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通史 全6册 2011清晰
西方史学通史 全6册 2011清晰
西方史学通史 全6册 2011清晰
《西方史学通史》PDF电子书全6册,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西方史学通史》阐述自“荷马时代”迄至现当代西方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涵盖古代、中世纪、近代、现当代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和特征,力图从历时性上揭示历史演变过程中西方史学的新陈代谢,从共时性上阐明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与西方史学发展演化之关系,格外关注西方著名历史学家、颇具影响的史学流派、重大的史学思潮与史学变革,尤留意西方史学思想的演变。
《西方史学通史》六卷,首卷为全书之“导论”,余五卷依次为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近代时期(上)、近代时期(下)、现当代时期的史学史,合则上下衔接,相得益彰,构成一部内容丰赡的西方史学发展的历史长篇,分则可独立成篇,显示各卷的特色与著者的个性。
《西方史学通史》开中国多卷本西方史学史编纂之先河。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多年的学术积累,全书历时八年完成,希望能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著作,并为促进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推动西方史学史的学科建设作出贡献。
《西方史学通史》书目:西方史学通史 第1卷 导论
西方史学通史 第2卷 古代时期
西方史学通史 第3卷 中世纪时期
西方史学通史 第4卷 近代时期(上)
西方史学通史 第5卷 近代时期(下)
西方史学通史 第6卷 现当代时期
《西方史学通史》出版说明:西方史学,内容宏富,源远流长,在世界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只有具备深厚传统与悠久历史的中国史学,可与之媲美。的确,中西史学各具特色,但又共同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史学遗产。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西方史学通史》,也许可以对西方史学的源远流长与内容宏富,对它宝贵的史学遗产说个大概。
序者,所叙作者之意也。”刘知幾《史通·序例》引西汉经学家孔安国的话作如是说。这里说的“总序”,则是略叙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之意:它的缘起、各卷内容及撰史之旨趣等。
说起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编纂之缘起,一下让我回想到八年之前的情景:2003年,冬末春初,原本是万象更新的季节,但“非典”肆虐神州大地,不仅给整个大自然平添阴霾,更在人们的心头留下了阴影。那时逼仄的环境,令人郁闷,但这并不能束缚人们思想自由的空间,更不能桎梏有志者的心灵。当系领导邀我共商学科发展大计时,双方想法竟出奇地一致:发扬我系在史学史方面的传统优势,把西方史学史做大,力争在这一学科领域取得新的建树。于是,编纂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之动议,从提出、论证、实施,正一步一步从构想化为现实。
实际上,编纂《西方史学通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61年耿淡如师在《什么是史学史?》一文中所表述的理念。师言“世界史学通史”之愿望,虽相隔半个世纪,但仿佛离我们并不遥远,如今正由他的学生和再传弟子们合力来实现。
何谓“通史”,贤者论述夥矣,个人于此并无洞见,兹不赘论。但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既称“通史”,因此还得结合西方史学,在此略说一二。事实上,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从司马迁所提出的“通古今之变”,经郑樵所明言的“会通之义”,迄至章学诚所阐释的“通史家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为我们留下了令人瞩目的史学遗产,这就毋须多说了。
这里需要说的是,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的“通史”旨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通史体例”和“通史精神”。
一是通史体例。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时贯古今,从西方邈远的“荷马时代”迄至现当代,倘若从历史发展的层面上而言,我们力图于纵向上揭示在历史演变进程中西方史学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于横向上阐明时代与社会的进步与史学发展变化之联系;倘若从史学史的结构层面上而言,即把史学发展进程中的历时性考察与共时性探索(即“纵通”与“横通”)有机联系起来,也就是对中外(西)史学进行交流与比较。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我们今后要努力实施与弥补的一项工作。“往来不穷谓之通”,唯有把历时性的考察与共时性的探索结合起来,才能写出真正的西方史学通史。
另一是通史精神。司马迁的名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冢之言”,其中的“通古今之变”,值得我们再三品味。个人以为,把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用之于西方史学,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说一部漫长的西方史学史,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新与旧、保守与革新、传统与现代,也在不断地交错杂陈,其总的发展趋势是顺时代潮流者兴,逆时代潮流者衰,新陈代谢,万古长青。自古迄今西方史学所经历的五次重大的历史性转折,可为显证。“不通古今之变,则不足以言通史。”②此言甚是,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立意在通古今之变”,亦即被贤者称之为“通史精神”的这一点上,将尽量做得好一些。
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即以上述“通史旨趣”,力求以翔实的资料、系统的梳理、深刻的识见、时代的特色为目标,在求真中开拓,在务实中创新,以求“成一家之言”。这当然是难于达到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其“难”,就放弃这个目标。我们终要努力奋争,虽不能至,但却心向往之。六卷木《西方史学通史》,执笔各位作者都施尽其才,作出了各自的奉献。为贯彻通史之旨趣,各卷的写作大纲都经大家讨论,各抒己见,充分显示了集体的力量。但在写作时,从立论、选材、结构、表述等,均充分发挥各卷作者个人的智慧,显示其“个性特色”。六卷组合,首卷为全书之“导论”;余五卷,以时间序列书写,构成了一部西方史学发展的历史长篇。各卷自可独立成篇,自成一统;但各卷之间,又力求上下街接,相互贯通。
