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文集 全5册 2015 宋鸿兵著
货币战争文集 全5册 2015 宋鸿兵著
货币战争文集 全5册 2015 宋鸿兵著
《货币战争文集(套装共5册)》系列书从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发迹开始谈起,以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结束,展现了货币对济中的巨大影响力。
正如作者而言:“货币是人类欲望的载体,人类在追求欲望满足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控制欲望,而是被欲望所控制。”这就意味着人性是货币动荡的本质,亦是历史沿革的本质。
除此之外,本书对经济形势做了诸多的推断,有的已经发生,比如作者预言的2008年的经济危机,有的正在进行比如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比如中国将一步步提升内需,代替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比如美俄战争最终的走向,他们都沿着作者提到的方向发展,无一例外。
作者在书中做出更多的预言,读者朋友们可以细细读来,或许有些明天就会发生……
内容简介
“货币战争”系列丛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从货币看事件,从历史看货币,从全球看历史。在货币的显影液下,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脉络将变得清晰起来;在历史的望远镜里,人性反复发作的弱点将被浓缩为鲜明的规律性曲线;在全球的广角镜中,社会变迁与帝国兴衰将呈现出无可置疑的大趋势。
货币战争文集书目:
货币战争文集 第5卷 山雨欲来货币战争文集 第4卷 战国时代
货币战争文集 第3卷 金融高边疆货币战争文集 第2卷 金权天下
货币战争文集 第1卷
《货币战争1》以美国为主线,用美元的手术刀来解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以欧洲为重心,从欧美金融家族的形成与发展,来透视货币权力与政治权力的整合,进而揭示出未来世界统一货币的发展趋势。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以中国为焦点,陈述了金融边疆安全则国家安全,金融边疆沦陷则国家沦陷,从货币的视角来观察中国近代的沉沦与抗争,书写一部生动的人民币诞生史、成长史、抗争史。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以国际储备货币的战略价值为中心,以美国、欧洲、亚洲三者之间的货币博弈为半径,用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线索,把各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有机地缝合成一张大国崛起的全景线路图。《货币战争5》以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之后的未来世界经济走势为线。探讨美国的量化宽松,预测全球货币与金融市场还有经济复苏福与祸,让人们看清未来。
作者简介
宋鸿兵,国际金融学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概念“货币战争”一词的首创者,曾被全球销量靠前的商业杂志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009年中国极具影响力的40人”。
2007年出版《货币战争》,成功预测了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引发全球关注,持续畅销8年。“货币战争”系列著作垄断中国财经图书畅销榜首名多年,被译成多国语言畅销海外。2010年以来,“货币战争”一词被各国政要、媒体广泛引用,世界货币战争的爆发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除此之外,作者提出的“剪羊毛”、“次贷地震”、“金融海啸”、“金融高边疆”、“中国大妈”等词语皆成为流行词汇。
精彩书评
★在中国财经类图书中,很难找到像《货币战争》系列丛书这样,不仅在国内一石激起千层浪,同时也引发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凤凰读书网
★因《货币战争》书系曾准确预言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债危机、其后的金银价格走势等,作者宋鸿兵被定位为“金融预言家”,引发持续关注。随着书中的一个个揭秘被历史逐一证实,随着一次次预言逐渐被兑现,人们已经不得不承认,这是部奇书。
——东方财富网目录:
《货币战争1》
文集序
第一章 罗斯柴尔德家族:“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
拿破仑的滑铁卢与罗斯柴尔德的凯旋门
罗斯柴尔德起家的时代背景
老罗斯柴尔德的第一桶金
内森主宰伦敦金融城
詹姆斯征服法兰西
所罗门问鼎奥地利
罗斯柴尔德盾徽下的德国和意大利
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
第二章 国际银行家和美国总统的百年战争
刺杀林肯总统
货币发行权与美国独立战争
国际银行家的第一次战役:美国第一银行(1791-1811)
国际银行家卷土重来:美国第二银行(1816-1832)
“银行想要杀了我,但我将杀死银行”
新的战线:独立财政系统
国际银行家再度出手:“1857年恐慌”
美国内战的起因:欧洲的国际金融势力
林肯的货币新政
林肯的俄国同盟者
谁是刺杀林肯的真凶?
