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庄严堪善本书影 全7册 2010彩图高清 周一良
¥25.00價格
自庄严堪善本书影 全7册 2010彩图高清 周一良
自庄严堪善本书影 全7册 2010彩图高清 周一良
《自庄严堪善本书影》PDF电子书全7册,由周一良主编,国图出版社2010年出版。《自庄严堪善本书影》收录周叙弢先生捐献国家图书馆的善本书730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编排,并附录周家陆续捐赠部分古籍及弢翁生前售出明版书109种(今亦藏国家图书馆)。每种书选择能反映本书面貌和价值的首叶、牌记、题跋等图录,图下说明文字著录书名、著者、版本、行字、尺寸及题跋、印章等,前有冀淑英、黄裳序,后附综合索引。此大型书影的编辑出版,意在表彰先贤,传承一代文献,为古籍版本学研究、弘扬我国书籍发展史,提供实用的参考资料。《自庄严堪善本书影》书目:自庄严堪善本书影 经部自庄严堪善本书影 史部自庄严堪善本书影 子部 上册自庄严堪善本书影 子部 下册自庄严堪善本书影 集部 上册自庄严堪善本书影 集部 下册自庄严堪善本书影 附录《自庄严堪善本书影》出版说明:至德周叔弢先生以藏書名聞海内,早歲經營實業,建國以來佐理市政,經濟文章,並爲世重。治事之餘,專嗜古今典籍,先生於書不僅有真知篤好,更專精致力於錄版本之學,以是收書採擇至嚴,歷年所得若南北舊家歷藏之珍祕、天府館庫遺存之絕品,所聚宋元古槧、精校名鈔,珍異群集,蔚爲巨擘。因取《楞嚴經》「佛莊嚴,我自莊嚴」之意,命齋名曰「自莊嚴堪」,由是自莊嚴堪藏書名播遐邇。先生收藏善本古籍,上承清初錢牧齋(謙益)、季滄葦(振宜),以至乾嘉時代乃至黄荛圃(丕烈)諸家藏書傳統,而又不專注於宋、元、明刻及精抄精校本,遇清刻本中精品,亦頗看重,並不爲前人所囿。如跋清嘉慶九年揚州康山草堂刻本《新安二江先生集》云:「丙午新春重威先生出示《新安二江先生集》,寫刻精好,紙墨瑩潔,開卷便有驚人之處。余嘗謂清代刻本可上追趙宋,下俯朱明,正指此等書而言,不僅以傳肚至罕而見珍也。」對書之卓識遠見,自辟蹊徑,可見一斑。先生於版本鑒別更有獨到之處,又因篤好抄本校本,鑒別前人墨跡尤爲精審,以是藏書中抄校本極具特色。晚清光緒問葉昌熾搜羅五代、宋、元以來至清’末藏書家,博採事寳,人繫一詩,其遺聞佚事,羅綴於,彙爲一書,名《藏書紀事詩》,實爲藏書家掌故淵海。得此一編,如與古人相接,晚近以來,研習目錄版本之學者及嗜書之士,莫不視爲斯文津梁。自莊嚴堪入藏古刻名抄,大抵可於《藏書紀事詩》中尋其蹤跡,即所謂流傳有自也。先生之喜抄本,既因抄本多出名家手筆,書法,供欣賞,尤在抄本之俱有來歷,如所藏書屮有明嘉靖時史紀抄木《貞白先生陶隱居文集》,此木係從宋紹興木錄出,又經毛氏汲古M收藏,宋本今不存,自然可貴。其他如明代著名藏書家吳寬寫本《山海經》、朱存理寫木《珊瑚木雛》、錢穀寫本《遊志續編》,以及穴硯齋、沈氏野竹齋、毛氏汲古閣、錢曾述古堂,清初王乃昭、金侃、翁栻、呂氏講習堂(呂留良家)、鮑氏知不足齋等諸家抄本,皆見於自莊嚴堪藏書中,歷來寫本書流傳淵源,於茲可以覽過半矣。先生早年收書,或出於倘人興趣,其後藏書日益增廣,於賞玩研究而外,乃有爲國家保存一代文獻之崇高心願。二三十年代以來,大量文物及珍本古籍流往國外,先生則將保存文獻視爲至上事業,遇好書盡力收購,流出國外者亦盡力購回。