约400万,分10册精装,附有书名和作者索引。
     
     
     
     
     
     
     
     
     
    《经义考新校》出版说明: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清史稿·朱彝尊传》称:“当时王士祯工诗,汪琬工文,毛奇龄工考据,独彝尊兼有众长。”有《日下旧闻》四十二卷、《明诗综》一百卷、《词综》三十八卷、《明词综》十二卷、《曝书亭集》八十卷等。
     
     
    朱彝尊(1629—1709),秀水(今嘉兴)人,清代著名学者兼文学家,工诗文经学,深于考证金石,能画善书。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涉及各个重大领域,其中尤以经学、史地学、文学为最特出。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提要》评曰:“彝尊以布衣登馆阁,与一时名士掉鞅文坛。时王士祯工诗而疏于文,汪琬工文而疏于诗,阎若璩、毛奇龄工于考证而诗文皆次乘,独彝尊事事皆工。虽未必凌跨诸人,而兼有诸人,之胜。核其著作,实不愧一代之词宗。”
                                   一、博学鸿词 研经博物
        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首次开设博学鸿词科,广招海内知名之才。朱彝尊被大臣举荐,以布衣应试,钦定一等录取。是科取士布衣仅四人,时称“四大布衣”。朱彝尊出仕后即被授予翰林院检讨、明史篡修官。两年后又充任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入值南书房,为康熙帝侍从近臣。
        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南巡至浙江,朱彝尊奉召见驾,敬献其所著《经义考》、已刊之《易》、《书》两种。康熙帝谕示曰“此书甚好,可速刻完进呈。”还特赐御书“研经博物”匾额。其后,又为该书撰写御注。乾隆帝也有御题诗,注曰:“自汉迄今,说经诸书存亡可考,文献足征;编辑之勤,考据之审,网罗之富,实有裨于经学。”《经义考》凡三百卷,是一部研究历代经学派别、经义、版本目录的学术巨著,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该书汇集了朱氏游历南北时考证碑石、访问名儒和抄校经籍所得资料,篡辑时间前后不下十年,其治学之精神于此可见一斑。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说:“这部书把竹垞以前的经学书一概网罗,簿存目录,实史部谱录类一部最重要的书,研究‘经史学’的人最不可少。” 梁启超在该书中还多处提及朱竹垞,称他为“文人的学者”。
                                 二、参修国史 史家宏识
        朱彝尊在明史馆两年有余,因出任江南乡试副主考而离馆,江南典试回京后,又充任《一统志》篡修官等职。
        朱彝尊在明史馆期间,曾七次上书《明史》总裁,对篡修《明史》提出一系列重要的修史原则,均被总裁采纳。朱氏七上史馆总裁书,充分显示了他的史德、史识和史才。清李调元《淡墨录》之朱彝尊小传,对其上总裁书作了重点记载。近人杜维云《清代史学与史家》说:“此皆极其史家之宏识焉, 此皆可见其具有近代史家之科学精神焉。”
        朱彝尊的史学著作主要有:《五代史记注》、《日下旧闻》、《瀛洲道古录》、《禾录》、《两淮盐策书》(一名《鹾志》)。乾隆年间,官方将此书增扩为《钦定日下旧闻考》。《日下旧闻》全书四十二卷,是当时反映北京地理沿革和历史变迁的最大的一部北京地理志。乾隆年间,清廷将此书增续,别成《钦定日下旧闻考》。
                                 三、诗坛领袖 浙派之祖
        朱彝尊自十七岁开始作诗,早年曾受到吴伟业(梅村)的赞赏。吴梅村游槜李,见朱彝尊诗,评曰:“若遇贺监,定有谪仙人之目。”(沈岸登《黑蝶斋小牒》)
        清初,朱彝尊与王士禛诗名相埒,并称“南朱北王”。而其创作则各有千秋,王士祯以“神韵”胜,朱彝尊则以“才藻”胜。赵执信《谈龙录》论清诗,以彝尊、士祯为大家,他说:“王之才高,而学足以副之;朱之学博,而才足以运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朱彝尊诗“至其中岁以还,则学问愈博,风骨愈壮,长篇险韵,出奇无穷。”
    朱彝尊在清诗的地位,还在于他开创了浙派诗,“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而为一,被后人尊为继黄宗羲之后,清浙派诗实际上的始祖。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说:“清代诗风,浙派为盛,浙派尤以秀水为宗,开其先朱竹垞。”又说:“以地域为区分的诗派,则朱彝尊、厉鹗为首的浙派独占上风。浙派中又以钱载为代表的秀水派为最著。”
