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之诚文史札记 全2册 2012高清
邓之诚文史札记 全2册 2012高清
邓之诚文史札记 全2册 2012高清
《邓之诚文史札记》PDF电子书全2册,由凤凰出版社2012年出版。
《邓之诚文史札记》据北京大学教授邓之诚先生1933年5月至1959年12的日记,将其中的文史札记、师友往还等内容,进行标点整理,展示了先生的学术思想、学术成果,记录一个时代的侧影。
《邓之诚文史札记》书目:邓之诚文史札记 上册
邓之诚文史札记 下册
《邓之诚文史札记》出版说明:先父邓之诚(1887-1960)著述有《中华二千年史》、《骨董琐记全编》、《清诗纪事初编》、《桑园读书记》及《东京梦华录注》等。但他一生很喜欢记日记,每天读文史书籍的心得体会、师友之间的往还、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一些家庭琐事都加以记载。家中保存的先父的《日记》,只有1933年5月至1959年冬,共23大本,系先父每日晨起,即将昨日的重要事情,用毛笔小草书记于《日记》中。此23大本《日记》原来一直由家兄邓珂保管,直至上世纪
80年代末,三姐邓璜(庄夫人所生)自美国来探亲,提出《日记》最好由王钟翰先生保存,珂兄于是将此23大本《日记》转交王先生保存。90年代中期,我应邀参加在苏州举行的纪念顾颉刚先生的会。会上,《文汇报》记者陆灏先生提出希望我能整理《日记》中先父之读书心得等。我将此事转告珂兄(他当时在香港《明报》编辑部工作,常驻深圳),珂兄认为《日记》最好是复印一份。以后,于1995年7月,珂兄不幸病故,我即将此意写信向王先生表达,并寄上5000元作为复印费用。王先生考虑后,将款
存人活期(利息400元),陆续为我复印此23大本《日记》,共用去1400元,退还我4000元。于是,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开始仔细阅读先父《日记》,随手录下其文史札记、读书心得,也兼收录师友往还之事。这些故事多发生在北京西郊北大,所以读起来很亲切1996年冬,我应邀参加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的纪念陈寅恪先生的学术会议。上海古籍出版社张晓敏先生向我约稿,要我整理一篇《五石斋文史札记》,后刊出在《中华文史论丛》(63辑)。所以先父之文史札记定名为《五石斋文史札记》,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张晓敏社长定的,我表示赞同。
以后,在2000年夏我应邀参加历史文献年会。在哈尔滨举行的那次会上,承北大《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顾永新先生约稿,以后《五石斋文史札记》就在安平秋先生主编及刘玉才先
生主持下,承此核心期刊连载十年,我实由衷地感谢。如今,上海古籍出版社向《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表示愿意将来结集出版此书。本来,中华书局亦表示愿意结集此书出版,但经《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考虑,最好还是由编辑出版该期刊的凤凰出版社结集出版,故此,我表示赞同及感谢。
在此,要说明两点:一是先父《五石斋日记》(1933年5月至1959年冬)23大本的原稿,本来仍在王钟翰先生处保存,但自2001年后,由于我整理的《五石斋文史札记》在《中国典籍与文化》上陆续刊载,影响至香港,引起海外学术界的重视。我的堂侄女邓莉莉(先父第二子邓璧之女)在香港工作,她回到北京向王先生索取了此23大本《日记》,因此《日记》的原稿本在香港邓莉莉手中。再有一点,也是我自己在补前愆。记得1956年我在中山大学历史系任助教时,北大历史系曾免试录取我为先父的明清史副博士研究生,我于1957年春学期回北大读书。
后因我总希望家兄邓珂能向先父学习(我系自幼过继给先父的,本是他的侄儿),我自己仍想在外工作,故此于是年暑期又返中大工作。以后,我于1963年调至内蒙古大学时,又承系领导胡钟达主任培养我,送我至南开大学向杨翼骧先生进修中国史学史,从此奠定了我的史学基础。现今回想,先父于1959年冬去世后,他的《日记》本应由珂兄整理,但珂兄不幸于1995年
7月病逝于深圳。王先生亦年老多病,无暇及此。所以我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陆续复印此《日记》后,即下决心,学习并整理先父的文史札记及师友往还事迹,随笔录出,成《五石斋文史札记》,如此,承蒙《中国典籍与文化》连载十年,现又由凤凰出版社结集出版成书。在此,我表示对编辑部刘玉才先生及凤凰出版社的王华宝编辑、王剑编辑及郭馨馨编辑的衷心感谢。在此,我亦表示对先父及北大历史系翦伯赞、邓广铭、周良、齐思和、邵循正、张芝联、夏自强及许大龄等恩师想培养我的一番苦心,表示忏悔之情。逝水如斯,光阴不再,冯唐已老,追悔何及?我想此书的问世,亦可说是宏扬了先父的治学风范吧!想定能嘉惠后学的。此书在结集出版时,又承王剑编辑费心编排并查对《日记》,在此我更表示衷心的铭感经出版社及编辑部领导研究,为便于读者从图书目录中查找本书,更为一日了然,本书结集出版时,定名为《邓之诚文史札记》,笔者亦欣然同意,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谢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