致命的妥协:1863年《国家银行法》
第三章 美联储:私有的中央银行
神秘的哲基尔岛:美联储的策源地
华尔街七巨头:美联储的幕后推动者
策立美联储的前哨战:1907年银行危机
从金本位到法定货币:银行家世界观的大转变
1912年大选烽烟
B计划
《美联储法案》过关,银行家美梦成真
谁拥有美联储
美联储第一届董事会
不为人知的联邦咨询委员会
真相何在
第四章 一战与大衰退:国际银行家的“丰收时节”
没有美联储,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
斯特朗操纵下的战时美联储
“为了民主和道德原则”,威尔逊走入战争
大发战争财的银行家们
《凡尔赛和约》:一份为期20年的休战书
“剪羊毛”与美国1921年农业衰退
国际银行家的1927年密谋
1929年泡沫破裂:又一次“剪羊毛”行动
策划大衰退的真正图谋
第五章 廉价货币的“新政”
凯恩斯的“廉价货币”
1932年总统大选
谁是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
废除金本位:银行家赋予罗斯福的历史使命
“风险投资”选中希特勒
华尔街资助下的纳粹德国
昂贵的战争与廉价的货币
第六章 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
“精神教父”豪斯上校与外交协会
国际清算银行:中央银行家的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
统治世界的精英集团
彼尔德伯格俱乐部
三边委员会
第七章 诚实货币的最后抗争
总统令11110号:肯尼迪的死亡证书
白银美元的历史地位
银本位的终结
黄金互助基金
特别提款权
废除黄金货币的总攻
“经济刺客”与石油美元回流
里根遇刺:粉碎金本位的最后希望
第八章 不宣而战的货币战争
1973年中东战争:美元反击战
保罗·沃尔克:世界经济“有控制地解体”
世界环保银行:要圈地球30%的陆地
金融核弹:目标东京
索罗斯:国际银行家的金融黑客
狙击欧洲货币的“危机弧形带”
亚洲货币绞杀战
中国未来的寓言
第九章 美元死穴与黄金一阳指
部分储备金体系:通货膨胀的策源地
债务美元是怎样“炼成”的
美国的“债务悬河”与亚洲人民的“白条”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霸盘生意”
政府特许机构:“第二美联储”
黄金:被软禁的货币之王
一级警报:2004年罗斯柴尔德退出黄金定价
美元泡沫经济的死穴
第十章 谋万世者
货币:经济世界的度量衡
金银:价格动荡的定海神针
债务货币脂肪与GDP减肥
金融业: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空军”
未来的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迈向世界储备货币之路
附录美国债务内爆与世界流动性紧缩
……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
《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
精彩书摘
《货币战争文集(套装共5册)》:
当这两家公司在1955年合并成花旗银行后,它拥有美联储纽约银行近1/4的股份,它实际上决定着美联储主席的候选人,美国总统的任命只是一枚橡皮图章而已,而国会听证会更像一场走过场的表演。
保罗·沃伯格的纽约国家商业银行拥有2.1万股。
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担任董事的汉诺威银行(Hanover Bank)拥有1.02万股。
大通银行(Chase National Bank)拥有6000股。
汉华银行(Chemical Bank)拥有6000股。
这六家银行共持有40%的美联储纽约银行股份,到1983年,他们总共拥有53%的股份。经过调整后,他们的持股比例是:花旗银行15%,大通曼哈顿14%,摩根信托9%,汉诺威制造7%,汉华银行8%。
美联储纽约银行的注册资本金为1.43亿美元,上述这些银行究竟是否支付了这笔钱仍然是个谜。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他们只付了一半现金,另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他们根本没出任何现金,而仅仅是用支票支付,而他们自己所拥有的美联储的账户上只有几个数字的变动而已,美联储的运作其实就是“以纸张作抵押发行纸张”。难怪有的历史学家讥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既不是“联邦”,又没有“储备”,也不是银行。
为什么宋鸿兵的《货币战争》饱受质疑:
其实也谈不上骗子。受人鄙视不是因为他的理论不靠谱,而是因为他的理论最初就是为了投愤青所好才编造的。严格说,不属于政论,而是和爱情动作片一个类别。
现实中勾搭良家妇女概率百中无一,就算去夜店也要花一晚上,但爱情动作片里百试百灵,而且只要几分钟。
当然这也只是商业手段而已,不必上升到道德角度。此类书籍真正受人非议的是阴谋论背后的煽动性,煽动一个群体仇恨另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仇恨另外很多个国家。此类书籍最有名的是《我的奋斗》。
阴谋论是超越了任何主义的可以解释任何事物的东西
当你面对复杂问题时,你不需要学习任何东西,不需要读书,不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制度
只需要有一颗小人之心,就可以解释一切,于是乎
什么美国德先生,他们都被资本家操纵
什么言论自由,他们都被资本家操纵
什么司法建设,他们都被资本家操纵
什么地方自治,那是资本家忽悠你的
什么伊拉克,因为那里有石油
什么卢旺达,因为那里没石油
-----------------------------------------------------------------------------
首先金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体系
绝对不是一群70后60后喝完茶聊的那些!!绝对不是什么剪个羊毛,加个利息那么简单的事!!
