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观全集 全34册 高清版 演培法师
¥36.00價格
谛观全集 全34册 高清版 演培法师
谛观全集 全34册 高清版 演培法师
《谛观全集》PDF电子书全34册,由演培法师主编,台湾天华出版社1981年初版,至2005年七刷。中國佛敎自晚唐以來,敎宗臺賢,行歸禪淨,爾後學者莫能出其方軌,而羅什、玄奘所傳大小空有之勝義,聞之者眇矣!有清末葉,楊文會居士得「唯識述記』於東瀛;隋唐古疏,後由日本集爲『續藏』而問世,於是隋唐盛世之佛學,乃漸呈復興之運。歐陽漸居士成立內學院於南京,專治奘傳唯識學,馳名於時。太虛大師成立佛學院於武昌,重奘什性相,主大乘八宗並行,蓋以隋唐盛世之佛法爲理想,融貫性相於臺賢禪淨之統。凡此悉中國佛法振古之學也。然近世佛法,由歐美及日人之硏習,實已擴及巴利與梵藏文。由中國佛法言之,則趨於世界佛法,融攝新知之域。故內學院硏習唯識,進及西藏所傳安慧唯識,法稱因明,南傳部執。虛大師擬成立世界佛學院,說『新與融貫』;總攝一切佛法,爲敎之三期三系,理之三級三宗,行之三依三趣,而導歸於「人生佛敎」。成立漢藏敎理院,傳譯藏文佛典多種。惜乎法爲時崩,學人散落,啓其緖而不能見其成也!演培法師,近代中國法將之一也。初就觀宗講寺,受天臺敎觀。次遊閩南、覺津、漢蔵諸學院,習奘什性相,兼聞藏傳中觀之學。後抵臺灣,乃習日文而間及日本學者之說。法師長於講說,其受觀宗之影響歟!主持佛學院,遊化諸方,軌多所講說,聞者每爲之記。其平生著述,適應時會,以語體爲文,實便初學。玆出其三十年之文稿,編爲『諦觀全集』以行世。全集分「經釋」、「律釋」、「論釋」、「譯述」、「雜說」,凡二十八冊,七百餘萬言,其寫作講說之盛,可以見矣!泛覽全集之目,法師於善巧化俗外,尤致力於玄奘之譯。『解深密經』、『俱舍論』、『成唯識論』、『異部宗輪論』等諸大部,並精硏而廣釋之(佔全書三分之一) ,於後之學者,必多所助益。譯『天臺性具思想論』,足以見不忘天臺之學,而譯『小乘佛敎思想論』、『大乘佛敎思想論』,則爲日本近代硏究初期之作。法師之學,蓋重於化導;以性相爲本,前承天臺而略及近代之學者也!民國二十九年底,予識法師於四川漢藏敎理院。在川、在閩、在港、在臺,先後共住者達二十年,誠平生難得之法友矣!全集成而索序於予,不能却,乃略敍近代佛學硏究之趨向,以見法師所學之所重以應之。中華民國六十六年十月二十九日印順序於星洲之靈峰般若講堂案:諦觀全集原二十八冊,經本公司徵得演公上人之同意,及重新整理校對後,改爲三十四册。部分次序已更動如本書第一頁「諦觀全集總目錄」,敬請參閱。演培法师(1917~1996年)江苏江都人,俗姓李。号谛观。年十二,依高邮临泽福田庵常善和尚披剃。十八岁,于宝应福寿院受具足戒。初就观宗讲寺受天台教观,次游闽南、觉津、汉藏诸学院,研习性、相二宗之旨,兼闻西藏所传中观之学。曾先后亲近谛闲、太虚、慈航、印顺等当代高僧,亦曾主讲于华西佛学院、莲宗学院、厦门大觉讲舍等。移居香港,协助太虚大师全书之编印。后来台,从事著述、弘法,并习日文及日本学者之说。又曾数度赴泰国、越南、柬甫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北美等地弘法。著述散见于各佛教刊物。历任中国佛教会理事、善导寺、玄奘寺、新加坡灵峰般若讲堂、越南妙法精舍等住持,及太虚佛学院院长、慈航中学常务董事等职。其著作译述悉收于谛观全集中。《谛观全集》书目:谛观全集 E01 佛说十善业道经、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谛观全集 E02 大宝积妙慧童女经讲记谛观全集 E03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谛观全集 E04 维摩诘所说经讲记 上谛观全集 E05 维摩诘所说经讲记 下谛观全集 E06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记、心经十二讲谛观全集 