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陕北出土青铜器 全5册 2009高清 考古

陕北出土青铜器 全5册 2009高清 考古

¥13.00價格

陕北出土青铜器 全5册 2009高清 考古

  • 陕北出土青铜器 全5册 2009高清 考古

    《陕北出土青铜器》PDF电子书全5册,由巴蜀书社2009年出版。

     
    《陕北出土青铜器》收录陕西省陕北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物870件,其中包括靖边县库房的一件铁鍑。陕西省陕北地区,属于中原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汇之地。在陕北地区出土的大量青铜器,既有中原文明的特点,又可以从中窥出民族对外关系的端倪。这些青铜器使读者对陕北地区由商至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礼仪制度、对外关系等方面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全书前有两篇研究文章,一为《陕北的商代青铜器研究》,论述陕北地区出土商代青铜器的基本情况和考古价值;一为《东周秦汉时期陕北青铜器研究》,论述东周至汉代青铜器出土情况和考古价值。后有《陕北铜器合金成分与制作技术的分析研究》一文。 
    全书最后附录《陕北铜器的科学分析报告》一文,是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对铜器进行的主要合金成分分析和金属组织结构分析。
     
     
     
     
     
     
     
     
     
     
    《陕北出土青铜器》出版说明:
     
    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在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同時,也使古代遺址的保護工作面隳著嚴峻的考驗,特别是在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大量基礎設施的興建,使古代遺址的保護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在這種嚴峻的形勢面前,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文物工作者,在建設工程中經常扮演著搶險隊員的角色,所謂的“隨工清理”往往將文物保護工作置於非常被動的境地。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我們對文物遺存的家底掌握不清。為了改變目前的這種被動局面,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除了繼續加强依法行政外,更重要的是要按照經濟建設中存在的地區差别,來侑置好各地的文物工作。經濟建設較快的地區,往往文物保護工作所面臨的挑戰也更為突出,我們必須抽出專門的人力,投人一定的資金到這些地區行將開發的地段,以保護文物為目的,進行一些必要的考古調查,摸清該地區地下文物的家底,依法確定一批不同等級的遺址保護單位,作為未來制定建設規劃的依據,這樣就可能變被動為主動,做好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工作。
     
     
     
    前些年我曾就文物保護問题經常與張忠培先生交換看法。上述這種變被動為主動,走在經濟建設前面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思路成了我們的共識。不僅如此,張先生還認為,任何時代的考古學都存在著局限性,為考古研究而進行的田野發掘,應主動接受兩方面的制約,一是學科發展的水準,能否認知發掘物件;二是出土的文物能否得到妥善的保存。凡是考古學科水準不能認知的,或出土文物不能妥善保存的,都不應將其列人發掘計劃芒惟其如此,纔能正確處理好考古學研究和文物保護的關係,考
     
    古學也纔能真正得到持續性發展,文物保護是考古學研究自在之義。1995年,張忠培先生提出了他的設想,擬在北方的赤峰地區組織一次以保護地下遺存為宗旨,保護、研究、教學三者緊密結合的考古工作,在提高考古研究水準的基礎上,開展廣泛的調查與試掘,以確定遺址的分怖、規模和保護級别,作為行政部門保護文物的科學依據。國家文物局從行政和財力方面支持了這個設想的實施。經過5年的艱苦工作,張先生領導的赤峰考古隊在2002年向學界提交了《半支箭河中游先秦時期遺址》這項可喜的成果,首次向社會展示出了赤峰地區西南部文物資源的一份底帳,這些成果不僅為遺址保護奠定了可靠的科學基礎,對日後的考古研究也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許是受到赤峰考古成果的鼓舞,張忠培先生以其對北方考古研究的豐厚學術積澱和情愫,又適時地提出了以赤峰考古的模式在内蒙古的河套地區開展考古工作,以實現河套和赤峰兩地區工作的相互策應,逐步地由東向西將整個長城地帶的考古工作開展起來的設想。
     
    1999年,張先生繼1992年和黄景略先生考察陝北之後,又邀同喬梁對陝北、内蒙古中南部及吕梁地區的一些遺址進行考察,並發表了《河套地區先秦兩漢時期的生業、文化與環境》這篇内涵深刻的著作。隨後在烏魯木齊召開的“國家文物局西部文物工作會議"上及文化部在青海西寧召開的西部文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題為《考古學一連接中國西部古今之橋》之講話,該文内容廣泛。我同張先生就他的這個講話,特别是他對西部大開發中考古研究與文物保護工作的一些思考,也交換過意見。我們的共同認識是:包括長城地帶在内的中閾西部地區,不僅是西部開發和水土流失等自然力破壞的敏感地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敏感地帶,這裏的考古研究與文物保
     
    2003年,在國家文物局支持下,由張忠培先生負責的“河套地區先秦兩漢時期的文化、生業與環境研究"項目正式敵動。課題開展三年來,内蒙古、山西、陝西三省區的考古所,根據課題的需要,分别對内蒙古中南部的渾河流域、山西柳林縣三川河流域以及陝北無定河支流大理河流域進行了地毯式調查,涉及面積達數百平方公里。並對清水河縣的西岔遺址、柳林縣的高紅遺址、横山縣金山寨遺址、瓦烹渠遺址、子洲縣的三眼泉遺址等進行了發掘。陝西省還根據課題研究需要,對先期發掘的神木新華遺址的古代環境進行了重新研究。這個頊目的良好開局已呈現在人們面前。我由於工作太忙,没有機會像赤峰考古那樣,親自去體驗考古隊員的辛苦並分享他們的歡樂,但每年的匯報資料令人鼓舞。目前,該課題正沿著既定的目標,即張忠培先生所言的“一是學術研究,二是文物保護,並以學術研究推動文物保護”的方向順利進行,一系列研究成果即將陸續展現給學界!
     
    我認為,“河套地區先秦兩漢時期文化、生業與環境研究”課題的實施,不僅像赤峰考古那樣,體現了在地下文物的保護上打了主動戟,再次證實了圍繞文物保護開展考古工作這個思路的可行性,其以重點發掘帶動區域調查的方法,也對摸清河套地區地下文物之家底,建立相關區域的考古文化序列具有非常重要之意義。更重要的是,這個項目在實施中,就像它的題目所表達的那樣,强調了這一地區文化、生業、環境之關係,其成果中農牧的轉化或更替及其與環境的關係和牧業發展的階段性成果之展示,不僅將我國北方地區考古的研究引向了一個很深的層次,而且對國家正在這一環境脆弱地區實施的經濟開發略具有重要的歷史借鑒作用。“河套地區先秦兩漢時期文化、生業與環境研究"專案的實施,必將為該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最後,我想借此機會向故宫博物院、内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單位以及向該專案實施提供過支持和幫助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感謝!向參加該專案研究的全體考古隊員致以敬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