一九三三年先生見日本《文求堂書0》,得知其從我國買去一批善本古籍,其屮堪稱孤本者有宋刻《通典》及《東觀餘論》,當時《通典》索價一萬五千圓,因籌款不及,力不能贖,祇以日金一千圓收回宋刻《東觀餘論》。後《通典》被日人定爲「國寶」,不准出口,此事多年後先生言及猶遣憾不已。清季後期,宇内論藏書咸推「南瞿北楊」,瞿乃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楊即聊城楊氏海源閣,兩家藏書收羅宏富,古書授受源流,俱有端緒。一九二九、一九三〇年間,時局不靖,聊城兩度被匪軍劫掠,海源閣書慘遭焚燬,所幸一九二七年以來,楊氏後人楊承訓(敬夫)曾運藏軎一部分至天津,留存家鄉之宋元祕籍及精校名抄,毀損之餘,四處流散,猶不在少数。當時對海源閣書覬覦者極衆,先生以朋友之介得識楊敬夫氏,其後陸續收集及由楊氏直接購入海源閣書多達五十餘種,未見《播書隅錄》著錄者約十種,其間獨具特色、堪稱銘心絕品者在在皆是,略舉二、三如下:如宋刻本《新序》,此書清初錢謙益絳雲樓收藏,又經季振宜、徐乾學、黄丕烈、汪士鐘遞藏,後歸海源閣。《百宋一廛賦》云:「新序經進,年月具官,庚寅焚如,歷劫偏完,禆益是正,奚止一端,髯兮侈富,於茲寒酸。」即指此書。卷中有錢謙益、黄丕烈、金錫爵跋,及錢謙益、季振宜、徐乾學、黄丕烈等諸家藏印,尤爲難得者乃保有黄丕烈士禮居書匣,歷經二百餘年,書匣完整如故,並有舊錦套,足稱文物珍賞。又《新定三禮圖集注》,宋淳熙二年鎮江府學刻公文紙印本,紙背公文有淳熙五年鎮江府學教授徐瑞卿、知鎮江府司馬笈銜名,小字精整,有大量木刻插图,初印精美。此書宋、元間爲俞琰、俞貞木父子藏書,明嘉靖中歸大收藏家華夏真賞齋入藏,有華夏、真賞、季振宜、徐乾學藏印,後入海源閣,《楹書隅錄》未收。書屮錢謙益跋見於錢氏《奋學集》,錢謙益絳雲樓藏書於順治庚寅(七年,一六五〇)不戒於火,付之一炬,此書得幸存,至堪欣慶。又黄丕烈得宋刻《陶淵明集》和宋刻湯漢注《陶靖節先生詩注》,因命齋名曰陶陶室,其中尚有藏書史上一段故事。海源閣主人楊以增得知「陶陶」因緣後,先後將兩陶集收入珍藏,海源関書散,兩陶集被分別轉售,先生收得《陶淵明集》,湯漢注《陶靖節先生詩》落入書商王某之手,其人知先生必不願「陶陶」離析,乃趁機居奇,結果以四千元高價購入,使「陶陶」分而復合。又宋婺州市門巷唐宅刻本《周禮》,係楊氏四經四史之齋四經之一,宋刻《南華真經》,眉端有宋人批校;宋紹興十八年荆湖北路安撫司刻《建康實錄》,汲古閣舊藏;北宋蜀刻小字本《王摩詰文集》,金刻本《呂太尉經進莊子全解》,元延祐七年葉曾南阜書堂刻《東坡樂府》,元大德三年廣信書院刻《稼軒長短句》種種,皆流傳有自,各具特色。閣書歷劫猶得存此等精祕於天壤間,非止功在海源,國之文獻賴以保全,其沾溉後世,豈曰淺鮮,而先生辛勤搜求之志,信非常人所能企及。先生愛書之忱,允稱無與倫比。凡遇古籍不全零本,常竭盡心力,以求劍合珠還,卒成完帙,不論其是否歸一己所有也。元岳氏荆谿家塾刻本《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附《春秋名號歸一圖》一卷、《年表》一卷,原爲臨清徐坊舊藏,自徐氏散出,分別流入書肆。先生先於文友堂收得《春秋名號歸一圖》及《年表》,繼於肄文堂得二十三卷(卷二至十一、十四至二十六),藻玉堂得六卷(十二、十三、二十七至三十),全書已得二十九卷,僅缺首冊卷一。