下面,兹对各卷的内容作一简要的介绍。
第一卷,导论。本卷阐述了西方史学诸元素,力图从总体上叙述自“荷马时代”迄至今日的西方史学发展全貌,反思西方史学自身的历史,着重探讨西方史学在其发展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与其他相关学科、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以及与中国史学之关联,并就西方史学的开拓与创新、中国史学如何走向世界、如何学习与研究西方史学等方面发表看法,既是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的“导论”,也可作为初学者与有志深造者的津梁。
第二卷,古代时期(从荷马时代至公元5世纪)。本卷阐述西方古代史学的兴起及其特征,主要以西方史学史的三大源头—希腊史学、罗马史学和犹太史学为探讨对象。希腊史学包括从史诗到散文纪事,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到希腊化时代诸史家;罗马史学包括共和时期的罗马史学、帝国早期的史学、帝国后期的拉丁史家、帝国统治下的希腊史家;犹太史学包括犹太史学的传统、特征、范畴以及主要的犹太史家及其思想。
第三卷,中世纪时期(从公元5世纪至14世纪初)。本卷阐述欧洲中世纪史学观念和史学编纂的进程,着意从纵向角度勾勒中世纪史学萌芽、发展、变化和转折的发展历程,内容包括早期基督教史学的萌芽、蛮族入侵时期的史学趋向、加洛林时代的史学编纂、民族混杂与王朝分立时期的历史、拜占庭和穆斯林史学、中世纪盛期的史学和中世纪后期的史学。在对西方中世纪史学进行全景式考察的同时,也从横向角度探讨中世纪的历史认知,如基督教神意史观、年代记和编年史的特征、历史与传记等的混杂、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多样性等,力图归纳出中世纪史学的总体特征。
第四卷,近代时期(上)(从14世纪初至18世纪)。本卷阐述14-18世纪欧洲史学发展和演变的情况,主要内容分三个部分:(1)探讨14世纪初到16世纪末人文主义史学产生的社会与学术条件,论述其代表性史家的成就、地位和影响,分析人文主义史学在总体上对于西方史学的贡献以及存在的局限;(2)讨论18世纪理性主义史学兴起的社会和学术原因,以及百科全书派、苏格兰学派、哥丁根学派、历史哲学的发展等问题;(3)探讨基督教史学的发展和影响,一方面论述博学派诸如玻兰达斯学派和圣摩尔学派等基督教史学产生的原因、主要贡献和影响,另一方面论述基督教史学的历史观对于世俗史学家和思想家的影响。
第五卷,近代时期(下)(19世纪)。本卷阐述被称为“历史学世纪”即19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及其演变,以那时盛行的时代与社会思潮为背景,探讨19世纪异彩纷呈的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历史主义史学等史学思潮及流派,尤其彰显兰克学派;以史家、史著以及历史教学、史学刊物的发展为线索,展示19世纪西方史学专业化与科学化的进程,凸显19世纪西方史学巨擘及其思想,昭示19世纪西方史学的新趋势,力图完整、全面、系统地呈现“历史学世纪”的风貌。
第六卷,现当代时期(从19世纪末至今)。本卷阐述19世纪末以来迄至当下的西方史学的发展过程,以翔实的资料揭示西方史学从传统史学走向新史学的历史轨迹,纵贯欧美主要国家史学的发展与变化,横及现当代西方史学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新领域和新方法,格外关注诸如微观史学、新文化史等内容。本卷着力叙述现当代重大史家,注重阐发对西方史学乃至国际史学带来深远影响的史学流派,如法国的年鉴学派、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派和美国的社会科学史学派等;突出史学思想的进步,藉以勾画出现当代西方史学发展变革的全貌。
与《西方史学通史》各卷内容相关联,这里就要说到西方史学通史所涵盖的时空概念。先说时间范畴,它是指从古希腊迄至当下,而各卷也有较为宽泛的时段列出。其实,史学发展的进程也与历史发展的进程一样,我们通常分成的古代史学、中世纪史学、近代史学(上、下)和现当代史学四大阶段,在各段之间不可能做到泾渭分明、整齐划一的,因而不能忽视它们相互之间的“牵连”,其“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性与模糊性的特点,也就不言而喻了。再说空间范畴,这就涉及对“西方”一词含义的界定了。何谓“西方”,这真是一个不易用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问题。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西方”词因时而易。论者云,在古代,所说“西方”指的是印度文化大区和伊斯兰文化大区;明清以来,主要指的是基督教文化大区,它包括欧美的大部分地区①。就西方史学通史而言,它涉及的地理范围,也大体上包括欧美地区;就本书而言,欧洲多指西欧,美洲主要说的是美国了;由于文化的因缘,若干从地理范围而言的非欧美地区,也会在书中有所体现;此外,从“西方”一词的阶级含义而言,比如在现当代,地理位置即使处在欧美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史学(如两德合并前的民主德国等),也不宜包括在本书论述范围之内简言之,我们的《西方史学通史》与学界流行的《西方史学史》(包括我主著的《西方史学史》),在时空概念上的界定,大体上是一致的。
至于说到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的写作团队,令我记起希腊神话中的亚尔古船英雄们远航的故事:他们穿过激流,越过高山,战胜无数妖魔鬼怪,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揭破迷人的海妖西壬的诱惑,设法使那条永不睡眠的巨龙昏睡过去,终于从橡树上盗取了金光灿灿的金羊毛—被那时希腊人认为举世无双的无价之宝。且看我们的写作成员:清一色的博士,对西方史学训练有素,拥有相当丰厚的学术积累,一如“亚尔古船的英雄们”。此行何为?获取“金羊毛”—一完成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有时,我在想,在冥冥之中像有神助,能使我们这个团队一路走来,风雨同舟,矢志不渝,去完成“上苍”交托给我们的神圣使命,人生之贵,莫此为甚。
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主编的重任,委诸我一人承乏,实在是力不从心。我绝不是希腊神话中那位领导英雄们寻取金羊毛远航的“领军人物”伊阿宋,有那么神奇的力量。作为主编,我的职责是:做一个“学术协调人”( an academic coordinator),起一种居间联络的作用;尊重每一卷作者的写作成果,显现他们各自的个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