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无量文集 全9册 2011 高清
¥15.00價格
谢无量文集 全9册 2011 高清
谢无量文集 全9册 2011 高清
《谢无量文集》共9册,是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谢无量。
作者简介谢无量(1884-1964),四川乐至人,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曾任四川存古学堂监督,《京报》、《民权报》、《独立周报》、《神州日报》主笔,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东南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四川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重庆中国公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川西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川西博物馆馆长,四川文史馆研究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等职。著有《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妇女文学史》、《中国哲学史》等学术著作,并出版了《谢无量自写诗卷》、《谢无量书法》等作品。谢无量是一位系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先驱,学识渊博,见识远卓,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变革均有深入的体认,许多著作具开创之功。同时,他也是一位在诗词、书法、文史研究、文物鉴赏等方面卓有成就的大家。
《谢无量文集》书目:谢无量文集 第9卷 中国大文学史 谢无量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谢无量文集 第8卷 实用文章义法 中国古田制考 古代政治思想研究 谢无量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谢无量文集 第7卷 诗学指南·词学指南·骈文指南·诗经研究·楚词新论 谢无量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谢无量文集 第6卷 中国六大文豪、罗贯中与马致远 谢无量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谢无量文集 第5卷 中国妇女文学史 谢无量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谢无量文集 第4卷 佛学大纲 谢无量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谢无量文集 第3卷 朱子学派·阳明学派·王充哲学 谢无量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谢无量文集 第2卷 中国哲学史 谢无量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谢无量文集 第1卷 孔子 韩非 谢无量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谢无量文集(第1卷):孔子�6�1韩非》内容简介:《孔子》1915年初版,至1926年7次印刷。全书分2编30章,第一编是孔子生平纪事,主要介绍孔子生平、经历等...《谢无量文集(第2卷):中国哲学史》1915年初版。全书分上古、中古、近世三编共七十二章,对中国从黄帝到清末戴震约五千年中的一百多位哲学人物作了专文研究,对...《谢无量文集(第3卷):朱子学派�6�1阳明学派�6�1王充哲学》1915年初版。全书分两编共七章,十余万字。朱熹是孔子以后最为博学的学者之一,他拥有一大批追随者,时称...《谢无量文集(第4卷):佛学大纲》曾于1994年出版,全书分为两卷十三章。书中收集了大量佛教经典材料,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佛教的渊源、传播、流派,可以使读者对...《谢无量文集(第5卷):中国妇女文学史》1916年初版,系统整理了自上古至明代妇女文学的变迁史,分为上古、中古、近世三编,概述了各个时代妇女文学的盛衰情况,...《谢无量文集(第6卷):中国六大文豪�6�1罗贯中与马致远》内容简介:《中国六大文豪》,1916年初版,至1927年四次印刷,分六编三十七章。对中国历史长河中数以..《谢无量文集(第7卷):诗学指南�6�1词学指南�6�1骈文指南�6�1诗经研究�6�1楚词新论》内容简介:《诗学指南》1917年初版,至1922年6次印刷。该书介绍了诗之渊源和诗...