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缪钺全集 全8册 2004清晰

缪钺全集 全8册 2004清晰

¥24.00價格

缪钺全集 全8册 2004清晰

  • 缪钺全集 全8册 2004清晰

    《缪钺全集》PDF电子书全8册,由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缪钺(1904-1995)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史学者。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古典文学等方面,出版有专著十数种,学术分量厚重,受到学界普遍赞誉与广泛关注,影响巨大。缪钺先生工诗能词,创作了许多可耐讽诵的佳诗妙词。
    本次整理出版的八卷本《缪钺全集》,是对缪钺先生一生学术成果和诗词创作的系统总结。全集采用按内容归纳整理的方式,科学集中地展示了缪钺先生在各专题上的研究成果与创获。全集共分《冰茧庵读史存稿》,《冰茧庵古典文学论集》,《冰茧庵词说》,《〈三国志〉与陈寿研究》,《杜牧研究》,《中国文学史讲演录(唐以前)》和《中国史上之民族词人》,《冰茧庵序跋随笔》和《冰茧庵札记》,《冰茧庵诗词稿》八卷,由缪元朗、景蜀慧编校整理。

    本次整理出版的八卷本《缪钺全集》,较之已出版的缪钺先生的十数种专著,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增收了二十九篇未刊手稿和油印稿,增收了一部未刊专著手稿《中国文学史讲演录(唐以前)》。二是收
    录了五十三篇1949年建国前发表的现仍具有重要学术分量和学术价值的论文,收录了1949年建国前刊印的专著《中国史上之民族词人》,重新整理编校了《冰茧庵诗词稿》。这些论文和书稿,现在已经很难一见。三是对全集的内容均进行了仔细的校对与润色,审读专家和责任编辑核定了大量的引文(原始资料),通过各卷之间的互校发现和解决了一些以往未曾注意而又比较重要的问题。


    《缪钺全集》书目:

    第1册  冰茧庵读史存稿 上
    第2册  冰茧庵读史存稿 下
    第3册  冰茧庵古典文学论集
    第4册  冰茧庵词说
    第5册  《三国志》与陈寿研究
    第6册  杜牧研究
    第7册  中国文学史讲演录 中国史上之民族词人
    第8册  冰茧庵序跋随笔 冰茧庵札记,冰茧庵诗词稿

     

     

     

     

    《缪钺全集》出版说明:

    缪钺先生,字彦威,江苏溧阳人。1904年12月6日(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十月三十日)生于直隶(今河北省)迁安县,后随家寓居保定。1922年先生中学毕业,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文预科。1924年冬,因父亲逝世,先生遂辍学教书以赡养家人,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十年的教学和治学生涯。抗日战争以前,先生先后任教于保定私立培德中学、志存中学、省立保定中学高中部,除每周教课十馀学时外,其馀时间均刻苦自学,非星期天皆住校(据原培德中学学生任绩先生回忆)。当时相与往还论学者,师长有张效直先生,友人有李濂镗(杏南)、梁国常(鹤铨)、薛声震(效宽)、高苏垣诸君。在此期间,曾于1930年秋赴河南大学中文系任教授一年,与刘子植(节)先生过从颇密,深得切磋之益。1935年秋又曾赴广州学海书院任教授及编纂一年,与龙榆生、谭其骧诸先生定交。抗战军兴,先生携家南下,经开封、武汉抵达重庆。时浙江大学已内迁至广西宜山,先生于1938年应聘为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两年后升任教授,后随浙江大学迁至贵州遵义。时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执掌下,人才济济,与先生往来最密者有郭斌穌、萧璋、黎孑耀、祝廉先、张志岳、张荫麟、谭其骧、贺昌群、方豪、陈乐素、钱宝琮、章俊之、陈逵等,外来学者至浙江大学短期讲学与先生相得甚契者有马一浮、刘永济、钱穆诸人。抗战胜利以后,先生因江浙物价昂贵,难以养家,未能随浙江大学迁返杭州,而应华西协合大学之聘,到成都任该校中文系教授兼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同时兼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常与闻在宥、徐中舒、蒙文通、冯汉骥、叶石荪(磨)先生往还论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先生仍任原职。1952年院系调整,先生遂专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1981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1月6日病逝于成都。