不是什么看一个利益集团就能明白的事情!!
你要是觉得宋大忽悠唤醒了大家的金融意识,那你还不如让大伙儿回去看三国演义呢~
--------------------------------------------------------------------------------
说实话,咱真还没必要上升到金融数理那个层次,就单单金融制度、法律这种“文科”的内容,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过?
一群小红分,什么都没见过就敢吐槽各种美国问题~吐槽休克疗法01,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联储股东有几千家,他却在电视上撒谎说只有几家。 02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国的商业银行必须或自由申请入股美联储,他却在电视上撒谎说股东只能家族继承。 03,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联储公开股东名单(多数为上市公司)并及时发布对股东的监管报告,他却在电视上造谣说美联储对股东情况严守秘密。 04 ,宋鸿兵明明知道他声称曾工作过的机构也是美联储的股东(Member Holding Company),他却在电视上撒谎说美联储股东秘而不宣。 05,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国的金融教科书(比如《货币银行学》)大多会讲述美联储的性质和结构,他却在电视上撒谎说美国教科书过滤了这个问题,是国际大银行家为美国的下一代挑选的“内容健康”的教科书。 06 ,宋鸿兵明明知道中国的《货币银行学》教科书早就清楚讲述美联储的股份制性质,他却在电视上编造说中国金融界元老直到85年访美时才第一次知道。 07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联储在自己网站上对其性质和结构,功能和职责,股东和分红,发钞和铸币税都一目了然地介绍给读者,宋鸿兵却在电视上撒谎说美联储对此秘而不宣或含糊其辞。 08, 宋鸿兵明明知道货币政策制定权在于国家中央机关---“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其7名核心成员全部为国家公职人员,他却造谣说几个商业大银行家制定货币和利率政策,拥有市场先知权。 09,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国法律和美联储组织章程规定了联邦储备地区银行行长由选举产生,他却在电视上撒谎说众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要求改为由国会任命,但克林顿政府仍然说不,要求由商业银行直接任命。 10, 宋鸿兵明明知道国会已将自己的货币发行权以法律形式授权给美联储,他却造谣说几个大银行股东控制货币发行,美联储非法发行货币。 11, 金融宋鸿兵明明知道美联储在美国国会指导下展开工作,并在联邦政府的经济和目标框架内运作,他却在电视上撒谎说美联储完全脱离政府的监管和国会的监督, 12,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联储发布月报,季报,年报和预决算报告以公开操作和运行情况,他却在电视上撒谎说美国百姓没有一点知情权。 13,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联储帐目每年接受公众机构审计,并接受政府审计办公室审查,接受国会听证和质询,他却在电视上造谣说美联储帐目从来没有被审计。 14, 宋鸿兵明明知道央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是商业银行和储户利益综合考虑的结果,他却在电视上撒谎说“它只为了(商业)银行的好处,不考虑储户的利益”。 15,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国政府财政月均收入约2100亿美元,而债息月均支出只有200亿美元左右,却忽悠说美国3%的GDP增长赶不上国债的5%的利息,所以要破产。 16, 宋鸿兵明明知道40年来,美国和世界官方黄金储量没有增加的事实:特别是他明明知道他所认定的“大银行家罗斯柴尔德家族”所掌控的英国央行抛售了一半以上黄金储备的事实:他明明知道黄金不符合外汇储备的“流动性”的事实,他却鼓动中国政府动用外汇购买黄金,储备黄金,替黄金炒家做托。 17, 宋鸿兵明明说“你根本找不到“大道无形”的超级富豪们的身影,因为他们早已严密地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体”,他宋鸿兵却找到了,还知道很多“内幕”,并以此卖钱。 18, 宋鸿兵明明没有在华尔街居住过或工作过,他却对公众撒谎说他成功地逃离了华尔街。 19, 宋鸿兵明明只是个临时在“两房”Coding的合同制计算机程序员,却对公众撒谎说他是最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高级咨询师。
您知道休克疗法是谁提出的吗?具体论文是什么?几个国家实践过?