後聞此冊一九三二年己毀於「一•二八」上海閘北曰寇炮火之中,因從傅增湘(沅叔)先生乞其轉讓所藏宋撫州公使庫刻*《春秋經傳集解》卷一配入。迨甲申(一九四四年)此本卷一又復現於世,而索價奇昂,展轉協商,至一九四六年終以黄金一兩購得之。經過詳先生爲此書所寫跋文,跋中有云:「……珠還劍合,缺而復完,實此書之厚幸,豈僅予十餘年好古之願一旦得償爲可喜哉。」岳刻首卷既得,先生乃檢前所配入之宋撫州刻本首冊(卷一、二),及宋紹興卜二年汀州寧化縣學刻本《群經音辨》二卷,捐贈故宫博物院,此二書刻印精美,《群經音辨》猶保毛氏汲古関舊裝,原係故宮舊藏佚去之本,得此即成完帙。先生跋云:「……故宫所佚,得此即爲完書,予豈忍私自珍祕,與書爲仇耶。」一九四九年先生復以購自北京書肆的宋刻本《經典釋文》第七卷一冊,捐贈故宫,蓋此亦故宫舊藏之書,原書二十四冊,故宫藏二十三冊,得此一冊即成完書,先生所慮在「書之厚幸」,非必享爲己有(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故宫圖書館一批宋本撥交北京圖書館,此三種今藏國家圖書館)。不僅對待書,書中原附前賢跋文,亦同樣看重,自莊嚴堪藏書中,有宋刻《監本纂圖重言重意互注點校毛詩》一書,士禮居舊藏,有黄丕烈(荛圃)跋。此跋不知何時散失,光緒間江標(建霞)曾在趙靜涵家見有此跋。一九四〇年北平書商王搢青郵寄黄荛圃手跋兩通至津,正此書所佚者,蠢痕宛然,乃其徒喬景熹得之蘇州者,先生爲之「大喜過望」,命工補綴,裝於此書首冊,雖價奇昂亦在所不計。尚有一事亦應在此一述••先生藏書中有《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部八十卷,第三十四卷佚,存七十九卷,卷各一冊,初印精美,正所謂紙如玉版、墨如點漆者,各卷後有施刊人朱紹安等姓名。一九九〇年三月全國政協會議期間,余與傅熹年先生(傅增湘先生文孫)相遇於京豐賓館會場,傅先生談及前數年清理「文革」抄家發還書時,發現殘冊中有數種可補北圖藏書中缺卷,已檢出,準備捐贈北京圖書館,其中有《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三十四一冊,未知即周氏舊藏今藏北圖所佚之本否?如確係此書所佚,即歸諸北圖,以成全璧。二日後傅先生攜來此冊,果係周氏所佚之卷,裝幀全同,封面題字宛然,相隔若干年,不意有此巧合,驚喜讚歎,不禁感慨多端,此書終成延澤之合,若使先生與趙斐雲(萬里)先生得見此書璧全,匿先生於目錄、版本、校勘之學,有深邃造詣,每搜羅異書,發揚特點,恒手自校勘,展望所及,盡抒心得於題跋文辭中,或考訂版本,或評議體例,或敍述故實,皆足以津逮後學,讀之深受教益。故《春秋經傳集解》元岳氏荆谿家塾刻本,書中有邵桂子藏印,先生跋云:「按邵桂子宋淳安人,字德芳,號玄同,以文名著,登咸淳進士,任處州教授。宋亡,避地雲間,構亭湖上,名雪舟,著述其間。《天祿琳琅前編》著錄元本《東坡集》,即其所藏也。」又跋明王氏鬱岡齋抄本《塵史》云:「卷中校字審是王宇泰手跡,世不多見,殊可珍也。」跋清抄本《西渡詩集》云:「宋漫堂抄本,藍欄無直格,版心下方有漫堂鈔本四字,此書之祖本也。此本缺初至臨安等五詩,以每葉廿行,每行廿字計之,當得一葉,當是漁洋本偶脫耳。」