《谢无量文集(第8卷):实用文章义法�6�1中国古田制考�6�1古代政治思想研究》内容简介:1916年初版,至1933年8次印刷。该书分上下两卷,共七章,以古代名篇大作...《谢无量文集(第9卷):中国大文学史》1918年初版,1929-1943年8次印刷。全书共五编六十三章,分上古、中古、近古、近世四个时期,远溯中国文学之起始...书友对《谢无量文集》的评价:《谢无量文集》定价与折扣太高,为之奈何!最近几家网站都无大型活动,正月或者阳历二月,元宵节外,也无其他重大节日(不计宗教节日与纪念日,一般商家很少借用宗教节日)。前段时间,忽然有些想法,谢无量先生之作品,此前接触不多。不过谢先生为马一浮先生之挚友,两人交谊长达六十余年,可谓相知甚深(有时不必借助语言文字)。马先生经常为古来著作写序,为友人之论著题签(如熊十力先生著作);马先生本人之作品,除去自序,一般很少请人作序,谢先生则例外,如《避寇集》即有谢先生之序文。世人研究近代学术思想史时,往往喜将马先生与熊十力、梁漱溟二位合论,现代儒家三圣或新儒家三圣之类,在不少论著中都曾反复出现。我对“新儒家”之提法很不感冒,甚至有些反感,厌恶程度仅次于“最后一位儒家”或“最后一位大儒”之类说法。江苏文艺出版社曾出过一本《记父亲梁漱溟》,梁培恕先生原题为“至大至刚——记父亲梁漱溟”,出版之时改名“中国最后一个大儒——记父亲梁漱溟”,不知究是何人所改,多半还是出版环节所致(作为噱头,吸引读者)。艾恺称梁先生为“最后的儒家”,那是因为不懂中国文化、不明儒家义理;国人出版类似作品,竟然也是如此肤浅,真是令人扼腕!言归正传,谢无量先生之文章论著,一九四九年后似乎出版不多,最近几年我只看到两家,广陵书社出过《佛学大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则有八卷《谢无量文集》,可惜定价太高,折扣也高,实在承担不起。除非出现双重优惠,如去年那几回,那样才有可能选购部分作品。如文集第七卷《诗学指南·词学指南·骈文指南·诗经研究·楚词新论》,全卷仅有四〇九页,定价高达八十八元,而且是七七折,真是无可奈何!文集恐怕很难一网打尽,只能期待不同活动,慢慢蚕食。倒也不必着急,今年看完一卷即可。昨日又在京东新下一单,订购《谢无量文集》第三卷《朱子学派·阳明学派·王充哲学》,上午顺利收到。以最近这两次经验来看,京东送货效率确实很高。早上下单,当天下午送到;下午下单,次日上午送到。此前卓越(现在叫亚马逊)也是如此,所以此前数年,我一般在卓越购书。去年以来,该站送货效率大不如前,所以今后即便还在该站订书,也不再奢求能及时送达。有时感觉非常诡异,比如上周四那一单,每一册书提示送达日期,都在十一日前(其中两种图书送达时间最晚,在十一日),但我下单之后,订单提示送达时间为十三日至十五日。我与在线人员联系,询问何以会有如此差异?可惜还是不得其解,只得放弃。这种情况,客户无法主动拆开订单,那样必将增加购书成本。至于网店行为,则不会增加客户之费用。周一订单并无动静,周二发现自动拆成两单,其中一单当天顺利送到;今天再次查看,发现余下两本又被拆成两单,其中一单今天也许可以启程,下午或能收到,至于最后一本,或一日或两日,希望本周可以收到。此前多次查看《谢无量文集》之折扣信息(确实想要看看其中部分作品,毕竟谢无量先生与马一浮先生之交谊摆在那里,我也想要了解谢先生这位天才学者之文笔,至于《文集》具体内容则不在乎,因我读这些书,主要是感受著者之风骨,而非获得若干知识要点、理论观点),因为我对这套文集颇为不满,感觉定价偏高。不过今次拿到《朱子学派·阳明学派·王充哲学》,感觉有所改变。这是《谢无量文集》第三卷,二〇一一年六月一版一印,定价九十八元。全书五百余页,感觉非常厚重,纸张质量不错,排版效果很好,正文字号偏大,倒也适合阅读。精装尚有封套,硬封质地不错,改册目录之前,附有先生照片一帧,前有一页油纸(可参看《毛泽东文选》之类)。总体而言,《谢无量文集》较之《推十书》,至少在定价上,我对《谢无量文集》已较为认同,《推十书》尚未看到实体书,硬件如何不得而知,但以图书页数与定价之比例而言,目前很不看好(二百余页,定价三百五十,实在匪夷所思)。谢先生之著作,此前几乎从未接触,《哲学史》《文学史》乃至《阳明学派》诸书,或者并非独立撰写,而是参考乃至翻译日本著作而来(初步推测,尚未看到相关资料),但我并不在意这种方式,反而更有兴趣。我有一种感觉,晚清民国时期,学者翻译外国著作,往往并非直译,而是在翻译基础上有所发挥,至于原书内容,大概也有取舍。毕竟日本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历代先贤之解读,多数带有日本特色,未必真能契合先贤本怀。而本土高明学者则不然,当其通读先贤著述之时,必有一番真切感受。只是在体例上,前贤或者并未形成范本,如所谓文化史、哲学史、思想史典范著作,晚清以前恐怕并无相应著作(适合当下多数人阅读胃口之著作),至于《明儒学案》之类,今日学者恐怕多数不会直接通读原书。因此,晚清民国时期,学者接触日本相应著作,或者看到西方之学术史作品,恐怕都会耳目一新,多数人会当下认同那种形式,进而会有相应举动,或者直接翻译,或者借鉴经验,然后成为“开风气之先”之作品。民国时期,题为“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中国佛教史”“中国道教史”或者类似名目之书,正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在这些作品中,直接延续传统著作体例之书恐怕不多,多半属于前述两种方式。