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辽宁名医遗珍系列丛书 全7册
近代辽宁名医遗珍系列丛书 全7册
近代辽宁名医遗珍系列丛书 全7册
在中医史上,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辽宁地区的中医并不发达。至清代,作为清朝发祥地的辽沈地区自然加强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加之西学东渐,使清末辽宁地区的中医有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以庆云阁、马二琴、刘冕堂、高愈明、景仰山等为代表的一批名医,出版了《医学摘粹》、《初等诊断学》等一批医学专著,发行了《近代辽宁名医遗珍丛书》。
《近代辽宁名医遗珍丛书》全部书目:
近代辽宁名医遗珍丛书-张奎彬医学引阶_13335333
近代辽宁名医遗珍丛书-庆云阁医学摘粹_12954801
近代辽宁名医遗珍丛书-彭静山医文养生集_12962829
近代辽宁名医遗珍丛书-年希尧集验良方_13185068
近代辽宁名医遗珍丛书-刘冕堂医学精粹_12992230
近代辽宁名医遗珍丛书-景仰山医学三书_13185028
近代辽宁名医遗珍丛书-高愈明伤寒论溯源详解.pdf
书友对《近代辽宁名医遗珍丛书》的评价:古近代流传较广的经典医书已经买齐绝大部分,后果就是看书柜沾沾自喜的时候更多,集中精力读完一本好书的时候更少了。
藏书成癖,忍不住又买了些新近出版的近现代中医书。其中平庸者占大多数,立意新奇有待验证者亦有之,挂上某些牛人大名同时简介超牛x但内容滥竽充数甚至谬误百出者也不少。真让我颇为感叹:难道中国的学术风气已到了如此可悲之地步?
比如《何任临床医学丛书》、《颜德馨临床医学丛书》,动则五本八本数百万字洋洋之作,定价昂贵纸张粗劣不说,翻起来发挥漫无边际啰嗦冗繁,干货却是极少,真不知道作者究竟得了大师几分真传。
这几天买的《名医遗珍系列.江苏专辑》中的几本,总的来说内容中规中矩,有些是颇有大家气派的。但是对其中一本原应成为经典的《吴门曹氏三代医验集评按》非常不满。不满的原因,起于我认为非常多余的“评按”二字。转引我在亚马逊发表的评论如下:
“吴门曹氏高人辈出,其高风亮节值得缅怀追思,其学术内涵值得深入探究。
但是其评按水平令我颇有微词。有些是多此一举,有些是画蛇添足,有些就是功力不到强为评而评。虽然加入评按颇适合初学者,但若学力不足经验未到或未曾深入体研则极易生言多失必多之弊,这也是古代大医少有点评他人医案之故。
举第一例风温寒热往来咳嗽鼻衄之症为例,该患者可能为素体阴虚外合风温犯肺,治当祛风清热兼以滋阴通络凉血。虽有连日鼻衄,乃热郁肺络,肺窍代之受过,病仍在卫气之分。苔少亦非动血故,应乃素体阴虚而已(病程似不长,已有苔少,热盛伤阴应还有其它见证)。若入营动血,其它心烦神昏斑疹身热夜甚等证缘何一字未见?
方中杏仁明显乃宣肺以透热兼止咳之用,通草亦为清热通络解郁而设。评按解说为杏仁宣肺气通调水道配通草使邪从下分消,应叶天士“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之旨。粗看妙不可言,细思则乃不识愁偏强说愁耳。细观全篇,可有一字与湿有关?
其它评按,亦颇多值得商榷处,不一而足。如此经典医案,得如此不用心之评按,真让我辈中医人可感可叹!”此等感叹,无非为画蛇添足暴殄天物之叹。还有另外一种奇葩,真可令我辈中人做悯人悲天之叹。亦引用下我自己的评论:
“《近代辽宁名医遗珍丛书》系列,绝大部分内容虚浮,定价虚高,纸张虚薄。总而言之:一个虚字到头。
单就《刘冕堂医学精粹》此书发表些许意见:
张存悌教授为刘老写的生平简述中称其著述宏富、临床经验丰富,“沈阳中医半出其门”。从此书中那一点能见到?
所谓“伤寒指要”,无非一简短六经提纲,短短25面中绝大部分乃照抄原文,其余亦少有亮点。张教授谓此乃冕翁最精彩之伤寒研究精粹,真笑煞人也。
余下之医论精选只是自选历代名医名言小部分精粹,百草汇解、良方集萃基本也是选抄历代方药著作而成(少数几个自制方除外)。全书从头到尾,除简述中3个看不出很高技术含量的例子外,再看不到冕翁一个验案。冕翁自己学术特点和临床经验在哪里?
生平简述中还提到冕翁批《虚劳要旨》之116处,还有为普及中医教育而编写的《医会讲义十门》、号称宝鉴的《初等诊断学》、《脉理抉微》、《处方灵范》,众多冕翁亲作,此书中可有精华一斑可窥?
此书不妨改名,名曰《刘冕堂摘抄历代医学精粹》为妥。否则,真乃有张冠刘戴之嫌。冕翁泉下有知,当亦作叹息否?
张教授身居高位,著作丰厚达20部,号称关东火神,却弄出不伦不类名不副实的此医书。问君作何思,问君可有愧疚否?”大家看过我以上发言,不知作何想?
悲叹定后细思量,今人近人未曾广泛流传之中医书,还是慎购为上。古人的三千弱水还未曾喝得一瓢下肚,何苦又没事找事多添自己几分闷愁?当然,若有机会先泛读此书,更增占有以能细细揣摩之心,购又何妨?总之,对书的态度应该慎重如追求生命中美好的另一半,先从各方面多多了解,衡量是否符合自己所需,再开始大胆追求,得手后又须得朝朝暮暮细细揣摩以达心意相通之愉悦境地。书肯定比美人要好的一点是:你可以反悔,你可以买来不合意便置之高阁,它对你表达不了反对意见。但我还是奉劝诸君增加追求之前的慎重以减少反悔的可能,因为当不慎重成为一种恶习,那是如蛆附骨深入你灵魂的了。昨日文章篇幅有限,未能将某医案全文录入。现将原案录于后:
某左,往来寒热,头痛、咳嗽、胸痛,连日鼻衄,舌少苔,咽关红。风温互郁,最易转重。
淡豆豉三钱 鲜生地五钱(二味同打) 连翘三钱 白杏仁四钱(去尖)
赤芍一钱半 白蒺藜四钱(去刺) 黑山栀四钱 象贝五钱
丝瓜络一钱半 枳壳一钱半 竹茹一钱半 通草一钱
【评按】风与温合,两阳相劫,火性炎上,郁结胸膈肺胃而有入血分之象。此方取栀子豉汤加凉血清热疏风通络之品,妙在以杏仁宣畅肺气、通调水道,配通草使邪从下分消,正应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