        朱则杰《朱彝尊研究》说:“纵观全体,其诗思想内容丰富多采,包罗万象,艺术形式‘无体不备,且无美不臻’(查慎行《曝书亭集序》),而又自具特色,典赡博奥,‘无愧大家’(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七》)。同时,也正是由于诗歌创作的演变,使得朱彝尊在清代诗歌史上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朱彝尊诗现存二千余首,其《鸳鸯湖棹歌》一百首在艺术上代表了朱氏诗歌清新自然的风格。《鸳鸯湖棹歌》的影响甚为深远,周作人《关于竹枝词》说“元明之间所作亦不甚少,唯清初朱竹垞的《鸳鸯湖棹歌》出,乃更有名,竹枝词之盛行于世,实始于此。
    四、一代词宗 浙西主帅
        顺治十四年,朱彝尊在岭南跟随乡前辈曹溶作词、论词,开始涉足词坛,时年二十九岁。
        清初,朱彝尊词名与陈维松相齐,并称“朱陈”。《清代学者像传》说:朱彝尊“词与陈迦陵齐名,然堪与匹敌者惟饮水一人而已。”
        康熙十八年,钱塘龚翔麟将朱彝尊和嘉兴梅里李良年、李符兄弟,平湖沈暤日、沈岸登叔侄以及龚氏自己的词集合刊,名为《浙西六家词》,浙西词派由此而名,并成为清代最大的词派。
    朱彝尊对清词的贡献,除其词作外,还在于由他主编的《词综》一书,该书的《发凡》和选词标准,体现了朱氏尊词体、崇南宋、宗姜夔、求醇雅的词学思想。
        屈兴国、袁李来点校《朱彝尊词集》中说:“清代仅顺治、康熙两朝的词人,便逾越两千家,在这两千多家词人中,朱彝尊可谓翘楚。”
        叶元章、钟夏选注《朱彝尊选集》中说:“以南宋为规范的浙西词派,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百余年之久,笼罩清初词坛,并影响及於有清一代的事实,是无可否认的。它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
        朱则杰《朱彝尊研究》说:“浙西词派的出现,既扭转了明词颓风,又造就了大批词人,对振兴清代词坛,繁荣清词创作,无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朱彝尊的创始之功,也同样不可磨灭。”
    毛泽东同志曾手书朱氏的《解佩令——自题词集》词一首。
    朱彝尊的词作现存总计约六百余阕,绝大部分编入《曝书亭集》,凡七卷,其单行本有《江湖载酒集》等五个词集。
                                  五、 古文大家 醇雅广博
        朱彝尊在《报周青士书》中自称“以古文辞倾动一时”,终其一生此言不虚。其所著古文现存总数接近一千篇,收入《曝书亭集》者为五十卷,占全集总卷数的百分之六十强。就体裁而言,以学术论文、序跋为最多,其次是人物和游记。朱彝尊论文主张醇雅,故其古文之艺术特色也在于醇雅,同时也反映出清代古文从初期诸大家向中叶桐城派过渡的时代特征。
        朱彝尊古文在清代文学史上也颇享盛誉。清代古文大家汪琬《说铃》说:“朱十彝尊诗才隽逸,文龙跳荡可观。”魏禧《朱锡鬯文集序》说:朱彝尊“所作文,考据古今人物得失为最工,而经传注疏亦多所发明。”“其学又能出新意自见,此其文之日工也夫!”前辈学者顾炎武《广师》说:“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锡鬯。”又悉,顾炎武曾下人论及朱彝尊古文,认为超出于侯方域、王猷定之上(侯方域与汪琬、魏禧并称清初古文三大家)。《曝书亭集》出刊时,诸多名家为之作序,王士祯评曰:“锡鬯之文,纡余澄淡,蜕出风露,于辩证尤精。”潘耒在详论朱彝尊之文后说:“竹垞既享当世盛名,而异日论今代之文章,亦将以竹垞为称首,斯文之正系在焉,不可得而磨灭也。”
        朱彝尊之考证论著淹博精深,为世所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其文曰:“至所作古文,率皆渊雅,良由茹涵既富,故根柢盘深。其题跋诸作,订讹辨异,本本元元,实跨黄伯思、楼钥之上。”
                                  六、金石名家 博物之用
        朱彝尊为清代以金石之文证经史之学学风的开创者之一,他的金石学成果对后世影响甚大。作为史学家,他性好金石文字,其《跋石淙碑》说:“予性嗜金石文,以其可证国史之谬,而昔贤题咏往往出于载记之外。”
        朱彝尊金石碑版题跋均编入《曝书亭集》,定名《曝书亭金石文字跋尾》,共六卷,计题跋一百四十篇。
       《清史稿·列传·文苑》说:朱彝尊“家贫客游,南逾岭,北出云朔,东泛沧海,登之罘,经瓯越。所至丛祠荒冢、破炉残碣之文。莫不搜剔考证,与史传参校同异。”
       清王鸣盛在为钱大昕《金石文跋尾》写的序中说:“古来以金石学名家者七人,宋之欧阳修、赵明诚,明之都穆、赵崡,清之顾炎武、王澍、朱彝尊。”
    七、 拥书八万 潜采流芳
     