您知道美国这么多年连个全国性银行都没有是为什么吗?
您知道美国相关法律规范金融机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吗?
您知道美国税务体制怎么操作吗?本来美国有很多优秀的东西是需要大家借鉴学习的,尤其金融法规方面
结果一个宋大忽悠,美国一切优秀的东西都被他忽略或黑成了渣
一群民智为负的小老板和金融忽悠们还侃侃而谈,奉为瑰宝
这就和清末那时候,洋人给你开药打针,你不懂,跟你解释生物化学你看不明白
哪天打了一针有了点过敏反应
一群妖道妖僧告诉你这些是洋人给你打的死人水
你特么“啊~~”的一声 全特么“明白”了
作者:自发秩序
链接: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首先,要理解美帝的基本制度,大家都知道美帝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但是到底是怎么个三权分立法,大多数人并不是很清楚。美国是个法治国家,法律至上。所以在看到一些阴谋论时至少在看完原文之后再下结论。先回到美帝是怎么建国,美帝独立战争是因为殖民地人民不满英国的统治,美帝立国就是为了自由,所以美帝宪法首先保证的是自由。在美帝宪法是绝对的权威,法律是大于一切的,所以一切的改革都得从法律上开始。(禁枪一直做不到原因就在这)所以美帝人民对自由的要求在宪法里就规定了,首先就是限制政府的权力,美帝人民对政府和权力一直都是持怀疑的态度的,所以才会在建国之后的100多年里没有中央银行,美国第一、第二银行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在20年期满后都没能持续下去。下面是美国宪法序言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 establish justice, insure domestic tranquility, provide for the common defense, promote the general welfare, and secure the blessings of liberty to ourselves and our posterity, do ordain and establish this Constitu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大意是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盟,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下面是美国宪法的部分修正案信仰、出版、集会、示威自由携带武器的自由军队不得进入民房免于不合理的搜查与扣押正当审判程序、一事不再理、无罪推定、征用私产需赔偿宪法未赋予政府的权利都属于各州和人民很多条款都是保障民众的自由,限制政府的权力。所以知道这一点你就大概理解美帝为什么发生了那么多严重的枪击案,却一直禁不了枪。因为美帝人觉得自由更重要,持枪权是保障自己权利的重要手段。(此时应想到“枪杆子里出人权”)美帝的政府是自下而上成立的,所以白宫管不了州,总统管不了州长,州长管不了郡,郡管不了镇。只要宪法没有赋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全都属于各州和人民。他们权力是民众赋予的,他们各自只对自己的选民负责,不需要对上级政府负责。所以你大概就能理解小石城事件为什么州长不听总统的命令。这样你大概就能明白为什么每个州的法律有很大不同,各种税不一样,甚至时间都有四个 ……美联储美联储由在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和分布美国各地区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组成。美联储主要的货币政策由联邦储备局委员和联邦储备银行的主席共同参与制定。以避免政策决策权过于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如华盛顿和纽约)。在组织形式上,美联储采用的是联邦政府机构加非营利性机构的双重组织结构,从而避免了货币政策完全集中在联邦政府手里。美联储把12个联邦储备银行设立成非营利机构而非政府机构的一个初衷就是希望制定货币政策时能同时考虑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声音。虽然位于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部分,但12家联邦储备银行不属于联邦政府机构,而是非营利性私营组织。但需要强调,联邦储备银行不同于一般的私营组织。联邦储备银行并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与联邦储备局一起承担美国中央银行的公共职能。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包括联邦储备局的7名执行委员和12名联邦储备银行的主席。美联储最重要的货币政策被称作公开市场操作,日常说的美联储公开市场会议(或者议息会议)就是为制定这个政策而召开的。公开市场政策由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和各个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共同制定。