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全15册 2014高清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全15册 2014高清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

¥18.00價格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全15册 2014高清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
  •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全15册 2014高清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全15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出版,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文献丛刊》之一。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收录晚清经学大师黄式三黄以周父子的全部著作。

      黄式三为晚清经学大师、浙东学派的殿军人物,《清史稿》、《清儒学案》、《清代七百名人传》等皆有传。其学术成就以经学为主,兼治史学与诸子学,对礼学尤有系统的精深研究。此书收录黄式三的全部著作,包括《论语后案》、《诗丛说》、《诗序通说》、《春秋释》、《儆居集经说》、《史说》、《书启蒙》及《黄氏塾课》等共110卷。
          黄以周(1828-1899)乃晚清经学大师,自幼承训家学,与其兄儆孟、儆仲共读,互相砥砺切磋。任南菁书院讲席十五年,江南不少学者、名人均出其门下。尤长于“三礼”,博大精深,博采汉唐至清有关“三礼”之经注、杂记,对于古代礼制、学校、封国、田赋、乐律、刑法、名物乃至占卜等,详加考核,作出说解,体大精思,为晚清《礼》经研究之冠冕。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第1册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第2册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第3册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第4册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第5册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第6册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第7册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第8册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第9册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第10册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第11册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第12册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第13册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第14册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第15册

    《黄式三黄以周合集》出版说明:

    清道光十二年(1832)岁贡生。幼年读书成癖,父病数年,衣食盥洗,必亲自服侍。道光十四年(1834)赴乡试,母突病去世,驰归恸绝,发誓不再应考。终生治学,博览经史诸子百家,斟酌今古,不拘门户之见。30岁后精研《论语》,40岁后考究历代典章制度。50岁后专治《尚书》、《春秋》,60岁后喜读《易经》,暮年更爱言礼,以“礼可以怡情,可以淑性,可以定命”。
    梁启超谓有清一代经学,唯(黄)式三一人而已。道光二十年英军侵占定海,式三迁居镇海县海宴乡黄家桥,仿韩愈作《五箴》,讽谕当局,警惕外国侵略野心。同治元年(1862)十月病卒。《清史稿》有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占据着主要地位,儒学的核心内容是“礼”和“仁”;不管后人作正面还是负面的评价,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而黄以周100余万字的《礼书通故》,是记述“礼”最完备、且独具见解的著作。仅此一端,就可见其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我们也足以说,论学未可小舟山。
    黄以周逝世于1899年。在波厄云谲的历史长河中,以《礼书通故》为代表的定海黄氏学术几近湮没。但认识中国文化,定海黄氏学术是绕不过去的河。
    在中国近代,定海紫微庄诞生过父子两位学术名家。父亲黄式三(1789—1862),字薇香,号儆居,宗族子弟都称他为明经公,光绪十六年(1890)被敕封为征士郎、内阁中书。他的儿子黄以周(1828—1899),字元同,号儆季,曾担任江阴南菁书院院长十五年,钦赐内阁中书衔,在晚清与俞樾、孙诒让并称为“浙江三先生”。父子俩著作等身,现在藏于国家图书馆、天一阁藏书楼等的刊印本和手稿尚有38种,500余万字。这些著作在经学、史学和子学领域皆有创造性成果,其中经学中的礼学,集两千年来礼学研究之大成,尤为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如章太炎、梁启超等所推崇与钦佩。《清史稿》称赞他们“博综群经”,“博文约礼,实事求是,道高而不立门户”。他们的成就使舟山人走进了中国的学术史。我们可以说,在近代灿烂的学术谱系中,有一页属于定海黄氏。
    黄氏学术以经学为主。关于《周易》有《易释》、《周易故训订》、《周易注疏剩本》、《十翼后录》;《尚书》有《尚书启蒙》、《尚书讲义》;《春秋》有《春秋释》;“三礼”有《礼说》、《礼书通故》、《礼说略》、《五礼异义》;《论语》有《论语后案》。其他《经说》、《群经说》、《经训比义》、《经说略》都阐述经学思想。另外,黄氏在史学、子学领域也成就卓然,有《史说》、《读通考》、《史说略》、《周季编略》、《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和《读子集》、《子叙》、《军礼司马法考征》、《子思子辑解》、《晏子春秋校勘记》等著作。
    这些著作中,《论语后案》和《礼书通故》的影响最为深远。
    《论语后案》是一部关于《论语》的注释研究著作。《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时人的言行,后人把它当作研究孔子的人生论和社会政治思想最可靠的资料。孔子被奉为圣人,孔子思想开辟了中国文化的长江黄河,因此历代对《论语》的注释如星汉灿烂。其中何晏的《论语集解》为汉学的代表作,朱熹的《论语集注》为宋学的代表作,这两部注本最有价值。黄式三撰写的《论语后案》,先具录《集解》、《集注》,再加入自己引用了明清学人研究成果的《后案》,近乎梳理了《论语》学史。他自谓42岁初成时,放驰的心始有了安顿处。读者则依据这部书,可以比较全面地领会各家各派的观点和倾向。因此,晚清以言辞过苛著称的李慈铭也评价其“不专主汉宋,而悉心考据,务求至当。其诠释义理,亦深切著明,绝去空疏诘曲之谈”(《越缦堂读书记》)。鲁迅先生的老师、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国学泰斗的章太炎也说:“黄式三为《论语后案》,时有善言,异于先师,信美而不离其枢者也。”(《清儒》)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专家冯契教授主编《哲学大辞典》,在“论语”条目下也列其为八种重要的注释著作之一。
    《礼书通故》是黄以周的代表作。他从三十二岁至六十一岁,尽三十年的精力才完成。全书四十九目,一百卷,洋洋100余万字,对中国古代的礼制、学制、封国、职官、田赋等问题条分缕析,详加考稽,总结了两千年来的礼学研究成果。那个时代,“礼”的问题包括政治体制、法律规程和伦理风俗等领域,是封建殿堂的构架、砖瓦和外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这部著作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其为定海黄氏赢得了不朽的学术地位。晚清公认的国学大师俞樾在《礼书通故序》中记道:“惟礼家聚讼,自古难之。君为此书,不墨守一家之学,综贯群经,博采众论,实事求是,惟善是从。……其宏纲巨目,凡四十有九,洵足究天人之奥,通古今之宜。”以“新民说”名满天下的梁启超,撰写《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时也说到:《礼书通故》“这部书可谓为集清代礼学之大成”。
    在黄氏父子的著作中,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贯穿始终。中国的传统学术发展到清代,经过了汉学和宋学两个时代。汉学重视训诂工作,解释字词的原本音义;宋学重视理旨,发挥经典中的社会意义。黄氏的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出发,不迷信传统和权威,对于汉学、宋学中的观点择善而从。因此黄氏的工作,一方面是对两千年学术的总结,呈现经学这一主流思想的恢宏和系统;另一方面也有着强烈的政治关怀。黄氏与凌廷堪、阮元等一起,倡导以“礼学”代“理学”,强调“礼”在实践之中,制度建设是首要之义,旨在继承宋学关怀社会的精神又补救其空疏之弊。他们纵然没有成为时代政治的先导,但维设和改良社会制度的襟怀当令人敬念。