E07 解深密经语体谛观全集 E08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记谛观全集 E09 观世音苦萨普门品讲记谛观全集 E10 梵网经苦萨戒本讲记附:八关斋戒十讲 上谛观全集 E11 梵网经苦萨戒本讲记附:八关斋戒十讲 下谛观全集 E12 俱舍论颂讲记 上谛观全集 E13 俱舍论颂讲记 中谛观全集 E14 俱舍论颂讲记 下谛观全集 E15 唯识二十颂、八识规矩颂讲记谛观全集 E16 入中论颂讲记谛观全集 E17 成唯识论讲记 1谛观全集 E18 成唯识论讲记 2谛观全集 E19 成唯识论讲记 3谛观全集 E20 成唯识论讲记 4谛观全集 E21 成唯识论讲记 5谛观全集 E22 异部宗轮论语体释谛观全集 E23 勤发苦提心文讲记谛观全集 E24 大乘佛教思想论谛观全集 E25 小乘佛教思想论谛观全集 E26 天台性具思想论谛观全集 E27 佛教的缘起观谛观全集 E28 唯识法相及其思想演变谛观全集 E29 印度部派佛教思想观、人间佛陀谛观全集 E30 南天遊化谛观全集 E31 法雨徧施集谛观全集 E32 狮城演说集谛观全集 E33 庆悼杂说集 上谛观全集 E34 庆悼杂说集 下《谛观全集》出版说明(演培法师自序):我於幼年出家時,沒受過正式敎育,只在私塾讀了幾年書。到受具後出外參學時,初在寧波觀宗寺弘法硏究社學習天臺敎理,次在廈門南普陀閩南佛學院修學一般佛法,後在重慶縉雲山漢藏敎理院得聞性空與唯識。先後雖在各佛學院受學,但因未得思想體系的訓練,亦未受到有系統的完整敎育,更未在文字方面下過一番工夫,是以,不特對佛法的認識,未能深入其中的堂奧,卽對文字的學習,亦未奠下深厚的基礎,不能不說是我修學因緣的不足,亦是自己沒有刻苦自勵的致力於學的結果!到了二十五歲,奉太虛大師命,去合江法王寺,創辦法王學院,感於自己了解佛法的不多,不想耽誤來學的學子,特囘漢藏敎理院,恭請印公老人擔任學院最高導師,指導學院一切事宜。敎學之餘,復聽導師爲我們敎職員數人講中觀論頌等,並將導師所講的記錄成書。但到這時爲止,始終未曾學文,論說自己所了解的佛法,原因就是覺得自己什麽都不行,特別是在導師的領導下,感到導師的佛學,是那樣的淵深廣博,條理分明,而在佛法敎理思想上,又是那樣的發前人所未發,自己連法海的一滴都未沾到,怎敢隨便的亂學塗鴉!在這期間雖曾學習寫些佛學短文,終因感於不怎麽成熟,從來沒有想到將之發表,到了抗戰勝利,由川囘到上海,復奉虛大師命,主持杭州武林佛學院敎務,始於課餘之暇,寫些佛學論文,發表於海潮音及其他佛敎雜誌。後來避難香江,仍在導師座下學習佛法,並常寫文發表於大醒上人主編之海潮音,同時將在滬爲上海佛學院諸生所講所寫尙未完成的異部宗輪論語體釋,爲之續成,並在香港印行,是爲我出版佛敎論書註釋的第一次嘗試。不用說,這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亦不値有識學者的一閱,只可說以供初機的參致而已。自從學習寫文,迄今三十餘年,或發表於各佛敎刊物,或已印單行本以流通,計計字數,雖說已七百餘萬言,但坦白說一句,所寫各種文字,不論經論的註釋,不論一般的論說,旣說不上有什麽獨特思想,更說不上有什麽特殊所見,只是老實的就所知寫出,以求人們能看得懂就是。所以嚴格說來,實沒有再爲編成全集的必要。但爲適應一般初發心者,使能藉此入於佛法,從而如實修學佛法,也就自忘自己讒陋,將歷年已出版或未出版的編集起來,題爲「諦觀全集」,設法在臺出版,以期在生命歷程中,留下自己一黠心影。世間不論什麽,聲法說,都是因緣,全集的出版,自亦有其最極殊勝的因緣,那就是去年( 民國六十五年) 春,我印公親敎上人來星小住,老人看我埋頭在整理成唯識論講記,於閒談中,問我寫了多少有關佛法的文字,進而並慈悲的開示說:「可將所寫的經論註釋等,捜集起來將之出版,免得以後麻煩別人,現在自己做得到的,還是由自己來做好」。由於老人這一提示,乃將已未出版甚至還在寫作中的,稍微加以計算一下,不意竟達七百餘萬言,以類相從,分爲經釋、律釋、論釋、譯述、雜說五大類,共分爲二十八冊。