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时鉴文集 全3册 2011清晰
¥9.00價格
黄时鉴文集 全3册 2011清晰
黄时鉴文集 全3册 2011清晰
《黄时鉴文集》PDF电子书全3册,由中西书局2011年出版。
《黄时鉴文集》收录了《宁波华花书房刊本知见略述》、《从海底射出的中国瓷器之光——哈契尔的两次沉船打捞业绩》、《苦竹斋札记二则》、《苦竹斋札记三则》、《从阿伯而小子说起》、《关于“新闻”和“新闻纸”》、《飞马尾上的杭州》、《利玛窦世界地图探源鳞爪》等文章。《黄时鉴文集》书目:黄时鉴文集 第一卷 大漢孤烟黄时鉴文集 第二卷 远迹心契黄时鉴文集 第三卷 东海西海《黄时鉴文集》序言:我的一生可以说是在大学里度过的。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58 年毕业。2008年对我来说有点特殊的意味,到了那年,我在大学里从事史学 敎学和研究已历半个世纪。这五十年经历的事情不少,但学术生涯却很简单, 先是在内蒙古大学任教近二十一年,以后就_直待在杭州大学和浙江大学。当 然,严格说来,我在2001年末退休,任职并无半个世纪,但退休后仍继续做 研究,自以为这样的学术纪年也可以算数。2008年底,蓦然自问此生如何? 回頋往曰,别的事情似乎巳渐模糊。可是所撰之文,白纸黑字,倒是清楚的。 于是动手搜检,编出一个目录,计算字数,约有百万余字。有了目录,相关的存本大体上也翻了出来,再将它们厘定分编。十几年以 前,1998年出过一本《东西交流史论稿》,约占三分之一,其余尚有约七十万 字,无非是抽印本、复印本、电子本,另有两篇未刊稿。分编不难。我做的历 史研究,由于兴趣较广,似乎采点分散,不过归纳起来,也就两个领域,_是 蒙古史元史,二是中外文化交流史。现将文章厘为三卷,分别说明如下。第一卷:大漢孤烟——蒙古史元史。1953年进北京大学时适逢高教部在 北大历史系和物理系试点改本科为五年制,从三年级起是分“专门化”的,我 被分在中国近代史组。1958年毕业后到内蒙古大学历史系任教,先在中国近 代史敎研室,不久转入新建的蒙古史研究室。写论文是从蒙古史开始的,个人 署名发表的最早论文是收入本卷的《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蒙政策”和内蒙古反动封建上层的“自治”“独立”运动》,它反映了我原来的学业背景。后来, 在编写内蒙古史纲的过程中,除了近代,工作上需要兼顾清代和明代,于是学 术的关注点逐渐上移,写了几篇清代蒙古史的文章,明代的未能成文,仅留有 一份“明代蒙古可汗世系表(稿)”。从1972年起,随着《元史》点校工作的 展开,我又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元史。治元史,比诸治其他中国断代史,在语言 上要求更高一些,在研究方法上似乎也更复杂一些。我在这些方面作了一些努 力,但起步稍晚,成绩有限。后来,在我将研究重点转向中外文化交流史以 后,元代本体史就基本上搁下了,继续做的只是在元代的中外交流史方面。我曾经说过,描写壮美境界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几乎是 我治学的座右铭,并对之作过一番解说,此处不赘。这第一卷用“大漠孤烟” 作标题,就我来说,又想添加两层意思。说起蒙古,自然会想起大漠和穹庐。 我所尊敬的前辈韩儒林先生出过《穹庐集》,后学就择用大漠,广袤的萆原和 沙漠。蒙古史和元史,在学术上也有如大漠,多少学人感叹它的浩瀚,探究它 的奥秘,向往在那里骑马驰騁;但是他们的点滴成就,往往只是孤烟而已。这 是其一。其二,学人常是孤寂的,尤其是历史人,尤其是做蒙古史元史这类学 问的人,然而,“大漠孤烟”或竟是呈现在他们心中的一种壮美。第二卷:远迹心契——迄于蒙元时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史。在1979年调到 杭州大学以后,工作的需要和兴趣的转移使我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渐渐 把教学和研究的主要精力转向古代中西关系史。当我以比较熟悉的元代中西关 系上伸下延,准备开设古代中西关系史课程时,感知那是一个十分宽广而又饶 有兴味的领域,这一方面给我以强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使我面临巨大的挑 战,如何才能进入状态并做出一些成果?我选择了先全面了解、打好基础,然 后做点的探索和研究。先在授课和带研究生的同时,主编《解说插图中西关系 史年表》;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后从90年代初才超出元代采点探究。1993年我 介入杭州大学韩国研究所的建立和运作,又使我的视阈扩展到东西交流史。本 卷文章就是在这个转变和拓宽的过程中撰写的。