        朱彝尊是清初著名的学者型藏书家。自青年时代起即开始抄书、藏书,游历南北必携经史诸书相随。至去官归田时,拥有图书三万多卷,此后续增至八万卷左右,其中手抄本约占三分之一。
        朱彝尊的抄书、藏书旨在著述,他的不少重要著作是在藏书、读书的基础上撰编而成的,如《词综》、《明诗综》、《经义考》、《日下旧闻》、《两淮盐荚书》和《瀛洲道古录》等。清末叶德辉《书林清话》论清代藏书家,将朱彝尊和钱谦益、王士祯并称考订、校雠合一的著述家。
    朱彝尊还以潜采堂、曝书亭、六峰阁等名义刊刻他自己的著作。如康熙十六年(1677)《竹垞文类》曝书亭初刊本。《明诗综》是他七十四岁时在吴门白莲泾慧庆寺主持开雕的。《曝书亭集》发雕于康熙四十八年七月,朱彝尊亲自校勘、删补,当年十月朱氏病逝。未竟之业由其孙稻孙续成。叶德辉《书林清话》“朱竹垞刻书之逸闻”说:“家刻书则以《曝书亭集》字体整秀疏朗为悦目,讹字亦绝希。”
                                 八、 清隶翘楚 书艺逸品
        清代是隶书中兴之时。朱彝尊是清初写隶字、能表现其个性并具有情感美的代表书法家,他与王时敏、郑簠并称为清初三隶。
        朱彝尊的隶书主要取法《曹全碑》,又融入欧阳洵书体,运笔以圆为主,柔中见刚、结体舒展,虽飘逸飞动,然不失端庄凝重,饶有书卷之气。清秦祖永《桐阴论画》云:“竹垞古隶笔意秀劲,韵致超逸。”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国朝胜品》将朱彝尊的隶书及行书列于逸品下。近人张宗祥《论书绝句》说:“朱竹垞先生之隶自成一家,书诗之气盎然。”
        当代《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署名文章在评析朱彝尊书迹后指出:“这位精通金石学,清初诗坛领袖对力倡碑学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永远也不能抹去的,不愧为碑学的开拓者、实践的成功者、书学理论的建立者。”
        朱彝尊著有《隶学类编》一册,手稿未刊,1996年9月22日被上海朵云轩拍卖会拍卖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