美联储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是相对独立的机构,比如联邦储备银行的主席可以担任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委员,在担任委员期间,联邦储备银行的主席与联邦储备局主席、联邦储备局的其他委员拥有同等的投票权。联邦储备局的7名执行委员由主席、副主席及其他5位委员组成。这7名执行委员必须全部由总统提名,经过国会确认后才能上任。每个执行委员的任期为14年,到任后不能连任,注意这里的14年任期指的是执行委员的任期,和美联储主席任期并不是一个概念。执行委员上任后,总统没有权利罢免这些委员。如果需要罢免他们,必须有国会2/3的成员投票通过才可以。同时,《联邦储备法案》规定这7名执行委员的任期需要间隔两年。比如:如果第一个委员的任期从2012年开始,那么第二个委员的任期从2014年开始,第三个委员的任期从2016年开始,依此类推。因此在美国总统4年的任期内最多只有两个执行委员的任期结束,需要由总统决定新人选是谁。美联储这种任期安排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总统对委员会的控制能力。联邦储备局的执行委员可以被总统提名为美联储主席或者副主席,每次提名任期为4年。总统提名主席和副主席后,也必须经过国会批准才能上任。一旦上任,主席和副主席在任期内同样不能被总统单独罢免,必须获得国会2/3的票数才能通过。另外,美联储的主席和副主席同时也是联邦储备局7位执行委员之一。主席和副主席的任期与他们同时担任的执行委员任期不冲突。即使主席和副主席的任期结束,如果执行委员的任期还没结束,他们仍然可以继续作为执行委员。伯南克作为联邦储备局执行委员的14年任期到2020年才结束。如果他愿意,即使不担任主席了,仍然可以继续作为7位执行委员之一,参与制定美国货币政策。在担任执行委员期间,他和联储主席享有同样的投票权利。从这些制度设计可以看出,美国总统虽然是美国最高行政长官,但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干预能力其实非常有限。美联储的印钞权是国会授予的,美联储是私有制的非营利性组织,美联储的决策制度、人事安排都做了有效的制衡,有效地保证了美联储的独立性。美联储执行职能产生的利润是全部要上交给国家的。正是有了美联储的相关设计,美国的货币政策才能有效的避免总统等的干预。美元的币值一直是世界最稳定的之一,你去看看委内瑞拉、巴西之类的通胀你就知道了。美国国债目前总规模大约是20万亿刀,每年的利息支出是远小于财政收入的。美国政府能不能还的起真的不需要你瞎操心,美国国内持有的国债比国外的多,要赖账美帝人民第一个不答应。美联储的股东是所有参加美联储的银行,在美国银行分州银行和国民银行,国民银行是规定一定要假如美联储的,州银行可自由选择是否假如美联储。准备金制度最早是没有的,后面为了保护储户的利益以立法的形式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缴纳准备金,如果银行把所有存款都拿去放贷,你要取钱时没有怎么办?这才是准备金制度的由来,至于对谁有利自己判断。外汇储备大部分配置美国国债是目前情形下的最佳也唯一选择,因为我国每年出口顺差,积累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多,几万亿刀的规模除了美债没有其他市场有这么大的容量。外汇储备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流动性,其次才是收益。所以目前外汇储备大部分美元、少部分欧元再加一些其他货币是最合理的选择,其次跟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也是相关的,大部分的出口是以美元结算的。另外,近十多年美债总体处于牛市,美债的收益率是相当不错的。你说是各国央行都是傻子还是宋?再者,不配置美债难道去买希腊国债?冰岛国债?委内瑞拉国债?美帝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是宪法规定的,美国政府机构不能办媒体。你觉得《斯诺登》《纸牌屋》等各种批判美国政府的电影美剧都能拍的美帝连民众的知情权都没有?你觉得连水门事件都能报道并导致尼克松辞职的美帝会没有新闻自由?你觉得“大道无形”的超级富豪会让国会出台《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把自己的摩根银行拆成商业银行和摩根斯坦利?你觉得洛克菲勒会操纵国会出台反托拉斯法把自己的标准石油拆分成几家?设立基金会是可以避税这点没错,但是基金会的资产属于基金会,即使是捐赠者的后代也不能继承。法律规定基金会每年必须投入一定比例的基金资产用于慈善事业或是科学研究,且基金会的工资不得高于规定值。希望大家能够独立思考,不要轻信阴谋论。
其实说实话,我个人觉得宋的第一部《货币战争》基本内容有百分之八十就是故意扯淡(就是为了一炮打响),他想说的都是在后面的结论里,他真正想表达的干货都是放在后面四本书当中,如果认真阅读,会发现后面风格跟前面完全就是不同的style,毕竟图书市场不依靠口碑营销(炒作)而仅仅依靠内容是卖不出的。其实说实话,我个人觉得宋的第一部《货币战争》基本内容有百分之八十就是故意扯淡(就是为了一炮打响),他想说的都是在后面的结论里,他真正想表达的干货都是放在后面四本书当中,如果认真阅读,会发现后面风格跟前面完全就是不同的style,毕竟图书市场不依靠口碑营销(炒作)而仅仅依靠内容是卖不出的。