    黄以周(1828——1899),本名元同,后改以周,以元同为字,号儆季。[1]  浙江定海人。黄式三(薇香)四子。同治九年(1870)中举,历任遂昌、海盐县训导,处州府学教授,特荐加为内阁中书。应江苏督学黄体芳的聘请,在江阴南菁书院任主讲长达十五年,教以博文约礼、实事求是,治学道高而不拘于汉宋门户之见,江南许多高材生都出自其门下。《清史稿》载:“宗源瀚建辨志精舍于宁波,请以周定其名义规制,而专课经学,著录弟子千余人。”黄氏生平挚孝,侍奉三十余年不曾离开。秉承家传,非礼勿动,是晚清一位纯粹的学者儒生。
    黄以周自幼承训家学, 与其兄儆孟、儆仲共读,互相砥砺切磋。其父黄式三著有《周季绪略》、《论语后案》诸书,尤长于“三礼”,论郊禘、论学校,皆恪守郑玄学说,所著《儆居集》,说经考礼,以精博著称。《儆居集》中有《阮氏仁论说》一篇,谓阮元《论语论仁论》、《孟子论仁论》、《性命古训》诸作,皆本段玉裁之说而推衍之;又谓段氏《说文注》中释仁、释敬、释才、释理皆能去前人之弊,不可以文字、声音、训诂之学而才之云云。段氏之学,出于戴震,故黄式三又有《申戴氏气说》、《申戴氏理说》、《申戴氏性说》诸篇以发明之。徽派朴学学术思想的渊源和继承关系之轨迹,于兹可见。黄氏家学渊源,对黄以周影响极大,其专力治《礼》,盖亦源于其家学。

    黄以周专力治经,尤精于“三礼”,博大精深,博采汉唐至清有关“三礼”之经注、杂记,对于古代礼制、学校、封国、田赋、乐律、刑法、名物乃至占卜等,详加考核,作出说解,体大精思,为晚清《礼》经研究之冠冕。据《清史稿》载:“以周笃守家学,以为三代下之经学,汉郑君、宋朱子为最。而汉学、宋学之流弊,乖离圣经,尚不合于郑、朱,何论孔、孟?有清讲学之风,倡自顾亭林。顾氏尝云:‘经学即是理学。’乃体顾氏之训,上追孔、孟之遗言,于《易》、《诗》、《春秋》皆有著述,而《三礼》尤为宗主。”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