印書因緣,如是如是。經釋一,包含十善業道經講記、八大人覺經講記、妙慧童女經講記;經釋二,含有金剛般若經講記、般若心經講記、金光明經空品講記;經釋三,是解深密經語體釋;經釋四及五,是維摩詰經講記;經釋六,計有普賢行願品講記、觀音普門品講記。總合經釋,約一百四十餘萬言。除解深密經語體釋,是自己親筆寫的,其他都是在港、越、星、馬各地弘法說法時,由諸聞法弟子之所記錄的。雖說亦曾經過自己略爲整理,但文字必然是不一律的,詳略自亦是不一致的。而且爲使聞法大衆皆能有所了解,所以講時不得不講得特別通俗。律釋只有一冊,就是梵網經講記,最初印爲上下兩冊,現在將之合爲一本。這是應星洲菩提蘭若慧圓師之請,在該蘭若每週共修會上講的。由於時間的相當充裕,整理記錄時也就較爲詳盡。雖在南洋佛敎發表,但十重戒還未刊完,就應聽衆的請求,印成單行本流通。全文計約三十五萬言。關於戒的方面,理應多寫一黠,因爲在外弘法,講戒是有很多不方便的,甚至有人聽到說戒反而不敢來聽,所以像止惡的律儀戒,只能在講七衆所通行的三聚淨戒時略爲提到,不能特別的多爲說明。五乘之基的戒學,未能多爲論說,原因就在於此。論釋一至論釋三,是俱舍論頌講記;論釋四,含有異部宗輪論語體釋,勸發菩提心文講記;論釋五,內有唯識二十頌講記、八識規矩頌講記;論釋六,是入中論頌講記;論釋七至論釋十一共五冊,是成唯識論講記。此中所有論釋,除宗輪論語體釋,是親自所寫,其他皆由僧俗弟子之所記錄。不過特別要說明的,就是這些論典,有在佛學院爲學生講的,有在外弘化爲大衆講的,更有爲少數人講的,其淺深當然亦不一致,但大體上還是有其一貫性。總合各個論釋,共二百七十餘萬言。其中成唯識論講記,是最近三年講說記錄而成,僅在菩提樹發表了極少部份。譯述一,是大乘佛敎思想論;譯述二,是小乘佛敎思想論;譯述三,包含心經十二講,天臺性具思想論,瑜伽師地論解題,攝大乘論解題,阿利安文化與佛敎成立。總計約八十餘萬言。這是我初到臺灣時,主持臺灣佛敎講習會敎務之餘,學習日文所試譯的,錯誤當然在所不免。我譯大小乘思想論的動機,是因當時感於中國佛學者,對印度佛敎思想的演進不大重視,所以特地譯出貢獻給我國學佛者。至於天臺性具思想論的翻譯,因我最初學法時,就是學的天臺,雖說後來沒有在這方面深入,但爲表示我對天臺學的尊重,所以特別譯出此性具思想論。雜說一,包含佛敎的緣起觀,法相唯識及其思想演變;雜說二,計有金剛經槪要,八關齋戒十講,印度部派佛敎思想觀,人間佛陀;雜說三,內有南天遊化,談談泰越佛敎及弘化經過,泰國佛敎的巡禮,泰國佛敎的簡史,泰國佛敎的實況。雜說三中所有的文字,是我第一次出國弘化的一些報導,對泰國佛敎特別多所介紹,因據一般說來,南方國家佛敎,雖說皆是奉行小乘,但以泰國佛敎爲最純,所以特想借重他國佛敎的發展,看看自己國內的佛敎,有些什麽應興應革的,以期國內佛敎亦能日益開展起來,如泰國佛敎那樣的純潔!雜說四,是法雨遍施集,顯示此中所收的文字,是在星、馬、越、菲以及美國各地所有的講稿,不是限定在某一地講的;雜說五,是獅城演說集,那是專收在新加坡各佛敎道場的講稿,其中最多的,當然是在般若講堂每個夏曆月之初一金剛法會,爲衆所有的開示。關於這一部份,曾以般若講堂開示錄的名稱出過單行本。雜說六,是慶悼雜說集,顯示此中所收的文字,有慶祝佛誕的,有慶祝佛學院畢業的,有慶祝學校週年紀念的,有慶祝道場落成的,有悼念已故大師及諸師友的,有一般性的論文等。因字數太多,分爲上下冊。總計嚣類,約一百四十餘萬言。如上所擧,雖說都是有關佛法的,但因我的佛法認識極淺,加上沒有文學的修養,復又沒有寫作的抜巧,自認是不上暖理想的,在有高度思想和優美文字的學者看來,必然不會有所滿意,甚至認爲是多餘的,白白浪費大好時光,根本沒有出版價値。我自己所以認爲不理想,因集中所有的思想理論,都不是從自己心靈中流露出來的,只不過對佛所說經典及大小乘賢聖所造論典,加以語體化而已。話雖這麽說,但畢竟花費了一黙時間和絞了一黠腦汁,因而也就不自量力的獻醜於我佛敎界,尙請諸方大德,不吝惠予指正,我當誠懇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