2007年,宋鸿兵写下一段惊心动魄的文字:“《货币战争》一书,如果不是在中国出版,而是以英文或任何一种西方语言文字出版的话,恐怕早已被罗斯柴尔德家族探知,并采取一切或软或硬的手段,进行拦截。……大约在1980年代,有若干美国作家曾经撰写过罗斯柴尔德家族史,但是这些著作都神秘地消失了,只有在极少数图书馆有收藏。而撰写这些家族史的作家,很多都死于非命。”
宋通过这番话,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悲壮的“事实代言人”。但事实证明,来自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威胁不过是虚构而已。
8年来,宋的《货币战争》系列丛书出了一部又一部,且经常名列中国大陆畅销书榜首。据介绍,该书已经被翻译成韩语、日语、法语、波兰语、越南语等多语种,畅销海外。宋最近在新浪微博自言,《货币战争5》在俄国刚刚举办俄文版首发式,签名版已呈交总统普京,主办方称,会在一周内把普京阅后的反馈信息传达给宋本人。
上述事实足以说明,罗斯柴尔德家族影响力实在有限。它既没有能力阻止《货币战争》在全世界流行,更没有能力让写了他们家族史的宋鸿兵“死于非命”。相反,依靠《货币战争》的销售业绩,宋鸿兵过上名利双收的生活,直到2015年12月12日在太原被投资者围攻。而这次围攻,来自罗斯柴尔德家族授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令人意外的是,8年之中,对《货币战争》这本影响广泛的著作,中国大陆不管是经济学界还是历史学界,既没有权威学者慎重推介,也少有人在论述问题时加以引证,形成高度一致的静默。难道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了中国大陆学术界?谁应该为这个问题不寒而栗?
公开发布的精神性产品,若非出于文艺性虚构,均应句句有出处,处处有来历;符合事实,合乎逻辑。这不仅是公认的做人底线,也是对他人负责。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教授在一篇论文中介绍称,当《货币战争》一书风靡于中国大江南北之时,也在犹太世界引起极大震动,称之为“反犹太主义正在当代中国蔓延”。英国犹太人代表局首席执行负责人乔恩·本杰明表示:“这本书的说法与那些关于犹太人及其影响力的最不足信及过时的谣言如出一辙,而这种说法在全球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中得到流传,令人深感忧虑。”
张倩红教授仅从史学角度提出质疑。如《货币战争》称,罗斯柴尔德家族今天的资产至少超过了50万亿美元。但曾为《货币战争》一书扉页题字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宇燕研究员指出:“如此庞大的资产以什么形式存在呢?应该主要是金融资产。可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截止到2006年底包括各种衍生品在内的全球金融资产总值为350万亿美元左右……坦率地讲,对这个数字我将信将疑。”至于模糊时空概念,渲染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响力,对犹太文化知识的误读等等问题,不再一一引用。
中国经历长时间闭关锁国,人们对外部世界认知非常有限。教育的长期落后,更使问题雪上加霜。这种背景下,有海外学习背景的学者著书立说更应谨慎万分。误导大众、误导大政方针的著作固然不担刑责,但依靠它所谋求的富贵,终生都会打上肮脏的标签。
货币战争读后感(一)
最近,有幸拜读了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一书,感受颇为丰富。总之,看完这本书我和所有其他的中国人一样,顿时热血沸腾,好像这个世界的阴谋画卷一下子展开在我的眼前,好像我明天就可以看穿这个阴谋的世界。然而,无论怎么说,这本书的确是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以前也读过几本金融史类的书籍,了解到黄金非货币化,了解到摩根银行的崛起,了解到《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等影响了国际金融世界走向的历史。但是,这本书却赤裸裸的把这些历史背后的故事展现在了我的眼前。这本书讲述了,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可以说,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阴谋史。
我相信,无论你的年龄,你的职业,看完这本书,你一定对这个叫做罗斯柴尔德的家族印象深刻。正如前面讲述的,这本书可以说重点讲述了这个“恐怖”的家族是如何从德国起家,随后掌控英国经济,进而将触角伸至美国,然后一统世界经济。不知道,你是否听干过这样一句话,“世界百分之七十智慧在中国人的脑袋里,世界百分之七十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反正这本书正好印证了这么一句犹太人的俗语。
想一想看,原来我们的生活是这么的无聊。我们的大脑在做着化学反应,我们的财富永远都不在我们的口袋。哲学家问我们来这个世界做什么,这本书让我么一下已明白了,原来我们只是在别人铺好的轨道上按部就班的行走。这世界就是一场阴谋!这样的结论让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怎能不激动,怎能不亢奋,生活已经很无聊了,这不是雪上加霜吗!于是,年轻人开始奋起反击,人们纷纷拜读这本揭露一切的书籍。然而,兴奋过后,我们用理性来考量一下,世界真的是如此吗?