跋明十洲抄本《畫墁錄》曰:「……黑紙書衣,金雲莊家舊裝皆如是,韓淥卿嘗聞之黄氏滂喜園丈友朱某者,此藏書家之故實,不可不記。」(金雲莊即金德輿,字鶴年,號雲莊,又號鄂嚴,乾隆時桐鄉人,官刑部主事,善書,精鑒藏。《藏書紀事詩》卷五著錄。)先生愛書之忱,可謂無微不至,書籍裝修關係書之壽命與文物保藏,先生維護舊籍,擘劃周至,見於題跋者,多有卓見。如跋元至正六年吳志淳好古齋刻《復古篇》云:「張有《復古篇》宋元舊刻傳世極稀,諸家書目所著錄者多爲鈔本,此元至正好古齋本,字畫精雅,宋諱缺筆,蓋從宋本繙雕。舊藏楊氏海源閣,劫後流入大津某茶葉鋪中,……惜紙經染色,觸手即破,乃命工重裝,圍以素紙,居然面目一新,可便覲覽,書之壽命亦得延長,固無慊於損舊裝矣。」跋明嘉靖唐詩抄本《緯略》云:「此本惜經俗子改裝,已非士禮居之舊,殊不耐覲,乃命工易書衣及前後副葉,書中襯紙則未換,恐拆訂傷書也。余所見古書能多存舊裝者,當推海源閣,若今人知重此者益鮮矣。」又跋清初錢曾述古堂抄本《李文公集》云:「……余初見此書時,尚是舊裝一冊,與《結一廬書目》合,旋爲書估改裝四冊,古意遂漓矣。余嘗謂書之精神在紙光墨采中,非極渝敝,不可輕付裝潢,況世之能手如錢半嚴者又不可多得耶。」(錢半嚴名瑞正,乾嘉間裝修書籍良工,黄丕烈藏書裝修多出其手,黄氏題跋嘗記之。見《藏書紀事詩》卷七附錄。)先生既深感裝修一事之舉足重輕,又慮裝修良工之人才難得,遂在一九六〇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與徐森玉先生(鴻寶,原北平圖書館善本部主任)聯名寫一提案,建議培養裝修人員及具體措施。後經文化部落實,於一九六一年舉辦古籍裝修培訓班,由北京圖書館與中國書店老師傅各帶一個班,在實際操作中學習,一期學習兩年,學員由全國收藏古籍較多的圖書館或博物館等單位推薦。培訓班辦了三期,至一九六六年「文革」開始後結束,培養了一批繼承我國傳統裝修技術的人才,遍及各省市藏書單位。一九五一年北京圖書館舉辦《永樂大典》展覽,先生舉舊藏《永樂大典》一冊(卷七六〇二—七六〇三,杭字韻)捐贈北圖。一九五二年遂將自莊嚴堪珍藏重要善本書籍七百十五種捐獻國家,今藏國家圖書館早在一九四二年,先生鑒於當時時勢,再收善本書恐已不易,因於手訂書目中寫明心志以貽子孫,文曰:「生計日艱,書價益貴,著錄善本或止於斯矣。此編固不足與海内藏家相抗衡,然數十年精力所聚,實天下公物,不欲吾子孫私守之,四海澄清,宇内無事,應舉贈國立圖書館,公之世人,是爲善繼吾志。倘困於衣食,不得不用以易米,則取平值也可,毋售之私家,致作雲煙之散,庶不負此書耳。」先生襟懷高朗。一九八〇年欣逢先生九秩華誕,余乃舉先生所捐贈畢生藏書精粹七百十五種編爲《自莊嚴堪善本書目》,並輯錄先生藏書題識附後,以作紀念。天津古籍出版社謀出版此目,先生親自選定藏書中宋、元、明刻於茲可鑒。及抄本中精品五十種,印爲書影,惜當時限於印刷條件,縮印甚小,不能盡展原書丰采。今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將自莊嚴堪原藏珍本每種選擇代表性書葉攝影精印,輯爲大型影譜,以體現祖國優秀文化傳統,藉存一代文獻,從而爲古籍版本學研究,爲弘揚我國書籍發展史提供一部實用參考資料,甚盛事也。因不揣朦陋,就所知謹爲之記。一九九九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