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中国影像资料(第1辑 1793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影像) 全14册 2013高清
¥28.00價格
近世中国影像资料(第1辑 1793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影像) 全14册 2013高清
近世中国影像资料(第1辑 1793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影像) 全14册 2013高清
《近世中国影像资料》(第一辑)PDF电子书全14册,由黄山书社2013年出版。
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使华以来(此前影像较少)到1949年以前,西方来华的画家、摄影师、传教士、探险家、专业记者等,有关中国的历史绘画和照片。绘画和照片的内容包括自然风光、宫殿民居建筑、生产生活场景、民族宗教社会习俗,以及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等。《近世中国影像资料》书目:近世中国影像资料 第1辑 1793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影像 第1册近世中国影像资料 第1辑 1793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影像 第2册近世中国影像资料 第1辑 1793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影像 第3册近世中国影像资料 第1辑 1793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影像 第4册近世中国影像资料 第1辑 1793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影像 第5册近世中国影像资料 第1辑 1793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影像 第6册近世中国影像资料 第1辑 1793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影像 第7册近世中国影像资料 第1辑 1793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影像 第8册近世中国影像资料 第1辑 1793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影像 第9册近世中国影像资料 第1辑 1793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影像 第10册近世中国影像资料 第1辑 1793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影像 第11册近世中国影像资料 第1辑 1793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影像 第12册近世中国影像资料 第1辑 1793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影像 第13册近世中国影像资料 第1辑 1793年以来西方的中国影像 第14册《近世中国影像资料》出版说明:按照社会心理学最粗浅的说法,每个人都有:“本我”一一原始状态的自然表现,“他我"一一你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自我”自觉的意识存在这三种表现形态。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与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意识,又被称为“镜中我"。如此说来,每个人的“自我"实际上也就是“他我”的反射。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往往类似中国是个很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形象一一“他我”一一的民族,然而与今天不同,古代中国位于相对封闭独处的环境之中,由于地理和语言的隔阂,对于东亚之外的人类其他文明知之甚少,世界其他部分的人们对于中国也不甚了然,相互间的了解处于“传说时代"。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崛起,世界的距离被大大缩短,相互间的交往日趋频繁紧密。最先踏入工业化的欧洲,站到了世界历史舞台的中央,相当程度上也成为映照中国的一面镜子《》中国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西方世界面前“被展示”的对象。中国在西方世界的第一次全面展示,应该是在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访华以后。当然,此前“传说中"的中国早已“誉满欧洲"“中国热”已经在欧洲持续了很久》从最初听到中国的名字直到启蒙时代,西方世界一向将这个东方古老帝国视为富裕和文明的典范。自《马可.波罗游记》问世以来,持续的“中国热"已成为引领欧洲追求富裕和文明的强大磁石。17世纪北京城里贵族们的生活习俗,成为当时巴黎上流社会争相效仿的流行指南。甚至国王路易十四在18世纪的第一个春天,还坐着中国轿子,参加了一场名为“中国之王”的盛大舞会《、伴随着传教士们生花妙笔撰写的来自“天朝”的书信和报告,船一船的青花瓷器,一驼队一驼队的丝绸面料、普洱乌龙,源源不断而来,已经让欧洲上下如醉如痴。西方“镜子”里的中国是个历史悠久、国土辽阔的帝国:有横亘北方、绵延万里的雄伟长城,有贯通帝国南北的人工运河,有孔夫子等哲人先贤们立下的治世箴言;那里是一派婆娑曼妙的人间天堂景象:人们过着富裕的生活,贵族帝王们极尽奢华,他们穿着绣满彩色图案、轻柔的丝绸,用着描绘有各式美妙花纹的雪白瓷器。但是欧洲人不能理解,甚至内心对造物主也有些怨怼:主啊,您为什么要把天堂安排在一个不信基督的国家?虽然马戛尔尼没能完成促进对华贸易的使命,但是因为画家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Alexander)的随行,中国被拉上了西方世界的T型台。亚历山大的中国题材的绘画,长期成为西方世界对中国最权威甚至是唯一的形象描述,直到1843年,英国伦敦费舍尔公司出版了一套規模可观的配文画册《中国:那个古老帝国的风景、建筑与社会习俗》(China:TheScenery,Architecture,andSocialHabitsofThatAncientEmp1re),这一局面才稍有改观。由英国建筑师、风景画家托马斯·阿洛姆(ThomasAllom)精心绘画、历史学家乔治·赖特(GeorgeWright)配文的画册,集欧洲中国题材绘画之大成,这为西方世界提供了照相术成熟以前,有关中国社会生活的丰富历史信息。但在这部画册面世之际,英国人在香港岛建起了以女王维多丽亚名字命名的港凵,他们用炮口为我们那段“镜子里”的美好时光画上了句号。从1840年至1949年的百余年间,是中国历史上的近代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甚而至今仍显现其作用。人们除了凭借常用的文献档案资料描述、记载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变迁之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还存在着以图像的形式凝结历史事件的“瞬间”,进而形象地再现历史发展过程的努力,由此留下了从古至今的灿烂辉煌的图像资料,构成我们认识历史重要的基础资料之一进入近代之后,随着摄影术的发明(1839年),人们更热衷于把手中的相机,作为观察世界与展现事件进展与社会状况一连串发生瞬间的“第三只眼”,从而更加丰富了人类以图像记录历史的手段与内容,也为后世留下了取之不竭的影像资料摄影术发明后数年之间,即被西方人带到中国(约在]814年〕。此后,随着中国国门的洞开和列强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伴随而来的西方军人、记者、传教士、商人、旅行家、外交官等等,挟着画板、扛着相机,将目光、镜头一次次聚焦这片土地从此,对中国历史的记载,除了传统文献档案资料的记述与绘画的描绘外,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越来越多地被来到中国的西方摄影家们用相机凝结为永恒的“瞬间”。中国在西方“镜子”中的形象,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迁:其中虽然仍不乏西方世界对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敬畏,对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的贍仰,对恬淡淳朴的民风世俗的勾画,以及对雄伟壮丽的山川风景的惊羡,但是西方人用画笔与镜头记录下来的,同样有西方世界对中华帝国国门的叩击以及这一古老帝国威严的坍塌:踏海而来的西方世界的坚舰利炮在神州土地上的耀武扬威,中国朝廷的腐败、官场的昏暗、军队的怯懦与民众的愚昧,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攘权夺利,进入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与民不聊生.“西方人的画笔与镜头聚焦的这段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史,所展示的近世中国的这一“镜中我”,时间跨度久远,涉及中国社会之方方面面,深刻而广泛,给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事实上,西方人画笔与镜头中的近世中国影像,既是中国近世历史的写照,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值得我们去揭示、认识、理解和反思。因此,我们经过搜集整理,编辑出版了这套《近世中国影像》,意在通过被西方人当年用“第三只眼”凝固的中国近世的一个个历史“瞬间”,形象地展示中国近世社会的变化轨迹、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的变化发展。可以为史,可以为镜,功败兴替,惟人自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