当然,前面所说两种方式,主要是指创作形式;至于具体内容,恐怕也有不少直接沿用或者借鉴外国学者已有成果,至于新增加之元素,其比例之高下,则由著者学养、性格决定。不过我对这些并无太大兴趣,以谢无量先生著作为例,我只知道自己所读为谢先生所写,至于谢先生是直接翻译外国作品还是自己独立撰写,对我来说并无实质意义;即便知道谢先生立足于某部日本著作,然后完成《阳明学派》这些作品,我也无缘接触日人原著,故对书中改动之处,同样难以知晓。凡此种种,对我来说都无意义,我也无心关注。我之兴趣,只在读书,感受谢先生之文字,若能进而一窥谢先生之思想境界,自然最为理想。由其天性 成其自然——谢无量书法的超逸之美许伟东谢无量比马一浮小1岁,两人为终生挚友。据《谢无量自传》记述,谢无量15岁时,浙江学者汤寿潜携女婿马浮到芜湖,谢无量拜汤寿潜为师学习经史,同时和马浮相识。为纪念两人的友谊,马浮改名马一浮。两人的友谊始于童冠,垂老弥笃,传为学界佳话。马一浮与谢无量均同时是学者、诗人与书法家。两人才性比较:马一浮更像学者,谢无量更像诗人;马一浮名“浮”,却深沉庄谨,青灯古卷,居陋巷不改其乐,谢无量名“沉”,却豪放不羁,不拘细行,“身为游忙”,名士气十足。相交既久,相知愈深。马一浮谈到谢无量时说:“平生所遇友朋之间,天才之高,莫能先之。对人从不作庄语。其教书门类甚广,马克思辩证法之类,夕披览而朝讲授。其著书信笔写去,而文字工整,少有能及之者。” 马一浮曾被誉为“神童”,他的如此描述,让我们该怎样想像谢无量的才华呢?谢无量书法的独特,几乎让批评家们陷入无法言说的困境。即使与他有所交往者,也颇觉犯难。于右任说他“笔挟元气,风骨苍润,韵余于笔”、沈尹默说他“上溯魏晋之雅健,下启一代之雄风,笔力扛鼎,奇丽清新”、马一浮说他“随手挥洒,自然佳妙”。除了抒发欣赏之情,感慨其风格之新美、天才之颖异,他们也无法详述谢无量的书法来由。吴丈蜀是追摹谢无量的书家,他撰文评述:“从他的手迹中可以看出他对魏晋六朝的碑帖曾下过相当的工夫。从行笔来看,受钟繇、二王及《张黑女墓志》的影响极为明显。从结体来看,则可窥见《瘗鹤铭》以及其他六朝造像的迹象。”这显然是主观的臆测,所以吴丈蜀赶紧补充道:“尽管他师承这些碑帖,但决不做他们的奴隶,而能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创造出自己的书体。”真实的情况是:谢无量不主故常,他没有大量对临古代碑帖,他以“心摹”取代“手追”,一超直入,直接越过临摹进入创作,自我作古,以我为法。(另一个次要的反常是:他甚至不循规蹈矩地在作品完成后钤印。)如果一定要追索其渊源,可以追到沈曾植。沈曾植作为前清遗老鬻书自给于上海滩,大约始于1913年,直至1922年去世。这个时期,谢无量基本呆在上海。谢无量与马一浮都热衷于沈曾植书法,两人均不同程度汲取了沈曾植。从形式构成层面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谢无量对沈曾植作了重大“改装”:将字形拉长;将扭动的线条拉直;将密集的结构变疏;将沉重古奥的风格变成轻灵秀逸;但是保留其不平、不熟、不稳,以成其奇崛、生涩、灵动。谢无量的改装立即呈现出自身的特色:一是对空白的运用。谢无量作品中的空白十分显眼,字内字外,触目可见。空白暗示虚无,但不是虚无,它意义无穷。在整体观赏时,空白作为一种无声语言诱使和逼迫我们瞩目实有,实有的字迹顿时变得显豁、精神。二是简约。谢无量的用笔与结构都十分简约,他好像完全无视世俗成规与他人臧否,大小正欹生熟圆方,一依自然,任性而为,写到哪里算哪里,几乎把一切事先算计与技术企图挤压殆尽。赵之谦说:“书家有最高境,古今二人耳。三岁稚子,能见天质;绩学大儒,必具神秀。”谢无量既是绩学大儒,又葆有稚子童心,遂直入化境。谢无量不是依靠勤奋让人敬佩,而是展示天才让人艳羡。谢无量书法的境界十分契合道家的审美理想,它可以称为“逸”格。逸,本意是“兔子跑了”,后来简化为“逃离”,再后来演变成与伦理学与美学相关的理想或品格。书法中早就有神、妙、能三品的概念,后来添加了“逸”,用来月旦人物、品评法书,以定等别异、拔优汰劣。不过,不管是高高在上的神品、徘徊中流的妙品,还是屈居下寮的能品,它们都共享同一审美理想与批评尺度,差别仅在于水平的高低。但是,“逸”截然不同,它与“神、妙、能”三品凿枘难合,它压根不跟大伙按同一规则出牌、同一标准比拼。它选择逃离——逃离既有规则、世俗品味与常规模式。谢无量书法的技术因素既不丰富,也不复杂,这容易导致误解:书法毫不神秘,大师唾手可成。其实不然。分析后看上去简单的构成元素,经过大师神秘心灵与奇异之手的组合与控制,转瞬成为不可思议的杰作。很多人与杰出作家掌握数量相当的汉字,但是却无法创制出同样杰出的诗文,其理攸同。那些误以为谢无量书法简单易学的人,在漫长修习之后往往无奈地发现:自己无法捕获谢无量书法那逸出常轨的余韵、无法契合冥冥独存于谢无量心手之中的那个神秘系数。谢无量有诗曰“柔翰移至情,临风自陶写”,这“至情”的深浅、雅俗、厚薄恰是神秘的灵丹。在这里,书法创造显示出它独有的魅力,也显示出特有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