    先生少承庭训,在中学毕业以前,已较为系统地掌握了文字、音韵、训诂及目录学的知识,在北京大学的学习时间虽然不长,但对章太炎先生在古文声训之学上的精深造诣与论述经史之超卓识解,深为佩服。以后治学亦能博览清代学者著述而兼采诸家之长,如黄(宗羲)、全(祖望)、邵(晋涵)、章(学诚)的识解闳通,钱(大昕)、段(玉裁)、二王(念孙、引之)的考证精核,而尤慕汪中的“博极群书,文藻秀出”,且毕生推崇顾炎武“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经世致用之学。近代学者中,先生曾亲承张尔田先生之教诲。张先生精研文史哲之学,兼有浙东学者之博通与浙西学者之专精,先生治学,深受其沾溉。先生又喜读王国维、陈寅恪两先生著作,在思想学术上服膺两先生之学识精博、融贯中西,能开拓新领域,运用新方法。1944后,先生还曾与陈寅恪先生通函请益,更得陈先生学术之影响。除受益于上述前辈学者之外,先生平生交游中,相与研讨学术、深得切磋之益者,尚有吴宓、贺麟、夏承焘、谢国桢、熊德基、郑天挺、唐长孺、王仲荦、邓广铭、史念海、陈槃、劳榦、周一良、杨联升、韩国磐、苏渊雷等先生。

    先生治学,早在执教中学时即已开始,七十年中,著述斐然可观。所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古典文学等方面。出版的专著有《元遗山年谱汇纂》、《诗词散论》、《读史存稿》、《杜牧传》、《杜牧年谱》、《冰茧庵丛稿》、《灵谿词说》(合撰)、《冰茧庵序跋辑存》、《冰茧庵剩稿》、《词学古今谈》(合撰)等。此外,还编写了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三国志选》及普及读物《中国史上之民族词人》、《杜甫》、《杜牧诗选》;又主编《三国志选注》《三国志导读》等。晚年还主持编撰了《北朝会要》。

    在中国古代史方面,先生的研究涉及思想、文化、经济、民族、人物诸多方面。其早年研究的一个重点是先秦诸子与儒学,先生发表了《与钱宾四论战国秦汉间新儒家书札》、《论荀学》、《先秦书中孔老关系诸史料之检讨》、《论〈墨经〉的撰著时代》、《〈吕氏春秋〉错简》等文章。在这些早年所作的文章中,虽有先生晚年认为“还拟多作修改”者,如《〈吕氏春秋〉撰著考》①,但多不乏真知灼见。20世纪40年代中期,先生又发表了《读〈二程全书〉》的长篇书评,详论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在宋代思想史、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同样体现了先生在古代思想史研究方面的精深造诣。

    在探索中国思想史的同时,先生对20世纪传入中国的西方之学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48年先生在悼念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中曾明确提出:“居今日而治中国学术,又与古时不同。今日之中国,因受西洋影响,一切皆在蜕故变新之中,学术自亦不能例外。如徒读古书,不能接受新见解、新方法,则食古不化,非徒无益,且反为学术进步之梗。然若只能采用新见解、新方法,而古书根底浅薄,了解不深,论述多误,则亦不能胜批判地接受旧文化以创造新文化之责任。”②这些见解的来源可追溯到多年前在浙江大学时的阅读实践,先生晚年回忆这段往事时曾诚恳地写道:“执友吴宓、郭斌穌两先生常劝我多读西方学者之书,并加以帮助,可惜我在这方面努力不够愧负良友。”⑧当时先生在郭先生的帮助下,读了英译本《柏拉图语录》、安诺德《文学评论集》、罗色蒂兄妹之诗、叔本华《意志与表象之世界》等西文著作。这种阅读的结果之一,便是《王静安与叔本华》一文的发表。先生在该文的开头写道:“吾近读叔本华之书,对于王静安之为人及其思想见解,更有新悟,爰抒所得,草成此篇这篇探讨王国维性格和思想特征的论文非常成功,三十年后,叶嘉莹著《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一书论及王氏性格,尚能见其影响⑤;而到20世纪末的1995年,还有学者回顾指出:“缪钺在大陆王学史上的地位更不容小觑,因为他在40年代写的《王静安与叔本华》一文,堪称中国第一篇从发生学角度揭示王氏为何接受叔氏的心理动因的影响比较专论。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