本卷中收有一篇论文《相远以迹,相契以心——义天和他的中国师友》。 义天是韩国佛教史上的一代高僧一大觉国师。义天入宋求法是中韩佛教交流 史上的一件大事。义天和他的中国师友的交往,堪称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 典范。他入宋以后,与净源法师最为投契。“相远以迹,相契以心”见于净源 致义天的书信,用这八个字来表示义天和中国师友的关系是非常贴切的。而我 以为,这个“心契”之说,内含一种超越既定时空的意义,它对人类文化交流 的性质和内在因素给出了一个深刻的表述。故我在这里概括成“远迹心契”四 字,用为本卷的正标题。第三卷:东海西海——大航海时代以来的东西文化交流史。在我将主要精 力用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以后,有一段时间还是承袭蒙元时代中西交流的旧 业,继续研究若干陆上草原之路和丝绸之路方面的课题;但稍一深入就感到自 已的学养多有欠缺,往往举步维艰。同时,大航海时代以来的东西文化交流曰 益引起我的浓厚兴趣。这可能是由于我一开始接触史学时原即关注中国近代 史,而如今又身居东南海滨域市的缘故。加上我出国访学主要是去美国,在 那里发现的一些有价值的原始资料也均属这个领域,选出个别项目加以整理, 费了不少时间。同时从90年代中期以后,我的论文选题也较多地汇集于此, 看来似乎比较分散,但本意是希望提出一些新的课题,既不蹈履故步,又不趋附时风。《黄时鉴文集》第一卷:大漢孤烟 目录:元好问与蒙古国关系考辨木华黎国王麾下诸军考关于汉军万户设置的若干问题真金与元初政治元朝庙制的二元性特征《大元通制》考辨元代的礼俗元代缠足问题新探元代乃蛮是蒙古而非色目考释《至正妓人行》中的蒙古语及其他《通鉴续编》蒙古史料考索清代包头地区土地问题上的租与典论清末清政府对内蒙古的“移民实边”政策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蒙政策”和内蒙古反动封建上层的“自治”“独立”运动罗依果著《孝经的古蒙古文译本》简介波伊勒著《蒙古世界帝国》述评桑德尔斯的《穆斯林与蒙古人》简介《蒙古在中国的统治——元代地方行政》述评【附】译文三篇关于金史的两篇讲稿(福赫伯撰)《蒙古秘史》源流考(洪业撰)关于术外尼书中若干蒙古宗王的称谓(波伊勒撰)《黄时鉴文集》第二卷:远迹心契 目录:希罗多德笔下的欧亚草原居民与草原之路的开辟“絛贯主”考辽与“大食”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识读余论(附影印原件)佛国寺双塔与中国古塔的比较研究相远以迹 相契以心——义天和他的中国师友宋丽蒙关系史事一瞥——《收刺丽国送还人》考述元高昌偰氏入东遗事元代的对外政策与中外文化交流释《北使记》所载的“回纥国”及其种类波斯语在元代中国现代汉语中的伊朗语借词初探——兼从一个侧面看中国文化心理元代四体铭文铜权的考释——以识读波斯文铭文为主元代扎你别献物考阿刺吉与中国烧酒的起始中国烧酒的起始与中国蒸馏器略谈马可·波罗书的抄本与刊本关于马可·波罗的三个年代问题关于茶在北亚和西域的早期传播——兼说马可·波罗未有记茶马可·波罗与万里长城——兼评《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元代缠足新考与马可·波罗未记缠足问题中国早期介绍马可·波罗事迹的文献《光明之城》伪书考马的骑乘与游牧文明的起源我和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附】译文两篇伊利汗积尺》的长序(波伊勒撰)亚历山大传说在中亚(波伊勒撰)《黄时鉴文集》第三卷:东海西海 目录:茶传入欧洲及其欧文称谓《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所载世界地理述论《谱姓:拿破戾翁》序说《三字经》与中西文化交流麦都思《汉语福建方言字典》述论《康熙字典》与中西文化交流宁波华花书房刊本知见略述从海底射出的中国瓷器之光——哈契尔的两次沉船打捞业绩苦竹斋札记二则“西方”何时始指称欧洲?《茉莉花》二百年前已传入英国苦竹斋札记三则从阿伯而小子说起关于“新闻”和“新闻纸”《通报》的“玉树凋零”传统明末清初天主教入华史的研究:范式的转变与汉文文献的利用历史天空的“两头蛇”——评《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关于《哈梅尔游记》朝鲜燕行录所记的北京天主堂纪昀与朝鲜学人纪昀与西学——从一篇佚文谈起飞马尾上的杭州利玛窦世界地图探源鳞爪从地图看历史上中韩日“世界”观念的差异——以朝鲜的天下图和日本的南瞻部洲图为主巴尔布达《中国新图》的刊本、图形和内容艾儒略《万国全图》AB二本见读后记《东西交流史论稿》序言《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影印本导言十九世纪中国的市井风情——中国三百六十行》导言《维多利亚时代的中国图像》导言