《读者》曾经刊登过这么一篇文章,大概讲述了一个记者在拜读过《货币战争》后前往欧洲的罗斯柴尔德银行,进行了一次小小的专访。最后的结果让人大失所望——这不过是一家措施机遇的颓废了的曾经的王者。这是,很多人都开始反驳。有人说这不过是一个小记者的调查,事情的真相怎没可能是如此的呢?真相要是这么轻易就可以被记者了解到,那还有什么阴谋可言呢?话是如此,但事实却不一定如此。我不认为这个世界没有阴谋,不认为罗斯柴尔德家族就真的没有控制政治,我只是认为这个阴谋这是众多阴谋中的一个。
按照书中所述,罗斯柴尔德银行拥有一笔威廉国王的巨额存款,作者认为,按照一般利率,这笔钱为罗斯柴尔德带来的财富早已超过了比尔盖茨的几万倍。但是,作者忘记了,从罗斯柴尔德家族诞生到现在,经历了如此多的金融危机。更重要的是,在杠杆率如此高的今天,罗斯柴尔德的几次操作失误早已会致使财富损失过半。所以,他今天仍旧可以生存,已经实属不易了,如果还让它去控制美联储这样的庞然大物,这的确强人所难了。想想看,巴林银行这个巨头是如何倒下的,一切就简单多了。在这个世界上,尤其是金钱的世界里,没有钱,就想控制别人,无论如何都是办不到的。如果可以,股份制公司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不知各位读者如何看待。
在宋鸿兵之前,其实就已经有很多阴谋论广为人知了。而阴谋论通常是指对历史或当代事件作出特别解释的说法。此类特别解释不同于一般广为接受的解释,将事件解释为个人或是团体秘密策划的结果。而且此类特别解释中特别激进者还会进一步驳斥那些广为接受的解释,认为那些是阴谋策划者的掩饰。我们所熟知的阴谋论还有诸如林肯遇刺、共济会、罗斯维尔等等,在他们诞生的时候,也都曾激起了一阵狂烈的海啸。但毕竟他们都只是猜测,时间久了,也只有少数人还会记得它们。
回到现实,我们的生活绝不可能只是别人的阴谋。在每个人都生活里,每个人都是他们自己的主角。而我们的金融市场也是一样。比起很多年前,当今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我们只能把钱用来买股票,我们只能从银行借来贷款,一切的风险都只能任由其暴露给对手。而现在,我们拥有了欧洲货币市场,我们拥有了掉期交易,有了股票期权交易,这一切都让我们拥有量数不清的投资方式,数不清的借款方式,数不清的规避方式。比如,在以前,一个公司向拥有一笔在未来一个月要是用的外汇,他就真的只能提前一个月到银行借一笔钱,兑换外汇,这里面存在着恐怖的风险。但现在,他可以采取货币互换的方式,通过银行,和所需外汇国家的另一家有着反向交易需求的企业,进行货币互换,然后以最低的风险,以最佳的利率拿到所需的款项。正如我们所知,我们的金融世界丰富多彩,可以说是我们人类最灿烂的思想之花之一。而这一切,真的可以被某一个人所谋划吗?如果是,上帝也无奈了。
最后,我还是想说明一下,《货币战争》这本书虽然以阴谋论的形式展现了一个偏激的画面,但是这本书里还是有很多引人深思的故事。比如,索罗斯做空南亚金融市场,导致了日本、南亚诸国一蹶不振。作者也在书中告诫我们,中国正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索罗斯对待南亚的手段,斯罗索也可以同样运用于中国,让我们的经济砰然着陆。所以,书中种种的警示,也是需要被我们认真对待的。
我们的生活不是阴谋,美丽的金融世界也不是一本厚厚的策划。
货币战争读后感(二)之前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货币战争作者的时候看了几句话,讲的在房地美公司工作的时候预感到金融危机,很感兴趣,一直惦记着这事儿,到网上找到了面对面的网页,昨天才看到把那次节目登了出来(面对面央视网页上的更新速度有点慢),看了文字记录,觉得作者的观点很有冲击力,今天又到网上看了点书的电子版,汇总感受,就是觉得书的前半部分写得像小说,面对面访谈中的话多数还靠点谱。又看了高盛董事长的文章,说货币战争多属虚构,论证的也挺有力。
身为一个小老百姓能干点啥呢,存点黄金?啥正事也干不了,就到网上来写点读后感吧。
我觉得货币战争描述的情况确有言过其实之嫌,一个家族不可能永远那么厉害,虽然说龙生龙凤生凤,可是那么多年怎么可能维持良好或者说超优秀的人才品质,一小撮人也不可能一直抱成团,夫妻都大难临头各自飞,世界上哪可能有一小撮一直维持良好合作的集团呢?但说到金融风暴、金融危机,我觉得说里面完全没有阴谋恐怕也不大可能,中国面临的挑战绝不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所能想象的,不过也相信我们中的精英分子:政府高官、专家们会维护他们的,也是我们的祖国以万全的。
人类世界的走向,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社会生活方面,我想,能够最终决定其方向的,还是人类的本性,大家都是人,难以避免的按本性行事,因此,如果要推演人类社会最终是个什么样子,从人的本性出发应该是个不会错的开始。
货币战争读后感(三)文/潘艳姿
作为一名学经济的大学生,读了货币战争,我受益匪浅。该书以崭新的视角向读者描述了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争斗史。可以说这本书是学习经济金融的最佳入门教材。也是经济学家和政府必须阅读的参考书。
首先,把它作为一门初级认识货币产生及活动影响类的书,我感到受益匪浅。货币没有国度,只有流通。没有流通的货币,就是破铜废纸。
这本书我在阅读时,正值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蔓延,之后又陆续在网上看到宋鸿兵先生的一些访谈,对其能在2007年初就预见到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无比钦佩,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对金融领域一些问题的深度思考。比如,宋鸿兵先生对金融危机的看法主要是一种阴谋论,这点我并不赞同。我认为,这次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放大了这次“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
西方国家房地产市场周期性的涨跌,本来是很正常的市场表现,但此次引发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密切相关。贷款机构将其放出去的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变成证券产品后销售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再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进行打包、分割、组合,变身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在创新的旗号下,投机行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峰,金融日益与实体经济脱节,虚拟经济的泡沫被金融创新越吹越大。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经过放大十倍甚至几十倍的金融杠杆效应后,金融市场就会发生剧烈动荡。
如果说美联储和其他银行家合起来谋求统治世界,那就值得商榷了。前一轮美联储的几千亿救市,涉及10大欧洲银行,其影响力遍布全球金融市场,连我们小川哥都要关注它。如果说美联储是私人控制的,那同是资本主义的欧洲,怎么没有人说法国央行、英国央行、德国央行……是私人的呢?我觉得人们之所以关系它的公私有属性,是因为它有发钞的权利。在HK,政府是没有固定的‘央行’的,它要发行钞票,是委托给发钞银行的。同理,如果你将美联储理解为发钞银行行不行呢?!但美联储中有央行的权利,如厘定利率等等;在HK,银行的利率都系有各自发钞银行厘定的;那如果美联储不是在美国,而是在HK,那不知它是属于私有银行定国有呢?!推广些想,会不会所有西方的银行系统都同HK的情况系一样呢,如果是这样,那美联储就系一间巨大化的恒生银行。
对于书中,大量的各个豪门的历史发迹,持不肯定的态度。对其中的各种暗性交流,坚决否定。是非恩怨,非我们大众了解,及能够晓得其中神髓。非桃源中人,不能详尽桃源中事。
以上就是我在读货币战争这本书时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